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宋艳丽 《全科护理》2021,19(1):136-138,144
目的:探究乳腺癌病人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医院进行乳腺癌手术治疗的1388例病人临床资料,根据病人是否在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将其分为血栓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一般情况、合并症情况及治疗情况,探究其影响因素,并以此制定护理对策。结果:1388例病人中,共有30例病人并发静脉血栓,其发生率为2.16%;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时间为(5.07±2.11)d;血栓类型以肌间静脉血栓为主,共出现29例,占其全部血栓类型的96.67%;病人血栓发生部位以双下肢为主,占发生血栓病人的46.67%,占全部病人的1.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体质指数(BMI)、诊断方法、新辅助化疗、手术时间、年龄的乳腺癌病人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病人年龄较大、BMI较高、手术活检确诊、接受新辅助化疗、手术时间≥2 h为乳腺癌病人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乳腺癌病人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年龄较大、BMI较高、手术活检确诊、接受新辅助化疗、手术时间≥2 h。对该类病人,应在提高护理人员护理业务水平及认知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病人进行术前健康教育、改善其生活习惯、评估凝血状态、加强术后观察及避免下肢静脉穿刺等方式避免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本院接受治疗的326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50岁、3年以上静脉曲张或免疫系统疾病、肢体活动受限、外科手术、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心血管疾病、行肾穿刺活检术、静脉留置管道、近3年血栓史、长期或大量应用激素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3年以上静脉曲张或免疫系统疾病、肢体活动受限、外科手术、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心血管疾病、行肾穿刺活检术、静脉留置管道、近3年血栓史、长期或大量应用激素等。  相似文献   

3.
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静脉血栓形成是指静脉内血液发生不正常的凝结,好发于下肢静脉。当血栓形成后,血栓远侧静脉回流受阻,使小静脉毛细静脉瘀血缺氧、渗透性增加,压力升高。表现为低热、小腿肿胀、肌肉疼痛或压痛,下肢水肿和浅静脉曲张,甚至导致肢体静脉型坏疽的严重后果。现将静脉血栓的护理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血栓(deep vein lhm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总结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160例脑卒中患者并发DVT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DVT的危险因素.结果160例患者发生DVT的有9例,发生率为5.63%,经治疗及护理后,6例治愈,3例好转出院.结论 脑卒中患者发生DVT与患者年龄大,长期卧床,血液高凝状态,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有关.根据原因应采用相应预防护理措施,以便降低脑卒中患者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高龄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素芳  经霁  唐桂荣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0):1911-1912
高龄患者于术后DVI形成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可并发肺栓塞,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尤其是老年患者,常患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血液呈粘滞状态,术后卧床时间长,活动量明显减少,从而增加了发生DVT的发病率。笔者2006年2月~2009年1月对本院收治的160例术后形成DVT的高龄患者进行了观察,分析了形成血栓的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实体瘤。由于对化疗药物敏感,临床治疗效果较理想。我们在借鉴、继承人们对癌症病人生活质量研究的基础是,对153例淋巴瘤病人的抑郁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分析了影响病人抑郁情绪的可能因素,针对性地提出了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循证护理用于下肢骨折护理中对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影响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骨科门诊所收治的60下肢骨折患者,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奇偶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压疮、切口感染、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3.33%、0、3.33%,对照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压疮、切口感染、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13.33%、10.00%、15.67%,组间对比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3.73%,组间对比P<0.05。结论:循证护理用于下肢骨折护理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压疮、切口感染、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PICC置管使用过程中出现静脉血栓的相关因素分析以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4年行PICC置管的413例肿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其置管期间血栓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413例患者置管期间发生血栓16例,占3.87%;患者年龄、肿瘤分期、导管尖端位置、既往血栓病史,活动量少、肥胖、血红蛋白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短( APTT)是出现血栓的危险因素。结论要重视肿瘤患者置管后血栓并发症,针对危险因素积极采取多种措施预防和处理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开颅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分析及其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开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高龄、并存疾病、手术及脱水、止血药物等是DVT的形成因素.结论 对于开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应提高警惕,一旦确诊,尽早实施抗凝、溶栓或手术治疗,并进行引流后的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方法和技巧.方法:对收治的19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根据不同病变类型和部位,施以血管疾病规范护理及创新改进的护理方法,疗效显著.结果:18例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治愈或好转出院,1例未愈自动出院.结论:规范的常规护理及改进后的护理方法,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医疗成本,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患者158例(158膝)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饮酒史、激素类药物治疗史、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凝血功能指标、假体类型、机械抗凝类型等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膝关节单踝置换术后发生DVT的相关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6岁、女性、BMI≥28 kg/m^2、糖尿病史、使用骨水泥型假肢、机械抗凝中未使用血液循环泵是老年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老年膝关节单踝置换术后发生DVT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性实施护理对策,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首次确诊下肢DVT患者对DVT的认知水平及影响因素,为临床DVT的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9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初次诊断为DVT的100例患者,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疾病相关资料、DVT知识水平调查。