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老年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脂联素(ADP)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行开胸手术老年患者80例,男52例,女28例,年龄65~80岁,BMI 18.6~26.6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组(PG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40例。PG组采用连续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GA组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即刻(T0)、诱导插管后(T1)、切皮后15min(T2)、拔管前即刻(T3)的HR和MA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于麻醉前即刻,切皮后15min、术后1和7d分别采集静脉血样检测血清MMP-9、ADP浓度。采用MMSE于术前1d和术后7d对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并记录。记录两组患者术后7dPOCD情况。结果与T0时比较,T2-T4时GA组HR明显增快、MAP明显升高(P0.05)。与GA组比较,T2-T4时PG组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与麻醉前即刻比较,切皮后15min、术后1和7d两组血清MMP-9浓度明显升高(P0.05),ADP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GA组比较,切皮后15min、术后1和7dPG组血清MMP-9浓度明显降低(P0.05),ADP浓度明显升高(P0.05)。术后7dPG组发生POCD 4例(10.8%),明显低于GA组8例(22.2%)(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全麻能改善老年开胸手术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能,该麻醉方式同时也可抑制MMP-9和促进ADP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麻醉(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 TPVB)与全身麻醉在乳腺癌保乳术快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乳甲外科行乳腺癌保乳手术的76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超声引导TPVB(T组)39例,全身麻醉(G组) 37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术后疼痛评分及快速康复情况。结果在T2、T4时间点,T组血压、心率波动低于G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舒芬太尼使用量、患者术后8 h内VAS评分(静息/咳嗽)、恢复饮食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比较,T组均少于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TPVB应用于乳腺癌保乳术安全有效,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transversus thoracic muscle plane-pectoral nerves,TTP-PECS)]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的镇痛效果与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4例,年龄35~72岁,BMI 20~26 kg/m~2,AS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TTP-PECS组(A组)和TPVB组(B组)。麻醉诱导前A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TTP-PECS,B组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TPVB,均注入0.5%罗哌卡因30 ml,分别于操作结束后30 min测定痛觉减退范围。术毕两组患者均给予PCIA,并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补救镇痛,维持静息VAS评分≤3分或运动VAS评分≤5分。记录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范围、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术中芬太尼消耗量、阻滞镇痛维持时间、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镇痛例数;评估术后2、6、12、24及48 h的静息及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记录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阻滞范围主要为T_2—T_6,B组主要为T_3—T_7,A组T_2皮区的阻滞者明显多于B组,T_6、T_7皮区的阻滞者少于B组(P0.05);与B组比较,A组阻滞操作时间缩短,阻滞镇痛时间延长,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例数明显减少,术后12 h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A组术中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明显减少,术后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TP-PECS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围术期镇痛效果和安全性优于TPVB。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2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分为2组,各60例。A组行全身麻醉,B组行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比较2组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和术后24 h、48 h的MMSE评分。结果 B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用量均低于A组,术后苏醒时间早于A组,术后24 h和术后48 h的MMSE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膝膝关节置换,可减少麻醉药物用量,患者苏醒快,且对术后认知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择期行胫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全身麻醉,B组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记录患者丙泊酚用量、唤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10min Ramsay镇静评分、拔管后30min VAS疼痛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记录术后24h患者满意度。结果 B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B组唤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拔管后30min,B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术后24h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超声引导股神经加腘窝入路坐骨神经阻滞可明显减少术中全麻药用量,有利于术后快速苏醒,并且可以减轻早期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幼儿上肢手术应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随机将40例行上肢手术的婴幼儿分为2组,各20例。A组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B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记录围手术期患儿的HR、MAP、ETCO_2、SpO_2及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A组呼吸、循环功能较B组稳定,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B组,患者苏醒较B组快而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应用于婴幼儿上肢手术,镇痛完善,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平稳,术后苏醒快,且不良反应及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胸腔积液对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感觉阻滞平面的影响.方法 选择临床确诊的多发性肋骨骨折手术患者60例,分为合并胸腔积液组(P组)和未合并胸腔积液组(N组),每组30例.全身麻醉诱导前行超声引导下TPVB,两组全身麻醉方法相同,术后两组患者均采用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患者TPVB注药后1、15 min时感觉阻滞节段,记录入室后、诱导前、手术开始时及术毕时MAP、HR,记录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和术后1、4、8、24、36 h VAS评分.