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坐浴方法对肛门疾病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肛门疾病开放性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术后使用自制痔浴宝洗剂坐浴,对照组术后使用高锰酸钾液坐浴,比较两组术后肛门疼痛评分、创面愈合时间、水肿、渗血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肛周水肿发生率、切口敷料渗血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肛门疾病手术治疗后患者采用本院自制的痔浴宝洗剂实施坐浴,经临床观察,疗效显著,能够减少患者手术治疗后肛周水肿和切口渗血的发生,缩短治疗时间,促进肛门手术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肠J型贮袋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直吻术式,观察组30例给予袋吻术式。评估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排便次数、大便失禁次数、便秘人数、排便排气感障碍及排便不尽感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功能优良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肠J型贮袋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近期应用效果明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肛旁置管冲洗联合负压引流在肛周脓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东莞市望牛墩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术式切开引流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肛旁置管冲洗联合负压引流术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治疗后评估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记录愈合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及术后5 d后肛门疼痛;评估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比较两组患者肛瘘形成、肛门狭窄以及肛周脓肿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愈合时间、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术后3 d以及术后5 d观察组VAS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肛门功能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肛门功能部分失禁率、功能完全失禁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瘘形成3例,肛门狭窄1例,肛周脓肿复发1例;对照组肛瘘形成4例,肛门狭窄2例,肛周脓肿复发1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41,P>0.05)。结论肛旁置管冲洗联合负压引流在肛周脓肿治疗中能明显缩短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疼痛,促进术后肛门功能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有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留括约肌虚挂线法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对52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施行手术治疗,其中保留括约肌虚挂线法(治疗组)26例,切开挂线引流法(对照组)26例。对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肛瘘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术后1~15 d每晚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6个月痊愈患者肛门功能后遗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肛瘘发生率分别为4.0%和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5 d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19.05±6.71)d和(21.42±8.4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痊愈患者肛门功能全部正常,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为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括约肌虚挂线治疗在术后疼痛、切口愈合时间和保护肛门功能等方面明显优于切开挂线引流治疗,是一种治疗高位肛周脓肿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光子治疗仪在肛门术后切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行肛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术后第1 d开始采用光子治疗仪照射,照射距离15~20 cm,照射时间20 min,每日1次,7~10 d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方法。两组患者其他治疗、护理方法相同。结果:两组患者在肛周水肿、切口渗液量以及切口的愈合时间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子治疗仪对肛门术后切口愈合有促进作用,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祛毒汤湿敷肛门配合电磁波照射在痔术后患者切口愈合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160例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用祛毒汤侧卧位湿敷肛门切口配合电磁波照射法,对照组用祛毒汤常规蹲坐位坐浴法,1个疗程(7 d)后比较两组患者切口疼痛、水肿、出血、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及疼痛消失、水肿消退、切口愈合、住院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疼痛、水肿程度、出血情况均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P<0.01);创面肉芽生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疼痛消失、水肿消退、切口愈合、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7.
赵琴 《妇幼护理》2022,2(21):4985-4987
目的 探讨外用伤口罩在小儿包皮环切术的术后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 2019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小儿包皮环切术 82 例 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1 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方法处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外用伤 口罩干预。术后 7d 评估患者效果。比较两组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换药时间、切口愈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创面水肿及患 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两组干预 7d 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得到明显降低,观察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换药时间及切口愈合时间低 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 7d 后切口裂开、水肿及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 7d 后干预方法、干 预效果及美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 7d 后水肿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轻度水肿例数多于 对照组(P<0.05),中度水肿及重度水肿病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外用伤口罩用于小儿包皮环切术患者,能减轻患 儿疼痛,缩短换药时间,促进切口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创面水肿发生率,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王铭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7):3020-3021
目的分析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阑尾脓肿切除术治疗阑尾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阑尾囊肿患者105例,均行阑尾脓肿切除术,按照不同缝合方式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对照组采用经腹直肌切口分层缝合法。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预后情况(肛门排气时间、术后24h下床活动率、术后7d愈合并拆线率、切口感染率),随访6个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d愈合并拆线率、术后24h下床活动率高于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低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7%,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横切口腹膜外单层缝合法阑尾脓肿切除术治疗阑尾囊肿患者能缩短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术后7d愈合并拆线率、术后24h下床活动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9.
