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七日渐进式早期功能锻炼法在急性心梗PCI术后中青年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该院接受PCI手术干预的急性心肌梗死中青年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康复干预,试验组接受七日渐进式早期功能锻炼法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中青年病例干预后Ba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生活厅量评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七日渐进式早期功能锻炼法对急性心梗PCI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尝试,可显著提高该类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降低术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锻炼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预后及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本院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患者,按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中途失访3例,最终统计录入观察组39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锻炼加药物治疗及随访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功能锻炼方法,分析2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定情况及术后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7天日常活动能力评定及术后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功能锻炼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与疾病康复影响显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心脏康复策略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早期心脏康复策略),各100例。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心绞痛症状。结果 干预1周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及情感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周后,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稳定程度、治疗满意度、躯体活动受限情况及疾病认知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心脏康复策略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PCI后患者中可改善心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心血管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PCI围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3月本院CCU病房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快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加用快速性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89%)明显低于对照组(24.44%),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PCI围术期患者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干预后疗效显著,患者的术后效果较好,加速了患者的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阶梯式功能锻炼视觉强化法在中青年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就治于我院并接受PCI手术治疗的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术后心脏康复管理,试验组以阶梯式功能锻炼视觉强化法实施术后心脏康复锻炼管理,对两组干预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心脏康复锻炼依从性、功能独立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1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阶梯式功能锻炼视觉强化干预法对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实施心脏康复锻炼管理,可提高该类病例的心脏康复锻炼依从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降低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陈玉娇  李爱华  郭莉  郝敬荣 《妇幼护理》2023,3(16):4027-4029
目的 探究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我院 2022 年 1 月至 2022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行经 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 100 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0 例)和观察组(50 例)。对照组采取 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收集,记录和比较两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世 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HOQOL-BREF)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 SAS、SD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 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躁动难眠、腰背部不适、尿潴留、坠积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用于 PCI 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不良情绪,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新型心脏康复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手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脏康复模式干预,观察组采用早期新型心脏康复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的心肌血流灌注、心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CO、LVEF均较干预前升高,PAP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早期新型心脏康复模式,有助于促进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肺功能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并探讨早期康复对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及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2组患者均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基础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基础上行早期康复锻炼。分别在术后及术后3个月测量2组患者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6 min步行距离。结果术后对2组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发现,2组患者的LVEF及6 min步行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处理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LVEF较术后当天显著增加,并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LVEF值较术后当天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6 min步行距离较干预前明显延长,较对照组也明显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经桡动脉行急诊PCI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早期康复能够促进其心脏功能恢复并且提高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9.
吕燕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23):3623-3625
目的 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指标、术后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术后排便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 h、12 h、48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处方在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将采用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处方的4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设为观察组,将采用术后常规护理的4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后的疼痛情况、康复积极性以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 d、3 d、5 d、7 d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康复积极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以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处方能够提高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康复锻炼的积极性,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王桂明  马倩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9):1861-1862
目的:观察运动康复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成功PCI术后、Killip分级1~II级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制定“运动康复计划”对运动组进行干预。分别从两组基线特征、左心室功能改善情况和体力恢复程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运动组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再发心肌梗死和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动康复疗法能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心肌血氧供应,减少心肌梗死再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在心肌梗死PC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行PCI术的患者8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7例患者在PCI围术期采用针对性的全面优化护理模式,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护理。在不同护理模式下,对患者再灌注后血管动力学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天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比较,评价优化护理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与射血分数(EF)水平比较,观察组LVEDD为(52.8±1.7)mm较对照组(54.2±1.6)mm降低趋势显著,观察组EF为(54.0±1.8)%,显著高于对照组(48.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30.30%;同时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通过统计术后患者填写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自评表、焦虑自评表(SAS)及抑郁自评表(SDS)判断患者生活及心理恢复状态。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SAS、SDS指数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心肌梗死患者PCI围术期的全方面强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促进患者身体及心理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动能递进式运动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患者早期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 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接受PCI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4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以随机抽签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用动能递进式运动干预。比较2组干预前后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早期运动功能、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生活质量。 结果 干预后,实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t=4.281,P<0.001);运动时间、最大运动负荷、代谢当量水平均好于对照组(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480,P=0.034),症状、躯体功能、心理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动能递进式运动干预可显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早期运动功能,同时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杨彦萍  关丽丽  屈沛沛  杨路芳 《全科护理》2020,18(13):1590-1592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月在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病人106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在心脏康复的心理处方中,对照组按常规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叙事疗法,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病人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干预后SAS、SDS、总体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将叙事护理应用到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中减轻了病人焦虑、抑郁症状,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有益于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双心护理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双心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CD-RISC评分、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双心护理模式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患者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92例行PCI手术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数字法将其分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基于时机理论的双心护理模式干预),各46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CSMS、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CS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双心护理模式有助于促进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心理状态、应对方式的改善,可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早期心脏康复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冠心病监护病房11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试验组给予改良早期心脏康复方案进行锻炼,对照组给予早期心脏康复方案进行锻炼。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第7天的日常生活能力、左心室射血分数、冠心病监护病房住院天数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干预7d后,试验组的日常生活能力、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改良早期心脏康复方案安全、有效,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康复,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提高患者日常自理能力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结合早期康复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医院收治住院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两组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接受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心脏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的LVEF、MCF、CO均增大,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以及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消除心理负担,提高术后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