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丙型病毒性肝炎越来越受到重视,但HCV进入宿主肝细胞的机制尚不明。近年来,不少学者已证实HCV感染与脂代谢相关,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为HCV受体,HCV与人血清中β脂蛋白结合,通过LDLR感染肝细胞是HCV感染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生长激素对肝脏脂质代谢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长激素在肝脏脂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其调节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生长激素发挥作用后血清脂蛋白水平、肝脏脂质和脂蛋白产生、肝脂蛋白受体表达等均改变,且生长激素水平可能与脂肪性肝病发生相关。现就生长激素调节肝脏脂质代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调肝导浊中药对血载脂蛋白的含量及肝细胞膜脂蛋白受体的影响。采用高胆固醇饮食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模型,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载脂蛋白AI和载脂蛋白B含量,体外培养大鼠肝细胞,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直接加入培养液,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它对肝细胞膜脂蛋白受体的影响及调肝导浊中药对其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调肝导浊中药可有效升高载脂蛋白AI含量和降低载脂蛋白B含量,提示调肝导浊中药对脂蛋白受体途径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有效调节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的因素。从而防治高脂血症,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4.
生长激素在肝脏脂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其调节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和蛋白,生长激素发挥作用后血清脂蛋白水平、肝脏脂质和脂蛋白产生、肝脂蛋白受体表达等均改变,且生长激素水平可能与脂肪性肝病发生相关。现就生长激素调节肝脏脂质代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据《Hepatology》2014年2月报道】题:肝窦内皮细胞旁分泌信号调节HCV复制(作者Rowe IA等)HCV是引起全球肝脏疾病的一个主要因素,它可引起慢性肝损伤,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肝脏是由包括肝细胞、肝窦内皮细胞、枯否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等多种细胞组成的大而复杂的器官。肝细胞是HCV复制的主要场所,然而肝脏非实质细胞在HCV复制周期中的作用仍未被探究。肝窦内皮细胞分泌因子可增加HCV的感染,文献研究证实骨形态形成蛋白-4(BMP4)即为内皮细胞表达的一种前病毒分子。重组BMP4促进HCV的复制,中和BMP4后可以终止肝窦内皮细胞介导的前病毒  相似文献   

6.
很早就有报告,梗阻性黄疸病人血浆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而肝细胞实质性病变时血浆胆固醇含量则可下降。近10年来,这一方面的研究进展较快。大量资料表明,肝脏在脂质和脂蛋白代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中见到的许多血浆脂质和脂蛋白异常情况,事实上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肝脏代谢相联系;另一方面,许多肝脏疾患也可引起脂蛋白量和质的改变。了解这些变化,可能有助于本病的临床诊断、预后判断和防治措施的制订关于血浆脂蛋白的一些新认识血浆中主要的脂蛋白脂蛋白是由特异的蛋白质(即载脂蛋白,Apolipoprotein,以下称Apo)和脂质(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甘油三酯和磷脂等)组成的生  相似文献   

7.
载脂蛋白A5是载脂蛋白家族的新成员,它具有较强的表面排斥力和很强的脂质结合能力.在动物与人类研究中发现,它主要参与调节甘油三酯代谢,但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研究结果尚不一致.它可通过维持细胞内脂滴的形态、影响肝细胞极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的产生、增加血浆富舍甘油三酯脂蛋白的清除及增加脂蛋白脂肪酶和肝酯酶的活性调节甘油三酯的代谢,但其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0 引言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不仅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与肝纤维化、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密切相关.虽然HBV、HCV感染与肝细胞癌之间的关系已经得到确定,但是具体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肝炎病毒编码蛋白对于肝细胞基因组表达的反式调节作用,即肝炎病毒蛋白与肝细胞基因组启动子DNA结合,对于肝细胞基因表达谱产生影响,从而调节肝细胞的生长、代谢、凋亡及恶性转化,在病毒感染致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  相似文献   

9.
HBV是一种嗜肝DNA病毒,HBV DNA和HBV特异P蛋白由核壳包裹成为核心颗粒,再由脂蛋白外膜包裹成完整的病毒颗粒。HCV是黄病毒科病毒,为单股正链RNA。HBV和HCV均由肠道外途径传播,2种病毒常可由相同途径发生感染。归纳了HBV/HCV重叠感染的发病机制、与隐匿性HBV感染和肝细胞癌以及器官移植、HBV疫苗之间的关系,同时介绍了重叠感染的治疗。指出存在于患者体内的HBV和HCV在病毒学方面相互干扰,在病变方面相互叠加。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的实验室诊断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4,12(10):2373-2376
0 引言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是丙型肝炎诊断的重要依据,主要包括特异性抗体(抗-HCV)的检查、HCV基因和HCV核心抗原的检测以技肝细胞损害的检查.抗-HCV阳性是感染的标记, 感染的间接汪据;而病毒基因和抗原检测阳性是病毒存在的直接证据.肝细胞损害的检查往往以肝脏酶学检查, 特别是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来反映,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变化可反映肝细胞损害程度, 但ALT、AST水平与HCV感染引起的肝组织炎症分度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平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