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评价职校学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水平。方法整群抽取某职校学生共406人,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来评价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等因子是影响职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子。女生的心理问题多于男生,二年级的心理问题多于其他两个年级,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心理问题多于财会专业。结论 职校应该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学生实际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管理和心理疏导,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以顺利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2.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个性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医学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探讨医学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EPQ)对507名医学大学生进行心理卫生评估。结果三年级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常模和大学生样本,精神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外倾和对精神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呈正相关,与个性不稳定呈负相关。结论医学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相关,高等院校应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普及,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军校委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增进其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对军校386名委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结果受测样本中有心理健康问题者比率为1.8%-11.2%;受测样本SCL-90的6个因子分高于普通高校组,5个因子分高于军校组:军校委培女生组的7个因子分高于男生组;不同专业的委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差异.结论军校委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和军校大学生,军校委培生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专业学习封军校委培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军校应加强封委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58名哈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哈医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9.57%,其中有19.17%的学生心理问题达到严重程度.其中有7个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通遏封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其各因子分均显着减少,说明有效的心理干预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5.
宁波市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宁波市青少年学生心理卫生状况,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儿童青少年长处和困难问卷(学生版)(Strength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对宁波市区1175名青少年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约为45%,但毕业班与非毕业班之间,男女生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表明,学习成绩、住校与否、父母关系、家庭创伤等因素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结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急待加强。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职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整群调查方法,对479名职校学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41.5%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8.9%学生有明显心理障碍,突出表现为强迫、人际敏感、偏执、敌对、抑郁。除躯体化、人际敏感和抑郁三项因子外,其余因子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吸烟学生较不吸烟心理状况差。提示职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学校心理卫生和教育工作必须予以重视,尽早进行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庆万州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卫生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儿童青少年长处和困难问卷一学生版(SDQ)对8所学校中3 923名青少年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 结果: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7.11%;其中毕业班与非毕业班、男生与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学习成绩,是否住校,是否留守,是否学生干部,与父母关系及有无家庭创伤等因素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P<0.05或P<0.001). 结论:重庆万州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提高家庭对青少年学生的支持,加强心理健康的教育.  相似文献   

8.
