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初步构建基于胜任力的儿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指导教师评价指标,为任用、培训和考核该类临床师资提供客观、科学参考。方法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和专家函询,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构建儿科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指导教师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完成指标权重设置。结果通过2轮专家函询,最终形成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9个;专家群体权威系数为0.851;专家协调系数为0.429~0.672。结论本研究构建的评价指标契合儿科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指导教师的工作特点和要求,符合岗位胜任和专业发展,具科学性和实用性;同时强调教学相长,为儿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指导教师的管理和培养提供客观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准入及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小组讨论初步拟定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法,选取26名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领域的专家进行2轮函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2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5.7%、86.7%,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54、0.238(均P0.001),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3。最终构建了5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准入指标,以及包括4项一级指标、9项二级指标、41项三级指标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准入及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护理院校选拔、培养、考核、评价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提供客观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MNS)临床培养内容体系。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全国现况调查和半结构访谈结果构建MNS临床培养内容体系初稿, 进行德尔菲专家函询方法形成终稿, 并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对20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 问卷回收率为100%, 专家权威系数为0.93;两轮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499和0.387(P<0.001)。各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为4.60~5.00, 最终形成了6个一级条目、17个二级条目、24个三级条目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培养内容体系。结论所构建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临床培养内容体系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 可为MNS临床培养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具有护理专业特色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关键要素,为护理教育主管及决策部门提供可操作性的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对31所国内外高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调研、近5年中英文数据库和各院校公共网站的相关文献查阅,初步拟定含培养目标、招生对象、培养年限、课程体系、实践能力要求、考核评价要求6个一级指标和145个二级指标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关键要素专家函询问卷。通过三轮德尔菲专家函询,对各级指标进行统计学及实用性分析及筛选。结果 :共26名专家参与了函询,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88,肯德尔协调系数χ2检验的P0.01;最终得到包含6个一级指标和68个二级指标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要素细则。结论 :本研究所形成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关键要素构建具体可操作,可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专家会议法和专家函询法(Delphi法)对指标体系进行拟定、筛选和修改。结果通过访谈和专家会议法拟定专家函询问卷进行两轮专家函询,专家积性系数为93.94%和93.55%;专家权威系数为0.947,专家两轮文字建议分别为48条和4条,一二级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3.5,变异系数0.25。最终确定的指标体系包括7个一级指标,50个二级指标。结论初步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过程性评价以及终结性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赵荣  于文舟  王瑛 《护理研究》2023,(14):2494-2500
目的: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NS)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框架并确定各指标权重。方法:以学生发展理论为研究框架,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化访谈、小组讨论及专家函询构建MNS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框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MNS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框架进行指标权重分析。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2.31%和100.00%,专家个人权威系数为0.775~0.875,群体权威系数分别为0.817和0.825;专家函询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244~0.369(均P<0.05)。最终形成的MNS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框架中,应届毕业生版包括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往届毕业生版包括4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MNS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框架中应届毕业生版一级指标中相对权重最高的是“过程质量”(0.608 0),其次为“输出质量”(0.272 1),“输入质量”最低(0.119 9)。结论:构建的MNS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框架具有科学性,其内容系统、全面,可为MNS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且符合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体外生命支持护理教学方案,为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专科化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及半结构式访谈初步形成教学方案,2018年7—12月,运用德尔菲法对26名专家进行2轮问卷函询。结果2轮函询后形成5条一级指标(培养目标)、22条二级指标(培养目标)、77条三级指标(培养内容)、2条培养方式及时间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体外生命支持护理教学方案,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程度、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及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均较好。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体外生命支持护理教学方案,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岗位核心胜任力指标体系,为高等院校护理人才培养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分别选择12名护理教育和临床护理专家进行两轮咨询。结果 最终形成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岗位核心胜任力指标体系,涵盖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20项。专家咨询代表性、可信度高,专家权威程度系数为0.85。结论 初步构建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岗位核心胜任力指标体系,为高等院校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ICU实践基地评价体系。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法、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拟定各级评价指标;采用目的抽样法, 于2021年8—10月选取25名专家进行函询, 最终通过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ICU实践基地评价体系。