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为了探讨内皮素(ET)在肺心病发病中的作用及卡托普利的治疗作用机理。将36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0例采用常规治疗,16例采和卡托普利加常规治疗,疗程为14天,并以20例健康仍作为对照,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ET-1水平,并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肺心病患者治疗前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PaO2水平呈负相关(P〈0.01),与Pa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及其与PaO2、PaCO2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批检测了33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14例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患者血浆ET-1水平,并与PaO2、PaCO2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肺心病患者血浆ET-1水平明显升高,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患者血浆ET-1水平均与PaO2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835和-0.603,P分别<0.01和0.05),与PaCO2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慢性肺心病患者ET-1合成或分泌功能紊乱,缺氧可能是引起血浆ET-1水平升高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应用放射免疫方法对24例健康成人和34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血浆ET-1水平测定,结果显示:肺心病组血浆ET-1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肺心病加重期组血浆ET-1水平与肺心病缓解期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肺心病缓解期组血浆ET-1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肺心病病程在10年以下与10年以上二组血浆ET-1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血浆ET-1与pH及Pa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提示:ET-1参与了肺心病的病理生理变化,其作用主要表现在肺心病加重期。  相似文献   

4.
观察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和肺癌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各30例。结果表明:肺心病急性加重组(下简称肺心加重组)血浆ET及ANP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及P<0.05),且ET水平与ANP及PaCO2呈正相关(r=0.78,P<0.01;r=0.66P<0.01),而与P3O;及pN呈负相关(r=-0.95P<0.01;r=-0.53P<0.05);肺癌组ET,ANP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ET与ANP呈正相关(r=0.79P<0.01)。此结果提示在肺动脉高压、肺心病的形成和发展、肺癌的发生发展以及ANP分泌调控中,内皮素可能起着重要作用。缺氧和高碳醚血症可能是ET合成、分泌的刺激因子。  相似文献   

5.
肺心病加重期及肺癌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观察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和肺癌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及心钠素(ANP)各30例。结果表明:肺心病急性加重组(下简称肺心加重组)血浆ET及ANP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及P〈0.05),且ET水平与ANP及PaCO2呈正相关(r=0.78,P〈0.01;r=0.66P〈0.01)。而与PaO2及pH呈负相关(r=-0.95P〈0.01;r=-0.53P〈0.05);肺癌组ET,ANP亦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对慢性肺心病的治疗机制。方法对19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采用依那普利加常规治疗,疗程10d,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并与常规治疗组的18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ET1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ET1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并以依那普利加常规治疗组血浆ET1水平下降幅度大和常规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有明显降低慢性肺心病血浆ET1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对慢性肺心病的治疗机制。方法 对19例慢性肺心病患者采用依那普利加常规治疗,疗程10d,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并与常规治疗组的18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ET-1水平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两组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ET-1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并以依那普利加常规治疗组血浆ET-1水平下降幅度大和常规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8.
开搏通治疗慢性肺心病对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入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4例用不同治疗方法慢性肺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的水平,其结果表明,经过10天的治疗,常规治疗组和开搏通治疗组血浆ET-1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并且以开搏通治疗组血浆ET-1水平下降幅度大,和常规治疗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开搏通有明显降低慢笥肺心病血浆ET-1的作用,有可能成为治疗肺心病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在正常妊娠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中的作用。方法应用Gries法及放射免疫法对60例妊高征患者(妊高征组)、45例正常妊娠妇女和15例正常非孕妇女(对照组)的血浆及新生儿脐静脉血中NO代谢产物亚硝酸盐/硝酸盐(NO-2/N-O3)及ET1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正常妊娠妇女血浆NO-2/NO-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孕中期增高最明显;妊高征患者血浆NO-2/NO-3明显低于正常孕晚期妇女(P<001)和对照组(P<005),NO-2/NO-3水平随妊高征病情的进展逐渐下降,与平均动脉压呈负相关(P<001);重度妊高征患者脐静脉血NO-2/NO-3明显低于正常晚孕妇女(P<001)及轻、中度妊高征患者(P<005)。妊高征患者血浆ET1明显高于正常晚孕妇女及对照组(P<001),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与平均动脉压无明显相关(P>005);脐血ET1水平各组差异无显著意义。母血NO-2/NO-3水平与ET1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妊高征的发病可能与NO合成、释放减少及ET1合成、释放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内皮素(ET)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相互关系,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23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和12例正常人血浆ET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最大呼气流量(PEF)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ET水平为89.2±8.4ng/L,明显高于正常组的52.2±6.5ng/L(P<0.001);且ET水平与PaO2和PEF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7893和-0.7124,P<0.01)。提示ET可能与哮喘患者的急性发作有一定的关系,并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血浆脑钠素、内皮素测定在慢性肺心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脑钠素(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内皮素(endothelin,ET)的测定及其意义。方法 对80例肺心病患者及30例正常受试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BNP、ET,同时应用超声检测收缩期三尖瓣返流压力阶差(the tricuspid valve regurgitation pressure gradientbiggest,TRPG)估测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PAP)。结果 肺心病患者血浆BNP、ET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肺动脉压力重度升高时,BNP水平高于轻、中度升高组,组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且肺心病患者BNP和ET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 血浆BNP和ET共同参与了肺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它们用于肺心病患者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肺心病患者血中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与内皮素-1(ET-1)在肺心病患者急性期血中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慢性肺心病急性发期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26例,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分光比色法测定血中ET-1和NO含量。结果 肺心病组ET-1和NO分别为(64.9±29.2)ng/l和(5.2±2.1)μmol/L,对照组ET-1和NO分别为(49.1±4.1)ng/L(4.5±.1.0)μ,ol/L,肺心病  相似文献   

