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刘美荣 《全科护理》2021,19(3):418-421
目的:探讨早期喉癌手术病人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影响因素调查。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医院行早期喉癌手术的216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问卷调查方式对入选对象一般资料进行收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早期喉癌手术病人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16例病人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24例(11.11%)。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基础疾病、既往手术史、住院时间、术前器官切开、手术方式、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留置引流管、手术时间、术后气管拔除、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肺部疾病均为早期喉癌手术病人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术前器官切开、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肺部疾病均为影响早期喉癌手术病人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住院时间、术前器官切开、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肺部疾病均为影响早期喉癌手术病人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此临床应针对性实施护理干预对策,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3.
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秀玲  罗艳霞 《现代护理》2002,8(11):875-877
目的 研究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更好地控制和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对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例,采用SPSS8.0版统计软件,做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 有9项因素在单因素分析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将所有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与年龄、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及患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是多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预防和减少医院下呼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8例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观察组和32例未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年龄≥60岁、被动的气管切开的手术时机、SAPSⅡ评分﹥25、既往空腹血糖≥8mmol/L是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年龄≥60岁、被动的气管切开的手术时机、SAPSⅡ评分﹥25、既往空腹血糖≥8mmol/L等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加以重点评估和合理控制,可减少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中风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风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率高已为人们所重视 ,二者相互影响 ,轻者影响恢复 ,重者促进死亡。为控制和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率 ,我们对 1999年 8月~ 2 0 0 1年 7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中风病人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分析 ,从中找出中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提出护理预防措施。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  1999年 8月~ 2 0 0 1年 7月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中风病人共 75 8例。脑梗塞 5 42例 ,脑出血 2 16例。男 4 43例 ,女 315例。年龄 2 8~93岁 ,平均年龄 :6 5 88± 10 2 4。所有患者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病会议的诊断[1] ,并经头颅CT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更好地控制和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对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病例,采用SPSS 8.0版统计软件,做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有9项因素在单因素分析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将所有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与年龄、住院时间、使用呼吸机及患心血管系统疾病为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是多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控制,预防和减少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潜雯  钱火红 《现代护理》2007,13(2):385-386
胃手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是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往往导致患者切口裂口、吻合口瘘的发生。呼吸道感染不仅延长了患者的恢复期,增加了住院费用,还提高了死亡率。笔者参考相关文献,就胃手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胸外科手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进行监测,分析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840例胸外科手术后患者为监测对象,监测其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对其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40例胸外科手术后患者中共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101例,感染率12.02%。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住院天数、年龄、手术方式、是否输血、糖尿病史、吸烟史、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因素为胸外科患者术后并发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针对性加强胸外科手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的预防与管理,可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了解气管插管急诊手术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 通过病原菌分离鉴定技术和统计分析方法,对某医院住院行气管插管患者急诊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及病原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698例气管插管急诊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患者48例,感染率为6.88%。从48例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培养出病原菌59株,含40株革兰阴性菌、17株革兰阳性菌和2株真菌。多因素分析提示,高龄、吸烟史、误吸、留置胃管以及气管插管≥2次是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气管插管急诊手术患者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率较高,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影响因素明确,应有针对性地制订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了解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分布和主要原因,提出具体护理对策。方法 对1876例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发生在神经外科,胸、心血管外科和肝胆外科次之;全麻插管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明显高于神经阻滞及局部浸润麻醉(P〈0.05),60岁以上高龄患者较中青年患者更易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存在呼吸道感染的预防,要针对影响其主要因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脑出血术后人工气道干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的护理对策。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86例因脑出血术后行人工气道干预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生下呼吸道感染4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过大(OR=4.402)、合并慢性肺部疾病(OR=6.290)和GCS评分过低(OR=4.015)是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抗生素应用(OR=0.187)和卫生饮食宣教(OR=0.456)是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脑出血术后人工气道干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多且复杂,医护人员需合理分析患者病情,及时实施有效方法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喉癌术后患者呼吸道的护理。方法采用正确的卧位,有效的吸痰、合理的湿化、正确的内套管消毒等方法对8例喉癌术后患者进行呼吸道的护理。结果 8例患者无明显并发症,均安全出院。结论做好喉癌术后呼吸道的护理,可以有效地预防呼吸道的感染,避免窒息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对策。方法通过诊断,对症采用适当的抗生素。结果下呼吸道感染多为慢性肺部疾病与真菌感染。结论要重视患者基础疾病治疗,加强支持治疗和重建免疫机制,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适当缩短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菌素是减少呼吸病房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研究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2007年1月至2011年9月进行治疗的672例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及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其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 672例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54例,发生率为8.04%.中老年患者、营养较差者、合并基础疾病者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患者;接受侵袭性操作者、吸痰者、应用呼吸机者、手术及吸氧时间较长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其他患者;住院时间较长者、急诊手术者、应用多种抗生素者及术前合并其他感染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其他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4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经针对性的治疗护理,感染得到有效控制(4例死于原发疾病).结论 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个人身体条件、治疗性操作及其他多种因素,配合针对性的治疗护理可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进一步讨论其护理策略。方法选择不动杆菌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资料56例,同期60例非不动杆菌感染的病例作为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选择可能引起不动杆菌感染的常见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讨论护理策略及防控措施。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和非感染组比较,感染前抗生素使用超过2周且碳青霉烯类使用超过1周(P值=0.0095;OR值:7.32;95%可信区间:3.56~11.32);感染前糖皮质激素使用超过2周(P值=0.0179;OR值:6.95;95%可信区间:3.96~9.98);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超过2周(P值=0.0063;OR值:5.63;95%可信区间:3.23~10.71);粒细胞缺乏症(<0.5×109/L)且持续大于10d(P值=0.0029;OR值:4.74;95%可信区间:2.23~6.68)。结论感染前抗生素使用超过2周且碳青霉烯类使用超过1周;感染前糖皮质激素使用超过2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超过2周;粒细胞缺乏症(<0.5×109/L)且持续大于10 d,这4个因素是下呼吸道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下呼吸道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和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手术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有效控制和降低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口腔颌面外科病区1998年4月~2007年3月361例院内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进行调查、RXC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手术出院病人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感染率为3.0%。住院时间和年龄是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感染率显著增高。幼儿和老年组的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重视术前健康教育及术后的护理、做好呼吸道管理、采取针对幼儿和老年患者的控制对策,是降低下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中新生儿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及防治措施。方法对40例应用呼吸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于通气第2d和第4d进行气管内痰液取样细菌培养。结果机械通气第2d、第4d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5.0%、100%,不同时间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机械通气时间越长,细菌感染率越高,提示在应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病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防治下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8.
莫西沙星治疗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使用莫西沙星400 mg,对照组使用左氧氟沙星500 mg,均为静脉滴注给药,每日1次,疗程7~10 d,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2.11%和80.56%,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3.33%和82.76%,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相似。结论莫西沙星注射液治疗老年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佳且安全,优于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泌尿系外伤患者导尿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近10年来82例泌尿系外伤患者临床资料,对其性别、年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实施导尿术人员职称、尿道口消毒剂类型、导尿次数、尿管留置时间、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8项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导尿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尿管留置时间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等4项因素,对尿路感染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泌尿系外伤患者导尿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应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来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20.
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呼吸科监护病房80例患者病原学和细菌耐药性特点。结果革兰阴性细菌占主导地位,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32.52%)、肺炎克雷伯菌(27.64%)、大肠埃希杆菌(16.26%);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8.93%)占主导地位;致病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普遍升高。结论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呼吸科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致病菌耐药性升高,加强综合防治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降低感染和细菌耐药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