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患者炎症因子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相关性。方法选择56例UAP患者(UAP组)、44例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患者(SAP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HRV参数:24 h正常窦性RR间期总体均值的标准差(SDNN)、24 h每5 min正常RR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比例、低频段功率(LF)和高频段功率(HF)的比值(LF/HF),并分析UAP患者炎症因子与HRV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UAP组血清hs-CRP、IL-6、LF/HF显著高于SAP组及健康对照组,SDNN、SDANN、RMSSD、PNN50显著低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SDNN、SDANN、RMSSD、PNN50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组患者炎症因子hs-CRP、IL-6与SDNN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UAP患者炎症因子的增高可能与HRV降低有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2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简称心衰组)和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50例(对照组),根据24h动态心电图记录资料,分别计算震荡初始值(TO)、震荡斜率(TS)及心率变异性的全程NN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ANN)、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rMSSD),并进行对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衰组TO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衰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TO与sDNN,SDANN,rMSSD呈正相关,TS与SDNN,SDANN,rMSSD呈负相关,且心衰组相关性明显强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心衰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是慢性心衰患者预后和危险度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未合并冠心病的T2DM患者58例(T2DM组)、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40例(T2DM合并冠心病组)、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HRV参数[24 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全部相邻的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百分数(PNN50)、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与心功能分级、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T2DM合并冠心病组SDNN、rMSSD、PNN50、VLF、LF、HF低于对照组,T2DM合并冠心病组SDNN、rMSSD、PNN50、VLF、LF、HF低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升高、冠脉病变支数增加,SDNN、rMSSD、PNN50、HF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SDNN、rMSSD、PNN50、HF均与NYHA分级呈显著负相关(P<0.05),rMSSD、PNN50、HF均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T2DM合并冠心病患者HRV各参数呈下降趋势,且SDNN、rMSSD、PNN50、HF与心功能相关,rMSSD、PNN50、HF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对冠心病以及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评定价值以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将8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冠心病组(B组)和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组(C组)两组。冠心病组为左室射血分数(EF)≥50%的CAD患者30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组为EF50%的患者58例;另选择健康对照者31例对照组(A组),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获得HRV各项时域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A组和B组、B组和C组之间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全程记录中每5分钟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全程记录中每5分钟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之间SDNN、ANN、SDN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和C组之间全程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全部相邻的R-R间期之差大于50 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之间rMSSD、PNN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之间rMSSD,PNN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随心功能的下降,SDNN和SDANN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SDNNI、RMSSD和PNN50随着心功能的下降而显著下降同时在与心功能I级比较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尤其是伴发心力衰竭患者,HRV降低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与N-末端脑钠肽(NT-proBNP)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年龄≥75岁、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控制在7%以下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根据血清NT-proBNP水平分为心力衰竭组44例和非心力衰竭对照组46例,2组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评估心率变异性指标,包括24 h内全部相邻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 h内每5 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每5 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均值(SDNN index)、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分析心率变异性与血清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心力衰竭组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心力衰竭组SDNN、SDANN、SDNNindex、rMSSD、PNN50与血清NT-proBNP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s=-0.369、-0.389、-0.298、-0.356、-0.435,P0.05或P0.01);对照组HRV各时域指标与血清NT-proBNP水平无相关性。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定期监测血清NT-proBNP水平将有助于评估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对冠心病病人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对32例行EECP治疗的冠心病病人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7 d做HRV检验,并与正常对照组32例进行比较。结果反搏后7 d连续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相邻正常心动周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邻近的两个窦性心律R-R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百分率(PNN50)、24 h内每5 min节段窦性心律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与反搏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910~3.850,P〈0.05);反搏后SDNNind、rMSSD、PNN50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增强型体外反搏可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对28例正常人及41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得出24小时总心搏、平均心率及以下心率变异性(HRV)指标:24小时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24小时内连续的5分钟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24小时内连续的5分钟节段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SDNN Index),连续正常RR间期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及两个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大于50ms的个数占一定时间RR间期总个数的百分比(pNN50)。