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膀胱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附128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膀胱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较为少见,报告1951年1月~1996年3月收治的膀胱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128例,占同期1756例膀胱肿瘤的73%。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其中鳞癌、腺癌及其与移行细胞混合癌占844%。分析发现,此类肿瘤的临床表现以血尿和膀胱刺激症为主,T3期以上者占704%,治疗上以膀胱全切及部分切除术为主,1、3及5年生存率为786%、473%及298%,预后与肿瘤分期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细胞癌侵犯胆道的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特征,肝细胞癌晚期易侵犯门静脉、肝静脉及肝外脏器(如肺、骨等),但却很少发生胆道侵犯或转移。文献报道^〔1〕肝癌晚期发生胆道侵犯后,可在胆道内形成与肝内原发灶一致的癌栓或癌性血栓,从而导致阻塞性黄疸的发生,临床上称为“黄疸型(icteric type)”或“淤胆型(cholestatic type)”肝癌。其发病率约占肝癌型病人的1.5%~10%^〔2〕。本文通过对此类病人临床特征及病理标本的研究,探讨了肝癌侵入胆道的几种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3.
肝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C),是指发生在左肝管、右肝管、左右肝管分又部和肝总管上段的癌。肝门胆管癌男女发病相近,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2%,占所有肝内外胆道肿瘤的60%。大多数病例肝门胆管癌早期临床表现隐匿,肿瘤多呈浸润性、跳跃性生长,常会累及神经束膜、侵犯血管及肝脏组织、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不甚理想。  相似文献   

