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术复苏后患者转运风险因素评估及对策。方法总结分析本院110例全麻术后患者转运途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和交接程序。结果全身麻醉术复苏后患者安全转运风险因素包括意识不清、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休克、坠床、管道滑脱等。本组患者给予针对性安全转运措施,患者均安全转运。结论全麻术复苏后患者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血压、呼吸、心律的改变或者因为躁动而发生坠床等意外事件。因此,在转运前医务人员应准确对患者转运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其对确保患者安全转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科2006年5月-2007年4月共25例机械通气患者外出检查的运送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安返病房。机械通气患者外出检查必须做好运送准备(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准备,物资器材的准备),运送途中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运送途中的严密监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全麻患者术后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调查对2010年5月~11月全麻术后转运中存在风险的患者60例进行统计分析,通过成立风险小组进行监控,培训护理人员评估意识、优化转运流程、提高护士在全麻患者转运途中应急处理以及与手术科室沟通协调能力。结果患者术后的转运时间虽然很短,但仍然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和危险因素。结论对全麻手术患者需重视转运中的风险因素,加强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286例长途转运患者转运过程中风险因素评估和实施途中急救护理措施,286例长途转运患者中284例安全转运返院.转运前病情风险评估,途中监测,完善急救转运措施流程,改善交接班制度,备好急救设备及药品,提高安全意识性,能确保患者安全转运,提高转运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86例长途转运患者转运过程中风险因素评估和实施途中急救护理措施,286例长途转运患者中284例安全转运返院.转运前病情风险评估,途中监测,完善急救转运措施流程,改善交接班制度,备好急救设备及药品,提高安全意识性,能确保患者安全转运,提高转运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自行研制一种方便携带的小型吸引器,用于院内危重患者转运途中口咽部分泌物的吸出,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方法选取20例呼吸道评估风险高的危重患者,使用自制便携式吸引器在转运途中进行抽吸,观察其效果。结果入组的20例患者中,17例患者可顺利抽吸口腔唾液及1、2度黏稠度痰液,3例达3度黏稠度的痰液抽吸效果不佳。结论该设备小巧轻便,内带蓄电池,便于携带,方便操作,可在危重患者转运途中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转运过程中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诊创伤性脊柱损伤患者致残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自行设计《创伤性脊柱损伤致残因素调查表》并结合《脊柱脊髓损伤评分》,对创伤性脊柱损伤患者285例进行调查评估.结果 创伤性脊柱损伤患者中有昏迷情况患者A级57例,B级37例,C级44例,D级17例,E级18例,与无昏迷患者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055,P<0.01);不同运送方式、创伤原因、脊柱手术时间患者脊髓损伤程度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伤性脊柱损伤中主要是车祸、打砸和坠落伤.结论 除创伤直接因素外,影响创伤性脊柱损伤患者损伤水平还包括现场及运送患者保护不当、昏迷患者救治措施以抢救生命为主、转运增加二次运送风险、延误早期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8.
陈群  王立  陈晓华  魏毅 《华西医学》2015,(1):161-163
目的探讨分析中央运输在接送转运患者途中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以减少和杜绝不良事件发生。方法从2011年8月起,中央运输科通过统计、分析、评估运输工作中的风险因素,采取对运输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知识培训,提高其应急和沟通能力,规范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加强监督和检查等各项管理措施,防范风险的发生。结果经持续质量改进,2012年8月-2013年7月患者接送转运的风险发生率较2011年8月-2012年7月下降64%,运输服务质量得以提高。结论加强管理和监控,能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在送检途中的风险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总结氯胺酮静脉复合全麻复苏后患儿转运风险因素评估及对策.分析本院69例氯胺酮静脉复合全麻患儿转运途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和交接程序.氯胺酮静脉复合全麻复苏后患儿安全转运风险因素包括:意识不清、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躁动、坠床、管道滑落等.本组患儿给予针对性安全转运措施,患儿均安全转运.认为氯胺酮静脉复合全麻复苏后患儿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血压、呼吸、心率的改变或因为躁动而发生坠床等意外事件.因此,在转运前医务人员应准确对患儿转运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对确保患儿安全转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欧洲营养风险筛查评分(NRS2002)评估行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术前营养状况,分析评估效果并提出对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依照NRS2002对拟体外循环下行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226例进行营养风险评分,筛查出具有营养风险的患者88例,随机将这88例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4例,分别对2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临床结局的不同.结果 行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手术的226例患者术前营养风险评分≥3分者88例,<3分者138例,术前营养风险的得分与心功能分级成正相关.