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用酪酸梭菌(Clostridiumbutyricum)和婴儿型双歧杆菌(BifidobacterumInfantis)对艰难梭菌(Clostridiumdifficlie)进行了试管内的生物拮抗试验。将酪酸梭菌LCL166株,婴儿型双歧杆菌菌LCL172株及酪酸梭菌LCL166株和婴儿型双歧杆菌172株分别与艰难菌LCL166株和婴儿型双歧杆菌LCL172株能明显抑制艰梭菌VPI10463株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健康受试者用酪酸梭菌、双歧杆菌胶囊后肠道菌群的变化。方法健康受试者30例,随机均分为3个剂量组,每组10例,剂量分别为每天0.84,1.68和3.36g,分2次口服,共10天。用药前后,分别进行大便常规检查和细菌定量培养。结果用药前后,其大便色泽、性状无明显变化,而大便pH值较用药前均显著降低(P〈0.001);用药后,3组肠道菌群中有益菌有增加趋势,均检出酪酸梭菌,并与剂量呈正相关;双歧杆菌较用药前有增加趋势,特别是大剂量组增加明显(P〈0.05);其他菌群数量无显著变化。不同性别健康受试者,小剂量组肠球菌、大剂量组双歧杆菌用药后男女有明显差异外(P〈0.05,P〈0.01),其他各组肠道菌群数量变化无性别差异(P〉0.05)。结论酪酸梭菌、双歧杆菌胶囊中的酪酸梭菌、双歧杆菌可在肠道定植、发育和增殖,并能抑制致病菌繁殖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蒙脱石散与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门诊或住院)的72例腹泻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联合运用蒙脱石散和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治疗,对照组(36例)口服蒙脱石散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55.56%),有效14例(38.89%),无效2例(5.56%),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显效9例(25.00%),有效11例(30.56%),无效16例(44.44%),总有效率为55.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蒙脱石散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马来酸曲美布汀和酪酸梭菌活菌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诊断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酪酸梭菌活菌口服,47例)、对照组(马来酸曲美布汀,45例)比较各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8%(44/47),对照组总有效率84.4%(38/4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马来酸曲美布汀和酪酸梭菌活菌能明显改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功能紊乱症状,是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120例,随机分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饮食调节,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口服,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大便性状改变时间、腹泻持续时间和腹泻次数减少时间。结果: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可显著提高患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治疗的有效率(χ2=14.16,P〈0.05),缩短大便性状改变时间(t=2.49,P〈0.05)、腹泻持续时间(t=2.62,P〈0.05)及腹泻次数减少时间(t=2.21,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酪酸梭菌活菌散佐治婴儿湿疹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湿疹患儿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处予3%的硼酸外洗,同时给予微生态制剂酪酸梭菌活菌散口服,每次0.3~0.5袋;对照组仅予等量硼酸外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儿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用药物联合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婴儿湿疹能明显改善患儿症状,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酪酸梭菌联合米索前列醇对阿司匹林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酪酸梭菌组(阿司匹林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酪酸梭菌4 mg灌胃)、米索前列醇组(阿司匹林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米索前列醇400μg·kg-1,灌胃)、联合组(阿司匹林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酪酸梭菌4 mg,米索前列醇400μg·kg-1,灌胃),每组10只大鼠。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析肠组织病理学评分,以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以比色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D-乳酸含量,以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MUC2和紧密连接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蛋白表达。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酪酸梭菌组、米索前列醇组、联合组大鼠小肠病理损伤评分分别为0.15±0.01,4.40±0.45,3.0...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炎琥宁、酪酸梭菌活菌散剂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疗效。方法对67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作回顾性分析。将67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性治疗基础上应用注射用炎琥宁、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91.2%;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69.7%。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x2=4.94,P〈0.05)。结论注射用炎琥宁、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好,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观察酪酸梭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患者6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酪酸梭菌散剂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对照组单纯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口服,疗程均为1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肝脏弹性成像值、肝纤维化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血脂、肝脏弹性成像值、肝纤维化4项等指标等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且试验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显效率为69.7%,总有效率为90.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酪酸梭菌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患者的肝功能、血脂、肝纤维化程度,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酪酸梭菌在小白鼠肠道内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口服后在小白鼠肠道内定植和排出的动态变化.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3d和6d给药组及生理氯化钠溶液组,分别用酪酸梭菌107cfu*mL-1和106cfu*mL-1灌胃,每次0.5mL,bid.给药前后每天采集小鼠新鲜大便,进行培养,作酪酸梭菌活菌计数.结果给药d2酪酸梭菌定植,3d组d7活菌消失,6d组d11活菌消失.结论酪酸梭菌给药后,在小白鼠肠道内d2定植,定植期为10d左右,活菌数与剂量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迁延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酪酸梭菌组和胃蛋白酶组各65例,胃蛋白酶组给予复方胃蛋白酶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酪酸梭菌组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酪酸梭菌组的总有效率为98.46%明显高于胃蛋白酶组的8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蒙脱石散能清除肠道内过多水分和黏液,酪酸梭菌活菌散修复肠道黏膜和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两药协同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对作用机制继续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辅助治疗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辅助治疗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36例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127)和对照组(n=109)。