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调查护士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的现况,为护理管理者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法对某三甲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405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护士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7.4%,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为77.3%;一般资料中护士工作年限、学历、患者血管状况与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年限和患者血管情况是护士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低年资护士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较低,正确评估且选择合适的静脉对留置针穿刺成功尤为重要。因此,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护士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培训及考核,不断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从而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思维导图在降低肿瘤病人静脉留置针堵管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静脉留置针病人122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运用自行设计的思维导图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对比培训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静脉留置针堵管率、平均留置时间及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堵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1)。[结论]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肿瘤病人堵管风险防范管理中,可提高护士相关的知识掌握与护理能力,从而降低静脉留置针堵管率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Ⅱ型静脉留置针在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70例手术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留置针组30例和头皮针组40例,头皮针组在手术中应用普通头皮针输液,留置针组给予静脉留置针输液,比较2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液体外渗率。结果留置针组30例手术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和头皮针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留置针组手术过程中液体外渗发生率显著低于头皮针组,2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Ⅱ型静脉留置针对手术患者血管刺激小且不易脱出,有利于术中用药、快速补液及抢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工作坊模式在静脉留置针固定专科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护理单元儿一科为观察组,护理单元儿二科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工作坊模式进行静脉留置针固定的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教学培训效果。结果培训结束后,观察组护理人员对静脉留置针及固定相关知识、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培训1周后、1个月后满意度分别为94.44%、100.0%,优于培训前的72.22%(P<0.05)。结论运用工作坊模式对护理人员进行专科培训,能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水平、实践操作能力及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有助于提高教学培训水平,改善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静疗手册在静脉输液治疗前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月273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2~5月25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步骤输液;观察组建立静疗手册,对护士进行培训学习,以分层级管理方式落实静疗手册的应用,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工具选择、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留置针使用率高于对照组(P0.05),输液肿胀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疗手册在输液前后的应用,改变了患者对传统输液工具的认识,选择合适的输液工具,降低了输液肿胀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西部医院践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以下简称"静疗规范")及护士掌握"静疗规范"的现状,为进一步践行"静疗规范"提供依据。方法:对西部地区十省/自治区一市110所医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现状调研,同时运用西部护理联盟统一编制的调查问卷,对上述医院的14 77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10家医院平均输液率为69.7%,穿刺工具选择留置针占47.1%,钢针占41.9%,知晓并在2014年5月正式实施"静疗规范"为32.0%~92.7%;护士对"静疗规范"掌握平均正确率为41.1%。结论:西部地区十省/自治区一市部分医院已基本践行"静疗规范",护士对"静疗规范"掌握欠佳,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齐抓共管,统一标准、全员学习、加强培训,贯彻落实"静疗规范",可有效规范护士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保证静脉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专业小组模式对静脉治疗质量改进的影响,为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立静脉治疗专业小组,培训、指导或质控责任护士完成所有住院患者的静脉治疗,横断面调查比较干预前后质量指标。结果:静脉治疗专业小组干预后,全院留置针使用率提高(P0.05);护士静疗知识掌握改善(P0.05),导管维护、敷料固定与维护合格率上升(均P0.05),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下降(P0.05)。结论:建立静疗输液专业小组干预模式,利于提高护士的静脉治疗专业知识,规范操作,减少相关并发症,是静脉治疗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腋静脉留置套管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俊萍  邹萍  王梅  齐之洪  石英 《天津护理》2005,13(4):234-234
目的:观察腋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在早产儿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留套管针穿刺,对照组采用普通式头皮针行外周静脉穿刺,对两组每次穿留置时间、日平均穿次数及穿刺占用护理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每次穿刺留置时间长、日平均穿刺次数及患儿穿刺占用护理时间均比对照组少。结论:腋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能保证及时有效地给药,抢救治疗,避免了使用普通头皮针的反复穿刺。减少了穿刺占用护理时间,减轻护理人员工作量,从而间接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管红娣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3):3165-3165