结果 TPVB注药后1 min P组与N组感觉阻滞节段分别为(4.1±1.2)个、(3.3±0.7)个,TPVB注药后15 min P组与N组感觉阻滞节段分别为(5.8±1.4)个、(5.0±1.0)个.P组患者TPVB注药后1、15 min时感觉阻滞节段明显多于N组(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MAP、HR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PVB应用于胸腔积液患者感觉阻滞平面更为广泛,且应用于胸腔积液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2月~2011年8月上腹部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纯全身麻醉、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于麻醉前、切皮、手术60min、拔管时分别测皮质醇、肾上二腺素、内皮素水平、MAP值及HR值。结果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纰患者手术60min及拔管时皮质醇、肾上腺素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切皮时、手术60min及拔管时内皮素水甲、HR值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拔管时MAP值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P〈O.05)。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阻滞可很好地调控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1月择期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10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A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B组给予传统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2组术后疼痛、睡眠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后12小时、24小时静息状态及上臂被动锻炼状态下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天睡眠质量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超声引导肩胛上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有效改善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状况,提高睡眠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在乳腺癌根治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组和对照组,各30例TPVB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胸椎旁神经阻滞,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在静吸复合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后均采用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评价术后1、4、8、12、24、48小时静止和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AS)、舒芬太尼用量和不良反应。随访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慢性疼痛情况。结果 TPVB组患者在术后1、4、8、12小时静止和运动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小时静止和术后24、48小时运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VB组PCIA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TPVB组患者术后恶心和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17.2%和6.9%,对照组分别为43.3%和2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VB组术患者后3个月和6个月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13.8%和6.9%;对照组分别为36.7%和30%。结论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以为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和不良反应,降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用于剖宫产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时的效果。方法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TAP阻滞麻醉,B组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超声引导TAP阻滞麻醉,各7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记录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疼痛评分以及术中牵拉反射发生率,同时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结束后2小时、4小时、8小时、16小时、24小时、36小时的疼痛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术后镇痛泵按压次数以及患者首次下地活动时间。结果 B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MAP、HR的变化以及疼痛评分优于A组(P0.05);B组患者术中牵拉反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2小时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B组患者术后4—36小时的疼痛评分明显优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镇痛泵按压次数也少于A组(P0.05);B组患者首次下地活动时间明显提前于A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TAP阻滞用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时成功率高,麻醉效果更加确切,不良反应少且术后持续镇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管内表面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气管超声内镜引导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e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e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EBUS-TBNA的老年患者(年龄65~85岁)63例,麻醉医生根据麻醉习惯选择麻醉方法,单纯全身麻醉31例(A组),气管内表面麻醉联合全身麻醉32例(B组)。比较EBUS-TBNA操作开始至苏醒拔除喉罩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发生的次数、呛咳/体动次数、苏醒时间(停止麻醉药物泵入至拔除喉罩时间)、瑞芬太尼用量和操作时间。结果 B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中位数2(0~3)次,明显少于A组6(3~12)次(Z=-6.758,P=0.000);B组患者呛咳/体动次数中位数0(0~1)次,明显少于A组2(0~4)次(Z=-4.943,P=0.000);B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427.2±46.2)μg,明显少于A组(535.2±73.6)μg(t=6.996,P=0.000);B组患者苏醒时间(8.6±1.6)min,明显短于A组(12.4±1.9)min(t=8.855,P=0.000)。2组操作时间差异无显著性(32.7±3.9)min vs.(32.3±4.1)min(t=-0.362,P=0.719)。结论气管内表面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EBUS-TBNA安全可行,与单纯全身麻醉相比术中循环系统更加稳定,苏醒更加迅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76例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其纳入A组与B组各38例,分别行全身麻醉与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血压与心率变化、术后疼痛程度(VAS评分)以及认知功能(MMSE评分)。结果 B组麻醉效果评价中优的构成比(89.5%)高于A组(71.1%),B组术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A组,B组术后2、6、12、24小时的VAS评分低于A组,B组术后2、6、12小时的MMSE评分均高于A组,各组对比均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可获得较为稳定的血压与心率,且术后疼痛轻微,认知功能影响小,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术中的应用。