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探讨部分岛状皮瓣在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对28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应用岛状皮瓣修复.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12个月,皮瓣血运、弹性、质地及外形良好.根据手部损伤情况选择合适的皮瓣进行创面修复,术后手部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2.
我们应用前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严重于外伤感染创面取得了成功。感染创面的扩创及清洗使其成为相对的“新鲜创面”,并用敏感抗生素是成功的关键之一。该皮瓣修复手部感染创面的特点:①手术简单,不吻合血管,成功率高;②皮瓣血运好,抗感染力强;③最大程度的保留和恢复了患手的功能和外形。  相似文献   

3.
目前对修复肢体有肌腱、骨、关节、大血管、神经干等组织裸露的创面,都应该施行皮瓣修复手术,而岛状皮瓣有知名动、静脉,血运丰实,应用方式灵活,旋转时不受角度影响。多数情况下可以不经延迟术而及时转移,因而,其发展迅速,使整形外科在修复方法和手段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我们自2006年下半年至今,对28例肢体不同部位深度创面患者在受伤早期应用带血管蒂岛状皮瓣覆盖创面,明显减少了患者的截肢率,并取得了满意的功能恢复及外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指腹创面的效果。方法:应用良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指腹创面36例,皮瓣面积0.9cm×3.5cm~2.0cm×4.0cm。结果:36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伤指外观接近正常,功能恢复好,感觉好,两点分辨觉达到或接近正常。结论:改良指动脉顺行岛状皮瓣修复同指指腹创面血运可靠,成活率高,伤指外观、感觉和功能恢复好,是修复指腹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在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各类软组织缺损11例,并对术后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手部软组织缺损术后皮瓣血供良好9例,出现张力性水疱、皮瓣青紫2例,经查发现系蒂部受压致静脉回流受限,处理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3~6个月,皮瓣血运、质地及功能良好,外形美观,皮瓣供区无功能障碍。结论: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是修复肌腱或骨外露创面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手部皮肤缺损患者180例,按是否运用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85例患者中,除3例皮瓣部分坏死外,82例皮瓣成活良好,皮瓣外观满意,弹性及质地良好,血运可,关节功能得到较好恢复;对照组95例患者中,21例需要做把皮瓣削薄的二期修整术。结论运用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的皮肤缺损,获取皮瓣相对容易,住院天数及所需费用较少,术后可较好地恢复手的外观及功能。  相似文献   

7.
华栋  陈强 《实用全科医学》2006,4(4):424-425,F0003
目的报道应用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主式及疗效。方法根据手部软组织缺损的部位及损伤情况,选择应用6种不同的手及前臂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本组36例40块皮瓣,除3块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成活良好,皮瓣外形满意,质地、弹性良好,两点辨别觉6~12mm。结论应用手及前臂微型岛状皮瓣修复手部不同部位的创面,皮瓣切取便利,创伤小,可以满足手部功能及外形恢复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应用二种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四肢远侧腱、骨外露创面22例。其中前臂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腕、手部创面10例;小腿后侧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1/3、踝及足部创面12例。结果22例皮瓣完全成活。因为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具有血供丰富可靠,不损害肢体主干血管,切取容易,修复效果好,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轴型皮瓣,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价值.方法 本组42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人,采用骨间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结果 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创面修复.经3个月到1年随访皮瓣外形好,有感觉恢复,手功能理想,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没有疤痕.结论 本皮瓣最大的优点是不牺牲前臂主要动脉,该皮瓣的血管解剖恒定,皮瓣质地好,手术操作不复杂,是一种修复手部损伤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2010年3月~2014年2月采用该皮瓣修复手部创面5例,其中手背部创面4例,虎口部创面1例,手术采用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无坏死及感染。术后随访3个月~1年,患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创面操作方法简单方便,成活率高,能够取得相对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迅速发展的需要,体表血管分布的研究不断深入,可供选择带血管蒂转移的皮瓣部位也日益增多。 1981年以来,在新鲜尸体血管灌注和解剖观察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鱼际部岛状血管蒂皮瓣。在低倍手术放大镜下,应用此种皮瓣处理手外伤软组织缺损6例,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孔减压加滴血疗法治疗手部逆行岛状小皮瓣静脉危象的疗效。方法 18例患者采用微孔减压加滴血疗法治疗手部逆行岛状小皮瓣静脉危象。结果本组18例中皮瓣全部成活16例,皮瓣远端0.2 cm坏死1例,表皮坏死1例。结论微孔减压加滴血疗法操作简单、创伤小、效果好,是一种治疗手部逆行岛状小皮瓣静脉危象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3.
