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治疗纵隔肿瘤的疗效。方法将64例纵隔肿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3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接受胸腔镜微创手术。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引流量及引流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中无中转开胸手术病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获6~12个月的随访,均未出现复发病例。结论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纵隔肿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0例纵隔肿瘤患者分为胸腔镜手术组和传统开胸手术组,各35例。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胸腔镜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开胸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疗效观察。方法将8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术式,观察组行电视胸腔镜下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且术后气管拔管时间、应用止痛药物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纵膈肿瘤患者应用电视胸腔镜治疗,可经小切口微创治疗,减轻手术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加快术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4例纵隔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每组22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胸手术,腹腔镜组实施电视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胸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纵隔肿瘤,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原发性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结果 3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84.66±39.84)min,术中出血量为(120.50±47.08)m L。术后胸腔引流时间为(5.68±1.12)d。术后住院时间为(6.49±1.60)d。未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出血等并发症。随访8~24个月,无复发病例。其中1例合并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出院后仍需服用口服药物改善症状。结论电视胸腔镜原发性纵隔肿瘤切除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胸腔镜和常规开胸原发性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01—2017-01间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依据不同术式分为2组,每组42例。A组行胸腔镜手术,B组患者行胸骨正中切口开胸术。比较2组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气管插管拔除时间、术后止痛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胸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患者恢复快,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宫腔镜手术在治疗子宫纵隔畸形不孕不育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间收治的72例子宫纵隔畸形不孕不育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观察组经宫腔镜行子宫纵隔切除术,对照组经腹行子宫纵隔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随访其流产率及分娩率。结果 1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患者中,均无周围脏器损伤、感染、宫腔粘连、大出血等并发症。2手术前后组间比较流产率与分娩率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手术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治疗后的流产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后的分娩率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采用宫腔镜手术对子宫纵隔畸形不孕症患者进行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1例50岁纵隔原发异位甲状腺乳头状癌男性患者。患者体检发现纵隔肿瘤,行胸腔镜下纵隔囊性肿物切除术,手术时间1 h,术中出血量10 mL,术后病理诊断为异位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手术相关并发症,于术后第2 d出院,随访未见复发。本文还对纵隔异位甲状腺癌进行文献复习,以探讨异位甲状腺癌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在电视胸腔肿瘤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146例纵隔肿瘤患者分别实施术前常规护理(对照组)和综合护理干预等措施(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疾病认知率,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术前心理、术后康复指导等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疼痛耐受度等,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小儿纵隔肿瘤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普外科2018-01—2021-03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56例纵隔肿瘤患儿的临床资料.分为单操作孔组和全胸腔镜组,各28例.统计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引流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采用新生儿疼痛评估量表(NIPS)评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常规开胸手术与胸腔镜手术对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19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常规开胸手术组和胸腔镜手术组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共纳入102例患者资料,常规开胸手术组40例,胸腔镜手术组62例。与常规开胸手术组比较,胸腔镜手术组切口较小,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胸腔引流量较少,手术时间、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胸腔镜手术对良性原发性纵隔肿瘤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开胸手术,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切除纵隔肿瘤的可行性。方法 2013年3~8月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根据术前肿瘤位置,先于腋中线第6~8肋间做长约1.5 cm切口作为观察孔,取腋前线第4或5肋间3~4 cm切口为操作孔,行纵隔肿瘤切除28例。结果 2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平均手术时间56.8 min(42~107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85 ml(40~150 ml),无手术死亡。术后带管时间2~5 d,平均3.7 d。术后住院时间5~8 d,平均6.7 d。无严重术后并发症。