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舒适评分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患儿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月我院住院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术后机械通气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儿都采用芬太尼或咪达唑仑持续镇静,试验组采用舒适评分表评估患儿的镇静深度,进而根据结果通知医师调整镇静剂的量以达到理想的镇静深度;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镇静方法,即只要患儿躁动、清醒、呼吸机对抗即按医嘱给予镇静剂。结果:试验组患儿镇静剂的使用剂量、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运用舒适评分表有利于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患儿镇静,明显降低患儿镇静剂的使用量及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1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疼痛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住院时间、Ramsay评分(镇静评分)、儿童疼痛行为评估量表(FLACC)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监护室滞留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应用疼痛护理模式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包皮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术后躁动预防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择期接受包皮环切术治疗的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于局麻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试验组患儿给予美托嘧啶麻醉前泵注和术中静脉持续泵注。观察两组麻醉效果和术后患儿躁动情况。结果 T2~T6时间点,试验组患儿的Ramsay镇静评分、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局麻药物使用量及麻醉持续时间上,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P0.05)。结论右美托嘧啶用于小儿包皮手术能取得较为理想的镇痛镇静效果,且术后患儿躁动发生情况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对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局麻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颅骨修补术的患者100例,ASAI~II级,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手术结束清醒30 min后,试验组采用20 ml的0.5%罗哌卡因对手术切口位置进行浸润;对照组则采用20 ml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5]、VAS疼痛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手术4、8、12 h的Ramsay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48 h的Ramsay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嗜睡、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对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局麻镇痛镇静效果良好,同时通过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快速康复,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2月102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资料,其中50例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52例给予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的患者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的住院情况、颅内压、Ramsay、BPS镇痛评分、谵妄量表(CAM)、28 d内的死亡率。结果对照组镇静药物用量、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术后1 d的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3 d、7 d的颅内压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Ramsay镇静、BPS镇痛及CAM评分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28 d内的死亡率(16.00%)显著高于试验组28 d内的死亡率(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可显著降低颅脑损伤术后的颅内压,提高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从而减少谵妄及死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静脉持续泵注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婴幼儿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各20例。镇痛组用芬太尼0.5—2μg/(kg·h)持续静脉微量泵注入;对照组给予布洛芬5—8mg/(kg·次)。两组均用咪唑安定0.01—0.2mg/(kg·h)静脉持续微量泵注入或0.05~0.1mg/(kg·次)间断静脉推注镇静。观察术后2、8、24、48h的镇静、镇痛效果同时行Ramsay、Comfort评分;观察恶心、呕吐、心率及血压下降、呼吸抑制等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镇痛组和对照组术后2、8、24h,两组Ramsay、Comfort评分差异显著(P〈0.05),而48h两组Ramsay、Comfort评分无显著差异。镇痛组20例患儿中有1例出现一过性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数分钟后恢复。未用机械呼吸患儿用药期间未发现呼吸抑制、喉痉挛等不良反应。镇痛组、对照组无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应用芬太尼联合咪唑安定持续静脉泵注在婴幼儿先心术后早期可以达到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安全有效并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手术安全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无锡市儿童医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2例作为试验组,行针对性护理干预;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并发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评价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14%vs.27.50%,χ2=5.997,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亦显著低于对照组(9.52%vs.32.50%,χ2=6.581,P<0.05);试验组的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7.62%(41/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0%(33/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19,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时不良事件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进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饮水时间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恶心呕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6月收治的145例学龄期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73例和对照组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即患儿在手术后撤离呼吸机4~6 h开始试饮水、饮食,若有呕吐即停止饮食,静脉给予营养液;试验组患儿在撤离呼吸机后增加了恶心、呕吐风险评分,在风险评分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呼吸机辅助时间、首次饮水时间及呕吐人数、疼痛人数。结果:两组患儿呼吸机辅助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首次饮水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呕吐发生情况及主诉疼痛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恶心、呕吐风险评分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明显降低了患儿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且缩短了患儿术后首次饮水时间,满足了患儿的需要,提高了患儿术后舒适度,促进了患儿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499-1500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0例需进行开胸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在全麻下进行手术,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试验组B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试验组A在切皮进行前给予50mg氟比洛芬酯,在手术结束前再另外给予5mg地佐辛;试验组B则只给予芬太尼;对照组则给予生理盐水。