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晓希 《当代护士》2016,(5):179-181
目的探讨鱼骨图在眼科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中的应用。方法运用鱼骨图对我科2014年3月发生的一起用药不良事件案例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结果通过鱼骨图应用,有效改进了科室药品管理,严格了核心制度执行,该不良事件发生一年来,无类似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运用鱼骨图对护理不良事件根本原因进行分析,能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在此过程中改变护理人员对待不良事件的认知态度,提高护理安全事件上报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肝胆外科患者手术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2012年6月~2014年6月对该科实施常规性护理管理,2015年7月~2016年6月对该科实施分层级护理管理,对比分层级护理管理实施前后基础护理质量的变化,观察两阶段护理不良事件、患者并发症、护患纠纷事件及患者满意率情况.结果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实施后,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危重患者护理、护理记录、病房环境/安全、急救药品/器械及总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 实施后并发症、护患纠纷事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外科护理人员护理质量,降低外科不良事件及护理纠纷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信息化追溯护理管理模式在口腔手术器械全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手术器械科在职护理人员30名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管理时间分为管理前(2020年5月~2021年4月)和管理后(2021年5月~2022年5月),管理前实施传统流程化护理管理模式,管理后实施信息化追溯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器械管理质量、满意度以及手术器械管理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合格率。结果:管理后,护理人员的器械管理质量评分、满意度及器械合格率高于管理前(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信息化追溯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口腔手术器械管理水平和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提高器械物品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认知冲突的人员培训及管理对介入科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 于2021年1—10月选取山西省3所三甲医院介入科的90名护理人员以及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0月山西省3所三甲医院收治的170例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将2020年2—12月基于认知冲突的人员培训及管理实施前收治的患者设为对照组, 2021年1—10月基于认知冲突的人员培训及管理实施后收治的患者设为研究组, 各85例。比较基于认知冲突的人员培训及管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介入专科理论知识、护理技能、临床应变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基于认知冲突的人员培训及管理实施后3、6个月, 护理人员的介入专科理论知识、护理技能、临床应变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均高于实施前, 且实施后6个月的评分均高于实施后3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11.76%(10/85), 低于对照组的23.53%(20/8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5.29%(81/8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提高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团队策略和工具包(TeamSTEPPS)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人员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某三甲医院心内科45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11月1日~2019年4月30日实施常规培训,2019年5月1日~10月31日在常规培训基础上增加TeamSTEPPS培训模式;比较培训前后护理人员的安全态度[采用中文版安全态度量表(SAQ)]、不良事件上报认知态度(采用中文版临床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态度量表)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培训后护理人员SAQ评分、不良事件上报认知态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培训前(P 0. 05)。结论:对心内科护理人员实施TeamSTEPPS课程培训,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改善护理安全管理水平,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实施护理质量风险基金制度的效果。方法 对住院部302名护理人员实行风险基金制度,观察1年,对实施前(2000年)与实施后(2001年)护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风险基金制度管理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实施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实施护理质量风险基金制度,加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减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郑谦谦 《妇幼护理》2023,3(10):2483-2486
目的 探讨基于鱼骨图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在 ICU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20 年 1 月到 2022 年 12 月本院 ICU 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 83 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1 例)和观察组(42 例)。对照组实施 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鱼骨图的预见性护理。分析对比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动脉血气 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动脉 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SaO2)、氧合指数(PaO2/Fi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将基于鱼骨图的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 ICU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护理中,能降低 ICU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风险发生率, 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专案在改善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护理专案小组,通过对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进行现状分析和要因分析,确立"降低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为改善主题,制订专案改善目标为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4%,制订相应的改善措施并实施。[结果]护理专案实施后,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的认知得分由(6.02±1.22)分提高为专案实施后的(8.45±1.12)分,防护行为得分由(25.22±3.92)分提高为专案实施后的(33.63±4.24)分,护理人员的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由14.65%下降为专案实施后的3.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问题进行护理专案改善活动,能够有效改善护理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认知和防护行为,降低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环质控理论为指导的细节护理对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1日~12月31日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选择2020年1月1日~6月30日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4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开展循环质控理论为指导的细节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质量、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护理前后护理人员的技能考核情况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自我管理能力。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成绩及总分均高于护理前(P<0.01);护理后,两组对疾病的认知水平与自我管理能力均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循环质控理论为指导的细节护理可降低血液净化中心患者的并发症和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应对方式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1日~2019年7月31日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应对方式[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SAS、SDS、回避、屈服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P<0.01),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面对评分高于干预前(P<0.05,P<0.01),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应用于冠心病患者护理中,能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应对方式,从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CA理论在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2月参加院内专科护士培训后取得合格证书的共享护士群体为研究对象,遵循PDCA原理"计划、实施、检查、处理",使用鱼骨图分析本院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影响因素,讨论改进措施并落实,观察实施效果。