4.
胆囊恶性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包括胆囊癌和胆管癌。以往曾认为胆道癌为罕见疾病,但是近年来胆道肿瘤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胆道癌出现临床症状多属晚期,疗效差,预后不佳。因而对其发病机制的探讨和早期诊断研究正日益引起人们重视。八十年代后期以来,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研究成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癌高发区食管非鳞状细胞恶性肿瘤的发病状况、病理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对1992~1998年外科治疗89例食管非鳞癌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非鳞癌性食管恶性肿瘤占食管恶性肿瘤发病的4.1%,其中腺癌占非鳞癌食管恶性肿瘤的61.8%,小细胞癌占29.2%,食管癌肉瘤占5.6%,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占2.2%,横纹肌肉瘤占1.1%。手术切除率92.1%,生存率分别为:腺癌1年70.0%,3年30.0%,5年17.8%;小细胞癌1年45.8%,3年25.0%,5年8.7%;癌肉瘤3年80.0%,5年60.0%;肉瘤3年100.0%,5年66.7%。结论:食管腺癌发病无地区性,食管癌高发区食管腺癌与西方食管腺癌组织来源不同;食管小细胞癌恶性程度极高,易外侵及发生远处转移;癌肉瘤和其他类型肉瘤在食管恶性肿瘤中发病罕见。腺癌、小细胞临床表现与食管鳞癌基本相同,小细胞癌应行手术+化疗的综合治疗,腺癌及其它类型肿瘤的治疗,手术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胆道癌栓与胆道结石的影象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所致的胆道癌栓与胆道结石在CT片、MRCP上的不同影象学特点。方法 60例患者均经ERCP检查证实为胆管结石或胆管癌栓,在此前提下,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CT片、MRCP的影像学特点。结果男性36例,女性24例,胆管结石患者为40例(占66%),胆管癌栓患者为20例(占34%)。CT检查对胆管癌栓的符合率82.4%,对胆管结石的符合率88.6%,MRCP检查在胆管癌栓的诊断符合率为94%,对胆管结石的诊断符合率为96%。综合ERCP,CT,MRCP的影像学检查所见,胆道癌栓表现为有局部胆管膨胀性扩张,肝内胆管多呈“软藤症样扩张”表现,对胆管的阻塞可以是不完全性的,造影剂可以部分通过,胆管壁也较光滑,这与胆管癌时管腔的完全阻塞及胆管壁僵硬变形有所不同;往往无胆道结石的病史,肿瘤标志物显著升高,肝内或其他部位可查见肿瘤。而胆道结石无局部胆管膨胀性扩张,肝内胆管多呈“枯树枝样扩张”,易有胆道完全梗阻,往往有胆道结石的病史,肿瘤标志物无或轻度升高,扩张的胆管在取石后往往恢复正常;肝内或其他部位往往无肿瘤存在。结论 胆道癌栓与胆道结石的判断是结合病史、ERCP、CT片、MRCP片的综合判断,ERCP对表现不典型病例不仅能对病变进行诊断,且可以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诊断胆道肿瘤的临床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道肿瘤又称胆系肿瘤,包括胆囊和胆管(肝内、肝门周围和远端肝外胆管)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以恶性居多,在恶性肿瘤中尤以癌占多数。在美国,每年约新增7500例胆道肿瘤病例,其中胆囊癌占5000例,胆管癌占2500例。我国尚缺乏全面调查,但胆道癌肿的确诊人数逐渐增多,198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外表现小细胞癌甚为少见,原发于食管小细胞癌更为少见,文献报告较少。其发生率占食管癌的0.05%-7.60%。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PESC)是一种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X线征象等与食管鳞腺癌相似,但其生物学行为及治疗等有别于食管鳞癌及腺癌,鉴于该肿瘤罕见,在治疗方面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治疗方案比较混乱,大多数套用食管鳞癌或腺癌的治疗方法,预后极差。本文报道我院近5年收治的3例PESC并结合文献对该病的生物学特征及治疗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胆道恶性肿瘤包括胆囊癌、肝外胆管癌和壶腹部癌,其中胆囊癌约占2/3。我们运用免疫组化方法对39例胆囊癌及其癌旁组织、12例胆囊腺瘤性息肉组织中进行survivin、VEGF检测,研究其表达与胆囊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肝癌合并胆道癌栓的诊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分析原发性肝癌并胆道癌栓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点,总结其诊断的规律。方法 分析近4年来我院收治的肝癌并胆道癌栓42例病人的一般情况,病人入院后行常规实验室检查及B超、CT、MRI、ERCP、PTC等检查。结果 本组术前正确诊断率为71.8%。临床表现为肝癌及梗阻性黄疸症状。实验室检查AFP阳性27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28主前血清胆红素增高者33例,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19例,白细胞增高18例。影像学特点为:肝内肿瘤,胆道扩张,胆道内占位。要中见癌栓组织松脆易碎,多与胆道壁无相连,与肝内原发病灶相连或不相连。B超、CT、MRI、ERCP、PTC的正确诊断率分别为8.11%、2.63%、10.00%、69.70%、100%。结论 肝脏占位,肝炎病史,AFP升高同时出现胆道扩张、黄疸,应考虑到本病存在,并选择多种  相似文献   

11.
我院从1978年8月至1994年4月共作同种肾移植477例(530次)。术后发生恶性肿瘤5例,包括大脑网状细胞肉瘤1例,膀胱移行上皮癌2例,宿主肾透明细胞癌1例面部皮肤鳞癌1例。发生肿瘤时间分别为移植后4个月、2年、2年半,4年和10年。经手术治疗,并将免疫抑制剂用量减少30%,4例在诊断肿瘤后2年内死亡,1例术后至今(半年)仍健在。认为肾移植后并发恶性肿瘤与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密切相应,发生肿瘤后  相似文献   

12.
恶性梗阻性黄疸是指恶性肿瘤直接浸润或压迫肝外胆道致胆汁排出受阻。根据肿瘤起源及胆道阻塞部位一般可分为低位胆道梗阻及高位胆道梗阻,分别包括胰头癌、胆总管下端癌、壶腹部周围癌及肝门部胆管癌等。胆囊癌和肝十二指肠韧带肿瘤病灶浸润、堵塞胆道,同样也可引起梗阻性黄疸。[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膀胱小细胞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易发生浸润和转移,发病率占所有膀胱恶性肿瘤的0.5%以下。因其发病率极低,容易被临床医生所忽视,而且,膀胱小细胞癌的治疗方式也有别于常见的膀胱移行细胞癌(TCC),如治疗方式不恰当,则严重影响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居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首位.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TCC)最为常见,占膀胱癌的90%以上.膀胱鳞状细胞癌比较少见,占膀胱癌的3% ~7%.膀胱腺癌更为少见,占膀胱癌的比例<2%.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治疗方法取决于肿瘤的分期和细胞分级.表浅性肿瘤(SBC)占全部膀胱肿瘤的75%~85%,包括Tis、T0、T,期膀胱肿瘤,常采用保留膀胱手术方式;浸润性膀胱肿瘤是指肿瘤浸润肌层T2、T3、T4期肿瘤,其基本治疗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1].  相似文献   

