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在开胸手术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全麻复合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和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P组患者于全麻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于开胸侧切口所在肋间胸椎旁注射0.5%罗哌卡因12~15ml。所有患者术后均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记录两组患者切皮前、插管后手术前、切皮后5min、手术结束前及术后2h的MAP、HR。记录术中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6、12、24和48h安静及咳嗽时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满意度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P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顺利完成椎旁神经阻滞,未见与穿刺引起的相关并发症。与G组比较,P组切皮后5min MA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P组术后2、6、12时点的安静及咳嗽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P组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镇痛满意度较好(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椎旁神经阻滞定位准确,操作成功率高,用于胸科手术能有效镇痛,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静脉镇痛药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胸神经Ⅱ(pectoral nervesⅡ,PecsⅡ)阻滞和胸椎旁神经(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TPVN)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80例,年龄40~65岁,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之分为两组,每组40例。P组于全麻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用0.5%罗哌卡因25 ml行PecsⅡ阻滞;T组则在超声引导下行TPVN阻滞,给予同等剂量和浓度的罗哌卡因。所有患者神经阻滞完成后观察30 min,采用针刺法记录痛觉较对侧减退的节段数。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PCIA。记录术后镇痛持续时间和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使用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P组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T组[(326.5±47.8)min vs(201.4±34.5)min,P0.01]。P组术后24 h舒芬太尼使用量明显少于T组[(6.9±1.2)μg vs(10.7±1.9)μg,P0.01]。P组阻滞皮区达T2的患者明显多于T组[35例(87.6%)vs9例(22.5%),P0.05]。两组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PecsⅡ阻滞与TPVN阻滞均可安全可靠地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但PecsⅡ阻滞效果更为完善和持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与肋间神经阻滞对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择期行胸外科手术患者1 190例,男516例,女674例,年龄18~75岁,BMI 15~35 kg/m2,ASA Ⅰ—Ⅲ级。根据接受神经阻滞的类型分为两组: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n=327例)和肋间神经阻滞组(I组,n=863例)。P组术前行T3-4和T6-7椎旁神经阻滞;I组于手术结束时在胸腔镜监测下在切口及其相邻上下两个肋间实施肋间神经阻滞。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既往合并症,术后第1、2和3天舒芬太尼用量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术后第1、2和3天静息和活动时疼痛数字(NRS)评分、恶心呕吐,记录术后头晕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与I组比较,P组术后第1和2天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第1天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术后第1天活动时NRS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头晕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 )。术后第2和3天两组静息和运动时NRS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肋间神经阻滞比较,椎旁神经阻滞可以减少胸腔镜肺部术后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5.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病人食管癌手术的观察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 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病人食管癌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5 4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 ,随机分单纯全麻 (A)组和硬膜外复合全麻 (B)组 ,每组 2 7例。不同时间点采静脉血测定胰岛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和血糖浓度。结果 两组术中血皮质醇、血糖浓度均升高 ,切皮后 12 0min时均达高峰 ,B组低于A组 (P <0 0 5 )。术中血胰岛素水平亦呈上升趋势 ,肾上腺素水平A组明显高于B组 (P <0 0 5 )。MAP、HR于切皮后 4 5min及 6 0minA组显著升高 ,拔管时达高峰 ;同期B组无明显波动。结论 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人食管癌根治手术 ,应激反应小 ,全麻药用量和术后躁动减少 ,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椎旁神经阻滞复合臭氧注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腰间盘突出患者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椎旁神经阻滞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臭氧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疼痛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程度均缓解,但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注入能够明显缓解疼痛程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全麻联合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ultrasound-guided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USG-PVB)在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thoracoscopic and laparoscopic esophagectomy,TLE)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TLE的患者48例,男40例,女8例,年龄52~72岁,BMI15.1~26.2kg/m~2,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全麻联合USG-PVB组(P组)和全麻组(G组),每组24例。两组全麻方法相同,P组于全麻诱导前行椎旁神经阻滞(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PVB)。记录术中麻醉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和PACU药物用量;记录拔管时间、PACU停留时间、苏醒期躁动情况;记录苏醒时、出PACU时及术后1、2、3、5d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测试患者术前1d和术后7d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记录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7dPOCD发生率。结果与G组比较,P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去氧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增多(P0.05);拔管时间明显缩短,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ACU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A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或P0.05);苏醒时、出PACU时和术后1、2、5d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术后3d咳嗽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术后7d两组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联合USG-PVB可减少围术期镇痛药物用量,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及躁动,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8.
