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递进式目标护理配合康复训练对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拟行股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递进式目标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自我效能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活动度、关节功能、关节畸形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结果期望评分、自我效能期望评分以及总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递进式目标护理配合康复训练能够有效促进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功能恢复,提高自我效能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生活能力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常规院内护理方式,观察组36例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护理3、6个月后患者的肢体功能、生活能力以及负性情绪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3、6个月后肢体功能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3、6个月后生活情况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DS评和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减少患者负性情绪,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罗伊适应模式(RAM)应用于肠癌术后患者对其肠胃功能恢复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肠癌患者55例为对照组,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肠癌患者5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RAM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心理状态、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RAM能够促进肠癌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程预见性护理在老年股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全程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术后8 h、1 d、3 d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8 h、1 d、3 d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全程预见性护理可有效促进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予以整体护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8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负性情绪(SDS、SAS)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 05);观察组干预后SF-36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 0. 05)。结论: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患者行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其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个性化康复方案联合网络平台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78例,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康复方案联合网络平台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前、护理后2个月运动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和负性情绪变化。结果:观察组护理后2个月平衡、感觉、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疼痛和运动功能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2个月日常生活能力总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2个月,SAS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康复方案联合网络平台应用于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缓解其负面情绪,促进其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延续性护理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期中的应用,能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增强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路径化康复护理对腰椎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腰椎手术患者17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路径化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评分、腰椎功能及康复效果。结果实施路径化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3,7 d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腰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康复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路径化康复护理的应用,可明显缓解腰椎术后患者的疼痛感,提升腰椎功能的恢复进程和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以护士为主导的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35例诊断为腰椎退行性变,行单节段腰椎后路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118例和观察组117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康复模式,观察组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于手术前和手术后7 d、1个月、3个月、6个月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腰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腰椎功能,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估疼痛程度。结果 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 d的NR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 0. 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6个月NRS评分、O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术后3、6个月JOA评分改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以护士为主导的骨科康复一体化模式可以缓解腰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提高腰椎功能改善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个性化下肢肌力运动处方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87例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个性化下肢肌力运动处方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3、6个月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术后3、6个月大腿周径萎缩指数低于术前(P 0. 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大腿周径萎缩指数低于对照组(P 0. 05,P 0. 01)。两组患者术后3、6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高于术前(P 0. 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1)。结论:个性化下肢肌力运动处方指导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术后康复,可明显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患肢肌力恢复,改善关节功能,快速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周疼痛程度、膝关节屈曲角度以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2周观察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膝关节屈曲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 <0. 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实施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患肢疼痛程度,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临床路径为指导的谵妄管理对老年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股骨头置换术后老年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给予以临床路径为指导的谵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24,72 h谵妄发生率,比较两组简易智力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谵妄持续时间、每日总睡眠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24,72 h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1,3,7 d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谵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每日总睡眠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以临床路径为指导的谵妄管理在股骨头置换术后老年患者中应用效果满意,能够有效降低谵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APP的精准康复护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青岛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关节外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APP的精准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出院时及出院后1,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状况以及干预后的功能锻炼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术后1,3个月骨关节炎(WOMA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出院时、术后1,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APP的精准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辨证施护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闭合穿针内固定术后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间接收的86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采用手法闭合穿针内固定术治疗,以住院床位单双号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共43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双号组为观察组共43例,术后给予心理护理联合中医辨证施护,对比两组患儿术后恢复效果。结果术前及术后12 h两组VAS与FLA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开始两组VAS与FLACC评分较前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依从性及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辨证施护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闭合穿针内固定术后应用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护理对脑外伤术后患者社会支持度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脑外伤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n=4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中医康复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及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术后的Barthel指数、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及SSRS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结论对脑外伤术后患者实施中医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同时改善患者的社会支持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术后应用一体化康复模式对腰椎退行性变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6月-2016年1月在我院因腰椎退行性疾病行腰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常规的骨科康复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一体化的骨科康复模式进行护理。评估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于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点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期的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中开展术后一体化康复模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促进术后功能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可作为腰椎减压术后早期首选的康复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创新性居家护理方案应用于人工髋关节手术患者后对其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于我院的人工髋关节手术病例10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居家护理服务,试验组接受创新性居家护理方案干预,比较两组接受不同居家护理干预后在功能康复效果方面的差异性。结果试验组干预后的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人工髋关节手术病例( P<0.05)。结论将创新性居家护理方案应用于人工髋关节手术患者的护理实践之中,有利于患者的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程序化护理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干预组5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渐进型知识指导,互动式行为训练及出院后追踪随访至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 干预组在术后排尿、排便、压疮、住院天数、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对骨折手术创伤并发足下垂患者的效果,探讨有效的护理对策与措施.方法 将60例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足下垂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下肢关节康复器行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对照组行踝关节人工手法被动运动.观察记录运动12周后2组踝关节及肌力的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踝关节活动度、肌力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下肢关节康复器对手术创伤并发足下垂患者实施被动运动,康复效果明显优于人工被动运动.
Abstract: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observe the recovery effect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foot-drop complicated after surgical trauma of bone fracture, and to discuss effective nursing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Methods 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foot-drop complicated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of tibial fractur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lower limb joints rehabilitation trainers for ankle passive motion, the control group used artificial methods for ankle passive motion. Ankle movement and muscle strength recovery was observed and recorded after 12 weeks in two groups. Results Ankle joint mobility and muscle strength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s Using lower limb joints rehabilitation trainers for ankle passive motion showed better effect than artificial methods for ankle passive mo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