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性,57岁,因“卵巢透明细胞癌ⅠC 期拟行3个疗程化疗”于2013-05-04入威海市市立二院。病史采集:2个月前因“发现腹部包块10+ d”于2013-02-26在本院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双侧盆腔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骶前淋巴结清扫术+阑尾切除术+盆腔黏连松解术”,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示卵巢透明细胞癌ⅠC 期。于2013-03-14诊断为“右下肢股静脉血栓”,给予溶栓治疗后,复查超声检查示右下肢股静脉血栓消失。患者进行3个疗程(紫杉醇脂质体+卡铂)规范化疗。  相似文献   

2.
1病例资料
  例1女,36岁,因下腹胀痛2个月,检查发现盆腔肿物6 d,于2012年11月6日就诊于我院妇科。近十天饮食差,睡眠欠佳。大小便未见明显异常,平素月经规律,孕0产0。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黏膜弹性好。宫颈肥大,Ⅰ度糜烂样改变,子宫前位,正常大,活动度尚可,子宫右上方可触及一体积约10 cm×10 cm×8 cm的囊性包块,活动度尚可,轻压痛,无反跳痛。左附件区未触及明显异常。彩色超声示子宫前位,正常大,宫颈4.8 cm×4.3 cm,回声不均,内见3.8 cm×3.6 cm不均质稍强回声,其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血流阻力指数(RI)0.6。右附件区见8.9 cm×6.4 cm无回声区,紧贴其内壁见2.9 cm×1.4 cm乳突状强回声。左卵巢未见明显异常,左附件区未及明显包块。盆腔积液厚2.0 cm。血红蛋白83 g/L。入院后行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回报(宫颈)腺体呈乳头状增生,部分细胞有异形性,不能完全除外肿瘤。遂行宫颈锥切术后送病理回报考虑为宫颈原位腺癌,北京301医院会诊(病理会诊号E1202857)结果:(宫颈)高度疑为浸润性腺癌。临床诊断:宫颈腺癌ⅠB期,盆腔包块,中度贫血。纠正贫血并术前备血等术前准备充分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正常大小,宫颈增粗,直径约4 cm,宫旁无浸润,右侧卵巢增大,呈囊性,体积约8 cm×6 cm×6 cm,左侧卵巢体积约为4 cm×3 cm×3 cm,右侧输卵管未见明显异常,探查右侧卵巢过程中有黏液流出,将切除的左侧卵巢和剥出的右侧黏液性肿瘤送快速病理,回报(左侧卵巢)黏液性肿瘤,考虑为交界性黏液性肿瘤。右侧卵巢黏液性肿瘤,考虑为黏液性囊腺瘤,局部呈交界性改变。决定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结果:宫颈高分化腺癌浸润宫颈深层,累及子宫内膜。双侧卵巢黏液性肿瘤,大网膜未见癌转移,(双侧)输卵管未见癌转移。宫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癌胚抗原(CEA)阴性、肠道上皮特异性基因2(CDX2)阴性、波形蛋白(Vimentin)阴性、P16阳性、孕激素受体(PR)阴性、雌激素受体(ER)阴性、细胞增殖因子(Ki67)阳性率10%、P53阴性。卵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宫颈一致,考虑为宫颈高分化腺癌转移。术后转放疗科给予放疗+化疗。定期随访至今无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全胰腺切除术后患者的血糖特点及胰岛素用量进行评估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0年9月至2014年9月共21例全胰腺切除术患者的围术期胰岛素用量及血糖变化,稳定期胰岛素种类、用量及血糖变化,并总结其特点。结果 患者术后4 d内胰岛素需求量达峰值(最大日用量300 U),平均(143.5±62.8)U/d,然后逐渐下降;围术期(需肠外营养)血糖波动大(1.52~29.06 mmol/L),平均(11.18±0.95)mmol/L。稳定期(脱离肠外营养)非应激状态下,患者每天餐前短效或速效胰岛素用量平均(5.3±2.0)U,睡前长效胰岛素平均(8.1±2.9)U;平均空腹血糖(6.69±1.48)mmol/L,三餐后2 h血糖(9.08±2.84)mmol/L,睡前血糖(9.66±2.49)mmol/L,夜间血糖(8.15±2.78)mmol/L;67%患者平均1个月内发生13次低血糖。5例随访患者平均糖化血红蛋白为(6.15±1.20)%。 结论 全胰腺切除术后患者围术期血糖波动大,胰岛素需求短暂升高,然后逐渐下降,稳定期可维持较低水平,血糖控制良好,但常有低血糖发生,无酮症酸中毒。  相似文献   

4.
