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了解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查及调查问卷的形式,抽取本院105例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分析本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评分(85.18±9.93)分;其中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支付医疗费用与疾病不确定感呈相关性(P0.05);听力损失程度和耳鸣主观分级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一种较高水平,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支付医疗费用方式是影响疾病不确定感因素,因此,建议护理人员重视突发性耳聋合并耳鸣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并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主观情绪,从而降低其疾病不确定感,提高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 d B) 61例及预后不良组(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 d B) 26例。设计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并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经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与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糖尿病、发病至就诊时间、伴眩晕或耳鸣、听力损失程度、纯音测听听力图类型均可能是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OR 1,P 0. 05)。结论糖尿病、发病至就诊时间、伴眩晕或耳鸣、听力损失程度、纯音测听听力图类型均可能是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临床需重点关注并予以相应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以达到最大限度挽救患者听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9年1月本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118例,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并制定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性别、患耳侧别、诱因、职业及耳鸣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预后无影响。患者年龄、眩晕、头痛、就诊时间、入院时精神状态、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失曲线类型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预后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年龄、就诊时间、听力损失程度、听力损失曲线类型是影响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根据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胡潇红  宁荣霞 《中国康复》2020,35(9):496-500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感音神经性耳聋的一个常见类型,是指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d以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听力检测至少在相连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1]。目前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年龄集中在50~60岁,但是近几年的流行病调查显示突聋患者的发病年龄出现年轻化趋势。由于患者听力受损程度、伴随症状、合并疾病、治疗时机存在差异,造成部分患者预后不佳,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及工作并形成终生听力残疾。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入院时及出院时耳鸣情况,为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的临床护理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患者110例,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及耳鸣调查表进行调查。 结果 110例患者耳鸣入院时与出院时得分对比和耳鸣痛苦程度分级入院时与出院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 住院期间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改善耳鸣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影响突发性聋疗效的若干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对突发性聋疗效影响的若干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42例(147耳)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伴发眩晕、病程、患者年龄、听力曲线类型、声反射与8KHz听力存在与否、高压氧开始时间等均为显著影响疗效的因素;伴发耳鸣、耳聋程度、性别等因素对疗效影响不显著。结论:对于突发性聋的治疗,念平开始疗效愈好。8KHz听力存在与否与疗效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突发性耳聋通常发生于72 h内,患者的感音神经性听力受损,听力至少下降了相邻的2个频道[1]。目前,对于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大多学者认为与血管疾病、细菌感染、病毒及自身免疫疾病等异常有关[2~4]。Papagianni等[5]研究发现,突发性耳聋患者里伴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4.2%,而缺血性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也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危重疾病之一,其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6]。基于此,本次研究通过探讨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伴发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分析2型糖尿病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对52例2型糖尿病伴突发性耳聋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52例占同期突发性耳聋患者(340例)的15%,81%血糖控制不佳,主要临床症状为单侧突发性耳聋、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电测听83%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在严格控制血糖的情况下,给予地塞米松5~10 mg静脉滴注3~5日,耳聋、耳鸣、眩晕等症状好转后改为口服泼尼松10 mg/d,后逐渐减量至5 mg/d,同时给予扩张血管、抗凝、营养神经及高压氧治疗.治疗听力的总有效率为87%,治疗耳鸣的总有效率为75%.2型糖尿病伴突发性耳聋以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为主,临床上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扩张血管、抗凝、营养神经及高压氧等治疗,预后尚可. 聋患者(340例)的15%,81%血糖控制不佳,主要临床症状为单侧突发性耳聋、耳呜、眩晕、恶心、呕吐,电测听83%为感音神经性耳聋.在严格控制血糖的情况下,给予地塞米松5~10 mg静脉滴注3~5日,耳聋、耳鸣、眩晕等症状好转后改为口服泼尼松10 mg/d,后逐渐减量至5 mg/d,同时给予扩张血管、抗凝、营养神经及高压氧治疗.治疗听力的总有效率为 7%,治疗耳鸣的总有效率为75%.2型糖尿病伴突发性耳聋以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为主,临床上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扩张血管、抗凝、营养神经及高压氧等治疗,预后尚可. 聋患者(340例)的15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进行调查研究。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对12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因素,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应对方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总分平均为(99.10±12.88)分。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医疗费支付方式及心功能分级是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疾病不确定感各维度与回避、屈服这2类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0.05),与面对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多处于中等偏高水平,且与文化程度、经济、医保及心功能分级有关,与应对方式中的面对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并误诊的突发性耳聋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均因眩晕、耳鸣就诊,其中伴视物旋转3例,恶心2例;6例听力持续性下降;5例耳聋突发;3例耳聋与耳鸣同时出现。首诊均误诊,误诊时间为3~15 d,误诊为眩晕症4例,梅尼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各2例。听力检查显示听力曲线呈高频下降型6例,全频下降型2例;音叉试验显示为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1例,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7例;声导抗检测显示镫骨肌反射阈值下降6例;耳声发射及耳蜗点图提示蜗性损害2例。前庭功能正常2例,减退、消失各3例。均确诊为突发性耳聋,予糖皮质激素、溶栓与抗凝药物、营养神经及高压氧治疗,听力均恢复正常,痊愈出院。结论突发性耳聋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及诊断水平,及时行相关检查,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637-3638
选择56例(58耳)诊断明确的突发性耳聋(轻型,听力损失<40d BHL)患者,部分病例主观无听力下降仅有耳鸣。检查高频听力下降,一般语言频率(2~8Hz)以上下降,给予松龄血脉康胶囊及中耳激素灌注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治愈14例(14耳),显效7例(7耳),有效10例(11耳),无效25例(26耳),有效率55.2%。松龄血脉康胶囊加激素中耳灌注治疗突发性耳聋(轻型)效果良好,可作为门诊治疗轻型突发性耳聋理想的方法,尤其适合主观无听力下降仅有耳鸣者。  相似文献   

12.
