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置尿管是妇科手术后常规护理措施之一,但留置尿管是尿路感染最主要的危险因素[1].气囊导尿管因有固定牢固、使用方便、不需外固定、安全可靠、刺激性小、与尿道密合程度大、有效防止泌尿系感染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2].目前,我院为需要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使用尿管一般为气囊导尿管,具有操作简便、减少漏尿、不易脱落等优点[3].但大多数患者拔除尿管后有尿急、尿频、尿痛、排尿不畅等症状.对如何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拔管时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值得我们广大医务护理工作者深入研究.通过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妇科全麻腹腔镜手术患者200例,根据术后拔除气囊尿管的方法不同进行疗效观察,从而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为术后如何拔除尿管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患者术后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7,(18):145-147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时间对妇科腔镜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于我院行妇科腔镜手术的7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拔除导尿管时间的不同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54例。对照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间为术后12h,实验组拔除导尿管时间为术后6h,拔除导尿管后对两组患者的排尿情况及泌尿系统感染情况进行记录并比较。结果留置导尿管拔除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排尿情况及泌尿系统感染情况具有显著差异性,实验组第一次排尿时间及尿路刺激症状两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第一次排尿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尿路感染例数、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例及0.83%,具有可比性(P<0.05);实验组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短留置尿管时间,可减少患者尿路刺激症状及尿路感染率,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剖宫产术之后留置导尿管时间长短对产妇的影响。方法将16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80例,对照组80例。通过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观察两组产妇尿路感染发生情况、术后排气时间及舒适程度。结果实验组产妇通过减少留置导尿管时间,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及尿路刺激症状,舒适度明显提高,排气时间缩短,且两组病例尿路感染情况、排气时间及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6 h拔除导尿管可有效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缩短术后排气时间,提高产妇舒适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根治术与耻骨后开放性手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接受的前列腺癌患者中,抽取38名,按照手术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19例。对照组应用耻骨后开放性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围手术其各项指标(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出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下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虽手术时间较长,但有效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减少了导管留置时间以及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是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3月治疗前列腺癌的8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A组采用开腹手术,B组采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都明显少于A组,手术时间明显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前列腺癌,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间与导尿管留置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术前术后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方法选择拟行宫腔镜电切术的病例120例,随机分为A组(术前10min排空膀胱,术中术后不留置导尿管)40例,B组(术前留置导尿管,术后6h拔除)40例,C组(术前留置导尿管,术后24h拔除)40例,分析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副损伤(膀胱穿孔)、术后发热(体温≥38.5℃)、尿路感染(术后第2天复查尿常规)、尿潴留(术后不能自主排尿而需再次留置导尿管)、尿道刺激症状(尿道疼痛但尿常规未见感染迹象)等。结果三组间在手术时间、副损伤、术后发热、尿潴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及C组的术后发热、尿路感染、尿潴留的发生率稍高,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在A及C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道刺激症状(尿频、尿痛)A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低难度的多数宫腔镜电切术的术前术后不留置导尿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探讨术后加速康复(ERAS)策略在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评估肝胆外科行腹腔镜手术的82例老年患者病历资料。分为常规腹腔镜手术的对照组37例与ERAS策略行腹腔镜手术的观察组45例,分析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疼痛目测类比评分(VAS)、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总住院天数及住院总费用。观察组患者在VAS评分、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总住院天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老年腹腔镜手术患者中术前正确评估重要器官功能,应用ERAS策略能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痛苦,加快术后恢复,且并不明显增加患者住院总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导尿管的留置时间,缩短导尿管的留置时间,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和B组(对照组),A组50例患者麻醉解除后术后8~10h,待患者膀胱中度充盈有尿意时,嘱其做排尿动作,拔出导尿管;B组50例术后按常规留置24h。于尿管拔除后48h观察有无尿潴留发生。结果:A组术后8~10h拔除尿管,B组术后常规24h拔除尿管。结论:拔除尿管时间提前14~16h,提前拔除尿管,尿潴留发生概率无明显差别,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可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出血术后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拔除尿管前间歇性夹闭尿管的必要性。方法:将92例脑出血术后长期(7天)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实验组拔除尿管前2日间歇性夹闭尿管,对照组不进行预夹闭而直接拔管。比较两组患者恢复自行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尿路感染率和导尿管重置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恢复自行排尿时间分别为(2.17±1.07)h、(1.69±0.9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首次排尿量分别为(303.87±112.82)ml、(273.43±89.04)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路感染率和导尿管重置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术后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预夹闭尿管可以提高患者膀胱储尿能力,患者的首次排尿时间延长,首次排尿量增多,但并未改善患者尿路感染率及重新导尿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留置导尿时间与尿路感染关系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留置导尿术是临床上最基本的诊疗技术之一,对抢救危重患者、观察病情起着重要作用,但它也是引起院内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报道[1-2]因留置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占医院内感染的比例为20.8%~31.7%,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其中75%~80%患者的尿路感染是由留置导尿管引起,且尿管留置时间越长则发生尿路感染的机会越大.  相似文献   

11.