结果显示,CHF患者的所有HRV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组,且在CHF组中,心功能Ⅲ~Ⅳ级(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患者的SDNN、SDANN及SDNN Index显著低于心功能Ⅱ级的患者。提示CHF患者的HRV降低,心脏自主神经调节能力减弱,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变及其预后,以及与肺动脉高压、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60例肺心病患者按肺动脉高压程度分为轻度15例、中度32例、重度13例,按心功能分级分为心功能Ⅱ级17例、心功能Ⅲ-Ⅳ级43例。另选同期正常健康老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肺心病患者不同肺动脉高压及心功能的心率变异性指标:相邻R-R间期标准差(SDNN)、每5min节段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每5min节段R-R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的差值超过50ms的心搏数占监测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结果肺动脉高压与HRV的关系:随肺动脉高压程度加重,反应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HRV指标SDNN、SDANN、SDNNind有逐渐下降趋势,重度肺动脉高压HRV明显下降(P〈0.05)。而反映副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HRV指标rMSSD、PNN50则无明显下降。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越高,HRV越低,且心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 HRV可间接提示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于判断肺心病患者的预后及指导治疗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对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探讨预测性指标。 方法:对44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及48例单纯糖尿病患者进行24h HRV时域分析,并进一步发现其昼夜变化规律,同时与年龄、性别相当的62例正常人HRV资料比较。 结果:①糖尿病患者各项时域分析指标均较正常组降低(P<0.05)。②与单纯糖尿病患者比较,有心血管合并症的糖尿病患者HRV参数中正 常R-R间期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all normal to normal RR intervals,SDNN)、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all mean 5 minute RR intervals,SDANN)、每5min正常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mean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au NN intervals for all 5 min segments,SDNN-index)、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the root mean square successive differences,RMSSD)明显降低(P<0.05)。③昼夜资料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白天和夜间SDNN、SDNN-index、RMSSD、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 ms的计算占总R-R间期数和百分比(percent of the number of time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djacent normal RR intervals is greater than 50 ms in the total number of NN intervals,PNN50)均较正常组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4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予硝苯地平治疗,观察组予酒石酸美托洛尔+硝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HRV):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连续正常RR间期差值均数平方根(rMSSD)、24h内连续5min节段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2%,与对照组的13.4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DNN、rMSSD、SDANN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压,改善HRV,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非杓型高血压与心率变异性(HRV)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上海市同济医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行PCI术的高血压患者106例,根据PCI术后1周内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非杓型高血压组和杓型高血压组,每组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昼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以及夜间血压下降率,分析HRV指标,评价HRV指标选择表示时域指标的24h全部NN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min时段NN间期的均值和标准差(SDANN)以及全程相邻NN间期之差的平方根(RMSSD),记录随访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结果非杓型高血压组夜间SBP、DBP及MAP明显高于杓型高血压组(P<0.05),杓型高血压组夜间SBP、DBP及MAP明显低于昼间,与杓型高血压组比较,非杓型高血压组SBP、DBP、MAP夜间下降率明显降低(P<0.01)。非杓型高血压组SDNN、SDANN、RMSSD较杓型高血压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杓型高血压组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再次住院率明显高于杓型高血压组(P<0.05)。结论PCI术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易发生HRV降低,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冠脉造影检查除外冠心病的患者(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并计算其Crouse积分,观察3组之间IMT、Crouse积分的差异和相关性;冠脉造影检查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再将以上患者分为非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采用Gensini评分评判严重程度,观察各组之间Gensini评分的差异,并将IMT、Crouse积分与Gensini评分行相关性分析,得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AMI、UA组与对照组IMT值及Crouse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O.05),非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IMT值及Crouse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Crouse积分与Gensini评分具有相关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可以作为冠心病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高频超声技术探讨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EAT)厚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84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28例)、冠心病单支病变组(28例)、冠心病多支病变组(28例),用高频超声分别测量EAT厚度和颈动脉IMT,将EAT厚度与颈动脉IMT等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冠心病单支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植物神经功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26例进行了动态心电图检查及心率变异性(heartrate variability,HRV)分析的冠心病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和HRV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Logistic回归筛选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HRV预测指标。结果:HRV各项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中的LF、VLF、HF均有随着室性心律失常程度的加重而降低的趋势.时域指标中的SDNN、SDANN、ASDNN、PNN50b与室性心律失常程度呈弱负相关(P〈0.01或P〈0.05)。