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总结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 2008年2月-2010年6月采用PKP治疗31例(31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男10例,女21例;年龄64~80岁,平均70.7岁。均为轻微外伤所致,病程1~13 d。病变椎体位于T128例、L19例、L212例、L42例。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临床症状;摄X线片测量病变椎体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行骨折复位及预防椎体塌陷评估。结果 3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中透视见11例椎体(35.5%)出现骨水泥渗漏,其中渗漏至椎体前侧3例,椎体侧方4例,沿穿刺通道渗漏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1.5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分别为(8.1±1.2)、(2.5±0.6)、(2.3±0.8)分;Cobb角分别为(30.2±5.3)、(21.3±3.6)、(23.5±3.8)°;椎体前缘高度分别为(13.98±4.62)、(22.03±4.93)、(22.56±4.34)mm。术后VAS评分、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能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预防椎体塌陷。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8):748-751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本院就治的72例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2组,PVP组40例,PKP组32例。观察两组手术前后VAS评分、椎体压缩率、伤椎Cobb角、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伤椎增加高度、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前后,其VAS评分均显著下降,患者疼痛缓解明显,但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KP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但PVP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KP组治疗后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要低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PVP组比较,PKP组手术时间较长,骨水泥注入量较多,术后伤椎高度增加较大,骨水泥渗漏情况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VP、PKP两种手术方法均具有显著止痛效果,PKP较PVP椎体高度恢复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并获得随访34例,PVP治疗19例25个椎体,PKP治疗15例20个椎体.观察两组患者间SF-36评分、伤椎高度恢复、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伤椎高度丢失情况、临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 PVP组和PKP组患者在术中骨水泥渗漏率、末次随访时SF-36评分、末次随访时临近椎体骨折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椎体复位效果的观察指标上,PKP组术后椎体前缘间、椎体上下终板中心间高度恢复量、术后后凸角度恢复值、末次随访后凸角度恢复值上与PVP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末次随访时PKP组伤椎高度丢失量与PVP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和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PKP具有较好的复位效果,但术后椎体高度丢失明显,在骨水泥渗漏率、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指标上相对于PVP未表现出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和椎体肿瘤的脊柱微创技术。2008年1月~2012年3月,笔者应用PKP治疗胸腰椎骨折28例、椎体肿瘤6例,取得满意疗效。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8):1662-1666
[目的]观察在不同时机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选取最佳手术时间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在不同时间予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96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骨折7 d内手术36例(A组),骨折8~14 d内手术32例(B组),骨折15 d以上手术28例(C组)。对比三组患者术前与术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SA)评分、Cobb角改善程度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各组术后疼痛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A组改善程度最明显;各组Cobb角均得到矫正;各组骨水泥渗漏率存在差异,B组最低(P0.05)。[结论]在骨折初期进行PKP治疗,除了止痛效果优良之外,骨水泥渗漏率也较低,特别是在骨折1~2周内,此阶段手术操作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观察术后疼痛改善、椎体高度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6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发生骨水泥渗漏2例(3.28%),未出现其他脊髓或脊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均随访12~18个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e角测量值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等症状,且并发症少,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9例患者的80个骨折椎体施行PKP,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的变化,评估疗效。结果患者手术均成功,未发生脊髓、神经损伤。59例均获24个月的随访。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2个月、术后24个月的VAS值分别为6.06分±1.02分、2.45分±1.04分、2.80分±1.13分和2.90分±1.90分;后凸Cobb角度分别为24.62°±4.71°、21.71°±3.92°、22.20°±3.60°和22.90°±3.28°;椎体高度值分别为19.0mm±1.80him、26.3mm±2.10mm、25.9mm±2.00mm和24.2mm±2.03mE;术后各时段与术前比较3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12个月、24个月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3.00%、81.72%、72.09%。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微创、安全,能迅速缓解疼痛,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C臂机引导下行PKP治疗,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量Cobb角及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椎体高度等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疼痛明显缓解,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未出现严重骨水泥渗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VAS由术前的7.7±1.0下降至术后的2.3±0.7,末次随访的2.4±0.6;Cobb角由术前的(29±5.4)°矫正到术后的(21±3.5)°,末次随访时的(22±3.6)°;椎体高度由术前的(12.9±2.6)mm到术后的(21.5±1.8)mm,末次随访时的(21.3±1.7)mm.术后与术前、末次随访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末次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创伤小,安全性高,能有效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是一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以往治疗方法为单纯采用俯卧背伸复位、佩戴矫形支具、理疗、止痛等姑息疗法。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近年来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转移瘤等疾病引起疼痛的一项新型微创脊柱外科技术,被认为是理想的较为安全的选择。从2003年10月至2007年4月,应用球囊经皮椎体成形手术系统治疗椎体压缩骨折17例30椎,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应用PVP治疗的36例单椎体骨折病例进行回顾分析,患者平均年龄74岁。从疼痛程度变化、伤椎压缩率、后凸角、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术后24小时所有患者腰背疼痛均显著缓解,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压缩率及后凸角术前、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4例存在无症状椎体外骨水泥渗漏。所有病例至今获随访24~42个月,平均33个月。4例于术后2年内出现腰背部疼痛症状,经X线证实为邻近椎体新发骨折;余患者无疼痛复发,无原有症状加重或神经受压症状出现,伤椎及邻近椎体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对任何年龄段的OVCF,采用积极的PVP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3.