术后患者拔出气管导管后观察三组患者的RSS躁动评分以及拔管后10、20、30、40、50min时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结果手术结束后,试验组A以及试验组B的RSS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苏醒期试验组A以及试验组B烦躁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A患者与试验组B患者拔管后的Ramsay镇静评分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氟比洛芬酯联合地佐辛麻醉对减轻术后烦躁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65例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组给予七氟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及术毕清醒后不同时间点(术毕清醒后5 min、30 min)Ramsay镇静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并比较两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麻醉诱导、疼痛反射消失及睁眼时间短于对照组;术毕清醒后5min及3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及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七氟醚可缩短骨折患儿麻醉诱导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镇静镇痛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精准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在尺桡骨骨折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收治的84例尺桡骨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精准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实施单次臂丛神经阻滞;对比两组麻醉相关指标、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静效果(Ramsay镇静评分)、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恢复室停留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2 h、6 h、12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 h、6 h Ramsay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12h R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 IL-6、IL-10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尺桡骨骨折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精准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可提高镇痛、镇静效果,改善炎症指标水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更为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36 h内的疼痛评分、X线曝光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穿刺时间、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及36 h内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加快了手术进程,减轻了患儿的痛苦,缩短了接触放射源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了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76例在我院行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修补术的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期的疼痛情况,术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12h两组患儿特殊病人疼痛评估量表(FLACC)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24、48h FLACC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抗拒用药次数、哭闹次数及抗拒进食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属参与式护理干预可减轻患儿的术后疼痛,使患儿配合治疗,促进患儿恢复,减少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对先天性心脏病低体重婴幼儿术后监护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该院收治的90例先天性心脏病低体重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作为分组原则将9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行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治疗)与研究组,各45例(行护理风险管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强化先天性心脏病低体重婴幼儿的术后监护质量,保障其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联合Ramsay镇静评分在预防ICU患者非计划性气管拔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93例神志清醒的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实验组采用BIS监测联合Ramsay镇静评分进行镇静管理,对照组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进行镇静管理,对2组患者气管插管期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BIS监测联合Ramsay镇静评分比单纯Ramsay镇静评分法更适合于气管插管患者的镇静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后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1日~2019年5月31日收治的55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干预。将2019年6月1日~2020年5月31日收治的47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术后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疼痛行为量表(BPS)评分、镇静程度量表(RASS)评分、颅内压水平、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比较、深度睡眠3期持续时间、深度睡眠4期持续时间、NREM微醒觉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可获得更好的镇痛镇静效果,降低颅内压水平,缩短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时间,改善睡眠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士主动参与患儿术后疼痛管理的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婴幼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n=20)采用传统的镇静、镇痛方法,患儿躁动或主诉疼痛时护士根据医嘱被动执行镇静、镇痛治疗;研究组(n=20)患儿术后即由监护医师开出小剂量镇静、镇痛药物持续静脉泵入的医嘱,护士根据FLACC、Ramsay评分对患儿的疼痛及清醒程度进行判断,在药物安全剂量范围内及时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保持患儿处于安静清醒状态。术后镇痛期间监测患儿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术后6、12、24 h由床位护士观察并记录患儿镇痛镇静评分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6、12、24 h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更平稳(P<0.01),且呼吸机使用、监护室滞留和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疼痛评估、疼痛监测、疼痛护理等规范化疼痛管理可改变被动的常规疼痛护理,确立护理人员在疼痛护理中的主导地位,对降低术后疼痛级别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学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术后心理状况及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7年12月选取医院收治的80例学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围术期行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术期行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干预后儿童抑郁自评量表(CDI)评分、儿童焦虑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生活质量总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学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术后自我效能,减轻患儿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静脉全麻诱导对患者苏醒期躁动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靖江市中医院2014-03/2016-08期间收治的40例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试验组,n=20),常规麻醉组(对照组,n=20)。试验组:麻醉诱导前右美托咪定按0.8μg/kg静脉泵注,10 min内泵完;对照组:在相同时间内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2组患者在药物输注完毕后随即进行麻醉诱导。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的呼吸抑制、苏醒期躁动、低血压、呛咳及心动过缓等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估患者苏醒质量。拔管30 min后行NRS疼痛评分(即数字评分法)及Ramsay镇静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呼唤睁眼用时、自主呼吸恢复正常用时、意识恢复正常用时及拔管用时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苏醒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七氟醚、丙泊酚、芬太尼的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苏醒期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呼吸抑制、呛咳及疼痛,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RS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全麻诱导前给予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同时可缓解术后疼痛及减少苏醒期不良反应,从而提高全麻苏醒期质量。  相似文献   

20.
姚景优 《妇幼护理》2022,2(3):697-699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小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 选择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到本院治疗的小 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50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 2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 术期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临床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 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各项临床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小儿危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采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改善患儿临床相关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