方法在侧卧牵引位下行择期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7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6例)。A组行全身麻醉,B组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后再行全身麻醉。记录患者入室以及术中各时刻的心率(HR)、有创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术中麻醉药物瑞芬太尼的用量以其他药物的应用情况;记录拔管时间、苏醒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两组间并发症等。结果 B组患者手术各时刻HR、MAP、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都明显低于A组,两组间相关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提高肩关节术中的麻醉质量而没有增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65岁以上老年患者60例,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P阻滞组(A组)和局部浸润麻醉组(B组),每组30例.记录麻醉前(T0)、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后15 min(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及手术结束(T4)时的MAP和HR;记录术后4、8、12、24h的VAS评分,追加镇痛药的例数;记录麻醉相关并发症;于术后48 h行患者麻醉满意度评价. 结果 A组术后4、8、12 h VAS评分[2(1~2)、2(1~2)、1(0~1)]均低于同时点B组[3(2~3)、3(2~3)、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药追加例数A组为0例,B组为20例(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体满意度(93%)明显高于B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TAP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腹股沟疝修补术效果确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可减少术后镇痛药用量,且患者的总体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适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最优麻醉方式,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择期行PPH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肌肉松弛药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肛周阻滞组(B组)、无肌肉松弛药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肛周阻滞组(C组),每组20例。比较三组患者围术期麻醉效果:每组术前、术中、手术结束的血压、心率变化,手术时间,拔除喉罩时间;患者术后2、6、12、24 h疼痛评分和镇痛药使用率;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术后睡眠情况。结果 B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A组和C组(P0.05);术后镇痛评分和镇痛药使用率均低于A组和C组(P0.05);尿潴留发生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A组和C组;术后睡眠质量优于A组和C组(P0.05)。结论肌肉松弛药喉罩通气全身麻醉+肛周阻滞更适合PPH日间手术,麻醉效果优,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术后康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影响作用。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共80例,研究人员根据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A组40例,行乌司他丁、右美托咪定联合进行麻醉,B组40例,单纯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记录A组与B组患者麻醉时间以及术中相关资料;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手术治疗后48、72小时的MMSE评分;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48、72小时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手术治疗后48、72小时的MMSE评分均显著大于B组患者(P0.05);手术治疗后72小时以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中,A组12例(30.0%),B组21例(52.5%),A组患者术后POCD比率显著低于B组患者(χ~2=8.1209,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行膝关节置换术时,在麻醉诱导前先行乌司他丁静脉注射,再注射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轻术后POCD,适合临床医师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输注预热胶体及晶体液对行全凭静脉麻醉下结肠手术患者体温、顺阿曲库铵(Cis)代谢和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36例老年患者择期全凭静脉麻醉下行结肠手术,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8例。A组术中输注预热至40℃的万汶和乳酸林格氏液;B组输注室温液体。所有患者入室后输注万汶5ml/kg后行全身麻醉,再输注万汶5ml/kg后切皮,切皮后再输注万汶直到共1000ml。根据出血量输注乳酸林格氏液和万汶。记录入室时、麻醉开始、切皮时及切皮后30、60、90及120min的鼻咽温度。记录各组患者停全麻药至呼之睁眼时间(苏醒时间)及寒颤发生率。采用四个成串(TOF)刺激模式监测Cis肌松效果。记录两组患者停肌松药后TOF值从0恢复到25%(临床作用时间)、75%和90%(体内作用时间)的时间以及25%~75%的时间(恢复指数)。结果麻醉后A组切皮后各点鼻咽温度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患者苏醒时间短于B组(P〈0.05),寒颤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Cis临床作用时间和体内作用时间均短于B组(P〈0.05)。结论输注预热液体能有效地提高全凭静脉麻醉下老年患者的鼻咽温度,减少苏醒时间和Cis的残留,同时减少寒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高龄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认知功能(POCD)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2例。根据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其中A组行椎管内麻醉,B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评估两组患者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认知功能及术后各时间点POCD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B组患者(P0.05),A组患者的手术所需时间、术后留观时间、术后各时间点的POCD发生率均明显小于B组患者(P0.05)。结论对于髋关节置换术高龄患者,椎管内麻醉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减少手术时间和术后留观时间,并且有利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恢复,适合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进行超声引导下颈浅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和对照组(进行全身麻醉),每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刻[麻醉前(T1)、麻醉诱导后(T2)、手术切皮即刻(T3)、手术进行30 min(T4)、拔管后5 min(T5)]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术后12 h、24 h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镇痛效果[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48 h内补救性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应激反应指标[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拔出气管插管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 h、24 h静息及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48 h内的补救性镇痛药物使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