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危重病人实施救护车院间转运护理措施。方法:2017年8月—2019年2月对15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危重病人实施救护车院间转运,转运前充分评估病情,加强急救车及急救物品的准备、人员的合理分工、转运途中病人生命体征的监护及ECMO机器设备的管理,给予精细的安排及护理,自行设计实施ECMO的物品核查单,杜绝纰漏,确保病人转运安全。结果:15例ECMO治疗的重症病人均经救护车顺利转运,转运距离5~600 km,ECMO机器转运途中运转时间1.0~8.0 h,转运途中病人生命体征平稳,ECMO机器运转正常,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在专业技术人员和完善的仪器设备的支持下可以保证ECMO治疗的危重病人行救护车院间转运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我院ECMO团队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重症患者院际转运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21年4月期间我院ECMO团队在ECMO支持下实现院际转运的27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疾病种类、插管地点、插管方法、院际转运距离、转运方式、患者转运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临床转归。结果:27例患者均由我院心外科ECMO团队在外院置管后转至本单位。其中男24例,女3例;平均年龄52.5岁;转运距离4~300 km。1例患者采用直升机转运,26例患者采用地面救护车转运。转运过程中无死亡事件发生,但发生8例不良事件。ECMO顺利撤机18例,患者顺利出院14例。结论:ECMO辅助下危重患者的院际转运是安全而有效的,充分而周密的准备工作可有助于减少ECMO转运途中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并应用携体外膜氧合(ECMO)患者转运同质化管理策略,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 2018年我院ECMO治疗团队通过基线调查与根因分析,制定了携ECMO患者标准化转运方案,并将方案应用于我院ICU、CCU和急诊科。在应用过程中逐步规范方案实施细则,并借助我院信息系统辅助,最终形成了携ECMO患者转运同质化管理策略。对比该同质化管理策略实施前(2016年1月—2017年11月)和实施后(2018年3月-2021年3月)携ECMO患者转运并发症发生率、转运时间;计算该策略实施后携ECMO患者转运前准备度、“Time out”执行率。结果 同质化管理策略实施后,携ECMO患者转运并发症发生率由32.26%降至13.73%(χ2=4.030,P=0.045);由ICU至CT室、急诊至ICU的转运时间均显著缩短(t值分别为2.541和8.663,P均<0.05);2018—2021年携ECMO患者转运前准备度与“Time out”执行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携ECMO患者转运同质化管理策略可降低转运并发症发生率,缩短转运时间,提高转运前准备度及“Time out”...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行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护理经验。方法:对7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实施ECMO治疗,转运过程中采用标准化的流程、应用《ECMO转运核查单》、加强防护和预防感染等措施,转运团队在合适的时机送患者外出检查。结果:7例危重症患者均成功完成了转运,未发生医护人员感染事件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结论:组建专业的团队、制定规范的转运流程是安全转运的前提,采用《新冠肺炎ECMO患者转运核查单》是安全转运的关键,转运前对患者的评估、转运途中接受优质化的护理,是安全转运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体外膜肺氧合(ECMO)团队对周边基层医院4例急危重症病人紧急建立ECMO循环并转运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救治的组织和转运经验。重点介绍ECMO团队的人员组成、职责、管理,对基层医院危重病人ECMO适应证的选择,就地对危重病人建立ECMO循环及院间转运的团队配合及监护要点。认为良好的ECMO团队训练,分工合作,转运当中注意细节的把控,做好应急流程预案,可以减少转运风险,特别要关注转运ECMO病人时相关的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只要有充足的电源和气源,ECMO病人在院间的转运可以不受限制,对于有救治希望的急危重症病人,ECMO团队到现场快速建立ECMO循环并转运到上级医院进一步救治,给更多病人予以生还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危重症患者院际转运的护理经验,指出ECMO转运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在转运前评估病情、仪器设备准备、ECMO转运团队人员配置及团队分工与协作;转运过程中严密监测患者基础生命体征和ECMO系统参数;对突发情况做出正确应急处理;在目的地到达后完成安全交接。结果:对1例危重症患者成功施行ECMO支持下长途转运,转运距离160 km,转运使用时间120 min。结论:在ECMO支持和专业护理下,危重症患者能够实现安全、长途转运,可显著提升危重患者的抢救效率和成功率,然而需进一步改进设备、规范操作及经验积累,实现技术全面成熟且在基层医院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孙琳  韩小琴  狄开荣 《护理管理杂志》2012,12(9):644-645,659
文章阐述了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过程中存在的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分析了急诊危重患者转运的病情、转运、人员、药物及设备、沟通等相关危险因素,提出制订转运及相关护理文书规范、加强转运的沟通与交接、完善转运前准备、加强转运中的监测与护理等安全措施,为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转运及安全管理方法。方法2005年1月~2006年12月对540例心脑血管和严重创伤性危重患者实施院前与院内转运。结果540例危重患者均得到安全转运,无患者在转运过程发生意外及医患纠纷。结论加强护士急救技能和专业培训,掌握救护及转运管理原则,加强转运安全管理,可确保患者安全转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级转运在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对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转运前进行转运风险评估,划分风险等级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根据转运风险等级确定转运人员及转运物品。结果实施分级转运后,转运总体不良事件下降,其中,患者相关性不良事件与转运人员相关性不良事件均下降(P0.01)。结论分级转运模式能够有效降低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了危重患者的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患者院际转运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ECMO转运管理实践提供指导。方法 运用循证护理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关于ECMO患者院际安全转运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6月,由2名研究者对所纳入的循证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证据归纳总结。结果 共纳入文献10篇,包括指南3篇、系统评价2篇、专家共识3篇、队列研究1篇、类实验性研究1篇。最终整合归纳了6个方面共22条证据,包括转运组织管理、团队组成与培训、转运决策、装备管理、转运过程管理(转运前准备、转运中监测、转运后处理)、质量控制。结论 医务人员应用相关证据时应结合医院实际情况,针对性筛选证据,保障ECMO患者院际转运安全管理,提供高质量的循证依据,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1.