总结138例新生儿直肠肛门畸形行腹腔镜下肛门成形术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术中及术后给予综合保温措施,避免术后低体温发生;加强肛门切口护理,妥善固定各类导管,保持引流通畅,密切观察肛门局部形态及皮肤黏膜,保持肛门局部清洁干燥,预防直肠回缩、直肠黏膜外翻、肛周狭窄和大便失禁,促进切口愈合;严密观察病情,监测体温变化,重点关注腹部体征,合理选择抗生素,预防腹腔感染;同时嘱出院后规律护肛。经治疗和护理,本组患儿生命体征正常,病情稳定,于术后7~12 d出院,1例大便失禁的患儿于术后1年恢复排便功能,并继续扩肛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祛毒汤湿敷肛门配合电磁波照射在痔术后患者切口愈合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160例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用祛毒汤侧卧位湿敷肛门切口配合电磁波照射法,对照组用祛毒汤常规蹲坐位坐浴法,1个疗程(7 d)后比较两组患者切口疼痛、水肿、出血、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及疼痛消失、水肿消退、切口愈合、住院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疼痛、水肿程度、出血情况均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P〈0.01);创面肉芽生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疼痛消失、水肿消退、切口愈合、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祛毒汤湿敷肛门配合电磁波照射能减轻痔术后患者切口疼痛和水肿,减少出血,有利于创面肉芽生长,且缩短切口愈合、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皮下脂肪部分剔除术对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3年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收治的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术后进行切口常规缝合)和观察组51例(采用皮下脂肪部分剔除术缝合)。比较两组出院时治疗效果、切口愈合满意度,手术情况、切口一般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住院期间切口愈合不良等级、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引流时间、清洁切口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换药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切口愈合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与切口常规缝合相比,皮下脂肪部分剔除术缝合可促进胸骨正中切口心脏手术患者切口愈合,降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情况,提高患者切口愈合满意度及降低住院期间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剥内扎注射术加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急性嵌顿痔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手术治疗急性嵌顿痔患者360例,其中行外剥内扎注射术加括约肌松解术者180例(治疗组),行单纯外剥内扎注射术者18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治愈率及术后切口疼痛、尿潴留、肛缘水肿、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随访嵌顿痔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平均为(27±5)min,对照组为(22±4)min,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7.5±2.1)d,对照组为(17.0±1.8)d,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180例中,治愈174例,治愈率96.7%;对照组180例中,治愈163例,治愈率90.6%,两组比较P<0.05。术后随访1~3年,治疗组无便血、痔核脱出、肛门溢液等症状,复发率0%;对照组复发10例,复发率5.56%,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尿潴留、肛缘水肿和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外剥内扎注射术加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急性嵌顿痔并发症少,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人工肛袋防治消化道大出血、大便失禁病人肛周皮肤破损的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将70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使用人工肛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两组肛周皮肤情况。结果实验组肛周皮肤保持完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肛周皮肤破损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人工肛袋用于下消化道大出血、大便失禁病人,可降低肛周皮肤破损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人工肛袋对大便失禁的ICU重症患者皮肤损伤的防治效果。方法 2015年4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46例大便失禁的ICU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人工肛袋使用,并对患者皮肤进行护理。观察皮肤损伤的防治效果。结果 46例患者在接受人工肛袋的使用与护理后,人工肛袋留置时间在1~7d,其中3例出现肛周侧漏,3例出现肛周皮肤微红。12例在使用人工肛袋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压疮,但使用人工肛袋与护理后,其压疮均愈合良好。结论给予大便失禁的ICU重症患者人工肛袋使用,能有效的对患者肛周皮肤进行保护,减少患者肛周皮肤的受损情况,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血肿方外敷联合贝复新局部用药对腹部切口愈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我院妇产科住院手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换药,观察组采取血肿方外敷联合贝复新局部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腹部切口甲级愈合率、二期缝合率、切口红肿消退时间、表面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3个月切口愈合后瘢痕评分。