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间植骨内固定术在治疗下腰退变性椎管狭窄症中的疗效。方法43例下腰椎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患者均采用椎板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椎弓根钉短节段内固定术。术后观察效果。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4~26个月。根据JOA评分标准:优32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5.3%。结论椎弓根钉固定技术加椎间植骨确保维持腰椎稳定性,符合腰椎生物力学要求,在椎管充分减压的基础上,治疗下腰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安全有效和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显微镜下微创减压治疗75岁以上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伴有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回顾性研究了自2010—06—2012一01,显微镜下微创减压(MID)治疗下75岁以上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资料47例,所有患者的体重指数(BMI)都大于30kg/m^2,手术前后应用JOA,VAS、ODI法评价疗效。并与经典的开放减压(OD)手术的时间、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进行比较。结果47例均获得随访.术后1周和3个月进行评价,发现术后各项指标明显好转,患者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术前术后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旧(0.01)。结论显微镜下微创减压具有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肌肉分离少,并发症少、轻微,可术后早期活动等优点,是经过非手术治疗失败的高龄退变性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一个很好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显微镜下手术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06年12月在显微镜下行手术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6例,单节段13例,双节段23例.术前及术后8个月时应用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评定,并进行综合满意度评估.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单节段手术时间60~180min,平均85min,出血50~130ml,平均73ml;双节段手术时间70~180min,平均95min,出血50~150ml,平均80ml.术中4例患者发生硬膜破裂,予以相应处理后痊愈,术后无神经根损伤、感染及腰椎失稳等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均获得8个月以上随访,术前ODI评分平均78.22±17.62分,术后8个月时平均30.17±15.26分,Wilcoxon秩和榆验手术前后ODI评分差异显著(P<0.05).手术综合满意程度评估,优28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92%.结论显微镜下手术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比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椎管隧道式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与传统减压方式的疗效。方法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椎管隧道式减压方法治疗59例,采用传统减压方式治疗76例。结果两组术前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及平均改善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棘突韧带复合体椎管隧道式减压,可达到对腰椎管狭窄减压的目的,又可减少对腰椎稳定性的损害,疗效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下应用改良工作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8年12月应用脊柱显微内窥镜配置改良工作通道行单侧开窗双侧潜式减压中央椎管及神经根管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217例,其中单节段163例,双节段54例。术后行CT和X线片检查,并按Nakai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25~95min,平均48±13min;术中出血25~180ml,平均37±9ml;切口长度1.8~2.4cm,平均2.2±0.2cm。术中硬脊膜撕裂2例,予明胶海绵填塞,并严格卧床2周,术后无脑脊液漏;定位错误1例,术中予以纠正;无神经损伤、术后感染等手术并发症。术后CT显示椎管减压充分。随访3~24个月,平均14个月,末次随访时按Nakai标准评定,优134例,良63例,可16例,差4例,优良率为90.8%;无腰椎不稳。结论:显微内窥镜下应用改良工作通道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治疗该疾病较理想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辅助下行椎板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的疗效。方法对18例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患者采用显微内窥镜技术行镜下减压融合术。结果平均手术时间95min,平均出血量210ml,平均随访时间12个月。根据Macnab法评价疗效:优16例,良2例。结论MED下微创减压、椎间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疗效好、不使用内固定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联合椎板间与后外侧入路内窥镜下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41例,行联合椎板间与后外侧入路内窥镜下减压治疗,通过手术前后椎管矢状径、盘黄间隙、椎管面积、椎间孔前后径,手术前后NRS评分、ODI指数及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82~114分钟,平均(91. 31±10. 64)分钟。术中出血130~210 ml,平均(174. 38±31. 18) ml。1例病人出现下肢放射性麻木,2例病人出现脑脊液漏。随访时间12~15周,平均随访(13. 37±2. 38)周。手术前后NR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椎管矢状径、盘黄间隙、椎管面积、椎间孔前后径术后分别扩大24. 05%、53. 99%、45. 35%和21. 34%,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联合椎板间及后外侧入路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病人可在不影响腰椎稳定性的情况下,扩大腰椎管的有效空间,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退变性下腰疾患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人退变性下腰疾患的手术适应症、内固定及融合节段的选择、围手术期等问题。方法回顾2001年~2005年手术治疗105例退变性下腰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退变性腰椎侧弯,退变性腰椎不稳,退变性腰椎滑脱,采用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随访3~24月,疗效评定按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法评定,术前平均3.8分,术后平均13.6分。术后平均改善率89%,全组优良率91%.