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慢性胃炎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虽然从18世纪已经有了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但它仍旧存在许多临床上的困惑,缺乏客观的、容易执行的诊断标准。功能性胃肠病(FGIDs)是一组功能性胃肠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FGIDs其中之一,与慢性胃炎从临床症状上不能鉴别。难治性慢性胃炎(CG)和FD因为医源性应激—过分夸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癌变常常合并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抑郁和焦虑),实际上都是心身疾病。对于难治性慢性胃炎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用常规治疗是无效的,可以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心身医学)观点看待CG和FD就可以得出不同结论和新的治疗方法,可以用这一新观点解决CG和FD诊断和治疗上的困惑,从临床实践证明抗抑郁/焦虑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术后腹胀的影响因素,为更好地预防胃肠手术病人出现腹胀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0例胃肠术后病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胃肠术后腹胀的因素。[结果]年龄、手术持续时间、术后有无使用自控镇痛泵(PCA)、下床活动时间4个因素与腹胀发生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术后有无使用PCA、下床活动时间是术后腹胀的2个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肠术后腹胀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病人术后的康复,护理人员应该高度重视,尽早采取干预措施,以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3.
军校学员功能性便秘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军校学员功能性便秘的发生情况,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及科学制定军校生活管理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328名军校学员,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饮食习惯、排便习惯、运动和作息时间、精神心理因素等方面.[结果]军校学员的功能性便秘发生率为19.5%(男生9.2%,女生26.4%),便秘的发生与性别、饮食习惯、排便习惯、精神压力等有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情绪不稳定、抑制便意、每周大便次数是功能性便秘的危险因素,R2分别为2.397,1.666,1.246,而固定排便时间、三餐规律、进食蔬菜水果是功能性便秘的保护因素,R2分别为0.447,0.449,0.317.[结论]军校学员功能性便秘发生率较高,且女性高于男性,提高军校女大学生防治功能性便秘的自我保健水平,适度调整生活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4.
驻疆边防官兵功能性胃肠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驻疆边防官兵功能性胃肠疾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按照FGIDs罗马Ⅲ分类及诊断标准,对驻疆边防官兵进行问卷调查。按国际统一评判方法(SA for RomeⅢ-DQ)对各种功能性胃肠疾病进行诊断。结果①抽样调查官兵1062人,FGIDs总发病人数333例,总发病率为31.34%。其中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发病率最高,为21.06%,其次为功能性烧心9.79%、功能性腹痛综合征4.94%、功能性便秘4.57%和功能性腹泻4.10%。而上腹痛综合征、胆囊及SO功能紊乱以及慢性肛痛发病率较低,均不到1%。②各类FGIDs发病率依次为功能性肠病30.75%,功能性食管疾病11.65%,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9.23%,功能性腹痛综合征4.94%,功能性肛门直肠疾病1.17%,功能性胆囊及SO功能紊乱0.09%。③主要症状中咽部疼痛或不适发生率最高〈10.62%),其次为腹泻和恶心,分别为9.97%和8.95%。④FGIDs发病集中在26岁-35岁之间;AB型血发病率最低,最高为A型血;汉族和少数民族发病率无显著差异;随着军龄、军衔的增长,发病率有升高趋势。结论驻疆边防官兵FGIDs总体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可能与边防官兵任务重,驻地天气条件恶劣,训练紧张,生活单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军校学员功能性便秘的发生情况,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及科学制定军校生活管理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328名军校学员,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饮食习惯、排便习惯、运动和作息时间、精神心理因素等方面。[结果]军校学员的功能性便秘发生率为19.5%(男生9.2%,女生26.4%),便秘的发生与性别、饮食习惯、排便习惯、精神压力等有关(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情绪不稳定、抑制便意、每周大便次数是功能性便秘的危险因素,R2分别为2.397,1.666,1.246,而固定排便时间、三餐规律、进食蔬菜水果是功能性便秘的保护因素,R2分别为0.447,0.449,0.317。[结论]军校学员功能性便秘发生率较高,且女性高于男性,提高军校女大学生防治功能性便秘的自我保健水平,适度调整生活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王俏  赵毅  刘伟  张秀英 《护理研究》2012,26(33):3077-3080
