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情况及相关因素,并制定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2013年11月—2014年7月我院2142例 PICC 置管病人 CRBSI 发生率及其原因。[结果]2142例病人中确诊CRBSI 24例,发生率为1.12%,其中操作中同一部位反复穿刺(针尖未拔出,在皮下探索式穿刺≥3次)5例,留置时间大于30 d 17例,经肘关节下静脉留置22例,病人带管出院(可能与病人依从性差、当地维护不规范等有关)23例。[结论]熟练的置管技术、满足治疗情况下较短的留置时间、经上臂置管、完整的宣教内容、病人良好的依从性及规范的维护都是降低 CRBSI 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3.
本文综述了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风险因素及防护对策的研究现状,为护理人员针对相关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提供指导,从而降低PICC的血流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并发症小等优点,可以为肿瘤病人提供一条无痛、安全、可长期使用的静脉通路。但随之伴发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如今已成为最常见的院内获得性感染之一,在医院感染中占第3位,占所有感染的19%[1]。我科自2008年开展PICC以来,已置管354例,随着置管例数的增多,导管相关性感染也日益突出,我室2009年12月—2011年6月对100例发生CRBSI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了相关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建立基于证据的新生儿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维护流程,提高PICC规范化维护操作的依从性,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JBI(Joanna Briggs Institute)临床证据系统,根据9项最佳实践建议对新生儿PICC临床维护操作进行基线审查,实施有针对性的策略并进行后期观察.比较2017...  相似文献   

7.
张萍 《全科护理》2013,(26):2438-2439
回顾性总结采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进行治疗的99例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对导管留置期间出现感染的病人资料进行系统分析、诊断,并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陈莉 《全科护理》2012,10(25):2400-240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能避免液体外漏及静脉炎的发生,减轻反复静脉穿刺带给病人的痛苦,是目前静脉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为长期化疗及晚期肿瘤病人静脉药物治疗的一种最佳途径[1]。在PICC留置期间可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导管脱出,目前临床上常见处理措施是拔管,尚无脱出后继续留置的报道。我  相似文献   

9.
王玉 《全科护理》2014,(24):2213-2214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利提高临床医疗安全性。[方法]纳入资料完整的PICC导管置入病人353例,以是否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为判断标准分为感染组30例和非感染组323例。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的差异,并进一步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资料单因素分析表明,感染组年龄大、留置时间长、糖尿病史、应用激素、穿刺≥2次、超声引导及操作人员经验50次比例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白蛋白水平低于非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资料多因素分析表明,感染组年龄、留置时间、糖尿病史、应用激素、穿刺≥2次及操作人员经验50次均高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年龄大、留置时间长、糖尿病史、应用激素、穿刺≥2次及操作人员经验50次是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3种不同冲管方法减少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率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减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导管堵塞率的方法。方法根据冲管方式的不同,将600例PICC置管患者分为3组,A组采用静脉点滴方式冲管,B组采用静脉注射方式冲管,C组采用脉冲方式冲管。观察1个月内重力输入肠外营养液的速度。结果导管堵塞率A组为96%,B组为69%,C组为1%;堵塞程度3组比较,X^2=442.091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脉冲式方法冲管可明显减少导管堵塞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使用间歇期导管维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门诊行PICC间歇期导管维护的病人162例次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在门诊行PICC间歇期导管维护的病人144例次为集束化组。观察两组病人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集束化组导管相关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集束化护理方法应用于门诊PICC间歇期导管维护,规范了PICC导管维护流程,减少了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延长了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氯己定敷料预防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CBM、CNKI和万方数据库,搜集氯己定敷料对PICC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21年2月28日。2名研究者通过Covidence平台独立进行文献筛选。采用Cochrane手册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估和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9项RCT研究和952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RR=0.17,95%CI(0.06,0.43),P=0.0002]、维护次数少[MD=-2.01,95%CI(-2.93,-1.08),P<0.0001],愈合时间短[MD=-1.97,95%CI(-3.85,-0.09),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MARSI[RR=0.44,95%CI(0.16,1.19),P=0.10]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己定敷料能有效降低PICC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减少维护次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86例PICC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护理人员)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名),观察组采用PDCA护理管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管理;两组均连续管理6个月,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护士核心能力评分,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基础护理、健康教育、护理沟通、置管护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护士核心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ICC置管患者采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自我管理能力、护士核心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阮燕萍  余元明  俞洋  朱逸 《护理与康复》2014,13(12):1119-1121+1125
目的分析PICC置管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32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1∶3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调查患者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地、伴发疾病种类、体质指数、住院期间主要治疗、PICC置管部位、置管静脉、导管类型、带管住院次数、均次住院留置时间、总留置时间等因素,分析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导管类型(BD PICC导管)、患者居住地(非城镇)是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均次住院留置时间(14d)是保护因素。结论导管类型、均次住院留置时间、患者居住地是PICC置管后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相关因素。合理选择导管类型,规范进行导管维护,加强出院带管患者的健康教育,有利于预防和控制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韩忠秀  唐忠敏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3):2192-2193
目的通过观察两种不同体位的置管方法,比较置管异位发生情况。方法将80例PIC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1)改良组:患者平卧,穿刺侧上肢外展平举,与躯干成90°,送管15cm时,穿刺侧肢体伸直上举,与颈部角度<30°;(2)对照组:穿刺侧肢体外展平举,与躯干成90°,送管15cm时,嘱患者头转向穿刺侧,下颌紧贴肩部。结果导管异位发生情况:改良组40例患者中2例发生导管异位,占5%。异位发生部位:腋静脉返回1例,占50%;胸外侧静脉1例,占50%。对照组40例患者中8例发生导管异位,占20%。异位发生部位:颈内静脉5例,占62.5%;腋静脉1例,占12.5%;肩胛下静脉1例,占12.5%;对侧锁骨下静脉1例,占12.5%。观察组发生导管异位较对照组少,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改良组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采用体位改良可减少PICC置管导管异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研究导管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110例肿瘤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细菌学培养。结果110例肿瘤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11例,感染率为10.00%;其中局部感染9例占8.18%、血行感染2例占1.82%;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导管类型、选择静脉、置入长度无显著关联,与导管留置时间有显著关联。结论对长时间留置PICC的患者,护理人员需严格无菌操作、规范护理导管,避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研究导管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110例肿瘤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细菌学培养.结果 110例肿瘤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11例,感染率为10.00%;其中局部感染9例占8.18%、血行感染2例占1.82%;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导管类型、选择静脉、置入长度无显著关联,与导管留置时间有显著关联.结论 对长时间留置PICC的患者,护理人员需严格无菌操作、规范护理导管,避免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谢玉娟  何红 《护理研究》2008,22(11):2974-2975
[目的]探讨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方法]在PICC置管病人护理过程中注重人性化护理服务,开展“微笑和以人为本”护理服务,创造优美环境,保护病人隐私,以品牌服务于病人。[结果]科室整体护理质量、护士素质、病人满意度提高。[结论]对PICC置管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专科护理质量、护士综合素质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院外延续护理在携带PICC置管出院的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携带PICC置管出院的肿瘤患者15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7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出院指导的基础上实施院外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0.3%,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2.9%,导管破损发生率为o.0%低于对照组的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3.93,5.98,6.32;P〈0.05)。导管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6.4%低于对照组的3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12,P〈0.01)。结论院外延续护理对于携带PICC置管出院的肿瘤患者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