对患者DVT认知水平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100份,有效回收99份。患者DVT知识水平标准化得分为(45.76±28.05)分。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文化程度、DVT类型、DVT确诊时间、肿胀症状、影响生活、影响工作、对干预措施知晓情况不同的患者其DVT知识水平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和对干预措施知晓情况是首次确诊下肢DVT患者疾病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首次确诊DVT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较低,护理人员应该针对患者的个人特征和疾病相关特征给予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和指导,提高患者对DVT的整体认识,共同做好DVT的预防管理,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计划单的制订及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参照医疗及护理路径、查阅文献、专家审定等方法制订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计划单,将2014年5月-2015年8月收住我院骨科病区的未应用计划单的868例围手术期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9月-2016年8月收住我院骨科病区的应用计划单的880例围手术期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应用计划单前后患者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知识认知程度、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血栓发生率及护士对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考核得分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知识认知程度、满意度及护士对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掌握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的护理计划单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不仅有效降低了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而且提高了患者对预防深静脉血栓知识认知程度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还提升了护理人员深静脉血栓预防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创伤骨科术后患者下肢DVT预防的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创伤骨科术后下肢DVT的行为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1—4月在某三级甲等医院创伤骨科住院的150例骨科术后患者,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表、骨科患者下肢DVT预防知信行调查量表进行调查。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50例患者下肢DVT预防的知信行总分为(77.78±8.16)分,其中知识(14.44±4.03)分,信念(54.21±5.34)分,行为(8.09±1.46)分。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手术部位的患者下肢DVT预防的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75、14.829、10.312、7.406;P<0.05);不同手术部位的患者信念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65,P<0.05);不同文化程度、手术部位和主要照护者的患者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151、4.178、2.810;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及职业是知识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文化程度与主要照护者是行为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创伤骨科术后患者下肢DVT预防的知信行受文化程度、职业及主要照护者影响,患者相关知识缺乏,预防态度积极,行为依从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本科60例DVT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自我管理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坚持运动、心理调整等自我管理行为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我管理教育能够显著促进DVT患者掌握健康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化学治疗后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方法观察160例经PICC化疗的不同恶性肿瘤患者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数及发生时间,分析血栓形成的可能原因并提出防治对策。结果本组共发生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4例,其中肺肿瘤患者2例,胃肠道肿瘤患者2例。PICC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5%。血栓发生时间多数在化疗后7~14 d。结论 PICC化疗后,7~14 d是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发生的高危期。肿瘤及化疗药物、穿刺血管损伤、导管头端异位、上肢活动是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合理地选择穿刺血管、准确定位,肿瘤患者治疗全过程的严密观察和化疗后凝血指标的监控,以及出院后的随访,能够有效预防置管侧上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高度下肢垫应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下肢DVT患者按照下肢抬高的程度随机分为高垫组与低垫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患肢膝上及膝下水肿缓解程度、疼痛情况、舒适度及是否发生肺栓塞。结果:使用不同高度下肢垫的患者患肢水肿缓解程度、发生肺栓塞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垫组在治疗中期、出院时疼痛缓解情况及舒适度的生理维度均优于高垫组(P<0.05)。结论:使用高垫和低垫均可有效缓解下肢DVT患者患肢水肿、疼痛程度,使用低垫在减轻患者下肢疼痛、不舒适感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住院部2003年1月~2008年12月外科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108例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随机选择同期住院行手术治疗并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54名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危险因素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结果: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术后平均制动时间明显长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者(P〈0.05);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吸烟、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危险因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酗酒和血栓栓塞家族史在两组患者中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一种多危险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该针对这些危险因素,从护理角度提出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以期减少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高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是脑卒中的主要发病因素,也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对高危患者的评估观察、及时准确的健康宣教、各种运动等物理治疗改变肢体静脉血流滞缓、避免对下肢静脉的有创操作以及防止血液的高凝状态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患者DVT的发生;合理饮食、患肢正确体位、局部溶栓、介入术后护理以及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是DVT患者护理的要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