逆行掌背动脉皮瓣移位修复手指热压伤创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指热压伤早期手术失败后应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17例手指热压伤患者,因各种原因导致早期手术创面修复失败,创面大小:1 cm×1.5 cm~3 cm×1.5 cm,均合并有骨外露,应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手术,创面愈合后,强化手指功能锻练。结果术后17例皮瓣全部成活,3例皮瓣术后肿胀,起张力性水疱,1例皮瓣青紫瘀血,经及时处理后,皮瓣得以成活,随访4个月~2年,参照主动活动度(TAM)测定法,患者手指功能分别为:优7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达76.4%。结论应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对手指热压伤早期手术失败病例进行修复术,早期强化功能锻练,可较好恢复手指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第Ⅲ、Ⅳ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手电烧伤电,晚期创面上应用的价值。方法:分析6例应用了第Ⅲ、Ⅳ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的手电烧佃的病例。结果:早晚期手电烧伤伴有深部组织缺损外露者,应用第Ⅲ、Ⅳ掌背动脉逆行岛状岛状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全部成活,术后远期手指功能恢复不良,需进一步肌腱移植,松解。该逆行皮瓣因未作神经吻合,术后皮瓣感觉差。结论:第Ⅲ,Ⅳ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早,晚期小范围手部电烧伤创面修复中,皮瓣抗感染性强,便于手术,一次性完成,易被病人接受,皮瓣可促进死骨修复,采用多种组织一次性修复应在电烧伤早期完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皮瓣的血管显微解剖学基础;介绍以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显微解剖24例新鲜废弃手标本:经桡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显微解剖观察大鱼际区皮肤的血管来源、走行、分支及吻合情况。在此基础上临床选择18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病例行以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术。结果解剖24例新鲜废弃手标本均发现有拇指桡掌侧指动脉恒定存在。临床选择的18例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行转移修复术,转移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拇指对掌、对指功能正常,皮瓣感觉达S3~S4。结论应用带血管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带蒂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血供可靠,指神经与皮神经显微吻接后感觉功能恢复好,修复后功能及外形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3 4例示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拇指受区创面的形态、大小设计皮瓣切口,切取皮瓣并通过皮下隧道或切开皮肤形成明道,将皮瓣转移修复拇指创面。结果:皮瓣均I期全部成活,随访6~18个月,皮瓣外观好,有感觉,各指关节活动同健侧。结论:该术式修复拇指指腹缺损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一次闭合创面的优点,且疗程缩短,皮瓣血循环正常,外观良好,有感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示指背侧岛状瓣修复拇指指腹严重损伤,改进皮瓣切取方法提高皮瓣成活率。方法:共12例患者切取第1掌背动脉为蒂的示指背侧岛状瓣,术中形成宽阔的筋膜蒂,保证皮瓣血运。结果:12例皮瓣完全成活,皮瓣质地外形满意,示指无功能障碍。结论:示指背侧岛状瓣是修复拇指腹严重损伤的治疗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证实骨间背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背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可靠性。方法 :对 2例手背皮肤缺损的病例 ,取前臂骨间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 7cm× 8cm。结果 :皮瓣均成活 ,随诊 16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前臂背侧骨间背动脉为蒂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充分 ,血管变异少 ,不牺牲前臂主干血管 ,为临床治疗较困难的手背皮肤大面积缺损 ,提供一个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刘庆丰  周翔  韦强 《广西医学》1999,21(3):400-402
目的:为了提高严重放射性溃疡的手术疗效,争取一期愈合,防止复发。方法:采取尽量彻底清创后,以血运丰富、组织量丰厚的肌皮瓣、轴型皮瓣填充修复创面。结果:17例中,一期愈合13例,占76.47%,延期愈合4例,占23.53%,随访3个月至6年,无复发。结论:对于严重放射性溃疡的手术治疗,应尽量彻底清创后,采用血运丰富的皮瓣或肌皮瓣修复创面,同时皮瓣或肌皮瓣的组织量要丰厚,充分填充创面,不留死腔,是争取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不同部位的皮肤和软组织缺损,观察疗效并总结皮瓣特点和手术要点。方法收集接受前臂背侧骨间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术的36例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修复部位、皮瓣设计、手术过程及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复习对皮瓣特点及手术要点进行讨论和总结。结果 36例患者中,皮肤和软组织缺损位于手背区24例,虎口区、手掌区和拇指区各4例。皮瓣面积最小为4 cm×5 cm,最大为10 cm×14 cm;血管蒂长度3.0~7.5 cm;穿支数量11~15支12例,5~10支20例,1~4支4例;术后36例皮瓣全部成活,成活率100%;术后随访6~12个月,皮瓣血运、弹性、质地良好,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满意。结论前臂背侧骨间动脉穿支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手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选择,其穿支出现率稳定、手术可操作性强、皮瓣成活率高,合理的皮瓣设计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