本研究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发生率、相关影响因素以及护理干预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重视心理因素与功能性胃肠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心理障碍在人群中的发病日益增多。在消化科门诊患者中近40%为功能性胃肠病(FGIDs),而流行病学调查显示FGIDs患者中约42%~61%伴有心理障碍,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和其他器质性疾病[1]。功能性消化不良(FD)和肠易激综合征(IBS)是FGIDs中常见疾病。国内外研究均已表明,负性生活事件、性格内向、焦虑或抑郁状态等均与IBS有高度相关性。调研也显示,普通人群和FD患者中的抑郁或焦虑发生率分别占9.1%和54.2%,心理因素是FD的独立危险因子。神经胃肠病学的发展为FGIDs患者心理障碍的认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陈敏  邓琼 《当代护士》2008,(5):95-96
目的探讨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心理治疗及护理对功能性胃肠疾病的作用。方法32例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患者心理治疗与护理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进行心理因素的测评,比较SCL-90的变化。结果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患者SCL-90因子评分明显高于中国常模,心理治疗与护理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下降,与治疗护理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患者存在着心理问题,心理治疗与护理对功能性胃肠疾病的康复有确切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应用泰士WCH型胃肠起搏器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影响,以评估其对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以泰士胃肠起搏器对2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结果 22例患者中,临床痊愈者5例,占22.7%;有效者4例,占18.2%;显效者7例,占32.8%;临床症状无改善者6例,占27.2%;总有效率为73.7%.结论泰士胃肠起搏器具有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应用泰士WCH型胃肠起搏器对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的影响 ,以评估其对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以泰士胃肠起搏器对 2 2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结果  2 2例患者中 ,临床痊愈者 5例 ,占 2 2 .7% ;有效者 4例 ,占 18.2 % ;显效者 7例 ,占32 .8% ;临床症状无改善者 6例 ,占 2 7.2 % ;总有效率为 73.7%。结论 泰士胃肠起搏器具有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康奈尔亚健康问卷(CMI)对大连大学三年级、四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427名大学生中,亚健康发生率为37.94%。男性A—R分值为(19.45±16.60)分,M-R得分分值为(5.51±6.03),女性两项指标得分分别为(28.52±21.10)分和(8.61±7.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1.27,12.53;P〈0.05)。结论大学生群体中的亚健康状态仍是一个比较普遍且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大学生过敏性疾病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和特点,为制定过敏性疾病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以现场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天津医科大学广东路校区所有大一至大四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过敏原、过敏症状、成人与儿童时期过敏原变动、过敏人群的季节分布、城乡分布、家族史及治疗措施等7部分。问卷收回后录入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总共发放问卷788份,收回727份,应答率为92.3%,有效问卷663份,其中139例患过敏性疾病,患病率为21.0%。过敏原以花粉、化妆品、粉尘、药物为主,引起的主要症状是皮疹、皮肤瘙痒脱屑、耳洞瘙痒发炎。儿童时期过敏而成年后不过敏的过敏物有水产品、药物、花粉、鸡蛋、牛奶、小麦等。调查对象中286人来自城市,81人(28.3%)有过敏史;377人来自农村,58人(15.4%)有过敏史,城市过敏患病率高于农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学生有家族过敏史,父母有无过敏性疾病其子女过敏性疾病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好发季节以不定季或春夏季为主。过敏者中67例(48.2%)曾选择自己购买抗过敏药作为控制措施,94例(67.6%)就医治疗,100例(71.9%)选择远离过敏原,25例(18.0%)未采取措施。结论天津市大学生过敏性疾病患病率较高,早期确诊并预防,以及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长春市高校大学生的安全隐患意识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随机调查长春市高校大学生300人,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其影响因素.结果 女性的安全意识得分(66.7±4.8)分,高于男性的安全意识得分(63.0±7.7)分;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得分(67.3±4.4)分,高于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安全意识得分(64.2±7.1)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51,3.623;P<0.05),父母的文化程度、家庭的经济状况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4.902,t=1.988;P<0.05).学校的安全设备未充分利用(49.8%),安全教育过于形式化(43.8%).结论 女性比男性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强;大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家庭的经济状况越好,其安全意识相对越强;城镇比农村大学生的安全隐患意识强.  相似文献   

14.