结论老年人退变性下腰疾病的外科治疗中,术前了解患者的精神心理状况,掌握好手术的适应症,合理有效的手术减压、融合、内固定,可提高融合率,缓解症状,使病人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有限减压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11年6月,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有限减压治疗下腰椎管狭窄症36例,通过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与末次随访时进行Oswestry功能指数比较以确定手术疗效,记录所有患者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35~140min,平均65rain;术中出血30~280mL,平均120mL。随访时间6~45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3次Oswestry功能指数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O.01)。结论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有限减压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创伤小,恢复快,减压充分,对腰椎后柱结构破坏小,同时可以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早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短期疗效?方法2010年6—10月,38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接受开放或微创手术治疗,微创组17例,开放组2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以及手术前后的腰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分及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结果平均随访7.6个月。微创组平均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长,而术后住院时间较短。2组患者术后腰痛及功能均有显著改善,微创组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低于开放组,微创组术后、随访时JOA评分及JOA改善率均明显高于开放组。微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开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结合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短期疗效满意,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明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椎管潜行减压单侧改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采用椎管潜行减压单侧改良TLIF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8例,其中男16例,女12例;年龄46-71岁,平均61岁;病程6个月-6年。腰椎管狭窄症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潜行减压范围:单节段24例,双节段4例。左侧15例,右侧13例。采用JOA下腰痛评分系统(29分)评价手术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括约肌功能;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手术前后腰腿痛情况。结果:28例患者获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JOA、VAS评分(17.9±2.2、2.8±0.7)与术前(8.5±1.7、8.6±1.2)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28例患者椎间均达到骨性融合。结论:采用椎管潜行减压单侧改良TLIF手术治疗单侧根性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的优点;能明显节省医疗费用,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2.
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微创手术系统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微创手术系统局部"开窗"减压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2月~2009年6月本院52例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26例接受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微创手术系统辅助下椎管减压术,26例接受开放椎管减压术。结果微创组和开放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0~110min和35~120min,平均76min和80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0~230mL和80~320mL,平均110mL和150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平均随访7.2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微创组优良率为92.3%,开放组优良率为93.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Mast Quadrant可扩张管通道微创手术系统辅助下局部"开窗"减压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可以获得相同的临床疗效,但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组织损伤轻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间,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3例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患者术前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术中探查情况确定减压节段,针对术前即有不稳或减压术后可能出现不稳的节段进行内固定融合.术后采用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运用SF-36调查问卷对患者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2~72个月,平均35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前JOA评分平均14.8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6.3分(P<0.05).SF-36调查问卷表中的8个维度分值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充分减压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主要目的,同时选择性的针对减压术后可能出现不稳定的节段进行内固定融合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节段开窗减压桥式成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经椎板间隙开窗减压桥式成形术扩大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并摘除突出之椎间盘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共42例,其中单节段减压5例,双节段减压21例,3节段减压13例,4节段减压3例。结果42例随访6-79个月,根据JOA标准评定疗效:优12例,良24例,中4例,差2例(为发病前已有脊柱"S"形侧弯者);优良率85.7%。发生硬膜撕裂1例,脑脊液漏2例。除1例椎间盘突出复发再行手术治疗外,无腰椎滑脱发生。结论多节段开窗减压桥式成形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不仅对各病变节段减压彻底,而且有效保护了腰椎生物力学结构,术式合理,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Zista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治疗Ⅰ、Ⅱ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采用显微镜辅助Zist...  相似文献   

16.
