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恩师叶景华教授执医六稔余,游邃于仲景之法,辨证精密,立法周谨。吾有幸侍诊,窥其治疗慢性肾脏病遵经方,效如桴鼓。今略草于字墨之间,以飨同道。叶师认为慢性肾脏病系指多种病因和多种发病机制引起的肾脏病变,具有起病缓慢、隐匿的特点。临床多表现为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不全。叶老倾其毕生将仲景之理论运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2.
程苗苗;于洁馨;翁维良 《中医杂志》2015,56(19):1635-1638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严重影响心血管病患者的寿命与生存质量。翁维良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机可从\"气(阳)\"\"血\"\"水\"立论,气(阳)虚、血瘀、水停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因素。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基本治法,同时根据患者气血、阴阳、寒热、虚实的偏盛偏衰以及血瘀、水饮、痰浊的盛衰程度,结合时令季节、生活地域等特点,灵活多变地给予对证治疗。且尤其重视中药的合理与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3.
陆曙教授认为慢性心衰以气虚、阳虚、水停为主要病机,可兼有血瘀、阴虚、精亏、痰湿、痰热等,治疗以益气温阳利水为基本大法,随症加减用药,可结合现代中药药理研究选择作用明确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脏因慢性心肌病损,长期负荷过重等原因引起的心功能减退。临床所见多为病机复杂的顽疾重症。经方具有药简、效专、力宏之特点。若单用某一经方治疗本病,常有大略虽合而药不尽病之感,故笔者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常将两个以上的经方联用,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举医案3则介绍如下。1 小青龙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治肺心病心衰陈某某,男,71岁,农民。1996年11月23日初诊。宿疾咳喘20余年。每逢冬春受寒即发。虽经治疗,但 相似文献
5.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为各种心脏病的末期表现。于作盈系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近50年,学识渊博,医技精湛,对于心血管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中对心衰治疗有其独到见解。笔者随师出诊,收获颇多,现将于老治疗心衰的经验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苏玉伦主任是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他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近50载,学贯中西,长期致力于老年性心血管病的研究和治疗,擅长运用中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慢性心力衰竭亦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引起的心脏功能失代偿,临床症状多为心悸气短,呼吸急促,夜不能卧,胸闷不舒或心痛阵作,面色黯紫少华,口唇紫绀,饮食减少,甚则恶心呕吐,泄泻,四肢倦怠,甚或水肿,尿少,腹胀或腹中痞块.其病因复杂,病情反复,而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西医多用洋地黄及利尿剂对症治疗,并用ACEI类抑制心室重塑,但并不能改善患者虚弱体质[1].苏主任多年来以自拟活血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近千例,效果颇佳.笔者有幸随老师学习,收益良多,现将其经验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8.
9.
介绍毛以林教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经验。毛教授对慢性心衰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研究深入并具有独到见解,认为慢性心衰的病机以宗气虚、肾阳虚二者最为关键,并以此作为治疗心衰的切入点,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11.
<正>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王新佩教授在教学、医疗与科研一线工作近40载,临床经验丰富,学术造诣精深,注重中医学经典尤其专注于张仲景经学研究,擅长杂病,尤精于血证诊治,常能立起沉疴。现将其临证经验介绍如下。1用整体观念全面综合识病诊治模式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第一基本哲学观点,强调了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并与外环境相统一的思想。血证是临床急危重症,在繁忙的诊疗中王老师更重视辨病、辨病和辨证的整体结合。辨病与辨证是中医学 相似文献
12.
谢鸣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曾师从著名中医药专家王绵之教授,为首届方剂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谢教授长期从事中医方剂学的教学、科研及临床,擅于运用经方,理论水平和临床造诣深厚,用药娴熟,收效甚佳。笔者有幸侍诊学习,获益匪浅,现仅就谢师临床应用经方治疗妇科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导师王裕颐教授医德高尚,治学严谨,遣方用药构思巧妙,临床擅用经方治疗诸多疑难疾病.笔者有幸聆听教诲,受益匪浅,现整理随师学习验案4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陆曙教授认为经方组方有制,配伍有法,选药精良,运用经方治疗失眠往往收效甚显。如临床选用百合地黄汤、栀子豉汤、酸枣仁汤、半夏秫米汤、甘麦大枣汤等加减治疗,均收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龚去非善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知常达变,变其法,活其用,如运用桂麻各半汤治愈痛痹,桂枝加麻辛附汤治愈癃闭,乌梅丸治愈怕性结肠炎,当归四逆汤治愈脱疽,芪附理中汤治愈阳虚血崩,小阴气汤治愈食积发热,乌头桂枝汤治愈三叉神经痛等,其效卓著。 相似文献
17.
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症状群,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多数表现为心肌收缩力下降,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并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等症状。心衰一词最早出现于宋代,《圣济总录·心脏门》中有"心衰则健忘,不足则胸腹胁下与腰背引痛,惊悸,恍惚,少颜色,舌本强之说"。与心衰相关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上气而喘”描述的症状类似心衰的表现。根据其临床症候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的“心悸”、“心痹”、“怔忡”等范畴。 相似文献
18.
<正>心力衰竭(CHF)是由不同病因的心血管疾病发展到心脏功能受损,心脏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排出量,并致组织灌注减少,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一组病理、生理征候群,也是心血管疾病患者丧失劳动力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江苏省名中医、淮安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汪再舫主任医师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多年,在治疗心血管内科病方面学验俱 相似文献
19.
20.
刘永家主任从医30余载,临床辨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注重标本缓急与寒热虚实,处方用药,机圆法活,疗效显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最终归宿.刘永家主任临床根据其病理生理特点,概括为心脾两虚和心肾不足两型辨治,取得良好疗效.现将刘主任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