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伤寒论》中的法和方,不仅适宜于外感热病,而且可广泛地应用于内伤杂病。近年来,笔者取《伤寒论》中少阴病的方剂治疗一些心血管疾病,疗效颇为满意,临床一得,总结以下。一、麻黄细辛附子汤治慢性肺心病《伤寒论》谓:“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本方原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是一部论述辨证施治的专著,它的理、法、方、药不仅可以治疗外感病,而对临床各科均有指导作用。《伤寒论》的辨证方法,虽然是以六经来概括病证,但从具体內容来看,则是以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分辨疾病的属性、病位、病性及邪正的盛衰为原则,这也是《伤寒论》全  相似文献   

3.
在《伤寒杂病论》中,有关麻黄配伍的相关方剂有34首,其中《伤寒论》载方剂14首,《金匮要略》载方剂20首。仲景灵活运用麻黄配伍治疗外感热病、咳喘病及内伤杂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较为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医籍,属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伤寒论》课为临床各科的辨证论治打下坚实的基础,属于中医临床专业基础课,是中医院校的必修课程。 《伤寒论》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和临床诊疗方面,都有较大的指导作用。它以辨证论治思想贯串全书,理法方药较为严谨。并根据外感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总结为六经辨证,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因此它不仅有效地指导外感疾病的辨证论治而且其辨证原则和方药还可用于对杂病的诊疗。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的研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研究文献,截…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是张仲景所著我国最早的一部阐述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斯书的问世,为祖国医学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它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供了辨证论治的方法,同时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伤寒论》中辨证用药,到处都贯串了唯物辩证的思想。兹仅就对麻黄汤证及其两个变证之辨证论治的研究认识,叙述如下,敬希指正。  相似文献   

6.
辨证知机、审机论治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原则。《伤寒论》创立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系统总结外感热病的病证演变规律,借外感以论杂病,载有112首经典方剂,倡导“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既有辨证论治的学问,也有辨证知机的奥妙。本文基于“机”之本义,从“微义”“关义”“宜义”3个角度出发,例举《伤寒论》六经辨证思维,“以方带证”分析经方的方证衍化关系及内涵,探讨《伤寒论》中所蕴含的辨证知机思维。本文强调在临床实践中,辨证知机,见微知著,洞烛先机,识机于病象之先,防患于未然;辨识机关,执简驭繁,洞悉病证之机要,牵一发而动全身;辨识机宜,把握时机,见机而作,乘机用势,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从辨证知机的角度解读《伤寒论》,为应用《伤寒论》相关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思路与启发。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是祖国医学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它不仅阐明了多种外感疾病的病机变化规律,并总结出“六经辨证”,初步形成了“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为后世诊断、治疗以及方药运用奠定了良好基础。特别是很多有名的方剂,经过长期的实践考验,至今还在临床上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8.
桂枝汤是《伤寒论》的第一要方,具有解肌发汗、滋阴和阳、调和营卫之功用,临床只要辨证准确,桂枝汤加减治疗外感、内伤疾病均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9.
探讨伤寒与杂病历代的分合状况。从热病的证治谈《金匮要略》杂病的位置、伤寒的证治谈杂病中的六经辨证,以及宋代杂病的另立、杂病伤寒合一说等几方面着手,探讨伤寒与杂病历代分合状况,认为仲景医学是一个源远流长的独特系统,六经证治的框架是临证的基础,六经辨证具有普遍适用性,并非局限于外感伤寒,杂病的处理也应遵循。伤寒与杂病理法相通,仲景通过伤寒、杂病合论,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合一,可完好凸现中医临床治疗的基本脉络,辨证、治病和对症的中医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用药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伤寒论》方独特的用药和组方,至今被临床广泛应用,不仅用于治疗外感疾病,而且广泛地用于内伤杂病。本文从组方遣药、配伍、用量、煎服法、药后调护等方面探讨了《伤寒论》方用药组方特点,旨在加深对经方的配伍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临床遣方用药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伤寒病与六经辨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六经辨证是适用于多种外感热病还是伤寒病?六经辨证是否同时既适用于伤寒病又适用于杂病?涉及到如何看待《伤寒论》中的六经辨证方法及六经辨证论治体系。通过对《伤寒论》一书性质的探讨,认为《伤寒论》之六经辨证方法及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只适用于狭义上的伤寒病。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是一部主要阐述多种外感疾病的辨证论治的古典著作,它对外感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防论述详尽,尤以在辨证论治上有独特见解,它的问世不仅为外感病提供了辨证方法,而且也为内、妇等科提供了辨证的一般规律,对祖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探讨《伤寒论》的辨证论治,和组方用药方面的特点以指导临床是有一定意义的。下面仅就个人管见说说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不仅论述了外感热病,也论述了内伤杂病的辨证论治,其中,有关脾胃病证治尤具特色,约涉及四分之一篇幅.其内容丰富,方剂适用,奠定了后世脾胃病辨证论治的基础,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及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即今之《伤寒论》《金匮要略》也。总结秦汉以前外感热病,杂病诊治经验,为后世辨证论治,立法处方确立了准绳,是书为中医药学者必读,医、教、研重要之参考典籍。尤以《伤寒论》注释已逾百家,见仁见智,多有阐发,研究重点,在于辨证、立法、处方,而治药之探析甚鲜。  相似文献   

