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孟凡嫣  陈璇  王艳  吴颖 《护理学报》2018,25(19):1-4
目的 探讨在现实环境下运用功能性步态训练来分析社区卒中后康复期老人步态特征的改变,以及对其害怕跌倒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康复出院的卒中患者进行追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康复训练,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现实环境中的步态训练,分别在出院前,出院后8周采用便携式步态分析仪采集患者常速行走10 m的步态参数,同时采用单条目问题法和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分析老人跌倒恐惧的状况。结果 干预前,2组老人各项步态参数、跌倒效能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8周后2组患者在患侧站立相、患侧摆动相、摆动强度、落脚强度、落脚时脚角度、步频、跨步时间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跌倒效能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对照组害怕跌倒的老人为14例(48.28%),干预组为13例(43.33%);8周后对照组害怕跌倒老人为11例(37.93%),干预组为5例(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现实环境的功能性步态训练对社区卒中后康复期老人步态特征及害怕跌倒有积极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现实环境中采用功能性步态训练(FGT)以强化恢复期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反应及姿势控制能力对其早期社区生活活动能力及平衡信心的影响,以及对活动中跌倒事件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2例卒中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例)及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现实环境中的功能性步态训练。训练前、训练6周及出院后第3个月采用特异性活动平衡信心量表(ABC)分别评估参与者的活动平衡信心。出院后第3个月采用功能活动调查表(FAQ)评估社区生活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收集跌倒相关数据。结果:训练6周后,2组AB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3个月,2组跌倒总人数和跌倒总次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中跌倒者均未造成严重损伤,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FAQ及ABC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中社区生活发生跌倒者的FAQ评分明显高于非跌倒者(P0.05),ABC评分明显低于非跌倒者(P0.05)。结论: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在现实环境中强化平衡反应及姿势控制能力的功能性步态训练方案,有利于提高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信心,对社区生活活动能力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老年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膝过伸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2019年5月收治的125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膝过伸患者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予以等速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三维步态分析训练,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下肢运动功能、步态时空参数和关节运动学参数。结果:干预后观察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及功能性步行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步频、步速、步幅及患侧摆动相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双支撑相时间、步行周期及患侧支撑相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最大屈膝角度大于对照组,最大伸膝角度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步态分析训练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可改善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膝过伸患者步态功能,提高其下肢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周峦 《中国康复》2019,34(7):375-377
目的:观察功能性移动训练配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并辅以运动想象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基于现实环境的功能性移动训练。分别于治疗治疗前和训练6周后,采用简式Berg平衡量表评估(BBS)、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功能性步态测试(FGA)及改良Barthel指数(BI)测试对患者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BBS、FGA、FMA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功能性移动训练配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从而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双重任务训练对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功能性行走能力及跌倒恐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于常州阳光康复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与观察组(31例),均给予两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双重任务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4周后单项任务与双重任务下“起立-行走”测试时间、跌倒恐惧(FES-I)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 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双重任务下“起立-行走”测试时间少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康复治疗后FES-I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BS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双重任务训练可有效提高老年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功能性行走能力,减轻跌倒恐惧,提升平衡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对促进患者康复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恐惧跌倒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老年脑卒中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从入院第3天开始,两组均接受常规早期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融入恐惧跌倒的心理干预。分别在训练前、训练后第15天采用巴氏指数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结果训练前所有患者BI评分普遍低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第15天,观察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和本组训练前(P0.01);对照组训练后第15天的BI评分高于训练前(P0.05)。结论恐惧跌倒的心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促进躯体运动功能恢复和心理康复,增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床边滑轮训练对社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社区首次脑卒中出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在家进行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加用在社区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床边滑轮训练。治疗前后用Fugl-Meyer量表上肢部分评分(FMA-UE)进行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定及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6周后,2组FMA-UE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床边滑轮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有明显的康复疗效,值得在社区康复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奥塔戈运动对出院后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效能、平衡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跌倒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8.7.1~2020.6.30符合研究标准的出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院期间对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防跌倒措施,出院后均进行常规电话、微信及门诊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6个月的奥塔戈运动(OEP)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跌倒效能、平衡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跌到发生的情况,评价奥塔戈运动在预防出院后老年脑卒中患者跌倒中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跌倒效能、平衡能力、Barthel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及跌倒发生率比较,均无差异(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跌倒效能、平衡能力、Barthel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而跌倒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6个月的奥塔戈运动干预,能够提高出院后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跌倒效能、平衡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但能否降低跌倒发生率,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基于赋能理论指导的康复锻炼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采取基于赋能理论指导的康复锻炼,两组均持续干预1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的步态情况、平衡能力、运动功能、跌倒效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步长、步频和步速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Berg平衡量表(BB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Fugel-Meyer功能评定量表(FMA)中上肢功能、下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中室内活动、室外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中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及心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接受基于赋能理论指导的康复锻炼干预后,可促进其步态和平衡功能改善,提升运动功能,还能提高跌倒效能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Lokomat步态训练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态及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病程<3个月)分为对照组(n=40)和干预组(n=40)。干预组应用Lokomat步态训练机器人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10周后分别评定患者Fugl-Meyer评分、步频、步长、步速及髋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干预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okomat步态训练机器人介入可进一步提高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1.
