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2 毫秒
1.
目的:探讨程序化管理提高手术室巡回护士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实施程序化管理前我院行手术治疗患者128例,采用常规手术室巡回护理管理。将2018年7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实施程序化管理后我院行手术治疗患者124例,采用手术室巡回程序化管理。两组研究均为同一批巡回护士38名,分析实施程序化管理的效果。结果:实施程序化管理后巡回护士个人职业素养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实施前(P<0.01),接患者时间短于实施前(P<0.01),不在位频次少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医疗纠纷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医生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应用程序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室巡回护士工作效率,改善护理质量,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提升医生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孙青丽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8):3268-3271
目的探讨巡回护士工作程序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以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应用常规护理的5545台手术作为对照组,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应用巡回护士工作程序的5732台手术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综合考虑护理人员、病房环境、医用物品、医疗器械及护理方法等五个方面的因素,针对其中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因素制定相应措施,细化量化巡回护士工作,制定巡回护士工作程序并实施。比较两组第一台手术准时率、巡回护士在位率、手术护理质量、工作缺陷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第一台手术准时率、巡回护士在位率及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工作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护理质量,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围术期及患者术后感受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巡回护士工作程序能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手术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敏感指标项目管理体系,探讨其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改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2轮专家函询方式,构建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项目管理体系指标;选取35名护士,将2018年1月1日~2019年1月31日500台应用传统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式的设为应用前,选取2019年2月1日~2020年1月31日500台应用手术室护理质量敏感指标项目管理体系的设为应用后;比较应用前后手术室配合准确台数、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管理评分情况。结果:与应用前比较,应用后手术室术中设备使用准确台数、器械传递准确台数、手术物品一次备好台数、体位摆放一次合格台数均上升(P<0.01);手术不良事件发生数降低(P<0.01);环境管理、消毒管理、护理安全管理、药品器械管理评分均上升(P<0.01)。结论:敏感指标项目管理体系应用于手术室,可改善护理质量,降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严岩王靖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1):1759-1760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科护理分组模式对提高护士专业护理实践行为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木院自2018年1月起实施手术室专科护理分组模式,选择实施前(2018年7月至12月)、实施后(2019年1月至7月)进行比较研究,比较实施前后护士专科护理实践行为、手术配合度、患者满意度。【结果】专科护理分组糢式实施后护士把握专业角色行为、倡导患者角色行为、独立决策行为、护理创新行为、专业护理实践行为总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且实施前后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施前后62名手术室医师对无菌操作满意度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施后手术物品准备、器械传递、医生特殊要求、手术配合、特殊器械使用与保管等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施后患者总满意度为96.36%(159/165),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9.70%(148/165),且差弄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室专科护理分组模式有助于促进手术室护士专业护理实践能力的养成,增强手术配合行为,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手术室器械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对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玉田县医院2012年6月引进品管圈方法,建立一支12人的品管圈小组,分析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模式运作当中存在器械使用和管理方面的相关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对比实施品管圈方法前后器械管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护理质量及护士、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方法后,器械管理各项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品管圈管理前,护理质量及护士、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和供应室的一体化运作模式中,采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能明显降低手术室器械管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效率、提高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对医患关系的和谐和患者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玉芬 《当代护士》2022,(6):161-163
目的 探讨精益管理在提高手术室管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中的应用实践。方法 2020年1月—2020年6月,本科对手术室患者实施精益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手术室管理质量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实施精益管理模式后,手术室护士工作主动性、应急能力、手术配合熟练程度、专业器械使用能力、病历书写、护理记录及总体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医院感染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患者投诉率均低于实施前(P<0.05);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精益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及医院感染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工作开展质量评估,分析该模式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作用,及对不安全因素的预防效果。方法:2013年7月~2014年12月实施前调查22名护理人员和100例患者,2015年1月~2016年6月手术室实施质量评估后再次对22名护理人员和100例新的患者进行调查,了解该模式实施前后手术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考核、护理人员对不安全因素认知情况及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情况。