黄艳 《中国临床护理》2011,3(6):519-520
转运是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救治过程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关键在于掌握转运的指征、转运前的风险评估、转运人员的组成、转运的急救器械和药品的准备、转运前的预防处理、转运途中的观察与抢救、搬运方法是否正确、抢救预案是否有效实施及严格交接班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自制的危重患者转运核查单对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成立专家小组, 编制《以风险评估和实施为特征的危重患者转运核查单》,并比较实施前后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实施后转运期间不良事件总的发生率由37.85%下降至1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1.151,P<0.001)。 其中技术类不良事件下降最为显著,由25.42%下降至7.54%( χ2=41.446,P<0.001)。 结论 《以风险评估和实施为特征的危重患者转运核查单》作为指导转运的工具,能够降低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3.
转运是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救治过程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如果操作不当,不仅影响危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还可能发生意外或导致死亡。因此,对急诊危重患者安全转运关键在于掌握转运的指征及转运前的风险评估,转运人员的组成,转运的急救器械、药品的准备,转运前的预防处理,途中的观察与抢救,搬运手法正确,抢救预案的有效实施,严格交接班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清单式交接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过程中使用表格式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单,与采用清单式交接前后危重患者转运交接所需时间、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和转运物品未及时取回例数进行比较。 结果 实施清单式交接后,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质量及效率和患者或家属满意度较实施前均有所提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和转运物品未及时取回例数均有所下降。 结论 实施清单式交接显著提高了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交接质量、转运效率和工作满意度,确保了患者的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15.
危重患者转运是因检查诊断与治疗的需要,常需转至检查科室、手术室或相关的专科病房进一步检查或治疗[1]。转运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转运过程中环境的变化、医护人员的急救技能和应变能力、仪器设备状况等种种因素均可增加患者的转运风险。而危重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转运会进一步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的稳定,甚至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有效提高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已经引起急诊急救和重症医学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2例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经验,包括成立ECMO转运小组、三级防护、转运前准备以及转运中和转运后的安全管理,以期为进一步提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院内转运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检索、评价并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辅助支持下患者行院内转运安全管理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方法 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美国国立指南数据库、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库、医脉通、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CINAHL、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体外生命支持组织网站中与ECMO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相关的临床指南、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并补充检索设计良好的原始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8月。采用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 结果 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专家共识5篇、系统评价2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类实验研究1篇、队列研究1篇、横断面调查1篇,共总结出30条关于ECMO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管理的最佳证据,涉及转运团队组成及能力要求、转运前准备、转运中监测、不良事件防控和转运交接管理5个方面。 结论 建议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构建专业化的ECMO患者院内转运团队,应用最佳证据规范ECMO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建立不良事件防控体系,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诊室危重患者的院内安全转运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对我院急诊室2006年1~6月142例危重症患者转运时意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42例转运途中发生意外32例。结论:做好危重患者转运前的认真评估、转运途中的严密看护,"绿色通道"的及时开通及相关科室的紧密协调,护送人员责任心的提高,是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正>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thetion,ECMO)技术是一种持续体外生命支持疗法,是将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经膜肺氧合再用泵将血灌入体内,替代或部分替代人的心、肺功能,支持生命的争取心、肺病变治愈及功能恢复的机会。近几年,随着对临床ECMO的逐渐认识,ECMO已慢慢被患者接受。ECMO患者病情危重,但由于特殊原因需要转运至相关科室检查及进一步治疗,本院自2013年开展ECMO技术以来,2名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ICU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前护理评估的实施方法及效果。方法成立评估小组,制订院内转运前护理评估等级及防护措施,根据评估等级做好准备。并将评估表报送相关转运科室做好准备。结果8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院内转运,未发生与护理相关的不良事件。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评分为(98.73±0.48)分。结论通过实施转运前护理评估并做好充分准备,能保证危重患者转运工作的顺利实施,从而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