结果: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RCA)在血透中心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血透中心接受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1月开始在血透中心实施根本原因分析法进行管理,统计对比实施前、后血透中心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上报率以及患者相关护理满意度。结果 RCA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不良事件的上报率较实施前提升(P0.05);RCA实施后,血透中心的护患纠纷发生率相比实施前降低(P0.05);实施RCA后,患者对血透中心护理的满意度相较实施前提升(P0.05)。结论根本原因分析法对血透中心护理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可有效改变传统管理理念,加强血透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持续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降低血透不良事件,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用统计图管理护理不良事件的作用。方法运用统计图管理我院2011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82例和2012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61例,对发生时段、年度运用直条图进行统计分析;对发生原因运用构成图比较分析;用鱼骨图、根本原因分析法及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法查找问题,提出相应改进措施。比较两年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结果 2012年与2011年比较,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17.10%下降到12.66%;毕业5年内护士发生率由70.73%下降到49.18%;最高峰时段发生率由71.95%下降到52.46%,护理不良事件损害级别明显下降。结论运用统计图管理护理不良事件,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思维定势负效应科学突破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血液透析中心2018年1-4月(思维定势负效应护理管理实施前)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5-8月(实施后)的血透患者8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血液透析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思维定势负效应进行护理管理。比较2组血液透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血液透析护理安全管理认可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血液透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103,P=0.043),护理人员对血液透析护理安全管理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内容及管理效果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将思维定势负效应科学突破管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安全护理中,可有效降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该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深受血透室护理人员认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医护人员新冠状病毒肺炎(NCP)职业暴露和防护认知行为现状,并探讨NCP职业暴露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3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名加入NCP防疫工作的医护人员,采用NCP疫情下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现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78份。79.78%(142/178)的医护人员NCP职业暴露阳性,其中82.39%(117/142)为低风险暴露,17.61%(25/142)为高风险暴露。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短工作年限、低职称、抗疫一线工作岗位是NCP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P<0.05);防护认知和防护行为高评分是NCP职业暴露的保护因素(P<0.01)。结论 医护人员的NCP职业暴露发生率较高,尤其是职称较低、工作年限较短和在抗疫一线工作岗位者,与疑似或确诊NCP患者接触频繁者更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闭环式反馈控制法在亲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1日~2017年7月31日收治的亲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38例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选择2017年8月1日~2019年1月31日收治的亲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患者38例为观察组,采用闭环式反馈控制法;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前后血清蛋白水平[包括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结果:实施闭环式反馈控制法后,护理人员护理观念、无菌意识、专业技能、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实施前(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血清ALB、TRF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1周,观察组血清RBP水平高于对照组和术前(P<0.01,P<0.05)。结论:对亲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应用闭环式反馈控制法进行护理,能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APN连续性排班模式与护士层级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APN连续性排班模式和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护理组长)-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层级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患者、医生和护士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施APN连续性排班模式与护士层级管理后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低;患者、医生和护士对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连续性排班模式和护士层级管理对减少护理缺陷,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普通外科手术室护理情况以及78名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作为研究对象,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实施常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模式,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常规模式基础上实施FMEA,比较FMEA实施前后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质量情况。结果FMEA实施后体位相关并发症、手术感染、锐器损伤、手术用物清点数目不符、外科手消毒不规范、医护患沟通不足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FMEA实施后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工作质量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FMEA在手术室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公共平台下的内镜中心亚专科护理模式,并探讨其应用于临床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16年构建亚专科护理组织架构,并应用于临床。将该模式应用前12个月的数据作为应用前,应用后12个月的数据作为应用后;比较该模式应用前后全科内镜护士接受理论与操作考核成绩,医生对护士满意度评价、护士对工作满意度评价、全院对特殊单元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价,年工作量、内镜维修数量、年不良事件发生数量。结果亚专科护理模式应用后,护士理论与操作测试得分提高(P<0.05),医生对护士满意度、护士对工作满意度自评、全院对特殊单元服务对象满意度评价得分得到提高(P<0.05),年度内镜工作量得到改善、内镜维修量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降低(P<0.05)。结论开展内镜中心亚专科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士临床工作综合能力,提升专科护理水平,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深化优质护理内涵;降低科室成本,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运用证据构建护士针刺伤防护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方法 对已发布的循证证据进行审查,确定证据的可用性,分析障碍因素,构建护士针刺伤防护方案(SECURITY):SOP(Standard of practice,建立预防和处理流程);Unified(统一防护托盘,专利号201921164515X);Report(制订上报流程);Elearning(视频学习);IT(信息支持);Checklist(制订核查表);Yes or no(现场核查对与错)。2019年6月—11月在全院实施针刺伤防护方案,比较针刺伤防护方案实施前后针刺伤的发生例数、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和护士针刺伤预防知识、信念、行为的得分。结果 针刺伤防护方案实施后,2019年6月—11月与2018年同期相比,护士针刺伤例数从26例降低到16例(护士总数不变),发生率降低38.5%;13项审查指标中的12项执行率显著提高(P<0.05),11项执行率超过80%;针刺伤防护知识得分(8.27±1.21)分,显著高于针刺伤防护方案实施前知识得分(7.57±1.43)分(t=-9.622,P<0.001);信念得分(43.09±2.86)分,显著高于针刺伤防护方案实施前信念得分(42.45±3.33)分(t=-3.774,P<0.001);行为得分(51.22±5.48)分显著高于针刺伤防护方案实施前行为得分(50.14±5.82)分(t=-3.058,P<0.001)。结论 科学构建针刺伤防护方案,可减少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改善护士针刺伤预防知识、信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