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郭焕焕 《妇幼护理》2024,4(9):2164-2166
目的 探究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的8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流程,观察组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成功率、满意度评分、耗时指标、ST段降低指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项耗时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能够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行介入治疗的患者70例设为观察组,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患者70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干预后心功能指标状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干预后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心室颤动、心律失常、穿刺部位失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心功能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缝链接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抢救及护理,研究组采取无缝链接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抢救情况、血栓再通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院前急救反应用时、接诊至入院用时、入院预检分诊用时、抢救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管再通率(90.24%)高于对照组(73.17%)(P<0.05);研究组心源性休克(2.44%)、心力衰竭(14.63%)、心律失常(26.83%)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无缝链接急救护理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干预,可缩短抢救用时,提升血管再通率,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十六字诀的急救管理对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效率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急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3月-2019年1月就诊的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急救管理;将2019年2月-12月就诊的6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予以基于十六字诀的急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STEMI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急救护理路径干预.观察组实施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进门至球囊扩张(D-t...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分级分区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9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采取分级分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分级分区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受到患者认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我院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组,入院较早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急诊抢救护理措施;入院较晚的为研究组,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比较急救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急诊时间、急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院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工作高效有序,患者接诊、急诊用时短,可以避免延误救治时机,急救成功率高,有效地提高了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患者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式,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于本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的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院前护理,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的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急救诊断率、转运成功率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出诊反应时间为(49.38±18.26)s、急救时间为(19.37±5.36)min、入院时间为(2.57±0.31)h,对照组的出诊反应时间为(93.51±32.40)s、急救时间为(41.39±6.28)min、入院时间为(3.14±0.42)h,观察组的出诊反应时间、急救时间和入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救诊断率(9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6%;转运成功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57%;病死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4%,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抢救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能够取得更好的护理效果,患者的出诊反应时间、入院时间和急救时间能够得到有效缩短,患者的急诊诊断率以及转运成功率能够获得较大提升,病死率显著降低,个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综合护理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月急诊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急诊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护理模式,观察组接受三维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入院到确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时间、入院到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治疗后的血流TIMI分级,统计随访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入院到确诊时间、入院到直接入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血流TIMI分级优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综合护理模式较常规急诊护理模式可提高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的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将7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按急救护理路径实施抢救.对2组各项抢救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进-出急诊室时间、住院时间、院内心肌梗死复发率及病死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急救护理路径能够明显缩短患者的抢救和检查所需的时间,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护理沟通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5月在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101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常规;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行急诊PCI的98例患者为观察组,在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常规的基础上,运用以问题为导向模式进行护患沟通。比较两组患者的入门到球囊扩张(D-to-B)时间、(D-to-B)时间达标率及签署PCI手术同意书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行急诊PCI的D-to-B时间、签署手术同意书时间显著缩短,D-to-B时间达标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以问题为导向的护理沟通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至行PCI的护理过程中,有助于缩短抢救时间,可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导管室前驱激活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由我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救治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17年1月-2018年3月)和观察组(2018年4月-2019年6月),各50例,对照组接受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急救模式干预,观察组接受...  相似文献   

13.
杨彦萍  关丽丽  屈沛沛  杨路芳 《全科护理》2020,18(13):1590-1592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在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病人10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在心脏康复的心理处方中,对照组按常规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叙事疗法,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病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后SAS、SDS、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将叙事护理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中减轻了病人焦虑、抑郁症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有益于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唐蓉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1):2060-2062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我院急诊抢救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抢救效果、并发症、院内再手术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急诊停留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术后并发症、院内再手术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效率,改善近期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救护理合理快捷供给模式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8年1至6月于我院接受常规急诊护理干预的急性心梗者54例设为对照组,2018年7至12月于我院接受急救护理快捷供给干预的急性心梗者54例设为试验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急性心梗者急救效果指标、急救时间和预后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急救护理合理快捷供给模式对急性心梗患者施加干预,可显著提高急救时效性,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患者抢救效果及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沾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改良急诊护理流程,比较2组患者抢救效果、睡眠障碍.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救治时间、待手术时间均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总死亡率也低于对照组;观察组 PSQI 评分比对照组低.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有效抢救脑梗死患者,帮助患者克服睡眠障碍,效果显著,非常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急诊外科清创缝合术患者应激反应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急诊外科于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收入的行清创缝合术的患者116例,将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17年3~8月)和观察组(2017年9月至2018年2月),每组5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肾上腺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皮质醇等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水平变化情况、VAS评分及心率、收缩压、手术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肾上腺素、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皮质醇等应激反应相关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麻醉消除后3 h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收缩压、心率水平及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急诊外科清创缝合术中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维持术中心率及血压平稳,缩短手术时间,降低VAS评分,同时还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2年5月至2013年11月接诊的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所有接诊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患者(70例,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70例,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分诊评估耗时、心电图测量时间、静脉采血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士态度、护理水平、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等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具有较佳的应用价值,争取了抢救时间,有利于抢救成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多学科协作团队(MDT)的急救护理路径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1—12月收治的112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措施;2019年1—12月收治的108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基于MDT的急救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抢救反应时间、抢救结果和家属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介入时间为(8.4±5.8)min,急诊停留时间为(15.0±4.3)min,术前准备时间为(10.4±3.2)min,低于对照组的(14.1±6.7)、(19.7±4.1)、(13.6±3.5)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90.7%vs.73.2%)、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4%vs.17.0%)、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6%vs.1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40.8±3.6)vs.(37.4±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MDT的急救护理路径可缩短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内抢救反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家属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患者救护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AMI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救护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分诊时间、急诊救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MI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再次PC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早期预警评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AMI急诊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救护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