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估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4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行椎体后凸成形术,分别在术前、术后及随访时对患者疼痛、镇痛药使用情况、活动能力及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36 个月,平均20.4个月,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1.98±0.61 cm增加到术后的2.23±0.60 cm(P<0.01),最终随访时为2.23±0.53 cm;椎体中部高度由术前的1.92±0.61 cm增加到术后的2.27±0.54 cm(P<0.01),最终随访时为2.26±0.60 cm;椎体后缘高度术前、术后及最终随访无显著性差异(P>0.05).Cobb角由术前24.32°±12.37°,矫正至术后21.85°±11.02°(P<0.05),最终随访时为22.77°±12.01°.术后6个月随访时VAS评分由术前的8.20±1.14下降至2.70±1.24(P<0.01);止痛药使用评分由术前的1.59±0.91下降到0.21±0.32(P<0.01),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前的2.91±0.75改善到1.30±0.34(P<0.01).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方法简单,安全性高,可缓解患者的疼痛,减少镇痛药依赖,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经皮椎体成形术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估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3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随机分成PVP组和PKP组,PVP组7例单椎体,5例2个椎体、2例3个椎体、1例4个椎体,共27个椎体接受治疗;PKP组9例单椎体、5例2个椎体、1例3个椎体,共22个椎体接受治疗。结果30例患者手术操作全部成功。PVP组8例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PKP组10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术后PKP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与术前比较有改善(P〈0.05)。结论PVP和PKP两种手术方法均具有显著止痛效果,PKP较PVP在椎体高度恢复及脊柱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避免手术并发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我院采用经椎弓根入路双侧PVP治疗骨质疏松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患者45例,按病变部位分为胸椎组,腰椎组和合并胸腰椎骨折组,分别于术后3 d、术后1年随访患者,以视觉模拟评分法( 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为评价指标,应用SAS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比较治疗前后VAS和ODI评分的差异。结果45例骨质疏松型压缩性骨折患者行PVP治疗后3 d、1年VAS评分分别降低了(5.87±1.00)分、(4.25±1.28)分,ODI评分分别下降了(54.97±4.92)分、(41.47±5.88)分,术后3 d、1年胸椎组、腰椎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PVP治疗过程中5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无神经损坏、肺栓塞等并发症。结论PVP是治疗骨质疏松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PVP对骨质疏松引起的胸椎、腰椎骨折疗效相当。 PVP新型材料的安全性还需进一步研究探讨。严格掌握适应证、规范的操作、把握好推注骨水泥量和速度是目前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老年OVCF患者采用PKP治疗,手术在C臂机透视下进行。记录并比较术前、术后3 d、术后1年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病椎最大塌陷处的高度、Cobb角的变化。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年,术后病椎疼痛症状均显著缓解。术后3 d和术后1年的VAS评分、病椎最大塌陷处的高度、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KP治疗老年OVCF可以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矫正后凸畸形,迅速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0VCF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PVP治疗20例(PVP组),男8例,女12例,年龄54~81岁,平均(66.37±2.34)岁;采用PKP治疗20例(PKP组),男11例,女9例,年龄56-79岁,平均(65.12±3.21)岁。术后1、12周及1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法、巴塞尔(Barthelindex,BI)评分方法对术后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及日常生活功能的改善情况进行评定;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责任椎的前缘高度、后凸角度(Cobb角)的变化。结果:PVP组出现椎体后缘骨水泥渗漏1例,但无任何·临床症状,渗漏的骨水泥未用手术方法处理。两组均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所有患者获得1年以上随访。术后两组VAS、B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疼痛缓解明显,日常生活功能改善显著。术后l、12周及1年各时间段的VAS、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12周及1年的责任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变化在PV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12周及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段的责任椎前缘高度及Cobb角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VP和PKP均能明显缓解OVCF患者的疼痛,完全或部分恢复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PKP在恢复责任椎前缘高度和矫正椎体后凸畸形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对压缩程度较大的椎体高度恢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单、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效果。方法收集2017-01—2018-12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OVC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术式将其分为2组。单侧组(36例)行单侧PVP治疗,双侧组(32例)予以双侧PVP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骨水泥灌注量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少于双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的VAS评分、ODI、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时点的上述指标均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双侧PVP治疗OVCF均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且效果可靠。但单侧PVP手术时间短,X线暴露次数少,骨水泥灌注量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密盖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我们将脊柱压缩性骨折行PVP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术后当日予以肌注鲑鱼降钙素,治疗3周后改用鼻喷剂,连续使用至少3个月;观察组单纯予以椎体成形术,分别在术前,术后1周,1月,3月以及6月采用VAS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来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均在术后疼痛均有明显的缓解,但是相对于观察组,治疗组在术后1月,3月,以及6月疼痛缓解以及生活质量提高更为明显,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这种差别越来越明显。结论椎体成形术结合鲑鱼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更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接受椎体成形手术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高黏度骨水泥,对照组应用普通骨水泥。比较2组术后第1天、1个月及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和疼痛评分(VAS)、脊柱评分(ODI);统计2组骨水泥渗透率。结果 (1)治疗前2组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和VAS评分、ODI脊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1天、1个月及6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ODI脊柱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第1天观察组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个月及6个月2组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骨水泥渗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2组邻近椎体压缩性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黏度骨水泥和普通水泥应用于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均有可靠效果,但前者能快速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且骨水泥渗漏率较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