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猪囊尾蚴病(猪囊虫病)ysticercus(cellulosae)是我国主要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之一,是由于猪囊尾蚴寄生于肌肉、皮下和脑组织所引起的。广泛流行于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南、河北。安徽、内蒙、广西等省区,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和造成经济损失。因此,寻找治疗囊虫病的有效药物一直是国内外寄生虫学工作者和临床医师十分关心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正> 对豚囊虫病的治疗效果的判定,必须结合:1、患者体表囊虫结节数量的变化,2.囊虫活检切片形态改变,3、病人症状改善与否,进行综合分析方能得出正确结论。就我们所查阅的文献资料尚无采用临床与病理综合判断疗效的详细报告。马云祥等报告了我省防疫站等单位共同协  相似文献   

3.
<正> 有关吡喹酮治疗人体囊虫病(humancysticercosis),国内外虽有报道,但治疗脑囊虫病的确切疗效,还未见有报道。我们自1980年以来应用吡喹酮片剂治疗囊虫病660例中有脑囊虫病450例(68.18%),现将其疗效观察报告于后。一、诊断标准1、兼有或不兼有皮肌内囊虫(病检证  相似文献   

4.
<正> (一) 药品来源: 我们所用吡喹酮系南京制药厂生产、含量为200mg/片、丙硫咪系湖北仙桃市制药厂生产。我们把收治的109例病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吡喹酮和丙硫咪唑进行对比观察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二) 观察对象与治疗方案: 109例病人均是我们门诊部经(IHA)束虫间接血凝实验阳性,其中男性病人73,女性病人36人,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63岁。吡喹酮组55例,男37  相似文献   

5.
脑襄虫病是一种对人类危害颇大的脑寄生虫病,我省较少见。最近我科收治一例“脑襄虫病癫痫型”伴“皮肤猪囊虫病”,经用吡喹酮治疗效果良好。我们认为,只要剂量、疗程得当,严密观察病人和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可以使吡喹酮治疗脑囔虫病的不良反应降低至安全度限。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应用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50例,全部病例均经血与脑脊液囊虫间接血凝试验(PHA)证实(其中仅一例脑脊液PHA为阴性)。治疗方法:吡喹酮治疗疗程总剂量为180毫克/公斤体重,一般于3日内分九次服完,少数副反应明显者可于4~6日内分服完毕。治疗效果:按北京囊虫病治疗协作组制定之标准,经半年以上随访,治愈1例,显效30例;进步16例;总有效率94%。无效3例、无一例死亡。治疗体会:(1)治疗中最严重的反应是颅内压增高,故于用药前和用药中应同时给予甘露醇等降颅压药物。(2)部分患者在治疗期间可有头痛加重、恶  相似文献   

7.
1994~1998年到本站寄生虫病专科门诊确诊为囊虫病45例 ,应用吡喹酮(CQT)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45例囊虫病患者中 ,男性34例 ,女性11例 ,男女之比为3.1:1 ,年龄7~65岁 ,平均37.3岁 ,18岁以下3例 ,18~55岁38例 ,55岁以上4例 ,农民36例 ,城镇居民9例 ;有吃“米猪肉”史21例 ,有绦虫史5例 ;3例曾在基层或县级医院治疗 ,42例为初诊。病程1个月至2年。45例患者均作皮肌结节病理检查或脑CT和血清学检查阳性 ,符合马云祥的诊断标准 [1]。1…  相似文献   

8.
阿苯哒唑(丙硫咪唑)和吡喹酮分别用于治疗脑囊虫病已获得肯定的疗效[1,2]。为减轻并发症,我们采用阿苯哒唑与吡喹酮联合治疗脑囊虫病获得了较满意的近期疗效[3]。究其远期疗效,马云祥氏报告脑囊虫病人远期疗效评定应在5年以上[4]。我们对径阿苯哒唑和吡喹...  相似文献   

9.
10.
<正> 吡喹酮(Praziquantel Embay 8440)对人体皮肌内囊虫有较好治疗效果我们(1981)应用吡喹酮治疗人体皮肌内囊虫病近期效果亦相当满意,为了进一步观察吡喹酮远期疗效,我们连续随访了一年,其结果报告于后:临床资料一、所收治患者治前均以病理组织活检而确诊。  相似文献   

11.
猪带绦虫病是本地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对人体危害很大,若不及时驱治,可导致脑、肌囊虫病发作.我们于1990-10~1999-10月对206名患者采用吡喹酮顿服疗法驱治,得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的化学驱虫药不断发现,近几年来国内外对猪囊尾蚴病的治疗有了重大突破。特别是自70年代发现吡喹酮以来,相继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高效广谱驱虫药。  相似文献   