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的比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胸科手术具有创伤大、应激反应强烈、手术时间长、术后疼痛明显等特点。本研究旨在了解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时的麻醉用药量、血液动力学、血糖浓度及肺功能等的变化 ,以供临床参考。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32例ASA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病人 ,男19例 ,女 13例 ,其中肺叶切除术 9例 ,食管癌手术 2 3例。术前均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疾患。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 ,n =16 ) ,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 (B组 ,n =16 )。麻醉方法 麻醉前 30分钟常规肌注哌替啶 1mg/kg、异丙嗪 0 5mg/kg、阿托品 0 5mg。入室…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讨冠心病人术中应用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及ST段影响 ,并与全麻组进行对比观察。资料和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择期行肝胆外科手术的冠心病人 6 0例 ,年龄 40~ 6 5岁 ,心功能Ⅰ~Ⅱ级 ,其余脏器功能均正常。随机分为两组 ,A组采用胸段硬膜外加全麻 ,B组采用全麻。术前 30min肌注阿托品 0 5mg ,0 1g ,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 ,A组病人先行胸段 (T8 9)硬膜外阻滞 ,置管后 ,注入试验量 3ml,局麻药采用 1%利多卡因加0 2 %地卡因 ,5min后观察无全脊麻征象注入局麻药 6ml,15min后测试麻醉平…  相似文献   

10.
动物实验表明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可缓解心肌缺血,TEA有助于体外循环术后病人呼吸、循环功能的稳定。但TEA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如何尚未定论。本研究拟观察冠心病病人TEA前后心肌灌注显像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探讨其对冠心病病人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胸椎旁阻滞对开胸患者开胸前心功能的影响、术后镇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开胸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全麻组(I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Ⅱ组)和胸椎旁阻滞复合全麻组(Ⅲ组).Ⅱ、Ⅲ组根据手术切口部位在全麻前20 min行相应的硬膜外或胸椎旁间隙给药.采用血流动力学监护仪分别于进入手术室后安静状态(T0)、硬膜外或胸椎旁间隙阻滞20 min(T1)、全麻诱导后插管前(T2)、气管插管后(T3)4个时段监测三组HR、无创MAP、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加速度指数(ACI)、外周血管阻力(SVR)和收缩时间比率(STR),同时记录ECG和SpO2;并观察术后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T2时I和Ⅱ组HR、MAP、CI、CO、SVR、ACI较T0和Ⅲ组明显下降(PcC0.05);STR较Ⅲ组明显上升(P<0.05).Ⅲ组心电图ST段下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I组和Ⅱ组(P<0.05).三组患者对术后镇痛满意率相似.Ⅲ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I组和Ⅱ组(P<0.05).结论 全麻及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开胸患者心功能影响大,术后并发症较多;而椎旁阻滞系单侧脊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心功能和呼吸功能影响相对较轻,适宜于单侧开胸手术及术后镇痛治疗.  相似文献   

12.
陈旭  章蔚  王迪  谢言虎  王胜 《临床麻醉学杂志》2020,36(12):1173-1176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横突-胸膜中点阻滞(MTPB)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用于单孔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方法 选择择期行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80例,男36例,女44例,年龄18~65岁,BMI 19~28 kg/m2,ASA 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MTPB组(M组)和TPVB组(P组),每组40例。手术结束后M组行超声引导下MTPB,P组行TPVB,两组均注射0.5%罗哌卡因15 ml。两组患者术后均采用PCIA。记录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穿刺深度,记录术后2、6、12、24、48 h安静和咳嗽时VAS疼痛评分,记录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总按压次数、舒芬太尼使用量和补救镇痛例数,记录穿刺相关并发症、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与P组比较,M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明显缩短(P<0.05),进针深度明显变浅(P<0.05)。术后2、6、12、24、48 h两组安静和咳嗽时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总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和补救镇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MTPB或TPVB联合术后PCIA应用于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均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但MTPB操作简单、安全,可作为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与胸段硬膜外麻醉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胸段硬膜外麻醉组(E组,n=26)和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n=26)。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液体用量,舒芬太尼累积用量,血管活性药用量,术后6、12、24、36、48、72 h六个时间点安静和深呼吸时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拉姆齐镇静评分(RSS),术后恶心呕吐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1)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累积用量和液体用量无明显差异,但E组麻醉时长和血管活性药应用比例大于P组,女性患者比例小于P组(P<0.05);(2)术后6 h、12 h,P组的动态VAS评分均低于E组(P<0.05);(3)所有时间点,两组的静态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术后6 h、24 h,P组的RSS评分全部大于E组(P<0.05);(5)P组的穿刺点外渗比例小于E组,干呕比例大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采用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静脉自控镇痛与硬膜外镇痛效果相当,且操作简单、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4.
