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1例心肺复苏(CPR)后昏迷患者进行早期、系统、有效的促醒护理。经过103d治疗,患者好转出院。提出CPR后昏迷患者,早期、及时正确的脑复苏与并发症的防治是降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基础生命支持、早期脑复苏、预防与控制并发症等护理,为患者促醒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1例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促醒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例心肺复苏(CPR)后昏迷患者进行早期、系统、有效的促醒护理。经过103 d治疗,患者好转出院。提出CPR后昏迷患者,早期、及时正确的脑复苏与并发症的防治是降低致残率、减少死亡率的关键;基础生命支持、早期脑复苏、预防与控制并发症等护理,为患者促醒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观察刺激性护理对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促醒的作用。方法〓将昏迷时间超过6 h,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8分的急性脑卒中患者3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听觉刺激、触觉刺激、视觉刺激、味觉刺激、嗅觉刺激等5种刺激性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和护理。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对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格拉斯哥(Glasgow)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激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昏迷患者有一定的促醒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护理干预后措施。方法随机将1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分为常规护理干预组(对照组)及积极护理干预组(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56%,病死率8.89%。护理满意度为96.6%,护理满意评分为(92.3±4.8)分;对照组分别为42.22%、20%、88.89%和(82.2±7.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积极手术治疗基础上,给予积极护理干预,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正>高血压脑出血多发于45岁以上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患者,是高血压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45岁以下患者逐年增多,呈年轻化趋势,使患者生活质量大大下降,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虽然先进的手术方法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但术后各种并发症仍然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43例脑出血昏迷患者经脱水降颅压,并结合止血、抗炎、改善脑代谢、神经营养等综合措施进行救治。护理措施主要有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颅内高压护理和营养支持等。结果43例患者治愈出院13例,病情稳定27例,,死亡3例。治疗后患者的GCS评分、血肿量显著优于治疗前。结论脑出血昏迷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及时的抢救及有效的护理是减低并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资料。结果本组65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6例(24.62%),其中上消化道出血6例,呼吸道感染5例,泌尿系感染4例,再出血2例。术后存活61例,死亡4例。其中2例并发呼吸道感染引起心血管及呼吸衰竭,2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后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余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后症状缓解。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规范各项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Orem自理模式用于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汤华清  张帆 《护理学杂志》2003,18(10):791-792
将Orem自理模式运用于1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使其从被动的接受治疗、护理转为主动参与治疗、护理,提高其在日常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促进了康复。  相似文献   

9.
李宝华 《护理学杂志》2006,21(12):61-62
目的 探讨分期康复护理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康复的作用。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康复组进行分期康复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第1、7、30天的ADL评分。结果 两组第1、7天ADL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康复组第30天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分期康复护理有利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延续性护理的体会。方法随机将接受手术的7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延续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出院后行延续性护理。随访6个月,依据简式(FMA)运动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Bl),评定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效果。采取生活质量量表(QLO-C30)评价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2组患者出院时的FMA、BI及QLO-C30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2组FMA、BI、QLO-C30评分均较出院时明显改善,延续组较对照组均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其血压水平、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脑出血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   总被引:51,自引:4,他引:47  
目的 评价显微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显微外科手术处理的高血压脑出血90例的临床特点并总结经验。结果 临床治疗90例,术后存活78例,死亡12例。获随访66例,9例院外死亡,其余57例的生存质量按日常活动生活质量标准(ADL)评定,分别为:I级18例、Ⅱ级23例、Ⅲ级10例、IV级4例和V级2例。结论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脑出血136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我院136例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骨瓣开颅加用去骨瓣减压及小骨窗开颅术,治愈83例,残障13例,植物生存14例,死亡26例。结论正确运用微创技术和个体化治疗原则,可有效提高外科手术高血压脑出血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早期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7例采用超早期手术(6h内)和延迟手术治疗的43例患的临床康复情况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超早期手术患意识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神经功能恢复快,3月后日常生活(ADL)评判优于延迟手术组,结论:超早期手术治疗对HICH的临床康复疗效显,有手术指征患应积极争取超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小骨窗开颅术和颅骨钻孔血肿穿刺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月,我院将320例高血压脑出血分为小骨窗开颅组(n=178)和颅骨钻孔血肿穿刺引流组(n=142),比较2组术后疗效和残死率。