1 病历介绍 患者,男,62岁,因"左侧胸痛3个月"入院,胸部CT示:左侧胸膜多发结节.穿刺活检确诊:胸膜间皮瘤.化疗前血常规示:白细胞(WBC)7.6×109/L,中性粒细胞(N)4.7×109/L,红蛋白(Hb)132 g/L,血小板(Plt)285×109/L.给予培美曲塞二钠500 mg/m2+顺铂60 mg/m2,给予补充叶酸及VitB12,口服地塞米松.化疗后第6天出现腹泻,为稀水便,每天4~8次,伴发热,体温38.2 ℃,咳嗽,咯痰,为白色黏液痰.查血常规示:WBC 0.6×109/L,N 0.1×109/L,Hb 130 g/L,Plt 70×109/L,诊断为:化疗后骨髓抑制Ⅳ度、化疗后胃肠道毒性Ⅲ度,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胃癌化疗患者化疗期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胃癌化疗患者化疗期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诊断为胃癌行化疗治疗的20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在白细胞计数(WBC)<4×109/L时开始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化疗结束后24h时开始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观察患者化疗期感染发生情况,化疗期WBC最低值、粒细胞最低值、WBC低于正常值维持天数,化疗前后(2个化疗周期结束)CD_3~+、CD_4~+、CD_8~+、CD_4~+/CD_8~+、NK细胞水平。结果对照组化疗期发生感染者25例,感染率为25.00%,观察组化疗期发生感染者12例,感染率为12.00%,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期WBC最低值、粒细胞最低值分别为(3.48±0.64)×10~9/L、(2.69±0.60)×109/L,高于对照组(3.15±0.72)×10~9/L、(1.95±0.56)×109/L,WBC低于正常值维持天数为(3.12±1.08)d,短于对照组(3.69±1.1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前CD_3~+、CD_4~+、CD_8~+、CD_4~+/CD_8~+、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后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CD_3~+、CD_4~+、CD_4~+/CD_8~+、NK细胞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_8~+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胃癌化疗患者在化疗后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能降低化疗期感染率,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化疗后早期预防用药较WBC下降后再用药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腹腔镜下射频消融与部分脾栓塞治疗门脉高压性脾亢进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门脉高压性脾亢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研究组应用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部分脾栓塞术进行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检测记录白细胞及血小板水平,并对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状况进行调查记录。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白细胞水平分别为(7.77±1.02)×109/L、(5.64±1.32)×109/L、(5.02±1.28)×109/L、(4.52±1.27)×109/L、(4.06±1.12)×109/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1.33)×109/L、(5.04±1.24)×109/L、(4.01±1.21)×109/L、(2.71±1.52)×109/L、(2.23±0.91)×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血小板水平[(95.61±10.23)×109/L、(109.34±8.61)×109/L、(105.31±7.23)×109/L、(97.82±8.23)×109/L、(88.72±7.62)×109/L],明显高于术前[(33.12±8.01)×109/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1.23±0.47)h、(16.56±3.82)d、(2.43±1.02)万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64±1.01)h、(21.23±3.64)d、(2.93±2.01)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门脉高压性脾亢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非格司亭防治卵巢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继发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方法应用非格司亭(格拉诺赛特)对卵巢癌化疗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防治作用. 方法将96例的卵巢上皮性癌术后需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A组(共111个化疗周期)和B组(共61个周期)为治疗性应用,分别为白细胞计数<2.0×109/L和1.0×109/L时给予非格司亭,50 μg/d和150 μg/d,C组(共126个疗程)自化疗结束后48 h起给予非格司亭50 μg/d,均皮下注射;D组(共89疗程)不用非格司亭. 结果 C组白细胞最低值的持续时间明显短于A、B和D组(P<0.01),平均最低值分别为3.01×109/L和0.97×109/L,A、B组较D组短,但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非格司亭可维持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水平,减低感染的发生,预防性用药优于治疗性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与对比肥胖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疗效及其并发症情况.