13.
曾有尝试主要通过仔细的检查租对屠场屠体的处理来防治牛肉绦虫囊尾蚴病。在一些地区如肯尼亚,这样的防治工作已取得一些成就。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淮阳县人体绦虫病与囊虫病流行现状。经26,655人的调查,绦虫病感染率为0.78%,囊虫病感染率为0.20%。依此推算,全县约有8,000人感染绦虫病和2,000人感染囊虫病。为类似地区推算这两种病的感染率提供了科学依据。即往我国对绦虫病与囊虫病的系统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较少,尤其缺少对不同人群感染率的对比分析。本次调查表明,绦虫病与囊虫病在淮阳普遍存在,病人呈散在发生。凡是人体绦虫发病率较高的地区,猪体囊尾蚴感染率和人体囊虫病的发病率亦高,三者之间呈平行消长。绦虫与囊虫病感染率均以青壮年为高。人体绦虫病的感染方式以自身感染为主。对环境及厕所、中间宿主猪的饲养习惯及囊尾蚴的感染情况作了全面调查分析。1980—1986年猪体囊尾蚴检出率为6.54%,每年经济损失约达5.67万元。防制本病流行,必须制订综合性防治措施,要进行持久的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特别要在中小学校内进行宣传,并通过学生扩大宣传范围。经济的繁荣,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知识的普及是防病灭病的基础。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应不失时机的防治绦虫病与囊虫病,发展科学养猪,以提高经济效益和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吡喹酮对疑似脑囊虫病患者诊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吡喹酮 (PQT)对疑似脑囊虫病患者的诊疗作用。方法 应用大剂量PQT〔5 0mg/(kg·d)〕12d对疑似脑囊虫病患者进行了诊断性治疗。结果  93例疑似脑囊虫病人有 3 8例确诊患脑囊虫病 ,42例基本确诊患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3例仍诊断不明。 3 8例脑囊虫病患者有 2 7例服吡喹酮后出现杀虫反应 ,其中疗后有 17例患者复查脑CT或MRI结果显示病灶缩小、周围水肿吸收或消失 ,有 2例患者复查脑CT显示病灶增多 ,且呈囊性影像表现。另 11例确诊为脑囊虫病的患者服药期间未出现杀虫反应 ,根据疗后复查CT或MRI,病灶较疗前吸收或消失而确诊。确诊的 3 8例脑囊虫病患者再经过 1~ 2个疗程抗囊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 ,其中有 3 1例患者复查脑CT显示病灶完全吸收者 2 6例 ,病灶出现钙化者 5例。结论 大剂量吡喹酮对疑似脑囊虫病患者具有较好的诊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吡喹酮治疗并殖吸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66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肺内型和肺外型,治疗总剂量分2组,100mg/kg组30例(各型15例),180mg/kg组36例(肺内型20例和肺外型16例),均连续服药3个疗程,小剂量组每疗程间隔10d,大剂量组间隔20d。结果 3个疗程后小剂量组治愈率56.7%(17/30),大剂量组治愈率97.2%(35/36),且大剂量组第1疗程就有治愈者。结论吡喹酮治疗并殖吸虫病有效,大剂量用药较小剂量用药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7.
韩田  王勇  时可  王彦兵 《现代预防医学》2004,31(4):533-533,537
目的:探讨吡喹酮药物在囊虫病治疗中,用心电图(简称ECG)来观察吡喹酮对心脏的毒性作用及其在各个年龄组ECG变化特点。方法:对152例囊虫病患者进行吡喹酮治疗,治疗前后和治疗过程中,观察不同年龄组ECG变化特点。结果:吡喹酮治疗中有50例患者出现ECG异常(占32.89%),波动在异常与正常范围之间者46例(30.26%),ECG无变化者56例(占36.84%)。单纯窦性心动过速6例,心动过缓者8例,室早者1例。6~18岁年龄组的ECG变化以窦性心动过速Q—T时间缩短率为最高,50~68岁年龄组的ECG变化经以心率减慢及心肌缺血改变发生率最高,而18~50岁年龄组的ECG缺血改变及心率快慢的发生率介于二者之间。ECG改变的特点是:心肌缺血改变(ST—T改变)、心率减慢、P—R间期延长,这些改变与年龄大小成正比。而心动过速及Q~T时间缩短出现率与年龄大小则成反比。结论:ECG变化与吡喹酮药物毒性损害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8.
吡喹酮片剂治疗猪带绦虫临床观察王喜英,田学森,申运动,张超,李广跃,赵富义,韩晓声,刘卫东我们于1987年至1992年采用吡喹酮片剂对162例绦虫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性别及年龄分布:162例绦虫病人中男111人,女51人,男女之比2...  相似文献   

19.
<正> 作者等对1972至1979年间来朝鲜大学医学院热带地方病研究所就诊的47例囊尾蚴病患者作了临床和组织病理学分析。47例中28例(59.6%)为男性。年龄为20—40岁。在发  相似文献   

20.
<正> 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发生脑疝尚未见有报道。我们自1980年以来,应用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450例发生脑疝5例(1.10%)死亡3例,现将死亡3例报告于后。例1、患者,陈××,男性,28岁,病历号17。因头痛1年伴抽搐于1980年9月13日入院。1980年春节发现上腹部皮下有囊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