入伍新战士心理健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入伍新战士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为部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703名入伍新兵进行心理健康及个性别评和背景资料调查。结果 新兵SCL一90总体水平:总分>160分占12.23%,各因子分>3分占0.57%一3.28%。其中强迫、焦虑2个因子分高于常模。背景资料分析:南北籍战士,独生子女与多生子女,城乡比较某些因子有显性差异。心理健康与EPQ的P、N维度呈高度正相关,与EPQ的E、L维度呈高度负相关。结论 新兵心理健康与社会因素及性格有关,应掌握新战士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个性及防御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防御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中学生463名,实施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防御方式量表(DSQ)测量。结果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为26、78%,男女检出率分别为22.01%,和33.33%。两者比较差异显著(x^2=7.37,P〈0.01);男女学生各因子分比较,女学生在躯体症状、焦虑、恐怖症状因子、不成熟防御方式、中间型防御方式、精神质、神经质得分均高于男性;对防御方式、人格各因子与SCL-90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SCL-90各因子与防御方式各因子、EPQ神经质、精神质因子呈正相关。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防御方式的关系在0.10水平上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不成熟防御方式、神经质因子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男学生差,主要表现为躯体症状、焦虑、恐怖症状,防御方式、个性类型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不成熟防御方式、神经质个性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心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的相关程度。方法采用SCL-90、DSQ和应付方式问卷对751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大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显得较为突出,SCL-90测试751名大学生各因子分达到或超过中等严重程度(≥2分)者有183人,占24.37%主要表现在人际敏感、焦虑、敌对、强迫、抑郁、恐怖、偏执等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常模。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和积极应付方式与SCL-90各因子得分呈负相关,中间型防御机制、不成熟型防御机制和消极应付方式与SCL-90各因子得分呈正相关.心理健康水平低下者在应激状态下常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中间型防御机制和消极应付方式;心理健康水平高者常使用成熟防御机制和积极应付方式。提示心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内在联系。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加强心理防御机制和应付方式的训练.进行有效的心埋干预,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首次精神科住院大学生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临床心理评定量表(LES、SSRS、SCL-90)测定78例首次精神科住院大学生父母遭遇的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心身健康状况,与同期住院的首次非精神科住院大学生父母和健康大学生父母各40例相比较。结果首次精神科住院大学生父母组经历的生活事件总频数及紧张值、负性生活事件频数显著较多,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显著较低,SCL-90各项指标除恐怖、敌对因子外,其他因子分增高,且均具有显著性。结论首次精神科住院大学生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精神科的健康教育不仅包括患者,还应针对患者父母的心理状况采取积极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背景 在国内,学生的人口学特征及负性生活事件与其心理健康的关系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目的 评估中学生中各种生活应激事件的发生率,确定与中学生自我感知的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的人口学特征和生活事件的类型。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抽取上海市2个区4所中学共1818名学生,应用2种自评问卷进行评估:长处与困难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学生版和用于评估11项负性生活事件的简易版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ASLEC)。结果 中学生报告的常见负性生活事件为学习压力(74%),受到批评(66%),家庭冲突(29%)以及受人欺负、歧视或人际关系紧张(26%),但是这些事件的发生率因学生的性别、学校类型以及所处城郊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同样,不同组别的学生其生活事件所致心理应激水平、心理困难总分以及社会行为水平亦有所不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评估前6个月内心理困难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次为(按照重要性先后顺序):过去一年内负性生活事件所致的应激总评分高,受人欺负、歧视或人际关系紧张,没有发生亲人死亡,男性,学校位于郊区,以及未患重病或残疾。社会行为水平的独立预测因素依次为负性生活事件所致的应激总评分高,学校位于城区,女性,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比),受人欺负、歧视或人际关系紧张,没有发生亲人死亡,初中(与高中比)。结论 与中学生的应激和社会行为相关的众多因素之一是负性生活事件。进一步需要开展前瞻性研究以阐明中学生应激与负性生活事件的因果关系,开展并验证人群特异性的干预方法以减轻应激、增加适应性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监狱警察压力、心理健康素质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进行抽样,使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自编监狱警察压力量表、中国成年人心理弹性量表(RTS-CA)、中国成年人人际健康素质量表(IHDS-C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北京市218名监狱警察进行测查.以心理弹性、人际素质、压力、心理健康水平为变量构建路径分析模型.结果 (1)监狱警察在SCL-90的躯体化、抑郁和焦虑分量表上的评分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P<0.01).(2)路径分析模型各拟合指数为CMIN=1.17,GFI=0.93,CFI=0.93,RMSEA=0.031,模型整体路径显著(P<0.01).结论 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压力通过心理弹性、人际交往素质而影响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强化心理健康素质是维护监狱警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少年认知偏差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关系。方法以中小学生认知调查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为工具,随机抽取广州市3所中学653例中学生进行研究。结果(1)认知偏差问题总体检出率为35.4%,严重认知偏差检出率为2.9%,“过度完美”、“苛求善待”是主要认知偏差问题;(2)中度以上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4.3%,较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0.15%,“情绪不良”、“学习压力”、“适应不良”是主要心理健康问题;(3)认知偏差与心理健康相关显著,维护自我、获得关注、苛求善待、消极态度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联合解释率是16.7%。