潘婷  董懂 《当代护士》2021,28(9):42-44
目的 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影响因素及其护理对策分析.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80例首次在本院皮肤科确诊为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A)调查患者一般资料情况及疾病不确定感现状.通过单因素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多因素分析其独立影响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对策.结果 得分调查结果显示,SLE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平均得分为(70.95± 11.34)分,其中不明确性平均得分为(45.23±8.18)分,复杂性平均得分为(25.70±4.41)分.疾病不确定感现状调查结果显示,低等水平患者占10.00%,中等水平患者占85.00%,高等水平患者占5.00%,显示SLE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现状为中等水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文化程度、月收入、经济负担、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感及自觉疾病严重程度为影响SLE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经济负担、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感为影响SLE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独立影响因素(OR>I,P<0.05).结论 本次选取SLE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为中等水平,通过合理建议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引导患者建立正确应对方式,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是降低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血管直径变化与突发性耳聋的相关性,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突发性耳聋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2019年在浙江省江山市人民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有无突发性耳聋分组,观察组为2型糖尿病合并突发性耳聋患者,对照组为2型糖尿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计算视网膜中央动脉直径等效值(central retinal arteriolar equivalents,CRAE)、视网膜中央静脉直径等效值(central retinal venular equivalents,CRVE)和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值(arteriole-to-venule ratio,AVR),通过问卷调查和抽取静脉血获取其他突发性耳聋危险因素,研究2组患者CRAE和AVR的差异性.结果:2组患者CRAE、AVR、GLU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史、吸烟史、TG、TC、BMI、SBP、DBP、HDL、L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AVR(OR=1.292,95%CI:1.081-1.545,P=0.005)对听力受损有影响.结论: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动静脉直径等效值和比值越小的患者,听力损失风险较大,故可以一定程度上预测糖尿病患者突发性耳聋发生风险,但需注意其他危险因素对于视网膜血管直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突发性耳聋(SHL)是突然发生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为中度或重度耳聋,其病因不明,可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SHL因其病因、病理学的特殊性,临床治疗方案不确定。作者对2000年1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100例SHL患者的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突发性耳聋( sudden hearing loss,SHL)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疾病之一,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耳聋[1], 其发病急, 进展快, 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 d 内导致患者听力的突发下降, 在听力图上表现为至少在相连的2 个频率听力下降20 db 以上[2],发病时可伴随或者不伴随恶心、呕吐、眩晕、耳鸣、耳涨等症状。目前引起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尚未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对于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护理研究比较重视,取得一定成果,现将突发性耳聋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突发性耳聋病人焦虑状况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突发性耳聋住院病人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如何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对策,减轻病人的焦虑状况,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制调查问卷分析评估138例突发性耳聋住院病人焦虑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结果12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占88.4%;焦虑发生及程度受听力恢复程度、耳鸣、疾病知识缺乏及经济负担能力等因素影响;以20~40岁和40~60岁这两年龄段高发,分别为46.7%和34.4%。结论对突发性耳聋病人加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改善住院环境,可减轻病人的焦虑情绪,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7.
鼓室内给予糖皮质激素对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发性耳聋,是突然发生的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为中或重度,病因不明,可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除第Ⅷ颅神经外,无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中文版对110例颅脑损伤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为(89.90±12.71)分;家属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以及患者住院天数、入院时GCS评分、是否患有慢性疾病是影响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主要因素。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等水平,且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提示应综合各方面的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干预措施来降低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水平,从而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效果及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对接受综合治疗的155例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SPSS 17.0软件分析就诊时病程以及听力损失程度与疗效分析的相关性。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155例患者中治愈27例(17.4%),显效45例(29.0%),有效60例(38.7%),无效23例(14.8%)。总有效率85.2%(132/155)。 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就诊时病程(r=0.721,P<0.001)与疗效分级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患者治疗前听力损失程度(r=0.509,P<0.001)与疗效分级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对于突发性耳聋患者,早期治疗有助于听力的恢复,听力损失程度越轻的患者治疗预期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2016年1月~12月应用Zung焦虑量表(SAS)、Zung抑郁量表(SDS)及应对方式量表对8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及8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调查,应用Pearson单因素分析突发性耳聋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突发性耳聋患者SAS、SDS、消极应对评分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而积极应对方式评分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听力受损、疗效及是否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患者在SAS、SDS、应对方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分析显示,突发性耳聋患者积极应对方式与SAS、SDS评分呈负相关(P0.05),而消极应对方式与SAS、SD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突发性耳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应对方式有密切的关系,针对易发生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加强健康宣教及心理辅导,建立患者积极的应对方式,将有助于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