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先天性绕核性白内障虽是常见眼病,但蒙古族几代遗传尚未见报告。我们在锡林格勒草原发现一家蒙古族牧民汉氏4代11人,22只眼皆患本病,现报告如下典型病例介绍例1(I1),82岁,右视力1米指数,双眼球水乎震颤,左眼外斜20。双角膜横径9毫米,垂直径8毫米,左眼角膜中央3毫米直径大小粘连性白斑,  相似文献   

2.
于兰 《中华医护杂志》2007,4(11):996-997
目的分析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01年1月.2006年1月期间确诊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55例(68眼),51眼Ⅱ.Ⅲ级核,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17眼Ⅳ.Ⅴ级核,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55例(68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58眼(85.29%)术后1wk裸眼视力≥0.4。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经处理对术后视力无影响。结论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采取恰当的术式,施行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或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又称老年性白内障,是在中老年开始发生的晶状体混浊,随着年龄增加,其患病率和发生率明显增加,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后囊膜下三类。病因较为复杂,可能是环境、营养、代谢和遗传等多种因素对晶状体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临床表现常常是双眼患病,但发病有先后,严重程度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硬核白内障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确诊为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23例(25眼),Ⅳ~Ⅴ级核,采用小切口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23例(25眼)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22眼(84.06%)术后1周裸眼视力≥0.4。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经处理对术后视力无影响。结论:采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硬核白内障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正> 白内障是临床常见的眼科疾患,但有明显的家族史且遗传数代并不多见。我院于1971年发现一家族4代12例均为双眼完全性白内障,除第一代患者已去世外,其余均经我院系统检查。其中女性11人,男性1人,5例行双眼晶状体囊外摘除术,3例行双眼截囊术。术前视力6例双眼光感,2例双眼手动;术后视力6例有不同程度增进(1例右眼0.3、左眼0.6),2例无增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6年10月期间确诊为糖尿病的白内障患者合并高度近视126例(144眼),112眼Ⅱ~Ⅲ级核,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2眼Ⅳ~Ⅴ级核,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14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112眼(〉80%)术后1周裸眼视力≥0.4。结论白内障小切口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李常伟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113-114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9年10月期间不同硬度晶状体核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196例(230只眼),188只眼Ⅱ~Ⅲ级核,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2只眼Ⅳ-Ⅴ级核,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一月矫正视力≥0.5者79.8%,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一月矫正视力≥0.5者57.1%,两组之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在做好病例选择及良好的术前准备的前提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样可获得满意的视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小切口囊外摘除白内障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152眼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采用两种术式进行治疗,对术后视力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合并I、II级核的高度近视眼白内障两种术式治疗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III级以上核的高度近视眼白内障两种术式治疗结果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I、II级核的高度近视眼白内障应选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对合并III级以上核的高度近视眼白内障应选用小切口囊外摘除白内障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手法碎核行核性硬核白内障除的手术效果。方法:对48例(48只眼)白内障先行晶体核前半部乳化雕刻,然后将晶体残核脱出囊袋,手法碎核后将其取出。结果:48例均完成了前期乳化雕刻及后期的手法碎核,乳化时间最短为48秒,最长为2分12秒,平均1分14秒;48例均植入了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2周矫正视力>0.545例(93.75%);术中及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后囊破裂、角膜水肿及高眼压。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手法碎核行核性硬核白内障除,弥补了囊外除与超声乳化手术各自的不足,为硬核白内障除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世界范围内白内障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口的增长,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研究已证实的白内障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的增长、遗传因素、吸烟、糖尿病、紫外线暴露。研究者们对饮酒与白内障关系进行了一些流行病学研究,但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虽然乙醇和白内障发生之间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是已有的研究结果较多的支持饮酒和白内障发生之间有联系。这篇综述里的十二个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吸烟是白内障发生的危险因素。吸烟对核性白内障的发生影响最大,可使发生危险显著增加。对后囊膜下白内障的影响其次,对皮质性白内障的发生影响较小。吸烟与白内障的发生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白内障在眼科临床上并非罕见,国内统计本病占眼部先天畸形第二位,在盲婴中约占30%。关于该病的发生和遗传情况众说纷云,但大家公认遗传因素对本病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收集我院近八年来住院病人中先天性白内障82家系共96人所进行的家谱调查,其中男57例(59.47%),女39例(40.53%)。双眼93例(96.86%),单眼3例(3.14%)。分型:全白内障43例(44.79%),绕核性26例(27.08%),核性20例(20.84%),后极性3例(3.13%),前极性、膜性、盎状与花冠状各1例(各1.04%)。  相似文献   