28例术后随访6~12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对于部分纵隔肿瘤采取单操作孔胸腔镜切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切口入路与经侧胸壁切口入路治疗纵隔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41例前纵隔肿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剑突组(n=17)与肋间组(n=24),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结果:剑突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短于肋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肋间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剑突组为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3天、第5天,剑突组VAS疼痛评分低于肋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1个月~1年,两组各复发1例,均为胸腺癌患者,出现胸腔积液与心包积液,两组复发率分别为5.88%与4.17%;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63,P=0.5799)。结论:严格选择适应证,经剑突下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独特微创优势,适于大多数前纵隔肿瘤患者,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治疗12岁以下儿童纵隔肿瘤的经验。方法 12岁以下儿童纵隔肿瘤48例,行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所有患儿患侧卧位,腋中线第7—8肋间做腔镜孔,腋前线第3-5肋间做2~3 cm操作孔。结果所有患儿均在单操作孔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其中前纵隔肿瘤8例,中纵隔肿瘤4例,后纵隔肿瘤36例,肿瘤直径2~7 cm,平均(3.69±1.19)cm,手术时间56~153分钟,平均(93.45±35.62)分钟,术中出血10~50 ml,平均(22.74±14.67)ml,总住院时间5~18天,平均(10.67±2.97)天,术后住院时间3~10天,平均(6.13±1.75)天,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2例术后出现霍纳综合征,其余患儿均恢复。结论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儿童纵隔肿瘤,创伤小,恢复快,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电视纵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电视纵隔镜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8年2月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电视纵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72例(电视纵隔镜组),行开胸食管癌切除术40例(对照组).两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电视纵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吗啡使用量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6,-3.004,-15.768,-3.349,-2.799,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生存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9,-0.412;X~2=0.027,0.088,P>0.05).结论 电视纵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心肺功能较差的早期食管癌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和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德阳市人民医院2008年3月至2012年4月运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24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17~71 (41.25±14.78)岁;分析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危险性. 结果 全组2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14.25±52.30)min,手术出血量(214.45±123.12)ml,术中、术后输血2例,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2.75±1.42)d,术后住院时间(7.25±3.26)d.全组24例中,19例在全胸腔镜下完成,3例哑铃型神经源性肿瘤采用胸腔镜联合背部小切口切除,2例中转开胸,中转开胸手术率8.33%.术后轻微并发症3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病理检查示神经鞘瘤10例,神经纤维瘤9例,神经节细胞瘤5例.术后24例均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21.23±18.56)个月,全组均生存,无复发. 结论 利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安全、有效,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合理的手术方式,熟练掌握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后纵隔良性神经源性肿瘤的手术技巧,能有效地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妇科疾病的效果。方法将160例妇科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子宫全切术,观察组行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观察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开腹全子宫切除术相比,改良阴式全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周围型肺癌单孔胸腔镜与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机体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根据不同胸腔镜戳孔将82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分为2组,各41例。观察组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照组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的血清炎症因子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炎症反应轻,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治疗纵隔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7年11月治疗的35例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行纵隔肿瘤切除术。结果全组手术时长75~160 min,平均108.4 min,术中失血50~300 ml,平均失血150 ml,瘤体最大径为3~5 cm,术后带管时间为3~6 d,总住院时长12~31 d,平均18.8 d。35例患者均未发生术后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适宜在有适应证的患者中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剑突下胸腔镜手术(S-VATS)治疗前纵隔肿瘤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影响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住院的87例前纵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I-VATS组(n=40)和S-VATS组(n=47),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置管时间、引流量、镇痛药使用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病例,术后顺利出院,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S-VATS组术后置管时间、胸腔引流量、镇痛药物使用时间均明显少于I-VAT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0.1)d vs (2.9±0.2)d,P<0.05;(203.1±29.9)ml vs (462.9±54.1)ml,P<0.01;(0.9±0.2)d vs (2.5±0.3)d,P<0.01];S-VAT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费用略高于I-VATS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0~24月,S-VATS组无局部复发。 结论S-VATS治疗前纵隔肿瘤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术后引流量少,住院费用、术后住院时间及疗效与I-VATS无明显差别,是前纵隔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