方法 将56例行胆囊切除的肥胖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28例,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32.23±21.07)ml、(74.21±23.16) min、(21.43 ±6.45)h、(7.32±2.14)d、(18.32±11.80) mg/L、(11.43±2.50)×109/L,对照组分别为(198.03±17.45)ml、(118.57±19.18) in、(45.21±9.32)h、(10.42±3.75)d、(28.54±19.45)mg/L、(17.04±3.75)×109/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在肥胖人群中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胃癌化疗患者化疗期感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胃癌化疗患者化疗期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诊断为胃癌行化疗治疗的20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在白细胞计数(WBC)<4×109/L时开始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观察组在化疗结束后24h时开始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皮下注射;观察患者化疗期感染发生情况,化疗期WBC最低值、粒细胞最低值、WBC低于正常值维持天数,化疗前后(2个化疗周期结束)CD_3^+、CD_4^+、CD_8^+、CD_4^+/CD_8^+、NK细胞水平。结果对照组化疗期发生感染者25例,感染率为25.00%,观察组化疗期发生感染者12例,感染率为12.00%,观察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化疗期WBC最低值、粒细胞最低值分别为(3.48±0.64)×10~9/L、(2.69±0.60)×109/L,高于对照组(3.15±0.72)×10~9/L、(1.95±0.56)×109/L,WBC低于正常值维持天数为(3.12±1.08)d,短于对照组(3.69±1.1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化疗前CD_3^+、CD_4^+、CD_8^+、CD_4^+/CD_8^+、NK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后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CD_3^+、CD_4^+、CD_4^+/CD_8^+、NK细胞水平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_8^+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胃癌化疗患者在化疗后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能降低化疗期感染率,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化疗后早期预防用药较WBC下降后再用药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女性,61岁,2008年因下腹胀痛,持续性加重,行超声检查提示盆腔内占位,2008年2月行全子宫、双附件、大网膜切除术,术后病理:双卵巢浆液行乳头状腺癌,大网膜转移癌,子宫平滑肌瘤。术后"紫杉醇+奈达铂"化疗8个周期。2009年7月复查超声及CT提示盆腔见囊实混合型包块,CEA、CA125明显升高,考虑复发,又用"紫杉醇+奈达铂"化疗4个周期(因化疗副反应明显而终止),疗效评估PR(包块明显缩小,CEA、CA125测定值明显下降)。2010年10月患者间断发热,盆腔包块增大,CEA、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 将60例中、晚恶性肿瘤化疗后发生白细胞减少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第1、3、5、7天白细胞计数分别为(2.20±0.49)×109/L、(3.55±0.57)×109/L、(4.94 ±0.36)×109/L、(5.79±0.44)×109/L,而对照组分别为(1.97±0.26)×109/L、(2.30 ±0.46)×109/L、(3.02 ±0.37)×109/L、(3.68 ±0.25)×109/L;且治疗组治疗后第1、3、5、7天白细胞减少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组白细胞减少恢复正常的平均天数为4.13d,而对照组为6.04d.结论 地塞米松足三里穴位注射能有效恢复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NCC)早期易发生淋巴转移,病理表现独特,易复发,预后差。报告1例SCNCCⅢC1r期病例资料,患者因间断性阴道出血伴下腹痛1个月余就诊,结合盆腔磁共振成像、全腹CT及宫腔镜活检结果诊断为SCNCCⅢC1r期,根据2022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结合该患者病情,给予患者3个周期的卡铂+依托泊苷新辅助化疗,后行腹腔镜下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双侧卵巢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抗肿瘤药物腹腔灌注治疗(奈达铂冲洗腹腔)+双侧输尿管支架植入术,术后继续化疗3个周期,术后随访13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3.
例1,女,54岁,于2004年9月12日因腹胀1月住本院妇科,完善相关检查,确诊为“卵巢黏液性囊腺癌,Ⅲc期”,行手术治疗,术后行“TP方案(Taxol 135mg/m^2,d1;DDP75mg/m^2,d1;每4周重复)”化疗4周期,此后病情稳定。2007年4月8日因发热、全身乏力伴牙龈出血、皮肤瘀点、瘀斑1周再次入院,血常规示WBC 1.9×10^9/L,Hb58g/L,Plt 10×10^9/L,骨髓检查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相似文献   

14.
患儿1女性,7岁9个月。因"反复鼻出血1个月,皮肤淤点伴面色稍苍白20d"于2008-10-19入院。病史采集:1个月前无诱因鼻出血,反复10+次,无皮肤淤点。20d前无诱因出现皮肤淤点,面色渐苍白。当地医院血常规检查:WBC为18×109/L,Hb为77g/L,PLT为4×109/L,诊断不明确,转入本院。入院查体:一般情况稍差,中度贫血貌,全身皮肤散在淤斑、淤点;双腋下触及少许淋巴结肿大(约为0.5cm×0.5cm),咽充血,右鼻腔干燥血痂;双肺呼吸音粗,无啰音;腹软,肝右下  相似文献   

15.