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SDANN为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结论:HRV与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程度呈弱负相关。SDANN为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保护因素。早期对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行干预治疗,可能有利于减少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张志翔  周全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2):2248-225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与炎症因子及血脂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1例及血压正常者42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情况,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将高血压组分为伴颈动脉硬化组(IMT≥0.9mm)40例和无颈动脉硬化组(IMT〈0.9mm)51例。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血脂。【结果】①高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TC、LDL-C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高血压组hs—CRP、IL—1、TNFa、颈动脉IM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高血压患者中颈动脉硬化组hs—CRP、IL-1、TNF-α、颈动脉IMT值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硬化组(P〈O.05),③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hs—CRP(r=0.426;P〈0.05)、IL-1(r=0.327;P〈0.05)、TNF-α(r=0.284;P〈0.05)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在高血压患者中,收缩压、hsCRP及LDL-C是影响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硬化的形成与血压增高、炎症因子及血脂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坎地沙坦西酯的降压效果及其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1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坎地沙坦西酯组和非洛地平缓释片组.治疗24周,测治疗前,治疗后第4、8、16及24周的血压,其中85倒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各检查一次超声心动图及颈动脉超声,对比分析组内治疗前后左心室重量指数、左心功能参数及颈动脉的内膜一中层厚度(IMT)、内径(ID)及IMT/ID比值。结果①治疗后第4、8、16及24周与治疗前比较,坎地沙坦西酯组收缩压明显下降(t分别=12.66、14.13、17.30、19.11,P均〈0.05),舒张压也明显下降(t分别=19.26、21.32、24.27、25.02,P均〈0.05)。②坎地沙坦西酯治疗24周后,左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早期充盈峰值流速(E峰),与较治疗前有极显著的改善(t分别=4.02、6.31、4.49、4.94、2.88,P均〈0.05),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PWTd)、左室重量(LVM)及左室重量指数(LVMI)、心房收缩期充盈峰值流速(A峰)减小显著(t分别=2.24、2.03、2.19、2.00,P均〈0.05);而在非洛地平治疗24周后IVSd、PWTd、LVM及LVMI下降显著(t分别=2.38、2.19、2.02、2.01,P均〈0.0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t分别=4.13、5.27、2.00、5.88、1.99、2.86、2.35、2.15、2.04、2.01.P均〈0.05),⑧坎地沙坦西酯治疗24周后,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IMT减小、ID增加IMT/ID比值改善(t分别=2.20、2.00、2.50、2.00、2.37、2.02.P均〈0.0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t分别=2.16、1.97、2.13、0.24、2.35、1.99,P均〈0.05)。结论坎地沙坦西酯和非洛地平均具备良好降压效应的降压药,坎地沙坦西酯对心脏血管重构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9年12月拟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280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的194例为冠心病组,冠状动脉无狭窄或狭窄程度〈50%的86例为对照组;冠心病组又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亚组。分别测定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颈总动脉与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颈总动脉与颈动脉分叉处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冠心病组,随病变分支的增多,颈动脉超声检查指标与血尿酸随之升高(P〈0.05或0.01)。结论颈动脉IMT、等级评分、Crouse积分、血尿酸浓度与冠心病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现象与心血管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刚  胡慧英 《临床荟萃》2009,24(18):1582-158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对心率变异性(HRV)及心脏结构和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4例,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4ABPM)分为MBPS组(90例)和非MBPS组(74例),常规检查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分析HRV时域参数大小,测量计算QT间期、校正的QT间期(QTc)、QT离散度(QTd)和校正的QT离散度(QTcd),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ZVST)、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MBPS组的HRV时域指标均显著低于非MBPS组,包括项目24小时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NN)(76.1±16.9)msvs(106.1±25.6)ms;24小时内每5分钟时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64.6±22.3)msvs(94.7±27.0)ms;全程全部窦性R—R同期的平方根(RMSSD)(23.2±13.2)mSVS(33.8±19.5)ms;两个相邻R—R间期互差〉50ms的心跳数所占分析信息间的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3.0±2.5)%vs(7.2±6.9)%(均P〈0.01)。MBPS组的QT间期、QTc、QTd、QTcd指标高于非MBPS组,QT(381.0±28.5)ms vs(360.0±25.9)ms;QTc(413.0±31.9)ms vs(403.0±29.0)ms;QTd(35.5±12.1)ms vs(32.2±10.2)ms;QTcd(40.2±5.9)ms vs(38.4±4.1)ms(均P〈0.05).MBPS组LVMI、LVEDd、LVST及LVPWT均高于非MPBS组(均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晨峰使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PH)患者及伴左心室肥厚(LVH)心率变异性特点,评价高血压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减低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取PH患者70例,其中不伴LVH的患者39例,伴LVH的患者31例;选择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结果PH患者伴LVH组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非LVH组与对照组(P〈0.05);PH患者HRV各项指标高于对照组(P〈0.01);PH左室肥厚伴室性心律失常组HR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血压尤其是伴左心室肥厚患者的HRV减低,即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节能力减弱。HRV可作为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无创性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对冠心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意义。方法选择40例冠心病患者、36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分析比较。结果 A组(冠心病)、B组(冠心病并发糖尿病)患者R-R间期总体标准差(SDNN)、平均值标准差(SDANN)、标准差的平均值(SDN-Nindex)、平方根(RMSSD)、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较C组(正常对照)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检查可作为衡量其心脏自主神经损害的一个有效的无创方法,此方法不仅能够准确反映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及其损害情况,并可对其损害程度进行初步判断、评估,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