徐卫星  王健  卢笛  吴震  祝卫民  张春 《中国骨伤》2009,22(10):738-740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方法选择与疗效分析。方法:1996年9月至2007年3月共收治68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男40例,女28例;年龄32~78岁,平均52.8岁;平均病程51个月。依据Hansraj的经典与复杂型腰椎管狭窄症分型标准及引起症状的"责任"部位,经典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全椎板切除+根管扩大(A组18例)或半椎板切除+根管扩大(B组11例)及椎板间开窗+根管扩大(C组17例);复杂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横突间、椎体间融合(D组22例)。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15分法对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神经与自觉症状进行评估,计算改善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个月~11年,平均64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A组(51.2±26.6)%,B组(60.7±21.1)%,C组(59.3±23.1)%,D组(59.1±22.7)%。均好于术前(P〈0.001)。结论: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与临床症状体征相结合是决定手术减压范围的关键;腰椎稳定与否是决定固定和植骨融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8年 3月至 2010年 8月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的 73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 根据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及是否合并其它脊柱疾病进行分类, 对不同类型病变采取不同的微创手术方式, 分别统计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术前、术后 6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A)评分及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 根据 JOA评价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73例微创手术均顺利完成。 25例患者采用双侧减压方法, 48例患者采用单侧入路潜行双侧减压; 23例患者在减压的同时进行椎间融合加经皮内固定手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减压方式及是否行椎间融合内固定相关。术中硬膜囊撕裂 1例;1例骨质疏松患者行椎间融合时融合器打入上位椎体中, 取出融合器, 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 3例, 考虑与术中微创可扩张通道撑开过紧有关, 予抗炎及换药后切口愈合。术后随访 10~35个月, 平均 13个月。患者术前及术后 6个月的 JOA评分和 ODI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23例行椎间融合及内固定患者, 22例患者获得满意融合, 无螺钉断裂及松动发生。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肯定, 但应根据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合并疾患及术者的临床经验和医院的具体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侧凸畸形的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2—2014-02采用责任节段减压、选择性固定融合治疗的93例腰椎退行性侧凸畸形。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侧凸Cobb角、前凸Cobb角。结果本组手术时间115~189(147.87±24.51)min,术中出血量210~730(357.33±27.44)ml,术后引流量230~550(441.39±31.39)ml。4例因椎管狭窄及粘连严重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头低足高位治疗,切口均一期愈合。3例切口积血,延期3~5 d愈合。93例均获得随访16~63个月,平均54.1个月。末次随访时患者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JOA评分、侧凸Cobb角、前凸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节段减压、选择性固定融合治疗腰椎退行性侧凸畸形效果良好,但手术既要达到治疗目的,又要减少脊柱结构单元的破坏,更要兼顾术后是否会并发邻近节段退变、侧凸畸形进一步加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微创治疗策略。方法2008年3月~2010年8月对34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解剖及影像学表现采用3种微创手术方式,按手术方式分为3组:A组12例采用双侧减压同时进行椎间融合加双侧经皮内固定手术;B组11例采用单侧入路潜行双侧减压同时行椎间融合加单侧经皮内固定手术;c组11例采用扩张通道辅助单侧入路潜行多节段双侧减压术。评估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和ODI,根据JOA、ODI改善率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3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A、B、c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80±28)min,(220±31)min和(120±20)min;A、B、C组出血量分别为(290.5±20.9)ml,(270.7±18.7)ml和(120.3±22.6)ml。34例随访14.4~27.6月,平均19.2月。术后末次随访时3组JOA改善率分别为:A组(70±21)%,B组(73±17)%和c组(63±18)%;ODI改善率分别为A组(69±22)%,B组(71±19)%和c组(68±24)%;满意率3组分别为A组83.3%,B组81.8%和c组72.7%。结论微创手术是治疗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但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根据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影像学表现及术者的临床经验和医院的条件来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185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病例。其中神经根管狭窄6例,中央管狭窄179例。单节段狭窄者96例,双节段狭窄者55例,3个节段狭窄者34例。采用单纯开窗减压者6例,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70例,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109例。根据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腰腿痛评分系统(15分)进行术前和术后的疗效评价。结果 185例患者获得8~72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9.5个月。三种手术方法术后平均改善率分别为77.9%、78.8%和79.5%,优45例,良120例,可20例,优良率为89.2%。术后并发脑脊液漏6例。结论根据DLSS患者病情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狭窄的部位和节段,对神经根管狭窄者,采用单纯开窗减压;对中央管狭窄者,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和/或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尤其是对于合并腰椎节段性不稳定、退变性滑脱、侧弯和后凸者,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