12.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中国医刊》2001,36(7):17-19
高度近视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病理性近视 ,其眼轴不断加长 ,近视度数持续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 ,大多数高度近视眼晶状体老化 ,晶状体核密度逐渐增加 ,产生核硬化 ,屈光指数加大 ,随后晶状体透明度降低 ,核逐渐变为棕色或黑色 ,因而高度近视眼白内障中 ,以核性及后囊下白内障最为多见。由于高度近视眼在解剖学和病理学上的特殊性 ,其白内障手术难度较大 ,并发症发生率高。1 手术方式的选择1 1 手术方式的进展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手术同其他白内障手术一样 ,经历了白内障囊内摘除术、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小切口超声乳化摘除术的过程。白…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范围内白内障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随着人口的增长,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研究已证实的白内障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的增长、遗传因素、吸烟、糖尿病、紫外线暴露。研究者们对饮酒与白内障关系进行了一些流行病学研究,但这些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虽然乙醇和白内障发生之间的病理生理学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是已有的研究结果较多的支持饮酒和白内障发生之间有联系。这篇综述里的十二个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吸烟是白内障发生的危险因素。吸烟对核性白内障的发生影响最大,可使发生危险显著增加。对后囊膜下白内障的影响其次,对皮质性白内障的发生影响较小。吸烟与白内障的发生存在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4.
将纯系BALB/c小鼠的先天遗传性白内障突变株保种、兄妹交配至24代,其近交系数达98.82%,用裂隙显微摄影及眼球病理切片系列观察,均系典型的白内障变化,并用该突变株小鼠与正常BALB/c小鼠回交第八代,无论是近交或回交,其子代公、母性均有正常的繁殖能力,每代白内障的发生率均为100%,突变白内障基因为纯合显性遗传。  相似文献   

15.
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切口越小,术后手术性角膜散光(SIA)越小;有报告〔1〕术后3个月1 2mm角膜缘切口的SIA是6mm切口的2倍,而6mm切口与3 2mm切口术后3个月SIA无显著性差异。我科自1 998年8月~2 0 0 2年8月采用5 5~6mm巩膜隧道切口,以圈套切核器切核行白内障囊外摘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例家族遗传性白内障系谱的遗传性类型及致盲规律。方法:在患者就诊时所做系谱调查的基础上,10年后对其变化进行随访。结果:①本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类型;②其发病特点及发展规律为:年青时晶体混浊对视力影响不大,成年后病情加速发展,中年因白内障致盲,需白内障手术治疗;③符合绕核性白内障的双侧性静止性的发病特点。结论:根据此类白内障早老性发生的特点,对静止期的患者,应及时指导日常防护并定期随访,成年后用药物延缓病情发展,以推迟因白内障过早致盲。  相似文献   

17.
背景:他汀类药物因其降脂作用而被广泛使用,但是他汀类药物可能还具有抗氧化作用。研究认为,氧化张力对核性白内障的发生有一定作用,但是他汀类药物使用与核性白内障发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目前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老年核性白内障和皮质性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密度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 arantigen ,PCNA)表达 ,了解这两种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状态。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染色两组病例中央区晶体上皮铺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算上皮铺片的细胞密度。结果 :核性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密度为(5 0 38± 2 6 2 .0 3)个 /mm2 ,30张铺片中PCNA阳性 2 5张。皮质性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密度为 (4 2 5 0 .6 3± 2 75 .0 5 )个 /mm2 。PCNA阳性 4例。结论 :老年核性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密度高于皮质性白内障。PCNA阳性率高。提示老年核性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状态较为活跃 ,而皮质性白内障晶体上皮细胞退行性改变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1个先天性绕核粉尘状白内障家系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进行研究,探索先天性白内障发病的遗传机制。方法收集确诊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一个绕核粉尘状白内障家系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针对现有国内外文献已报道的与该家系白内障表型相关的10个基因设计引物,对患者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序列分析,比对已发现的10个基因序列,查找是否有序列改变。结果被检查者的10个发病相关基因片段的序列中,GJA3基因的外显子发现杂合性突变位点(912C>A,1372A>G),其余9个与GenBank发表的正常序列相同。结论 GJA3基因外显子上发现了新的杂合性突变位点,其对先天性白内障的作用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小切口劈核术在硬核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华  张新  蒋渝 《四川医学》2009,30(6):855-857
目的探讨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4例(188眼)核硬度〉Ⅲ级高龄白内障患者分别施行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两种术式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角膜水肿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角膜散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两种术式术后角膜水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核硬度〉Ⅲ级高龄白内障患者,在基层医院选择小切口劈核法白内障摘除术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角膜水肿明显减少,术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