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型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严重的慢性并发症,高血糖是产生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之一[1]。20世纪80年代Wilson提出对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可使用胰岛素治疗,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和糖尿病并发症与控制试验(DCCT)均报道严格控制血糖能延缓和减少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并发症,为胰岛素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利证据。胰岛素泵治疗又称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  相似文献   

2.
大型前瞻性临床研究如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及其后续糖尿病干预与并发症流行病学(EDIC)研究、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明确表明:与常规治疗相比,强化血糖控制可明显降低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大血管并发症发病率。胰岛素强化治疗是目前最强效的血糖控制手段,基础+餐时胰岛素治疗模式尤其是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ontinue subcutaneous insulin infusion,CSII)治疗是最接近生理胰岛素作用模式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在频繁血糖监测下,  相似文献   

3.
玉颜庆  温云妹 《内科》2009,4(6):999-1000
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胰岛素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医生及患者的重视,初次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因为对糖尿病知识的缺乏及胰岛素的认识不足,常常会出现不能配合使用胰岛素,出院后不能坚持使用胰岛素,有的患者出院后甚至自行中断胰岛素治疗,改服江湖游医的中草药,使血糖长期控制不好而过早出现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是一种胰岛素促泌剂,其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降低,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并一直沿用至今,仍为治疗2型糖尿病控制血糖的一线药物。现再谈磺脲类口服降糖药,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管理的未来——诺和诺德公司研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有饮食控制或运动 ,口服降糖药 (2型糖尿病 )和注射胰岛素。 90年代以来确立的治疗目标为 :(1)血糖的精确控制。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研究 (DCCT)及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 (UKPDS)实验表明严格地控制血糖可以减少微血管并发症。 (2 )避免血糖高峰 (餐后高血糖 )。 (3)控制血脂。 (4)控制高血压。但是目前用的药物都不能理想地控制糖尿病的长期血管并发症 ,所以有必要研制新的药物。目前有上百种药物正在研究中 ,分别针对 β细胞、肝脏、大脑、脂肪、肌肉不同的作用位点 (图 1)。图 1 糖尿病治疗的不同位点目前…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使用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内容,也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的有效方法。严格的血糖控制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和延缓发生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各国的糖尿病血糖控制达标率均不足50%。患者甚至包括医生对低血糖的恐惧是启动胰岛素治疗和达到最佳胰岛素治疗的主要障碍之一。  相似文献   

7.
唐云 《糖尿病之友》2010,(11):71-71
胰岛素强化治疗主要是指每天使用胰岛素注射器注射3~4次胰岛素,也可使用胰岛素泵24小时持续泵入胰岛素,同时要进行多次血糖监测,把餐前及餐后的血糖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糖化血糖蛋白达到6.5%,并保持血压、血脂正常,达到延缓病情进展、治疗或预防并发症的目的。对于新发的糖尿病患者来说,  相似文献   

8.
大量研究表明,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除了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基础之外,为了有效地控制血糖,越来越多的患者需要接受胰岛素治疗。许多患者认为一旦选择胰岛素治疗就“天下太平”了,不再重视饮食控制,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其实,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更应该加强饮食、运动及胰岛素治疗三者的和谐与平衡。  相似文献   

9.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素分泌不足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本文研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初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对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方法:该研究共入选1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其治疗前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52±2)岁,体重指数(30.8±1.9)kg/m2,空腹血糖(13.3±0.7)mmol/L等。所有患者在接受2~3周的初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控制基本达标后停用胰岛素,依据血糖控制状况分别接受饮食、运动治疗(7例)、口服降糖药物(8例)或胰岛素治疗(1例),共随访1年。结果:全部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结束及随访1年后空腹血糖较治疗…  相似文献   