结果观察组的甲级愈合率较对照组高,二期缝合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红肿消退时间、表面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两组切口VAS评分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切口愈合后瘢痕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肿方外敷联合贝复新局部用药可提高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甲级愈合率,降低二期缝合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轻切口疼痛,改善切口愈合后瘢痕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肛管与肛门袋在大便失禁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大便失禁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肛管组采用肛管引流,肛门袋组采用肛门袋引流,比较2组的护理效果及成本。结果2组大便溢出发生率分别为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周皮肤损害发生率分别为5%、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肛管组阻塞、脱出的发生率为28.3%、16.7%,分别显著高于肛门袋组的0.0%、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肛管组每日平均护理用时为2.35 h/d、护理费用为22.33元/d,均显著高于肛门袋组0.92h/d、1.73元/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门袋引流护理大便失禁的效果优于肛管引流,同时护理费用及护理用时也低于肛管引流。  相似文献   

17.
肖代君 《妇幼护理》2024,4(5):1255-1257
【】目的 探析手术护理干预在胃肠道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对象:胃肠道手术患者64例;选取时间为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随机分组,对照组(32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负性情绪评分等。结果:观察组32例患者中,甲级愈合:23例;乙级愈合:8例;丙级愈合:1例,平均切口愈合时间:(8.69±0.79)d;对照组中,甲级愈合:12例,乙级愈合:15例,丙级愈合:5例,平均切口愈合时间:(11.62±1.45)d;观察组切口愈合效果明显更好,愈合时间用时更短(P<0.05);观察组术后共计出现1例并发症,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13%;对照组术后共计出现7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6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另外,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心理状态改善效果更为明显(P<0.05)。结论:胃肠道手术患者经手术室护理干预后,不仅会缩短手术切口的愈合时间,而且能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和负性情绪,促进伤口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促进护理满意度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8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所行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行腹腔镜辅助保肛术;对照组40例,行开腹保肛术。对比分析两种术式治疗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38.9±37.2)min、术后住院时间(5.3±1.1)d及肛门排气时间(1.9±0.7)d均明显缩短,出血量(57.1±20.2)mL明显减少,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13.4±0.8)个明显增多(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27.5%),其中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2. 5%)明显减低,而两组患者在排便频率、排便紧迫感、排便困难及肛门功能满意度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相比,腹腔镜辅助保肛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出血少及安全性高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在防治大便失禁患者失禁性皮炎(IA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2月1日~2019年12月1日收治的78例大便失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出院后1个月负性情绪[采用中文版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生活质量[采用大便失禁生活质量评分量表(FIQL)],并记录两组干预后肛周皮肤护理质量(肛周皮肤损伤分级、总损伤率、每日肛周护理次数、肛周皮肤愈合时间)及IAD相关症状(IAD发生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结果:出院后1个月,两组PANAS、FIQL评分均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周皮肤总损伤率、每日肛周护理次数、肛周皮肤愈合时间、IAD发生率、持续时间、IA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能够改善大便失禁患者的负性情绪,减轻肛周皮肤损伤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且能预防IAD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率。方法:对60例刮宫产产妇进行母乳喂养体位的观察。实验组30例产妇术后第1d后采取床下坐位母婴反向式喂奶法及床上侧卧位喂奶法。对照组30例产妇采用坐位横抱式喂奶法。观察产后3~5d母乳喂养情况以及术后腹部切口愈合状况。结果:两组之间婴儿的含接姿势、产妇喂奶体位舒适度、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婴儿睡眠质量,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剖宫产术后采用床下坐位母婴反向式喂奶法及床上侧卧位母乳喂养体位优于传统的横抱式母乳喂养体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