徐淑芹 《天津护理》2014,22(6):476-478
目的:探讨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职护理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性测量表对2010级和2011级高职护生393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总分平均为(281.51±28.27)分,说明高职护生具有正性评判性思维倾向,不同专业、是否实习、有无兼职经历、不同阅读时间和购书费用的护生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结论:高职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有待加强,高职护理教育应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进一步培养和强化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生命意义感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护理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生命意义感量表(PIL)中文修订版对181名护理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生命意义感总体得分为(91.45±10.54)分;性别、年级、宗教信仰、家庭谈论气氛及近亲属患病情况会对其产生影响(P0.05)。结论护理本科生生命意义感总体水平较低,影响因素较多。护理教育工作者应加强护理本科生的生命教育,重视其影响因素,以提升护理本科生的生命意义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16.
抑郁是大学生一种较常见的情绪,有些学生甚至患抑郁症,严重影响其学业、生活甚至生命。为更好地预防大学生抑郁对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的危害,本文对其相关影响因素作一综述,旨在为高校工作者的学生心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启示与建议。本文尤其关注大西北地区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旨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能更加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不同学历护生对护士职业形象和其影响因素的看法,为今后的护理教育和护士培训提供一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410名在校护生和在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学历护生认为护士职业形象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看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影响护士职业形象因素如护士性别、收入、学历或培训背景、护士工作的环境或科室以及护士之间的协作关系和大众媒体方面不同学历护生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学历护生对护士职业形象整体性的看法一致,中专护生对护士职业形象的看法与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有关,大专护生更关注护士之间协作关系对护士职业形象的影响,本科护生注重大众媒体、护士收入和学历背景对护士职业形象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本科护理实习生的死亡态度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本科护理实习生死亡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通过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死亡态度量表(中文修订版)(DAP-R),对广东省八家三甲医院实习的133名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死亡态度影响因素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3名护理实习生死亡态度总分(98.41±16....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职护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高职护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进行现况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高职护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总均分(2.89±0.36)分;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曾否接受职业规划教育”“对护理专业的满意度”“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性别”及“是否独生子女”对高职护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总分有影响。结论高职护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呈中等满意程度且受多种因素影响,高等护理教育应重视护生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高护生的专业满意度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20.
Gastrointestinal (GI) ultrasound (GIUS) is valuable in the evaluation of GI diseases such a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but its use in functional GI disorders (FGIDs) is largely unknown although promising. In order to review the current knowledge on current and potential uses of GIUS in FGIDs, information was obtained via a structured literature search through PubMed, EMBASE and Google Scholar databases with a combination of MESH and keyword search terms: “ultrasound”, “functional GI disorders”,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functional dyspepsia”, “intestinal ultrasound”, “point of care ultrasonography”, “transabdominal sonography”, “motility”, “faecal loading”, “constipation”. GIUS is currently used for various settings involving upper and lower GI tracts, including excluding organic diseases, evaluating physiology, guiding treatment options and building rapport with patients. GIUS can be potentially used to correlate mechanisms with symptoms, evaluate mechanisms behind treatment efficacy, and investigate further the origin of symptoms in real-time. In conclusion, GIUS is unique in its real-time, interactive and non-invasive nature, with the ability of evaluating several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with one test, thus making it attractive in the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FGID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limitations and concerns of operator dependence and lack of validation data for widespread implementation of GIUS in FGI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