10.
在19世纪20年代,Banting和Best等研究者首次发现可以用胰岛素替代治疗的方法来挽救糖尿病患者生命,并被迅速应用于临床实践。最初的胰岛素是从动物胰腺中提取的,虽然减少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早期死亡率,但还不能很好地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同时长期的高血糖可导致各种并发症,主要原因是由于皮下注射胰岛素的吸收动力学与正常生理胰岛素的分泌模式存在较大区别——皮下注射胰岛素的不能很好地模拟持续低浓度的基础胰岛素和进餐所引起的餐时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1.
波动性高血糖与糖尿病并发症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情况的金标准。然而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研究表明,即使HbA1c水平相同,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也不相同。基于这一观察的推测是,与持续性高血糖状态相比,波动性高血糖对血管的损害可能更严重。血糖大幅度波动可通过多种途径对血管造成损害。临床上,造成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过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未经合理控制的餐后高血糖和治疗不当导致的低血糖。现代血糖控制的目标是降低高血糖、防止低血糖,减轻血糖波动。糖尿病治疗的平衡之道是有效和安全。可喜的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格列奈类胰岛素促泌剂、速效胰岛素类似物均可有效降低餐后高血糖,并减少低血糖的风险,长效胰岛素类似物通过更稳定的吸收达到平稳的血糖控制,为降低血糖波动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相似文献   

12.
1材料和方法血糖达标是治疗糖尿病的首要目标。美国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DCCT)及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表明无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可以明显减少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同时,严格的血糖控制又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1]。胰岛素制剂因其显著的降血糖作用及多种生理效应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而低血糖作为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常见副反应,其发生率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时更为显著[2]。严重  相似文献   

13.
王德全  李玉芳 《山东医药》1995,35(12):37-38
多年来,对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用法及用量一直存在争议。近年来的研究证实,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与大剂量治疗同样有效,且更为安全、方便、经济。但胰岛素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否具有治疗及预防作用尚无明确答案。为此,美国糖尿病学会组织了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关系的实验研究(DCCT)。本文就胰岛素强化治疗及DCCT临床研究作一介绍。1 强化治疗的概念及治疗目标 糖尿病强化治疗即胰岛素强化治疗(IIT),包括每日3次或3次以上胰岛素皮下注射或应用体  相似文献   

14.
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大规模的前瞻性临床试验结果如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结果的公布,为我们揭示了血糖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血糖控制越理想,并发症发生率越低:而美国所进行的糖尿病并发症与控制的研究(DCCT)的后续研究(EDIC)则向我们展示了早期强化治疗带来的益处:在强化治疗结束后数年原胰岛素强化治疗组的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仍低于常规治疗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短效胰岛素联合格列苯脲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短效胰岛素400u皮下注射,1次/d,观察组使用短效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月,比较两组治疗后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随机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高血糖、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短效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能较好的控制患者血糖,减少治疗期间并发症,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6.
选择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分为胰岛素泵组20例、长效胰岛素组(甘精胰岛素)20例、预混胰岛素组20例。结果胰岛素泵组和甘精胰岛素组治疗后血糖低于预混胰岛素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组治疗所需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小、血糖控制更平稳、低血糖发生率小,值得临床推广,适合于围手术期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讨论经过短期的胰岛素治疗对诱导2型糖尿病缓解的情况和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3年1月入院并且接受治疗的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年龄35~65岁,对其进行短期胰岛素治疗16天后,观察患者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如血糖控制和胰岛素分泌功能,以及停药后血糖达标持续时间。结果 120位患者在接受短期胰岛素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控制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停用胰岛素后,这些患者中血糖控制达标超过两个月的比例达到79.5%,超过六个月的患者占总人数的62.0%,而超过一年的患者占总人数的11.6%。结论对于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的胰岛素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血糖控制,并能在停药后较长时间维持血糖在可以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患者需要胰岛素治疗,掌握胰岛素治疗的方法与技巧,能更好地控制血糖. 1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 1.1传统的适应证①1型糖尿病;②2型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症;③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感染、手术、外伤等应激情况;④妊娠糖尿病;⑤糖尿病合并有肝肾功能不全;⑥磺脲药继发失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效人胰岛素联合拜唐苹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2型糖尿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分为2组.A组(20例)采用磺脲类或磺脲类联合二甲双胍治疗,B组(20例)采用中效人胰岛素联合拜唐苹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肾功能指标.结果中效人胰岛素联合拜唐苹治疗组血糖控制良好,尤其对餐后血糖控制优于口服降糖药物组,可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P<0.01),并能减轻胰岛素抵抗,保护β细胞功能.结论中效人胰岛素联合拜唐苹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除有效降低血糖,减少尿白蛋白排泄外,尚能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且病人依从性好,低血糖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平和县医院收治的4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均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多次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对比两组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妊娠期、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期、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糖尿病患者接受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并未增加胰岛素用量,但可明显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可改善血糖水平,降低妊娠期、新生儿并发症发生风险,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