13.
通心络胶囊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联用治疗组各50例,常规治疗组予以吸氧、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联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3粒,每日3次,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抽血检测NO、CGRP及ET水平,并与同期纳入的健康体检者5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肺心病急性加重期2组患者血浆NO和CGRP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ET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2组治疗前后NO、CGRP和ET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联用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抑制ET的分泌,升高NO和CGRP,可用于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测定血浆脑钠素水平对鉴别肺源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意义。方法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各30例,测定平均心率和PaO2,通过快速免疫荧光定量分析法测定血浆脑钠素水平,与30名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肺源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两组患者在心力衰竭时血浆脑钠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高血压性心脏病组脑钠素[(597±68)ng/L]明显高于肺源性心脏病组[(179±34)ng/ml,P〈0.01]。结论肺源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心力衰竭时均表现出呼吸困难,血浆脑钠素可以作为鉴别两者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30例肺心病人血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两者比值(ET-1/NO)。治疗前肺心病患者ET-1明显高于正常人,NOM是氏于正常人,均P〈0.01,ET-1/NO经正常人高;治疗后,ET-1显著降低,但仍高于正常人,NO无明显变化,ET-1/NO与 比较仍存在差异。表明肺心病治疗前后均有ET-1和NO失衡。提示ET-1,NO含量及比值变化 与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安体舒通、生脉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右心衰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和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安体舒通、生脉,3周后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2.1%;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57.9%;两组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卡托普利、安体舒通、生脉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右心衰疗效明显,可改善心功能,缩短心衰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期血浆环核苷酸和内皮素的含量变化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使用敏感抗生素,常规止咳、祛痰、平喘,心功能不全者加用地高辛或利尿剂。治疗组除按对照组治疗方法处理外,加用灯盏花素注射液50mg,1次/d,2组疗程为14d。结果(1)治疗组临床控制、显效、好转和无效率分别为36%、34%、20%、10%,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分别为22%、24%、22%和32%,总有效率为68%,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及全血高切黏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3)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环鸟苷酸(cGMP)、内皮素1(ET1)含量下降,环腺苷酸(cAMP)及cAMP/cGMP升高(P<0.05)。结论灯盏花素能够显著改变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善心功能及可能使cAMP、cGMP、ET1改变,以促进血管舒张,降低肺动脉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疏血通注射液对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及治疗意义。方法12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ET、CGRP的含量并与健康人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ET增多,CGRP略减。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ET回降、CGRP上升,但治疗组ET下降幅度及CGRP上升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促进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浆ET回降、促进CGRP产生,有助减轻肺动脉高压,改善肺心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浆醛固酮浓度对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11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分为肺心病组与慢阻肺组,比较两组之间及与对照组间的血浆醛固酮浓度;分析血浆醛固酮浓度与肺动脉压力的关系.结果:肺心病组血浆醛固酮浓度为(101.53±117.44)ng/L,显著高于慢阻肺组的(54.14±36.90)ng/L及健康组的(60.38±43.13)ng/L;血浆醛固酮浓度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醛固酮浓度与肺动脉高压的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0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醛固酮浓度与肺动脉高压正相关(r=1.355,P<0.05).结论:醛固酮增多是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