王雪  孙婧  柳艳丽 《护理研究》2023,(13):2461-2466
目的:探讨护士与照顾者共管模式在居家康复老年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脑卒中出院病人及其照顾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延续性护理干预,干预组实行护士与照顾者共管模式,比较两组出院时、出院3个月、6个月的功能独立性评分、国际跌倒效能量表评分和出院6个月内的跌倒次数。结果:出院3个月、6个月,干预组的功能独立性评分和国际跌倒效能量表评分均高于出院时(P<0.05);干预组出院6个月内的跌倒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士与照顾者共管模式能够显著提升病人的独立活动能力,增强病人的跌倒效能和不发生跌倒的信心,减少跌倒发生的次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跌倒风险管理团队在提高社区老年人群防跌倒能力中的效果。方法:将60例社区老年人群随机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老年人进行日常小区的娱乐健身活动,管理组除对照组的活动外,还接受跌倒风险管理:疾病筛查、药物指导、健康教育、功能训练、家居环境的改造。分别于初评时、干预第4周及第8周3个时期对受试者进行Tinetti步态和平衡测试、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测试。结果:干预后第4周、第8周,管理组Tinetti步态和平衡测试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1),但干预4周和8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第4周、第8周,管理组MFES评分均不断提高(P<0.01),对照组干预前后2种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各时间点管理组以上2种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及早发现有跌倒风险的社区老年人群,给予及时跌倒风险管理干预,能提高社区老年人群的防跌倒能力,缓解恐惧跌倒的心理,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区跟进式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生活能力恢复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从我院出院的脑卒中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2017年5月~2019年4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社区跟进式护理。对比出院后两组护理效果及生活能力情况。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FMA、Barthel以及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采用社区跟进式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护理效果,促进患者生活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龙耀斌 《中国康复》2012,27(5):363-364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的作用。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MA-L、Barthel指数、Holden步行功能和步态评分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的FMA-L、Barthel指数、Holden步行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步态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提高(P<0.05)。结论:积极使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配合康复训练可进一步改善偏瘫患者的步态。  相似文献   

15.
康复护理干预对防止脑卒中患者跌倒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防止脑卒中患者跌倒的作用。方法: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中均配合评估、心理康复、运动训练,药物、助行器和家庭康复指导等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治疗3个月后随访,2组患者跌倒次数及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Berg平衡量表(BBS)及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分明显提高(P〈0.01或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表现更显著(P〈0.01或0.05)。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跌倒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痉挛体位摆放联合肢体功能综合训练对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行肢体功能综合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抗痉挛体位摆放。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步态、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并发症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步态、运动功能、平衡功能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及相关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7%,低于对照组的18.87%(P<0.05)。结论 抗痉挛体位摆放联合肢体功能综合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促进步态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8~12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康复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住院期间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的心理状态及康复积极性.结果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比干预前降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对康复的需求程度、依从程度、配合程度等康复积极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缓解脑卒中偏瘫康复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康复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社区康复中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典型偏瘫步态的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5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在社区医院接受系统的步行训练,每周5次,连续干预3个月;对照组25例,在家中自行步行训练,每周随访1次。分别在入组时和治疗1个月、3个月后进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测及生活满意度评分(SWLS)。结果两组在治疗1个月后,"起立-行走"计时测试、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测、生活满意度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社区中开展步行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典型偏瘫步态,提高患者的步行质量。  相似文献   

19.
楼巍敏  邢欢  林坚 《护理与康复》2016,15(5):413-415+418
目的对照研究饮食干预结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的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8例,按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在常规治疗、护理、饮食宣教基础上,对照组予单纯吞咽训练,观察组予吞咽训练结合饮食干预,8周后使用洼田饮水试验、误吸率及白蛋白指标作为评价标准,观察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洼田饮水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亦有下降,但较观察组下降不明显;干预后观察组白蛋白指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白蛋白指标明显下降;观察组发生误吸3例(3次),对照组发生误吸5例(8次)。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行饮食干预结合吞咽训练较单纯吞咽训练的康复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2015年3~8月出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出院时仅给予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了延续性护理.出院后3个月,比较两组的康复积极性、生活能力、神经功能、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康复积极性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的BM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3个月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6.0%(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康复积极性,进一步改善院外的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巩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