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35例患儿成分输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成分输血的适应症、临床意义及副作用。方法 取96年开展成分输血后的335例已行成分输血治疗的患儿为治疗组及96年前同种疾病 拴血治疗为对照组。结果 红细胞输注效果等于同等全血输注效果,但大大减少副作用,血小板、血浆输注浆效果明显优于全血输注。结论 成分输血提高疗效,减少输血反应,而且节省血源,减轻社会、个人的经济负担 。  相似文献   

2.
小儿血液病成分输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的输注指征,以便指导临床合理输血。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1年12月小儿血液病经输血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成分输血率、输血适当性及输血效果、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来小儿血液病成分输血率为95.31%;输血适当性为85.78%。全血输注有效率为67.8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5%;红细胞输注总有效率为89.8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98%;血小板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效率为72.41%,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率为36.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5%;粒细胞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效率为25.00%,不良反应发生率达100.00%;血浆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效率为37.50%,治疗血友病有效率为79.6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0%。结论:成分输血(除外粒细胞输注)的输注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并能节约血源。严格掌握成分输血的输注指征,可更好的提高成分输血效果,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前,临床实践中成分输血已普遍应用,全血输血仅用于少数临床场景。成分输血的优点在于疗效好、副反应小,节约血资源,便于保存运输。常用的成分输血制品种类包括红细胞、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等。该文旨在对儿童成分输血中所涉及的各主要血液成分的选择、输注适应证、输注阈值、输注剂量、输注速度和特殊要求等临床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70年代后期,成分输血逐渐发展起来。静脉输注具有生理功能的浓缩血小板也是一种成分输血。一、血小板输注的适应证[1,2]:1.血小板数量减少:临床出血程度与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的程度有关,随着外周血血小板数量的减少,临床出血程度逐渐加重[1,2]。对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成分输血的适应症、临床意义及副作用。方法取96年开展成分输血后的335例已行成分输血治疗的患儿为治疗组及96年前同种疾病的全血治疗为对照组。结果红细胞输注效果等于同等量全血输注效果,但大大减少副作用。血小板、血浆输注效果明显优于全血输注。结论成分输血显著提高疗效,减少输血反应,而且节省血源,减轻社会、个人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输血医学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输血疗法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随着对各种血液成分的生理生化作用、输血副反应的深入了解,以及血型学、血液免疫学等其它相关学科的进步,输血医学已发展成为独立的专业和学科。根  相似文献   

7.
成分输血(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辉 《临床儿科杂志》2002,20(5):314-317
概述输血是临床医疗、急诊抢救的重要治疗措施。传统的输血无论是严重贫血还是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等情况 ,一律给予输全血 ,由此常常带来不良反应 ,甚至发生危险。现代输血的概念已不仅仅指输全血 ,更多的是指输注各种血液成分 ,即成分输血。所谓成分输血就是将血液中的各种有效成分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加以分离提纯 ,分别精制成高纯度和高浓度的血液成分制剂 ,然后再根据临床需要输给病人。成分输血有两种概念 :一、狭义成分输血指输入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分离制备的各种血液成分。(一 )红细胞制剂 :浓缩红细胞、少浆血、代浆血 (红细胞悬液 )…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输血已成为临床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而输血医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该文简要介绍了输血医学的发展历史,对输血免疫学、成分输血、自体输血、交叉配血等现代输血医学的主要领域及专业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对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如输血阈值及相关指南建议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9.
再谈儿科输血的临床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笔者曾在本刊发表《输血医学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与儿科同道们一起探讨成分输血的重要性[1] 。时至今日,我们认为仍有必要就儿科输血治疗中的临床问题再次进行讨论,以飨读者一、继续重视成分输血输注全血向输注成分血的过渡是2 0世纪70年代开始的,是输血医学的一个里程碑。它通  相似文献   