高胸段硬膜外阻滞和冠状动脉疾病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高胸段硬膜外阻滞(T1~5)可缓解心绞痛,改善顿抑心肌的功能,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促进冠状动脉架桥术(CABG)病人的术的后恢复,因此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本文综述了高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冠心病病人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普胸手术适宜的麻醉方式。方法选择普胸手术32例,随机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复合组)和单纯全麻组(对照组),对其进行血流动力学、全麻药用量,拔管时间对比观察。结果复合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普胸手术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与椎旁神经阻滞(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PVB)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急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腔镜下行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竖脊肌平面阻滞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联合超声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的分娩镇痛方案对产妇分娩疼痛、产程及保护会阴完整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6—12月于本院要求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07例,年龄22~30岁,BMI 20~39.9 kg/m~2,ASAⅡ级。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联合超声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组(T组,n=54)和单纯硬膜外阻滞组(C组,n=53)。所有产妇在宫口扩张至3 cm时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并连接镇痛泵。T组产妇在宫口开全时夹闭镇痛泵,并行超声引导下双侧阴部神经阻滞。C组产妇直至第三产程结束时停用镇痛泵。记录两组产妇宫口扩张至3 cm、硬膜外阻滞后30 min、胎头着冠时和会阴缝合时的VAS评分;记录第二产程时间,使用器械助产、会阴侧切情况和会阴撕裂程度;记录产妇分娩后24 h内局部血肿、局麻药中毒、蛛网膜穿破和大小便失禁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硬膜外阻滞后30 min比较,胎头着冠时T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C组明显升高(P0.05)。胎头着冠和会阴缝合时T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T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会阴侧切率明显低于C组(P0.05),会阴撕裂程度明显轻于C组(P0.05)。两组使用器械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产妇均未发生局部血肿、局麻药中毒、蛛网膜穿破、大小便失禁等不良反应。结论硬膜外阻滞联合超声引导下阴部神经阻滞较单纯硬膜外阻滞能更有效地缓解分娩疼痛,缩短产程,减少会阴损伤,保护会阴完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术前给予超声引导下三点法阻滞(低位前锯肌阻滞、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和腹直肌后鞘阻滞)或单侧胸椎旁阻滞对肝胆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相关围术期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右上腹部切口行肝胆手术的患者95例,男69例,女26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点组(n=48)和椎旁组(n=47)。三点组患者入室后采用0.375%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阻滞(10 ml)、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15 ml)复合腹直肌后鞘阻滞(15 ml),椎旁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20 ml行超声引导下T_(7-9)椎旁阻滞。记录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记录切皮前、切皮后1和5 min时HR和SBP的变化、麻醉后恢复室内和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以及患者过敏、局麻药中毒、穿刺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8±0.33)μg/kg vs (0.95±0.28)μg/kg]。患者麻醉后恢复室内和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椎旁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31例(66.0%) vs 11例(22.9%)和去甲肾上腺素用量[(3.5±1.6)μg/kg vs (1.2±0.4)μg/kg]明显高于三点组(P0.01)。两组患者均未见过敏、局麻药中毒、穿刺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低位前锯肌阻滞、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腹直肌后鞘阻滞三点阻滞复合可以产生与单侧椎旁阻滞相当的术中和术后镇痛作用,而且前者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椎旁阻滞,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的上腹部神经阻滞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对比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与超声引导椎旁神经阻滞(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PVB)治疗老年带状疱疹性神经痛的疗效。方法:90例老年带状疱疹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组)和椎旁神经阻滞组(P组),...  相似文献   

20.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法中,硬膜外阻滞是公认的 有效方法,但在治疗过程中需严格的无菌条件和必要的监 测设备,在门诊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拟通过比较治疗效果 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腰3(L3)横突加椎旁神经阻滞在 门诊应用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