王琼  叶京英  曹葆强 《安徽医药》2020,41(3):343-346
目的 研究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后消化运动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入住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二科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RAS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ERAS组在常规围术期护理路径的基础上,引入ERAS理念。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消化运动功能、口渴、恶心呕吐及不同时间点视觉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 ERAS组患者术后恢复通气时间[(11.00±2.32)h]、[JP]进食流质时间[(11.96±1.93)h]、排便时间[(12.52±3.68)h]及下床活动时间[(12.52±1.73)h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疼痛评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恶心呕吐、口渴感患者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围术期患者实施ERAS,能改善术后消化运动功能,降低手术应激,加快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肠癌术后镇痛期间拔除尿管对患者尿潴留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分析本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腹腔镜下结肠癌术后留置镇痛泵的患者46例,其中实验组23例(留置镇痛泵期内拔除尿管),对照组23例(停用镇痛泵后拔除尿管).两组术后尿潴留率、尿路感染率、肺部感染率、伤口感染率及满意率等指标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尿潴留率(8.7%比4.3%)、肺部感染率(4.3%比8.7%)、伤口感染率(4.3%比1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实验组满意率78.3%高于对照组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结肠癌术后留置镇痛泵的患者早期拔除尿管是安全可行的,且能减轻留置尿管引起的不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女性良性病变患者术中、术后各个方面的影响,探讨女性良性病变患者的最佳术式。方法同期接受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女性良性病变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各有特点,但综合比较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是女性患者良性病变的首选术式,但施术者应严格把握腹腔镜手术适应证,对术前病情准确评估,并加强自身操作技术的锻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颈癌两种手术方式的护理效果,提高护理的有效方法和质量。方法选取33例早期宫颈癌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33例开腹手术治疗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责任制整体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体温、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引流量、疼痛程度、下床活动时间、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等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护理两组患者均痊愈。其中腹腔镜组在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体温、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留置尿管时间及疼痛程序均小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颈癌相比较,具有住院时间短、术后出血量少、恢复快、患者疼痛程度较低、留置尿管时间短等优点,通过细致的观察和精心护理,患者术后恢复快,痛苦轻,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宋社英  张常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342-2342
留置导尿管是剖宫产术前一项常规操作,以往术后常规留置尿管并持续开放24小时[1],其目的除了便于手术操作,避免术中损伤膀胱外,同时可以预防术后膀胱过度充盈而妨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大量出血[2]。临床实践中发现,较多产妇对留置尿管感觉不适,表现为尿道口胀痛、下腹坠胀、膀胱刺激征等,很难坚持到术后24小时就不得不拔除导尿管或产生尿道感染等并发症。针对这种情况,我院将传统的留置导尿管时间改为6小时,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70例)和开腹手术组(66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镇痛用药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热病率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与开腹手术组相同(P>0.05),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用药率及术后热病率均明显小于开腹手术组(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霞  侯丽  孙杰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9):178-179
留置导尿是一种侵入性治疗,不仅可造成尿道、膀胱的黏膜损伤,也为细菌的逆行感染打开了门户。尽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但并不能杜绝尿路逆行感染的发生。各种手术常用留置导尿,而导尿管留置时间越长发生尿路感染的机会就越多。说明只要有尿管留置,就有尿道逆行感染的可能。早期拔除导尿管可以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而如何才能做到早期拔除尿管,又能让患者顺利的排尿,笔者的护理体会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白如  王超  任宁 《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10):1657-1658
结直肠癌是全球癌症特异性死亡率的第四大主要原因[1]。1991年首次报道了用于结肠癌的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手术,随后该技术被广泛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中。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具有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恢复快、术中损伤少等优点[2],但研究显示,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风险,如肠梗阻、感染、吻合口瘘等,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3]。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surgery,ERAS)理念目前已在其他外科手术中普遍开展[4],对于结直肠癌患者,其与腹腔镜联合的应用效果仍然存在疑问。  相似文献   

19.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前尿道狭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术后前尿道狭窄的发病情况及其围手术期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26例行TURP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术前合并膀胱结石、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术前合并高血压、术前尿路感染、术前是否留置尿管、手术医师、手术时间、术中使用电切镜型号、术中使用石蜡油润滑、术后尿道牵引时间、术后尿路感染、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将可能与术后出现前尿道狭窄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3例患者术后出现前尿道狭窄,发生率为5.40% (23/426).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尿路感染[OR=4.630,95% CI(1.386 ~ 15.468),P=0.013]、术中使用电切镜型号[OR=2.887,95% CI(1.100 ~7.579),P=0.031]、术后尿路感染[OR =6.117,95% CI(2.088 ~ 17.925),P=0.001]、术后尿道牵引时间[OR=4.083,95% CI(1.521~ 10.961),P=0.005]、术后留置尿管时间[OR=4.388,95% CI(1.533 ~ 12.564),P=0.006]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术前尿路感染、术中使用电切镜型号、术后尿路感染、术后尿道牵引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是TURP术后患者发生前尿道狭窄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肛肠患者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为临床提供适宜的拔尿管时间。方法将所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对两组患者拔尿管后排尿情况,尿路感染、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及患者评价满意度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拔除尿管后,实验组患者拔尿管后排尿通畅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尿路感染、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评价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72h是肛肠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拔除的适宜时间,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