对于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经过随机对照实验发现,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NRS2002分析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术前营养状况是客观有效的,对伴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预后,并为进一步研究营养支持与营养风险患者的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调强放射治疗(IMRT)与常规放射治疗(CRT)两种不同放射治疗方案引起的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探讨护理对策。方法对88例鼻咽癌放射治疗期间出现的口干、张口困难、吞咽困难、皮肤和黏膜反应等急性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88例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治疗计划,IMRT与CRT相比急性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治疗技术的应用能够减轻患者治疗中的急性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章倩婧  陈秋雯  叶素娟  杨静 《全科护理》2016,(15):1547-1549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病人转运风险因素评估及措施,提高麻醉复苏室护士对病人院内安全转运意识,降低风险,确保病人安全。[方法]总结分析12 646例麻醉复苏室病人转运途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和交接程序。[结果]麻醉复苏室病人安全转运风险因素包括意识不清、呼吸抑制、呼吸道梗阻、休克、坠床、管道滑脱等。[结论]麻醉复苏室病人转运过程中容易发生血压、呼吸、心律的改变或者因为躁动而发生坠床等意外事件。在转运前医务人员应准确对病人转运进行综合评估,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肿瘤放射治疗科应用护理风险首诊评估表查找安全隐患,实施有效防范对策,避免风险发生.方法 通过对本专科住院患者首诊接待时护士按护理风险首诊评估表评估患者的可能发生的风险,归纳总结出六种常见的安全隐患,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 近2a来,杜绝了意外风险事放的发生.结论 在肿瘤放射治疗科应用护理风险首诊评估表进行风险防范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诊科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存在的护理风险,探讨安全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急诊科2010年1月~2012年1月187例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途中发生意外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原因.结果:转运过程中175例病情平稳,12例发生意外.结论:做好转运前病情的评估、准备工作、与家属良好的沟通、畅通绿色通道以及加强转运途中病情的观察和呼吸道的管理,并由专业培训的医护人员负责转送,可减低意外情况和医疗纠纷的发生,从而保证转运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强烈地震后列车医疗队转运伤员途中的护理管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后436例伤员列车转运途中的护理管理情况.结果 本组伤员全部安全转运至目的 地.结论 组建列车医疗队运送伤员前应充分做好各项评估,途中应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和心理护理,并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转运记录,这是安全、有效地转运伤员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在院内急救患者后急诊护士在转运患者途中的成功经验。方法护士接到求救电话时,以最短的时间问清患者的基本情况,然后安排好急诊工作的同时根据所掌握患者的情况,通知急诊医生带好院内急救箱、氧气袋、平车,需要时携带抢救仪器:可移动式呼吸机、监护除颤器到达抢救地点。结果从2003年~2004年在全院共抢救患者11例。其中心电图室3例,门诊大厅挂号时突然猝死1例。电梯门口突然猝死1例,CT室药物过敏2例,cr室药物过敏引起心脏骤停1例,门诊注射室2例,食堂门口1例,其中需要心肺复苏抢救患者3例,但经过抢救后的患者无1例在转运途中发生意外。结论(1)患者转移要做到分秒必争。(2)在运送患者途中,要严密监测生命体征。(3)运送患者途中,要合理安排好医务人员的配合。(4)在转运前通知急诊科的护士做好抢救物品和药品的准备。(5)不断总结经验等。  相似文献   

17.
章雪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6):6389-6389
危重病患者在门急诊经过抢救、复苏、早期处理后,因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必须送至院内的检查科室、手术室或病房,运送途中虽然时间很短暂,但仍然存在着许多对患者病情不利,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安全隐患。如呕吐物致呼吸道梗阻、心跳呼吸骤停、静脉输液管路、气管插管等各种管道脱出、氧气供给不足、内脏二次出血、颅内出血至脑疝形成等。现将我院急诊科危重病患者院内安全运送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精神科开放病房患者自杀危险因素,为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自杀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精神科开放病房104例患者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存在自杀风险的患者38例,其中极危险4例(30~41分),很危险11例(20~29分),危险23例(10~19分),较安全(10分以下)的66例.结论 精神科开放病房住院患者存在自杀风险.量化评估可为住院患者安全提供护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急诊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和利益的关系,为急诊科护士安全转运患者制定护理对策,降低院内转运患者途中的险情发生率。方法对2009-04-2009-09从急诊抢救室转送出的120例患者进行了出科前至接收后全过程的调查。结果患者从抢救室转送出科,进行各项检查、手术、入住监护病房或相应科室,运送过程虽然时间很短,却存在着威胁患者生命或对患者病情及预后有不利影响的隐患,易引起护患纠纷。结论必须重视院内转送患者的工作,采取措施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938-1939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管道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对策。方法本研究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于本院神经外科监护室进行治疗的患者50例为观察组,分析管道护理危险因素并实施防范措施;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神经外科重症患者50例做为对照,受当时护理条件的影响,施行管道护理危险因素评估不足及防范措施不力。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并进行管道护理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有效率分别为98%、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确及时评估管道护理风险并实施防范措施,对有效的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