15.
胆道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的胆道疾病。由于其恶性程度高,且起病隐匿,早期诊断率很低,确诊时往往已到中晚期,失去了根治性切除的机会,故预后极差。因此,加强胆道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对于提高胆道肿瘤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胆道肿瘤也是一种既涉及到外界因素,同时也与遗传易感紧密相关的多基因疾病,涉及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肿瘤浸润转移、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调控失常等多方面。但作为胆道的恶性肿瘤,其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如神经浸润与转移、与肝炎病毒感染相关、分子遗传学和表遗传学改变等。下面就其自…  相似文献   

16.
胆囊癌与胆管癌在消化道肿瘤中并不罕见,且处理难度大,预后极差。为了改变胆道癌综合治疗手段不足的现状,我们对29例手术切除的胆道癌标本进行了单克隆抗体标记的免疫组织研究,利用我院自制四株单克隆抗体PS-9,CL-3,CL-4,CL-6,证明胆道癌组织与胃、肠、胰腺癌有着共性抗原,且标记阳性率高达87.5%~100%,并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为深入探索胆道癌生物导向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类胆道癌细胞系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培养的肿瘤组织、肿瘤细胞是研究肿瘤必备工具之一 ,在肿瘤发生、发展、侵袭、转移机制和早期诊断、治疗评价等许多领域的研究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对人类胆道癌的临床研究已积累了一定经验 ,但对其生物学特征了解不深入 ,还缺乏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这其中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完善的体外培养系统。近年来国外文献报道建系的肝外胆管癌细胞系约 7个 ,胆囊癌细胞系 10个左右。国内仅有一个肝外胆管癌细胞 QBC93 9[1 ] 建系报道。本文反映了应用胆道癌细胞系开展实验研究的概况。1 有关细胞凋亡基因与胆道癌的关系细胞凋亡 …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的治疗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性肿瘤梗阻性黄疸系指恶性肿瘤直接侵及或压迫肝外胆道致胆汁排出受阻。根据肿瘤起源及胆汁排出受阻的部位一般可分为低位胆道梗阻及高位胆道梗阻。低位胆道梗阻指壶腹周围恶性肿瘤所致的梗阻,包括胰头癌、胆总管末端癌及壶腹癌等,部分起源于壶腹附近的十二指肠癌及淋巴瘤等也可致低位胆道梗阻。高位胆道梗阻主要指高位胆管癌,即肝门部胆管癌所致的胆道梗阻,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tin瘤。  相似文献   

19.
肾肿瘤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肾肿瘤在我国泌尿外科肿瘤中占第二位,仅次于膀胱肿瘤,大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但在小儿恶性肿瘤中达20%,是儿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肾肿瘤原发类型有四种:(1)肾细胞癌,简称为肾癌,亦有称之为肾腺癌、透明细胞癌、Grawitz肿瘤等。(2)肾母...  相似文献   

20.
肝内或肝外血管与胆道病理性沟通,血液经胆道流入十二指肠而发生消化道出血称胆道出血。1病因Sandbiom[1]收集欧美国家545例,因外伤致胆道出血259例,占47.5%;感染154例,占28.3%;胆石54例,占9.9%;肿瘤28例,占5.1%;血管疾患40例,占7.3%;不明原因者10例,占1.9%。国内有病因记载的312例中,因胆道蛔虫致胆系感染者268例,占85.9%;肝损伤29例,占9.3%;肿瘤8例,占2.6%;原因不明者7例,占2.2%。明显提示欧美国家胆道出血以损伤为主要病因,而中国以感染因素居多。Curef[2]收集因损伤致胆道出血73例,其中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