张爱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6):5134-5135
目的:探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干预与治疗。方法:选择36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口服妈富隆或妈富隆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个周期,对比治疗前后女性激素及胰岛素的改变。结果:36例患者完成3个周期治疗后观察2个月,36例月经不规则患者中83%月经周期正常,与服药前比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均有显著降低(P<0.05),卵巢体积显著减小(P<0.05)。肥胖及空腹胰岛素(INS)>14 mmol/L的患者两种药物+饮食限制+运动3个周期后65%体重指数(BMI)下降,90%空腹INS<9 mmol/L。结论:妈富隆或妈富隆联合二甲双胍对纠正青春期PCOS患者的异常血激素相及卵巢形态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26岁,因"咳嗽咳痰伴气促3d"于2010年11月24日入院.查体:左颈部可触及2枚肿大淋巴结,约黄豆大小,质韧,无压痛,活动度可,边界清.两肺底可闻及少许湿罗音.腹膨隆,肝脏肿大,深达盆腔,双下肢中度浮肿.患者17年前因"反复上腹部饱胀不适"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本次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49×109/L(手工分类以成熟的中性粒细胞为主),Hb 90 g/L,PLT 149×109/L.肝功能:AST 137 U/L,白蛋白26.1 g/L.淋巴细胞表型分析报告:B细胞比例升高,NK细胞比例减少,CD4+T细胞比例减少,且其第二信号受体( CD28)表达比例减少,CD4+ T/CD8+T比例降低.外周血白细胞β-葡糖苷酶活性为1.9 nmol/h/mgPr(正常范围6.5~ 20.6 nmol/h/mgPr,北京协和医院检测结果).外周血NAP积分141分,NAP阳性率69%.多部位骨髓穿刺干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化疗治疗术后局部复发直肠癌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8例术后直肠癌局部复发患者,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15d为一个周期,休息5d,行下一周期,共3周期)+三维适形放疗(1.8~2.0Gy/次,5次/周,总剂量DT55-65Gy)+同步化疗(洛铂50mg/m2静脉滴注第1天+替吉奥40mg/m2口服,2次/d,第1~14天,停药1周,3周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 CR率19%,PR率59%,NC率11%,PD率4%,症状消失和改善91%,1、2年生存率分别为81%、49%,1、2年局控率分别为75%、48%。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胃肠道反应、放射性皮肤反应。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同步洛铂+替吉奥化疗并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作为术后局部复发直肠癌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患者 女性,45岁,2007年8月体检,常规静脉血化验正常,乳腺彩超未见异常,腹部彩超提示:肝内3个低回声占位病变,最大为3.8cm×3.6cm,最小为2.0cm×2.0cm。同日行MRI,诊断(编号:7297)为:肝内多发血管瘤。考虑血管瘤可能与雌激素替代治疗有关(因卵巢切除后,更年期症状较重,在严密随访下行雌激素治疗15个月,症状明显缓解),于是停药观察。2008年2月彩超复查:肝内血管瘤无增大和缩小变化(患者于本院术前及术后经同一位资深医师复查彩超5次。病史采集:因“子宫平滑肌肉瘤Ⅰ期”于2005年11月18日在本院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切除术”(病案号470968),术中顺利,术后恢复良好,7d后拆线、出院。术后病理学检查示:子宫平滑肌肉瘤,手术切缘和双附件、淋巴结未见瘤细胞。术后患者未行化疗等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9.
信息动态     
目的:探讨宫颈绒毛管状腺癌(VA)的病理特征、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确诊为VA伴卵巢转移的病例资料,并综合复习及分析相关文献.结果:盆腔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增强结果示:右侧附件区8.8 cm×6.2 cm×6.8 cm肿块,信号不均匀,增强呈不均匀强化,考虑卵巢肿瘤.于2015年11月25日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全子宫双附件切除+阑尾、大网膜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示:VA,右侧卵巢见黏液性腺癌转移,考虑宫颈腺癌转移.2015年12月6日行紫杉醇与顺铂联合(TP)化疗,化疗后放疗25次,加行腔内放疗4次.随访至今未见复发证据.结论:VA是宫颈腺癌的亚型,临床发病率较低,与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临床表现以接触性出血为多见,部分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检查,其预后较好.宫颈锥切术是可行的治疗方案,存在高危因素且无生育要求者,可扩大手术范围并辅以放化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2021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8例肝癌肝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是否出现感染性并发症分为感染组(n=26)和非感染组(n=122),分析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并比较两组年龄、手术时间、血清白蛋白(Alb)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该模型对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 26例肝癌肝切除术后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出4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6株占57.78%,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8株占40.00%,以肺炎链球菌为主,真菌1株占2.22%;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Alb<35 g/L和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7 d是肝癌肝切除术患者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建立风险预测模型的模型表达式为:P=1/[1+e((-4.222+1.062×(合并糖尿病)+1.261×(Alb<35 g/L)+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