2组均采用双面兰光治疗等综合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500mg,bid,连用5d,每Et测经皮胆红素(WeB)值。结果治疗2dTCB下降值、5d内TCB下降值观察组为(41.38±25.31)、(30.10±9.75)μmol·L^-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00±29.58)、(25.31±9.92)μmol·L^-1(t=2.34、3.73,P〈0.05、〈0.01);TCB降至171μmol·L^-1以下所需的时间观察组为(7.37±1.27)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19±1.78)d(P〈0.01)。治疗5d总有效率观察组为7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72%(P〈0.01)。观察组10例(7.87%)发生发热、腹泻等一过性不良反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辅助治疗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抗生素相关腹泻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消失时间分别为(1.1±0.3)d、(2.1±0.7)d,对照组相应时间为(3.2±1.1)d、(4.9±2.3)d,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3d,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安全性: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发生3例、1例便秘,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抗生素相关腹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效果,以及对患儿胃肠道激素水平、营养吸收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消化不良性腹泻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小儿康颗粒,观察组加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均治疗12 d。比较两组疗效、营养吸收功能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各项胃肠道激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0%,47/50)、营养吸收功能改善时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6.0%,3/50)及各项胃肠道激素水平优于对照组[70.0%(35/50)、20.0%(1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散辅助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效果优于单用小儿康颗粒,可改善患儿胃肠道激素水平,提高营养吸收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酪酸梭菌联合米索前列醇对阿司匹林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酪酸梭菌组(阿司匹林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酪酸梭菌4 mg灌胃)、米索前列醇组(阿司匹林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米索前列醇400μg·kg-1,灌胃)、联合组(阿司匹林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酪酸梭菌4 mg,米索前列醇400μg·kg-1,灌胃),每组10只大鼠。以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析肠组织病理学评分,以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以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以比色法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D-乳酸含量,以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MUC2和紧密连接蛋白-1(ZO-1)、闭合蛋白(Occludin)蛋白表达。结果 对照组、模型组、酪酸梭菌组、米索前列醇组、联合组大鼠小肠病理损伤评分分别为0.15±0.01,4.40±0.45,3.0...  相似文献   

16.
陈坤  王俊男  郑刚 《淮海医药》2012,(4):288-290
目的观察喜炎平联合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患儿108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补充液体电解质及对症处理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喜炎平联合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57,P<0.01),有效例数亦高于对照组(χ2=3.93,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可获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散预防婴儿毛细支气管炎继发腹泻的疗效。方法 12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1例。两组均予毛细支气管炎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散口服。结果两组毛细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接近,观察组继发腹泻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预防性应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散能有效减少毛细支气管炎继发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服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的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09年5月收治的小儿急性腹泻病患儿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治疗,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乳酸菌素治疗,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平均止泻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显效率治疗组80.0%,对照组6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x^2=4.10,P〈0.05);平均止泻时间治疗组(3.2&#177;1.5)d,对照组为(4.5&#177;1.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9,P〈0.01);平均住院时间治疗组(5.5&#177;1.5)d,对照组为(7.8&#177;1.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2,P〈0.01)。结论:口服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二联活菌可缩短小儿急性腹泻的持续时间,止泻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酪酸梭菌活菌散预防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和评价酪酸梭菌活菌散(商品名:宝乐安)预防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6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预防组和对照组,预防组100例,对照组76例,两组均给予抗菌药及对症支持治疗。其中预防组在治疗的同时间隔2—3h序贯使用酪酸梭菌活菌散,1袋/次,3次/d,出现腹泻继续服用;对照组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预防,出现腹泻用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1袋/次,3次/d。对两组继发腹泻的发生率、腹泻持续时间和肺炎治疗的总疗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组继发腹泻9例,发生率9%,对照组继发腹泻37例,发生率46.8%(P〈0.01);预防组腹泻持续时间和肺炎治疗的总疗程亦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能显著降低肺炎小儿继发腹泻的发生率,预防性应用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新生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新生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服用酪酸梭菌活菌散2h 后服用蒙脱石散,对照组仅服用蒙脱石散。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2%,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大便恢复正常和呕吐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蒙脱石散治疗新生儿腹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