结果共进行2轮函询, 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8%(22/25)、91%(20/22), 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53、0.948, 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11、0.210(P均<0.01)。最终形成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ICU实践基地评价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 15个二级指标和103个三级指标及评价内容。结论本研究构建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ICU实践基地评价体系科学可靠、内容全面, 可为制订护理研究生临床实践基地评价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指导教师管理指标体系,为该群体的遴选、认证、培训、组织和考核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对16名护理专家进行两轮函询并确定管理体系指标及其权重。结果函询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73~0.98;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χ~2检验的P0.01。最终形成的管理体系包括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52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遴选条件(0.213)、资格认证(0.107)、师资培训(0.141)、组织管理(0.213)及考核评价(0.324)。结论该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指导教师的遴选、培训、组织、考核提供量化依据,为各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指导教师的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30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确定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各级指标及权重。结果形成了由7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咨询问卷有效率分别为93.3%和92.9%,专家权威系数为0.912,一、二级指标Kendall’W系数分别为0.54和0.78。结论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程度高,意见的协调程度好。形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可对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的培养、考核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专业型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促进规范化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培养提供参考。方法 以柯氏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文献分析法、Delphi专家咨询法及层次分析法,筛选指标并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构建专业型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轮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4%、100%,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805,0.821,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387,0.291,经χ2检验,均P<0.001。最终确定的专业型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项一级指标(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结果层)、10项二级指标和40项三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专业型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全面评估专业型护理硕士研究生临床实践效果、不断改进临床培养模式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和半结构访谈建立条目池,运用德尔菲法对22名护理专家进行2轮问卷咨询。结果专家权威系数0.890,2轮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和81.8%,协调系数分别为0.195和0.182(P<0.01)。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项一级指标、13项二级指标和48项三级指标。结论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全面、客观地评价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助产护生核心能力指标体系,为高职助产学生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半结构访谈、德尔菲法及优序图法,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助产护生核心能力的指标体系及统计各指标的权重。结果 对从事助产护理的23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2轮专家函询的回收率均为100%,第1轮、第2轮问卷函询专家的熟悉程度系数为0.828、0.836,判断系数为0.903、0.926,权威系数为0.866、0.881;第1轮、第2轮函询的肯达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09和0.112(P<0.05);共构建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56项,其中一级指标包括职业素养、一般保健护理、孕期护理、分娩期护理、产后护理、新生儿护理6个方面。结论 构建的高等职业教育助产护生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内容较全面,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为国内高职护生的培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具有较强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培训体系,为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的准入、培养、考核和认证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半结构式访谈,拟定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培训体系的咨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20名护理管理、伤口造口失禁护理、护理教育领域的专家进行2轮咨询。结果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3,培训体系的协调系数为0.479。构建的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培训体系内容包括培训目标、培训过程、考核评价、资格认证4个部分。其中,培训目标部分包含一级指标6项,二级指标32项;培训过程部分包含一级指标5项,二级指标15项,三级指标70项;考核评价部分包含一级指标4项,二级指标7项;资格认证包含一级指标2项,二级指标2项。结论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护士培训体系构建过程科学,内容设置合理,对开展专科护士培训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护理大专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采用专家咨询法、专家会议法,对初拟指标体系的结构层次、指标内涵和指标权重进行咨询,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经过两轮专家咨询,构建了护理大专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3项,三级指标48项;咨询专家群体权威程度系数Cr为0.853;第1轮和第2轮专家咨询积极性系数分别为100%和88.9%。结论我国护理大专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经过两轮专家咨询后初步形成,咨询的专家权威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并构建科学、客观、系统的“互联网+”背景下社区上门护士的培训方案,用于指导社区护理实践。方法: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编制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12名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社区护理的专家进行2轮函询。结果:2轮专家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1.67%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8,熟悉系数为0.91,判断系数为0.85,2轮的和谐系数(Kendall’s W)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最终确立社区上门护士培训方案,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57个。结论:专家对基于“互联网+”的社区上门护士培训方案的函询意见趋于一致,专家权威性和积极性较高,结果科学可靠,为今后“上门护士”平台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