结果:质量评估模式实施前后护士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中对患者非计划拔管、护理准备步骤错误、错收手术费、手术器械准备不齐延误手术发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质量评估模式实施后护理人员考核结果,护理人员对护理中不安全因素认知情况及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状况均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质量评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手术室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对不安全因素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能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三级质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德州市人民医院42名手术室护士为常规管理组,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42名手术室护士实施三级质控管理后(三级质控管理组).比较两组手术室工作达标率及护理质量,并在两组护理期间各抽取1200台次手术量评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三级质控管理组术前药品准备、术前器械准备、无菌操作技术、体位指导、吸氧、静脉穿刺、药品摆放、器械清洗、留置导管达标率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级质控管理组手术室器械管理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护理文书质量评分及三基三严考试成绩均高于常规管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级质控管理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42%,明显低于常规管理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级质控管理模式可提高手术室工作的达标率,改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亚专科分组管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效能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5月1日~11月30日59名手术室护士作为管理前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将2019年12月1日~2020年5月31日同组手术室护士作为管理后组,采用亚专科分组管理模式。比较亚专科分组管理对护士工作能力及手术室护理管理效能的影响。结果:管理后组护士在病志书写、器械管理、消毒隔离、健康教育、专业技术、基础护理、器械配合能力、巡回配合能力等方面评分均高于管理前组(P<0.01);管理后组护士术前药品准备、术前器械准备、无菌操作技术、静脉穿刺、体位安置、器械清洗、留置导管等工作达标率均高于管理前组(P<0.05);管理后组护理人员对手术医生手术习惯了解程度优于管理前组(P<0.05);管理后组手术医生、护士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均高于管理前组(P<0.05);管理后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管理前组(P<0.05)。结论:亚专科分组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提高护理人员工作能力、护理管理效能,提升护士对手术医生手术习惯的了解度和临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风险管理模式对手术室麻醉护士岗位胜任力及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手术室8名麻醉护士及医院2018年7月—2020年6月收治的186例手术室麻醉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手术时间将患者分为试验组(2019年7月—2020年6月)102例、对照组(2018年7月—2019年6月)8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麻醉风险管理, 试验组患者实施基于FMEA的麻醉风险管理。比较实施FMEA前后8名麻醉护士岗位胜任力、两组患者优先风险指数(RPN)、麻醉不良反应及护理不良事件等指标。结果试验组手术室麻醉护士基础知识、围手术期知识、操作技能、风险控制、职业发展、岗位胜任力总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前访视麻醉风险告知不充分、术前风险评估方法不规范、麻醉药品基数管理缺失、手术室麻醉护士配备欠妥、麻醉监测与监控未严格执行分级管理、复苏观察及处理不当RPN评分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麻醉不良反应及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率(10.78%)低于对照组(23.81%), 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护理模式在鼻窦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者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耳鼻喉科诊治的102例鼻窦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FMEA护理模式。术后观察两组风险优先指数,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锐器损伤、手术用物清点数目不符、外科手消毒不规范、医护患沟通不足等评估风险优先指数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锐器损伤、手术用物清点数目不符、外科手消毒不规范、医护患沟通不足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部感染、口腔感染、应激性溃疡、压疮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EA护理模式应用于鼻窦炎合并腺样体肥大患者手术室安全管理中,可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不良事件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手术护理管理或流程中的漏洞、欠缺往往是导致手术室出现安全隐患的首要因素,如果有充分的术前准备、规范的术中操作、积极的术后护理,可明显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传统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领域,通常是由相关组织或专家团队制定相关管理标准。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MEA)是一种系统的、前瞻性的基于团队的风险管理方法,发达国家已将其广泛用于医疗风险管理中,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本文综述了FMEA在国内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并总结了相关研究的意义及不足,以期为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提升手术室软式内镜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1日-12月1日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AER)清洗消毒后的内镜共827镜次设为FMEA实施前组;选择2022年1月1日-12月1日AER清洗消毒后的内镜共844镜次设为FMEA实施后组。运用FMEA工具,对手术室软式内镜清洗操作程序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通过计算风险优先指数(RPN)值查找每个环节中的高危因素,并对RPN>125的关键环节制定并实施改进方案。比较FMEA实施前后失效模式RPN值、内镜消毒合格率、内镜故障维修率、手术患者等待时间、手术室护士AER使用熟练度以及医生满意度的变化。结果:FMEA实施后,经过筛选并整改的5个项目的RPN值均下降至<125分;总体的RPN值由1247.24分下降至475.05分,RPN值下降率为61.91%;比较FMEA实施前后内镜消毒合格率,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FMEA实施后手术患者等待时间为10.35±1.57min,低于实施前的12.38±1.91min(P<0.05);手术室护士AER操作考得分为92.50±3.92分,高于实施前的80.49±5.64分(P<0.05);医生满意度为93.87±2.16分,高于实施前的83.07±3.10分(P<0.05);比较FMEA实施前后手术室软式内镜故障维修率,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FMEA干预,优化手术室软式内镜清洗流程,加强手术室护士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与考核,使手术室护士软式内镜清洗操作更加熟练,提高清洗效率与质量,减少手术患者的等待时间,提升医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手术室临床护理路径信息化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在该院收治的手术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收治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2017年9~12月)和研究组(2018年3~6月)各200例。