15.
《湿热条辨》传为清·薛雪所撰,是一部温病学的重要文献,它系统地阐发了湿热类外感病的受病原委、传变规律、辨证套路、治疗章法,立论独特,经验宏富。和《伤寒论》一样,不仅是外感热病的专著,而且对临床各科,尤其是脾胃病的辨治均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被人们誉为传世之作,医家必读之书。诚如李清俊所说“其辨晰受病之原委,多电阳明太阴两经,表里相传,其见之也确,其言之也详,其治之也各得其宜,可为后世法。本文以王孟英《温热经纬》(1956年人卫影印)所引为据,就其对脾胃病学方面的贡献作一探  相似文献   

16.
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中医病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学中尚有许多问题尚未得到解决 ,需要深入研究 ,乙型病毒性肝炎 (以下简称乙型肝炎 )的中医病名是其中之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中医诊断学的特色。全国著名老中医赵锡武曾说 :“有病始有证 ,而证必附于病 ,若舍病谈证 ,则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 ?[1 ]”最早的中医学巨著《内经》据统计已著录病名 3 0 0余种。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临床经典专著。全书以病名篇 ,以病统证 ,其中《伤寒论》涉及外感热病 40多个病名 ,《金匮要略》涉及内、外、妇各科 70多个病名。隋·巢元方编著的《诸病源候论》对疾病名称的记载更为广…  相似文献   

17.
病位辨证在外感热病辨治中的地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位是疾病发生的部位或场所,是正邪相争的具体位置。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都属于外感热病的病位辨证体系。病位辨证是中医诊治外感热病临床辨证的关键。对疾病病位的判定决定了相应的治则和方药。病位辨别准确,方药运用精当,则疗效显著。病位辨证是判定病势发展、转归的依据,是决定外感热病治疗法则和治疗禁忌的基础,是扶正、祛邪,阻断病势发展的前提,是提高临床疗效的保证。应重视病位辨证,遵循中医理论,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是论述外感热病的专书 ,《金匮要略》是论述杂病的专书。因其中不少方剂在临床上疗效确切 ,所以历代医家沿用不衰 ,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 ,并尊奉其为经方 ,亦称仲景方。仲景方不仅用于急性热病 ,一些急难重病亦往往通过应用仲景方迎刃而解并获效显著。下面列举三个病案来具体说明笔者运用仲景方在治疗急难重病中的一些粗浅体会 ,望同道指正。案一、四逆散加味治愈急性细菌性痢疾叶某 ,男 ,37岁。初诊 :1 999年 7月 2 1日。患者昨晚突作腹痛、腹泻 ,里急后重 ,大便赤白相兼、有粘冻 ,伴发热 ,不恶寒 ,来门诊就诊时已…  相似文献   

19.
膜原证与达原饮类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原(亦称募原),是中医学术界经常讨论的话题之一。膜原不属五脏六腑,也不是某个器官,没有对应的经络,因而膜原证难以用八纲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直接统领。纵观吴又可创立膜原证候以后,温病学派崛起,直到现代外感热病学说发展,膜原证候已成为外感热病中不可缺少的证候类型,并见诸于某些内伤杂病中。而治疗膜原证的主方———达原饮,也被广泛应用于外感热病和内伤杂病膜原证候的治疗。但我们也看到,不同时代、不同医家论述的膜原证候,无论在临床表现上,还是在所属病种上,都较吴又可有了进一步的扩展;在治疗用药上,也在达…  相似文献   

20.
附子汤和桂枝甘草汤均源于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具有温阳散寒的功效,可广泛应用于外感及内伤杂病。本文结合其理论渊源及具体临床案例探讨附子汤和桂枝汤合方治疗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