10.
梁辉 《临床儿科杂志》2002,20(5):317-320
新一代成分输血一、非替补性输血目前临床上各种血液成分制剂的应用主要是对缺少的血液成分进行补充 ,仅仅是一种替补性疗法。近年临床实践和研究发现血液成分制剂也可用于疾病的治疗 ,即非替补性输血 ,如 :①输红细胞能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的恢复迅速加快 ,能使因腺苷脱氨酶或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缺乏而致的白细胞免疫功能缺损得到纠正 ;②输血能改善和提高肾移植的存活率 ;③静脉内输注免疫球蛋白对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有效 ,能使血小板计数迅速升高 ,出血症状得到很好控制 ,甚至获得持久缓解 ;④大剂…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成份输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跃煌 《新生儿科杂志》1996,11(4):184-185,F003
输血是现代医疗手段之一,尤其是成份输血适用于新生儿有关疾病的治疗.本文综述了红细胞制品、白细胞制品、血小板制品以及血浆制品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并简述了新生儿输血的副作用及其预防。输血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用于临床,估计全世界每年有30万新生儿进行输血治疗(1)。而成份输血是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项较新的输血技术,近几年在发达国家和我国有条件的地区或医院已愈来愈重视成份输血在新生儿疾病中的应用。成份输血是通过物理方法将血液中有效成份加以分离、提纯,浓缩制成红细胞制品,白细胞制品,血浆制品等不同类型,使全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成分输血的输注指征 ,以便指导临床合理输血。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7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小儿血液病经输血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成分输血率、输血适当性及输血效果、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近 5年来小儿血液病成分输血率为 95 31 % ;输血适当性为 85 78%。全血输注有效率为 6 7 86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9 6 5% ;红细胞输注总有效率为 89 86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0 98% ;血小板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效率为 72 4 1 % ,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率为 36 0 0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1 85% ;粒细胞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效率为2 5 0 0 % ,不良反应发生率达 1 0 0 0 0 % ;血浆输注治疗恶性血液病有效率为 37 50 % ,治疗血友病有效率为 79 6 6 %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 6 0 %。结论 :成分输血 (除外粒细胞输注 )的输注效果好 ,不良反应少 ,并能节约血源。严格掌握成分输血的输注指征 ,可更好的提高成分输血效果 ,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白血病输血要求、成分血的合理应用、输血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总结了输血治疗的33例白血病,了解输血的指征、判断其输血的必要性、用血的适当性、不同血液成分的疗铲及副作用,分析了33例白血病共输血366例次;输血原因依序为Hb、BPC、WBc降低,感染、出血。浓缩RBC和BPC输注对Hb和BPC降低的疗效明显优于全血输注,IVIG、CSF等血液成分对感染和WBC降低有很好的疗效。小儿白血病因指征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静注免疫球蛋白(IVIG)对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68例血液病患儿分为2组,IVIG组38例,均输往有IVIG和其他血液成分;对照组30例,单纯输血者。HCV-Ab采用酶联免疫法,HCV-RNA采用PCR法。结果IVIG组部分病例出现被动输入的HCV-Ah,HCV-RNA阴性,无HCV感染病例;对照组2例发生HCV感染,HCV-Ab和HCV-RNA阳性。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IVIG可能有预防输血后HCV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输血是危重症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约15%的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接受血液制品治疗。但输血存在风险,包括急性输血反应和延迟输血反应。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包括畏寒寒战、发热、皮疹、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和烦躁不安等,其中严重输血不良反应如急性溶血、过敏性休克等约占1%。输血过程中应仔细观察是否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和体征。建立全国性的血液预警系统,可使输血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6.
重视输血医学研究 提高临床输血水平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输血已发展成为一门与血液学、免疫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密切相关的独立学科———输血医学(transfusionmedicine),临床医生必须重视它,才能做到合理、安全、有效的输血。一、输血观念的转变自1900年发现ABO血型以来,同种异体...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白血病输血要求、成分血的合理应用、输血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总结了输血治疗的33例白血病,了解输血的指证、判断其输血的必要性、用血的适当性、不同血液成分的疗效及副作用。分析了33例白血病共输血366例次;输血原因依序为Hb、BPC、WBC降低,感染、出血。浓缩RBC和BPC输注对Hb和BPC降低的疗效明显优于全血输注,IVIG、CSF等血液成分对感染和WBC降低有很好的疗效。小儿白血病输血指证掌握较好,不必要输血仅16例次(4.4%)。输血成分不适当的达189例次,169次是输全血。发生输血副反应73例次,多见于全血。  相似文献   

18.
输血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过去对输血的认识仅限于它的有益的一面,而对其不良反应认识不足。近年来,临床医生越来越认识到由输血引起的许多副反应,特别是输血导致的免疫抑制在某些情况下可引起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影响病人的预后。本文扼要综述近年来在输血介导的免疫抑制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以引起临床医生对输血的这一不良反应如免疫抑制与IL-2生成减少、对HLA过敏过敏性危险、肿瘤复发以及不测的感染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尚缺乏指导危重患儿血液输注的相关策略。该文从输血指征、输血风险、输血管理等方面探讨适合危重患儿的输血策略,以提高儿科医师对合理输血的认识和应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输血是临床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实际工作中,尚缺乏指导危重患儿血液输注的相关策略。该文从输血指征、输血风险、输血管理等方面探讨适合危重患儿的输血策略,以提高儿科医师对合理输血的认识和应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