该院从2018年3月开始在手术室建立品管圈,并实施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术前器械台整理时间以及护理差错、切口感染发生率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及护理差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QCC活动开展前护理人员的术前器械台整理时间长于活动后(P<0.05);研究组患者对总体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及责任护士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QCC活动应用于手术室临床护理路径信息化护理管理效果满意,有助于减少护理差错事件,预防切口感染,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模式在护理优良事件管理中应用的效果,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水平。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住院患者65 355例作为护理优良事件分享学习实施前临床资料,采用传统护理不良事件及优良事件管理,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住院患者145 747例作为护理优良事件分享学习实施后临床资料,其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基础上,建立标准化护理优良事件管理制度,并将SBAR模式用于优良案例的汇报和学习。比较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优良事件上报率及患者对护理安全满意度等。结果 实施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护理优良事件上报率和患者对护理安全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采用基于SBAR模式在护理优良事件分享学习管理中的应用,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优良事件上报率及患者对护理安全满意度,有效提升护士病情观察评判能力,进而提升了护理安全质量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6.
魏勇珍  缪碧云  蔡小云 《全科护理》2020,18(13):1581-1583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构建对腹部外科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入院的150例腹部外科手术病人设为对照组,2018年1月—2018年12月入院的150例腹部外科手术病人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术中行普外科护理常规干预,观察组通过建立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术中不良事件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压疮、异物遗漏、病人意外受伤、护士锐器损伤、错误用药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住院环境、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基础护理、危急性事件处理等方面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专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构建能有效促进腹部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康复,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外来器械管理中应用。方法 根据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将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的外来手术器械包纳入对照组,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的外来手术器械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对比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应用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14例,观察组1例,两组比较P<0.01,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应用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运用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对外来手术器械进行管理,能有效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监控视频回放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我院手术室一线护士85名,利用监控视频回放法,截取护理人员在手术室工作中的缺陷片段,进行问题的总结反馈以及原因分析,同时加强核心制度的学习。比较实施该方法前后手术室护士护理质量合格率。结果实施监控视频回放法后护理人员的手卫生、安全核查、物品清点合格率均高于监控视频回放前(P<0.05)。结论监控视频回放法提高了护理质量合格率,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促进全员参与质量控制,从而有利于临床护理质量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思维定势负效应科学突破管理在血液透析患者安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血液透析中心2018年1-4月(思维定势负效应护理管理实施前)的血液透析患者8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5-8月(实施后)的血透患者8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血液透析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思维定势负效应进行护理管理。比较2组血液透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血液透析护理安全管理认可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血液透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103,P=0.043),护理人员对血液透析护理安全管理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管理内容及管理效果的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将思维定势负效应科学突破管理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安全护理中,可有效降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该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深受血透室护理人员认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1日~5月31日于手术室成功完成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将2019年6月1日~12月31日于手术室成功完成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两组手术室护理人员均相同。比较两组手术室工作效率、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接送患者时间与等待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手术室护理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前准备失误、术前意外伤害、术中操作不当、护理文书记录错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控管理模式应用于手术室管理,可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及患者对手术室整体管理满意度,从而促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