结论青少年认知偏差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本研究提示可利用认知调节来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危机筛查及应激应对因素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多元筛查方法,并建立应激诱发心理危机和应对缓解心理危机的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学生生活应激调查”(SLSI)、“抑郁发作诊断指标”(DEP)和“危机应对方式”(WCW)检测大学生13154例,对样本作多元层次筛查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经4层次筛查检出具有“高生活应激、严重障碍、抑郁发作和自杀倾向”核心因素的大学生心理危机38例(0.3%),并筛出无此4项核心因素的1835例(14.0%)为对照组;大学生生活应激源(挫折、压力、变化)和应激反应(生理反应、行为反应)是诱发心理危机的危险因素(P〈0.05);危机应对积极方式(处理问题、控制情绪)是缓解心理危机的保护因素(P〈0.01),应对消极方式(期望、逃避)则是处理心理危机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心理危机4项核心因素是多元筛查的主要鉴别依据;大学生生活应激或应对方式对心理危机具有诱发或缓解效应;本预测模型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多元检测筛查和预测干预提供了研究参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汶川地震2年后灾区籍大学生心理状况,观察叙事疗法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症状的疗效.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以四川某学院460例5·12地震灾区学生为研究对象,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PTSD Checklist-Cicilian version, PCL-C)(分B、C、D三组症候群),进行自填式调查.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灾区籍大学生进行测评,采用叙事疗法对其中34例重度PTSD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 地震后2年灾区籍大学生PTSD患病率为7.39%,女性(4.78%)高于男性(2.61%),叙事治疗前后除SDS总分外,其余各项差异显著(P<0.05).结论 叙事疗法对地震后灾区籍大学生PTSD治疗有效,在以后的叙事心理干预中应注意关注PTSD患者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压力的检出率及其相关因素。同时了解留学生的生理、心理因素与社会适应及中国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修订版社会文化适应量表和留学生版跨文化适应量表调查某高校共100名来自9个不同国家的留学生。结果调查结果显示32%的留学生存在跨文化适应压力问题,排前两位的适应问题分别是思念家乡和饮食问题。同时,留学生也存在压力、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问题,不同年级留学生的压力问题发生率分别为:大一9.6%、大二37.5%、大三10.6%、大四25%、大五25%。抑郁症状发生率分别为:大一28.6%、大二12.5%、大三5%、大四40%和大五31.2%。焦虑症状发生率分别为:大一52.3%、大二37.5%、大三12.1%、大四30%和大五28.1%。社会文化适应第一位障碍是语言问题,其次是留学生在中国文化下保留自己的风俗习惯和个人兴趣的问题。结论留学生的适应问题突出,高校有必要加强引导和制定相关政策,以便留学生更好的适应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汶川地震后某学院灾区籍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以四川某学院362例汶川地震灾区籍学生为研究对象,用应对方式问卷(CS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结果 灾区籍大学男生、城市学生多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女生、农村学生多采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问题解决成为灾区籍大学生较常采用的应对方式.灾区籍大学生SCL-90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除躯体化、敌对两个因子无显著差异外(P>0.05),其余各因子得分差异显著(P<0.01).灾区籍大学生SCL-90得分性别比较,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抑郁差异显著(P<0.01);生源比较,除敌对、偏执、恐怖外,其余备因子差异显著(P<0.01).结论 灾区籍大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其应对方式有性别、城乡差异.在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对女性、农村学生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在湖北高校新生中的适用性,了解大学新生的人格特征.方法 应用中国大学生人格量表,按照整群抽样原则调查一所综合性大学4 871例新生.结果 该高校新生人格量表各项因子标准分与全国大学生常模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活跃、自信、严谨、热情标准分均高于全国大学生常模,爽直、趋利、重情标准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1).人口统计学特征比较发现,男生自信和热情分高于女生;汉族学生重情分高于其他民族;文史类学生活跃分、自信分、热情分高于理工类;大城市学生表现更多的活跃、趋利及热情,农村学生表现更多的自信、严谨及重情;独生子女活跃、爽直、趋利、热情分高,而非独生子女严谨、重情分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大学生人格量表常模制定应考虑到区域差异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考虑到学生群体间的差异,进行优化人格特征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四川省某医学院学生约会暴力及相关因素的状况,为预防和改善青少年期和成年早期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的约会暴力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尊量表(SES)评估211名医学生的约会暴力情况.结果 211名接受调查的医学生(16~25岁)中137名曾有过恋情,他们中96名曾实施和/或遭受过暴力行为.111名目前正恋爱的学生中,71名(63.9%)在目前恋情中曾实施和/或遭受约会暴力,其中29名至少曾实施和/或遭受过一项躯体暴力,占26.1%;61名至少曾实施和/或遭受过一项精神暴力,占54.9%;12名至少曾实施和/或遭受过一项性暴力,占10.8%.曾实施和/或遭受约会暴力的学生,SCL-90总分、抑郁因子、焦虑因子得分显著增高;而自尊量表得分显著较低.实施和/或遭受精神暴力和性暴力的学生,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等因子得分显著增高;实施和/或遭受约会暴力的学生,不良行为出现频率较高,包括自杀观念、不健康体重控制、逃学、饮酒等.结论 四川省某医学院本科生中存在着较高比例的约会暴力情况.这部分学生难以恰当、有效地处理特殊人际关系中的问题,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自杀观念、各种躯体不适等,不良行为如不健康体重控制、逃学、饮酒等出现频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