结果引流组手术时间(41.5±26.0)m in明显短于开颅组的(126.1±34.0)m in(t=-24.482,P=0.000)。术后7 d复查CT,血肿完全清除率开颅组(78.1%,139/178)明显高于引流组(59.9%,85/142)(2χ=12.501,P=0.000),待患者出院时颅内血肿均基本消除。术后1年恢复率(ADLⅠ~Ⅲ级)引流组(73.9%,105/142)与开颅组(78.1%,139/178)无显著性差异(2χ=0.101,P=0.750)。结论小骨窗开颅术和颅骨钻孔血肿穿刺引流术的临床早期治疗效果理想,开颅术血肿清除率高于引流术,引流术手术时间较短,利于深部血肿的清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开颅术与钻孔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后颅内压的影响,为临床HICH后选择合理的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HICH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开颅组(n=60)和钻孔组(n=60),开颅组采用开颅手术治疗,钻孔组采用钻孔引流术结合尿激酶溶解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时、24h、72h和1周时颅内压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即时颅内压均增高,术后72h达峰值,术后1周开始下降。开颅组颅内压在各时间点均低于钻孔组(P<0.05)。结论开颅手术治疗HICH在降低颅内压力,减少脑组织损害方面优于钻孔引流术。但开颅手术由于存在创伤大等缺点,因此应在术前综合考虑患者全身状况、出血部位、血肿量等因素,再选择合适的术式,但不管何种术式,均以降低脑出血患者病死、病残率,改善生存质量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目的评价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手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1992年2月~2002年7月,7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例被同期分为小骨窗开颅组与传统大骨窗开颅组,行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在显露及清除血肿方面、对出血动脉止血方面、对周围脑组织保护和手术减压方面的效果,同时对两组的术中出血、手术所用的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远期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测量总结小骨窗开颅的适宜尺寸.结果小骨窗开颅组39例,开颅窗最大径(3.20±0.42)cm;传统大骨窗开颅组31例,开颅窗最大径为(7.95±0.47)cm.两组在术前一般情况、术前意识状态、血肿部位及血肿量、手术时机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手术方面,两组在血肿显露、清除及对出血动脉止血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小骨窗开颅组血肿清除术后减压满意.小骨窗开颅组有手术时间短、出血较少、平均住院时间短等优点((P<0.01),在远期效果方面小骨窗组也优于传统开颅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显微手术,小骨窗开颅术可达到传统大骨窗开颅手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标准.由于小骨窗开颅设计建立在术前对病变精确的空间定位基础上,以最适宜的手术入路、最适合的开颅尺寸进行血肿清除,所以,与传统大骨窗开颅手术相比较,显微手术既能减小手术创伤,减少术中出血,又能使血肿清除术后减压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方法选择7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强化治疗组于手术后第2天开始应用瑞先加微生态制剂,连用1周;对照组单用瑞先。测定手术前1天和第8天粪便中分泌型IgA,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术后菌群失调情况并分类,并观察比较两组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第8天,强化治疗组粪便中分泌型IgA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感染等并发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排便后细菌油镜计数结果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组菌群失调患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应用微生态制剂强化的肠内营养可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肠内营养并发症,减少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防止肠道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血压腩出血术后脑梗死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苏徐州解放军第97医院神经外科61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死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 全组61例,死亡15例.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标准:Ⅰ级10例,Ⅱ级11例,Ⅲ级14例,Ⅳ级8例,Ⅴ级3例.结论 脑出血术后脑梗死的发生与血肿挤压、血管痉挛、高血压病、术中操作及术后治疗相关.超早期手术、娴熟的手术技巧、高压氧治疗是防治脑出血后脑梗死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营养制剂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理应用的意义和方法 .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24例选择营养支持方案(营养组),与传统治疗的21例(对照组)比较.结果 营养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为28.86%、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66%、33.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营养组术后的发热时间平均为(14.68±12.49)d,住院平均时间为(35.28±17.15)d,对照组术后发热时间平均为(29.56±17.9)d,住院平均时间为(57.36±25.45)d,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脑出血患者术后合理的营养支持疗法,可明显减少手术后的病死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通心络胶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 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常规西医治疗组40例,针刺治疗组40例及针刺配合通心络胶囊治疗组40例.针刺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针刺配合通心络胶囊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1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后3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3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配合通心络组降低最显著;治疗后3组愈显率分别为:22.5%,52.5%及70%,3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配合通心络组愈显率最高,治疗后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95%及97.5%,针刺组和针刺配合通心络组均较常规组显著增高(P<0.01),但两者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3组日常生活活动Barthel (BI)计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3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配合通心络组增加最显著. 结论 针刺能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质量,能减轻脑出血患者的生活依赖性,针刺配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后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