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预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因素。方法 从医院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选取200例,随访1 a,观察MACE的发生情况,并根据随访结果进行分组,收集并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基础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家族史]、临床指标(冠脉病变支数、植入支架数)、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实验室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冠脉病变支数、LVEF、CK-MB、cTnT预测ACS患者预后发生MACE的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ACS患者预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1 a后,MACE组40例(20.00%),未发生MACE组160例(80.00%)。两组性别、年龄、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家族史、植入支架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MACE组冠脉病变支数1支占比高于未发生MACE组(P<0.05),LVEF...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早期介入治疗时机对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406例高危NSTE-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时机不同将其分为A组(发病<12 h)和B组(发病12~24 h),比较两组住院期间和出院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P <0.05)。结论 对于高危NSTE-ACS患者,发病<12 h行PCI可以明显减少住院期间和出院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肾功能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脏科住院治疗的39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n=171)和不稳定心绞痛/非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n =219)两组,每组根据肾小球滤过率(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 eGFR)分为eGFR正常组[ eGFR≥90 ml· min-1·(1.73 m)-2]和eGFR降低组[ eGFR<90 ml· min -1·(1.73 m)-2]两个亚组。分析各亚组病变血管情况、临床生化指标、合并症以及治疗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12~36个月随访,观察各组远期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eGFR正常患者108例,34例(31.5%)出现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eGFR降低者63例,26例(41.3%)出现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两亚组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险比1.426,95%置信区间0.855~2.378,P=0.174)。12~36个月随访中两亚组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但eGFR降低组患者的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中,eGFR正常者140例,41例(38.0%)发生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eGFR降低者79例,18例(28.6%)出现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两亚组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风险比0.836,95%置信区间0.480~1.455,P=0.526)。12~36个月随访两亚组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22)。结论: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发生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与肾功能正常患者相比有上升趋势,但尚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用于各型脓毒症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脓毒症致ARDS45例、严重脓毒症致ARDS32例、脓毒性休克致ARDS19例共96例患者,在患者入院当天和死亡前分别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和化学分析法检测血清乳酸、PCT水平,统计7d内的病死率。采用ROC曲线评估两种指标对ARDS病情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血清乳酸和PCT水平以脓毒性休克致ARDS患者最高(P<0.05),且死亡组患者的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血清乳酸和PCT水平检测用于脓毒症致ARDS预后判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84和0.854,0.895和0.659。结论血清PCT和乳酸对脓毒症致ARDS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有一定价值,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预后判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g)变化与发病的关系,同时观察辅以温阳益气法治疗对ACS患者Fig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测定57例ACS患者(ACS组)、20例非ACS患者(正常组)外周血血浆Fig水平;ACS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温阳益气法治疗,分别测定其出院前Fig水平,同时随访3个月,观察短期预后结果.结果 ACS组Fig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观察组出院前Fig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有一定程度降低(P=0.101).结论 Fig在ACS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温阳益气汤治疗可以进一步降低Fig水平,改善ACS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g)变化与发病的关系,同时观察辅以温阳益气法治疗对ACS患者纤维蛋白原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测定57例ACS患者(ACS组)、20例非ACS病人(正常组)外周血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ACS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温阳益气法治疗,分别测定其出院前纤维蛋白原水平,同时随访3月,观察短期预后结果。结果 ACS组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组出院前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月,辅以治疗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程度降低(P=0.101)。结论 纤维蛋白原在ACS的发生发展中其重要作用;温阳益气汤治疗可以进一步降低Fig水平,改善ACS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行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载脂蛋白AⅠ(ApoAⅠ)水平与患者PCI术后30 d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的关系,探讨用FIB及ApoAⅠ水平对ACS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进行预测的可能性。[方法]测定121例入院后行PCI术的ACS患者,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组(n=53),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68),和64例除外器质性心脏病确诊为心血管神经症者(对照组)的血浆FIB、ApoAⅠ和ApoB水平。根据FIB水平将所有ACS患者分为:Ⅰ组(n=83):FIB<4 g/L,Ⅱ组(n=38):FIB≥4 g/L;按ApoAⅠ水平将所有ACS患者分为:Ⅲ组(n=78):ApoAⅠ≥1.0 g/L;Ⅳ组(n=43):ApoAⅠ<1.0 g/L。分别比较Ⅰ组和Ⅱ组,Ⅲ组和Ⅳ组患者PCI术后30 d的主要MACE的发生情况,分析影响ACS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1)AMI组FIB水平显著高于UA组和对照组(P<0.01)。AMI组与UA组同对照组比较ApoAⅠ明显降低(P<0.01),AMI组ApoAⅠ水平低于UA组(P<0.05)。(2)AMI组与UA组分别同对照组比较,ApoAⅠ/ApoB的比值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3)在MACE中,Ⅱ组与Ⅰ组比较,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室壁瘤、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Ⅳ组与Ⅲ组比较,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上有明显差异(P<0.05);Ⅱ组与Ⅰ组比较,Ⅳ组与Ⅲ组比较总事件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不同FIB和ApoAⅠ水平是影响ACS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早期白细胞及降钙素原水平对急性非感染性疾病所致心搏骤停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心搏骤停后经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的急性、非感染性患者46例,按照心搏骤停后30 d是否存活分为2组,分析心搏骤停后患者白细胞及降钙素原水平变化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①两组之间48 h内白细胞及降钙素原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②死亡组白细胞在心搏骤停后即开始出现显著增高,在48 h内下降;③死亡组降钙素原水平在心搏骤停后24 h左右达峰。结论:心搏骤停后患者的白细胞及降钙素原均出现显著增高,心搏骤停48 h内白细胞出现较大增幅的患者可能提示不良预后,早期降钙素原水平及其增长幅度未能预测患者的30 d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住院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住院的初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负性生活事件的问卷调查,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住院治疗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按照近6个月以来患者家庭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负性生活事件种类进行分组,对其并发症发生率,疾病转归进行数据统计。结果:相同的治疗时间、相同治疗方案情况下,负性生活事件越多,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后就越差(P0.01)。