目的 探讨V形交叉固定法在小儿头皮针连接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住院需要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次性输液敷贴固定连接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头皮针.观察组采用V形交叉固定法固定连接小儿静脉留置针的头皮针.比较两种方法对头皮针从留置针肝素帽中脱出情况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头皮针从留置针肝素帽中脱出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一例头皮针从留置针肝素帽中脱出情况.对照组因患儿不配合,活动度大,头皮针脱出4例;患儿烦躁不安、哭闹用手抓针头,头皮针脱出10例;家长抱孩子晃动,头皮针脱出14例.结论 采用V形交叉固定法固定连接静脉留置针的头皮针,可有效防止头皮针从留置针肝素帽中脱出,避免了浪费药液,扎伤患儿,减少了感染的机会,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管理对临床应用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效果的影响并进行分析。方法以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本院各个临床科室应用静脉留置针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回顾性分析临床静脉留置针的使用情况,比较规范化护理管理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运用规范化管理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各项指标的百分比数均比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管理可有效延长各科外周浅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降低留置针的不良反应,极大改进临床护士对浅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力,有效减少了患者留置针的各项并发症和不适反应,规范了护理人员的操作规程,有效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和静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2013年7月至2017年4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中抽选1 600例成年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800例和观察组8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措施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干预后常见留置针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针头回血、静脉炎、留置针阻塞、液体渗漏、皮下血肿、感染及留置针脱落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均P<0.05);随机从两组患者中各抽取400例进行满意度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 在成年患者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应用风险管理效果确切,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留置针输液中常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同时使患者得到更优质、更满意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腋静脉留置针在患儿输液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4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置留置针,对照组采用四肢或头皮浅静脉置留置针;对2组静脉留置后留置时间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患儿进行腋静脉留置针输液可以减少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身心痛苦,为患儿抢救、治疗提供了及时用药的静脉通道,提高了患儿的抢救效率,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职称护士在静脉输液操作项目上的差别。方法:应用临床护理操作指导对不同职称的护士进行静脉输液操作的评价,并使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调查病人对静脉输液操作的满意程度,结果:使用留置套管者和头皮针穿刺的平均时间分别是467.5+/-82.9秒和316。3+/-78.5秒。进行头皮针穿刺时,护师所用时间较护士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在护理操作中的最常见的失误是操作前后未洗手或未使用免洗消毒液(34%).排气时未能保护好针头,违反无菌原则(26%)。护师出现操作失误的次数要少于护士,而对病人资料的收集护师要多予护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对护士,护师的静脉输液操作满意度没有差异。结论: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低年资护士静脉输液操作的培训,完善对病人的整体护理,提高病人满意度,节约护理成本。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活动督导护士规范执行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对提高临床静脉留置针使用质量的效果。方法 2013年1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以《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WS/T433-2013)》为蓝本,对临床留置针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留置针使用质量的因素,设定目标、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留置针异常拔管率由34.13%下降至7.69%(P0.01),留置时间由(33.57±15.24)h延长至(86.54±12.47)h,静脉炎、堵管、外渗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圈员的个人素质修养、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品管圈手法掌握程度、积极性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督导护士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的规范执行,可以提升团队精神,有效提高留置针的使用质量和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 方法 调查458例应用静脉留置针患儿的情况,选取出现静脉留置针渗液、脱落、肿胀、堵管的患儿66例进行分析。 结果 静脉留置针留置失败的原因依次为堵管、肿胀、脱落、渗血,与患儿的年龄、留置部位及留置时间均相关。结论 应根据不同年龄患儿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穿刺工具、穿刺部位及血管,规范使用和维护静脉留置针,加强对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避免反复静脉穿刺为患儿带来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专项护理结合多方位心理干预在产前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妇产科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妊高征孕妇80例,按平衡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于产前埋置静脉留置针,对照组按常规临床路径进行护理,观察组给予静脉留置针专项护理结合多方位心理干预。对比两组孕妇心理应激状态、产前情绪、满意度及分娩结局。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状态性焦虑值、特质性焦虑值、负性情绪分值均低于对照组,正性情绪分值高于对照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且剖宫产、胎儿窘迫发生率、重新置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产前埋置静脉留置针孕妇,给予静脉留置针专项护理结合多方位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孕妇产前情绪,提升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护理在老年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将于本院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46例老年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护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基层医院静脉化疗安全给药情况,并探讨管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基层医院静脉化疗安全用药问卷,对40名护理部主任及200名执行静脉化疗操作的护士和196例接受静脉化疗的患者进行调查。结果仅17.50%的基层医院对静脉化疗患者进行了集中管理;仅8.50%的护士在执行静脉化疗时首选较安全的PICC通路;59.89%的患者因PICC导管维护困难而未选择PICC化疗通路。结论尽快建立健全静脉化疗安全管理制度,规范静脉化疗操作流程及通路的管理,加强静脉化疗专科知识培训,建立肿瘤患者护理管理网络,以保证静脉化疗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9.
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了使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延长,减少穿刺次数,减轻患儿痛苦,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加强输液巡视,观察病情。方法将我科收治的270例新生儿及婴儿分成两组,分别用常规方法和使用皮肤外伤固定用弹力网套固定头皮静脉留置针,并进行两种固定方法的比较。结果加用弹力网套固定头皮静脉留置针组的保留时间延长。结论新的固定方法减少了反复穿刺对患儿头皮的损伤,保护了备用静脉,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小儿安全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不同静脉采血方法的优劣,寻找最佳采血方式。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12年1~6月新入院患儿271例,均采用静脉留置针采血,将其随机分成三组,A组93例,B组96例,C组82例。A组使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通过采血针头连接真空采血管采血,B组使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连接注射器采血,C组使用安全型静脉留置针自流式采血。比较三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采血合格率、工作人员手污染率等指标。结果:A组一次采血成功率、采血量合格率高于B组和C组(P<0.01),工作人员手污染率低于B组和C组(P<0.01)。结论:小儿安全型静脉留置针连接真空采血管采血可以提高一次性采血成功率,降低采血量不准确、血标本溶血、凝固现象的发生,以及减少医源性污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