结论:负性生活事件作为独立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不但在疾病的诱发方面有影响,而且对患者的预后也显著相关。如何有效的减少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低强度体育锻炼对急性冠脉综合症(ACS)预后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确诊为ACS的308例患者分为坚持进行中低强度体育锻炼组与不进行体育锻炼的对照组随访2 a,比较2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了解、观察中低强度体育锻炼对ACS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结果 ACS坚持进行中低强度体育锻炼组患者心绞痛、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分别为:33.1%,5.2%,9.1%,46.8%,3.9%,3.2%,2.6%.ACS坚持进行中低强度体育锻炼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ACS坚持进行中低强度体育锻炼患者时域指标,高频功率均高于对照组,极低频功率,低频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低强度体育锻炼可能改善ACS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中对预防心血管事件、降脂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7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组,分别于8周、12周和6个月随访,调查两组心血管事件、治疗前后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等发生的情况。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变化(P〉0.05),辛伐他汀组用药后血脂明显下降(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辛伐他汀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两组治疗前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在明显低血脂水平的同时,显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且安全性高.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感染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纳入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sICH患者130例患者。依据住院期间有无感染划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根据入院后第28日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与病死组,比较组间入院时及入院后第1、2、3、5日血清PCT水平,并进一步分析PCT水平对并发感染及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在入院时及入院后第1、2、3、5日中位数高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死组与存活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1、2、3、5日中位数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第3日PCT水平ROC曲线下面积为0.814 (95%CI:0.729~0.900,P<0.01),其最佳截断值为0.216 ng/mL (灵敏度:87%,特异度:67%)。结论 PCT高低与患者是否合并感染及感染所致病死密切相关,加强sICH患者PCT监测,对及时启动抗感染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HRV指标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PCI术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CS且接受PCI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3个月后,根据其是否发生MACE(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发生MACE组和未发生MACE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HRV相关指标、生化指标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王琳 《安徽医学》2011,(9):1361-136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常伴有高血糖,急性血糖升高可以对心血管系统造成许多有害的影响,并可加重患者的不良转归。入院时低血糖与高血糖一样,也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就入院时血糖水平、住院期间空腹血糖水平、低血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糖耐量减低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支架植入术(PCI)预后的影响。方法 2010-01~2012-02焦煤中央医院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且行PCI患者共330例,入院后行糖耐量试验(OGTT),根据糖耐量试验结果、血糖水平及病史将入选病例分为三组:糖耐量减低组129例,糖尿病组56例,糖耐量正常组145例。三组患者均行PCI治疗,分组对比其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其对介入预后的影响。结果从出院至2014年2月,随访三组患者24个月,与血糖正常组相比,糖耐量减低组与糖尿病组12个月内病死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耐量减低组与糖尿病组间比较12个月内病死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个月时糖尿病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其他两组增加,与糖耐量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糖耐量下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人群中,糖耐量减低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因此应及早行糖耐量检查,及时发现糖耐量减低和糖尿病,并及早干预,以便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清除率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82例脓毒症患者在入院后第1、3、5、7d测定PCT,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23)和存活组(n=59),比较两组PCT清除率.结果 两组基础疾病构成比例类似,死亡组合并有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比例较高.第3、5、7 d PCT清除率(PCTc-3、PCTc-5、PCTc-7)存活组明显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提示PCTc-7的曲线下面积(AUG)为0.892明显高于PCTc-3、PCTc-5.结论 PCTc-7可作为评估脓毒症预后的重要指标,其截值≥40%可作为预后有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改良中医危重症评分系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06例,应用改良中医危重症评分系统及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系统进行评分,观察半年内患者死亡率及心血管不良(MACE)事件发生率.结果:改良中医危重症评分在6分以内,MACE事件发生率仅为25%;9分以内,均没有死亡例数;10~12分者,死亡率开始增高,半年内达28.6%;评分大于12分者,死亡率显著增高,1个月内达55.6%,总死亡率达88.9%.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该评分系统和GRACE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细项分值中脉神、肢温等与死亡率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改良中医危重症评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中医"心藏神"理论有其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降钙素原在判断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细菌类型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我院血培养阳性住院患者274例,选择血培养阴性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基础资料,比较血培养采集当日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及其百分比(Neut%)分别在细菌性血流感染组和对照组、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GNB-BSI)和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GPB-BSI)、存活组和死亡组中有无差异。结果:GNB-BSI组PCT、WBC、Neut的值均高于GPB-BSI组(P<0.05);GPB-BSI组PCT、WBC、Neut、Neut%的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细菌性血流感染中PCT-AUC为0.835,Neut-AUC为0.770,CRP-AUC仅为0.687,但PCT、CRP、Neut三者联合的AUC(曲线下面积)高达0.862。死亡组患者的PCT、Neut、Neut%、WBC水平均高于存活组。ROC曲线显示PCT预测患者28d预后的意义,与CRP、Neut相当。结论:PCT水平对早期判断细菌性血流感染和血流感染细菌类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预测细菌性血流感染预后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研究其在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AIS组)和正常健康人( CON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比较其差异,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血清降钙素原的差异,对比降钙素原正常和升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中位生存期的差异。结果:AIS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CON组正常健康人( P<0.05)。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卒中病灶部位和分布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病灶体积和NIHSS评分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降钙素原正常患者脑疝、肺部感染、褥疮及死亡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降钙素原升高患者(均P<0.05),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降钙素原升高患者(均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显著升高,可作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情及预后评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