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典型嗜铬细胞瘤临床特点及误诊概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嗜铬细胞瘤 (pheochromocytoma,Pheo)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旁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的肿瘤 ,瘤组织可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多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 ,以及微量的多巴胺 ,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其临床表现与肿瘤分泌的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的量、比例及释放发生有关[1] ,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不典型病例及无症状的静止型病例极易发生误诊。本文复习近年文献报道的非特异性临床表现的Pheo,以增强临床医师对各型Pheo的诊断意识 ,减少误诊误治率。1 Pheo误诊情况概述Pheo因发生部…  相似文献   

2.
嗜铬细胞瘤是临床上较少见的功能性肿瘤,发生在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的肿瘤,90%以上为良性,该瘤细胞可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从而引起阵发或持续性的高血压以及一系列代谢紊乱征候群,病情凶险,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治嗜铬细胞瘤唯一有效的措施,但手术并发症多,有一定的风险[1].  相似文献   

3.
恶性嗜铬细胞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提高对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治水平。方法 总结22例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恶性嗜铬细胞瘤常见于男性,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恶性率较高,肿瘤大多直径大于7cm,且内部结构不均,瘤体常有粗肿瘤结节或多个结节。可存在无嗜铬组织浸润或转移的表现。结论 常规病理难以区别肿瘤的良恶性,术后应长期观察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是否发生无嗜铬组织的转移。对临床怀疑有恶性可能的肿瘤尽量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肾上腺隋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这种肿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1]。  相似文献   

5.
报道恶性嗜铬细胞瘤20例,占本院近40年来收治嗜铬细胞瘤总病例数的10.5%。20例中表现有高血压17例,尿儿茶酚胺升高16例。肿瘤位于胸腔纵膈2例,肾上腺3例,腹主动脉旁7例,盆腔4例,膀胱壁4例。手术所见及长期严密随访是早期诊疗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关键。并就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依据、误诊原因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6.
<正>嗜铬细胞瘤是一种产生儿茶酚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的嗜铬细胞。位于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瘤又称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异位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异位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由于其异位性和缺乏特异性症状,在临床上极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据报道,对于无症状的患者,术前未明确诊断且未进行充分术前准备将导致死亡率上升高达47%[1]本院麻醉科术中处理未预料的异位嗜铬细胞瘤一例,结合文献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缪忠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04-104,111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长期误诊原因及对策。方法对我院2例嗜铬细胞瘤长期误诊患者进行分析。结果2例在拟诊嗜铬细胞瘤后手术治疗,康复出院,术后随访,症状未冉复发。结论要认真分析嗜铬细胞瘤的误诊原因,加强学习,拓展思维思路,并将B超列入嗜铬细胞瘤常规筛检项目,加强高血压病的慢病健康管理,减少嗜铬细胞瘤长期误诊的几率。  相似文献   

8.
多发复发及恶性嗜铬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发复发及感性嗜铬细胞瘤的特点,提高诊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多发、复发及恶性嗜铬细胞瘤资料。结果:23例多发、复发及恶性嗜铬细胞瘤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18.4%(23/125)。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1例,其中位于肾上腺6例,腹后壁5例,6例为单发嗜铬细胞瘤筋后单发肾上腺或腹后壁肿瘤。恶性嗜铬细胞瘤6例。结论:多发、复发嗜铬组织肿瘤存在同时多发和异时复发的可能,为良性肿瘤,而非嗜铬组织的多发、复发则为恶性嗜铬细胞瘤。  相似文献   

9.
嗜铬细胞瘤误诊为糖尿病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晓慧 《中原医刊》2004,31(3):47-48
嗜铬细胞瘤是肾上腺髓质的最主要疾病,它是由神经嵴起源的嗜铬细胞产生的儿茶酚胺(CA)分泌肿瘤,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但如能早期正确诊断,则是手术切除肿瘤后即可治愈的一种继发性高血压,否则,高血压的突然发作,可造成严重的心、脑、肾血管损害,甚至可危及生命。嗜铬细胞瘤可阵发或持续性分泌释放大量的CA,作用于不同组织上的α及/或β肾上  相似文献   

10.
陈凤春  管旌旌  白晶 《吉林医学》2008,29(12):1054-1055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的肿瘤,多成人发病,儿童少见。儿童嗜铬细胞瘤多以持续性高血压多见,具有家族遗传性。肿瘤多为双侧,易引起高血压脑病及心血管系统的损害。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文献报道儿童嗜铬细胞瘤的病例不断增加,因此对此病应加以重视。我院于2006年11月23日收治1例儿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同时并发高血压脑病及心脏病,  相似文献   

11.
闫爱琴  宋妮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8):218-219
嗜铬细胞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瘤体间断或持续地分泌和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手术切除肿瘤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90%的嗜铬细胞瘤是良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好,但风险大,未做术前准备的手术死亡率高达50%。妥善的围手术期管理是降低手术风险和使手术获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1例嗜铬细胞瘤合并心、肝、肾功能不全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  杨天德  陶军  吴刚明 《重庆医学》2002,31(8):740-740
嗜铬细胞瘤是来源于机体嗜铬组织、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一种肿瘤 ,好发于肾上腺髓质、交感或副交感神经节等部位。依其种类不同肿瘤细胞大量分泌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 ,临床上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及代谢异常等症状 ,切除嗜铬细胞瘤是该病唯一根治方法。本例嗜铬细胞瘤患者 2年前就发现血压高 ,诊断为嗜铬细胞瘤 ,但由于其它原因未能及时手术治疗 ,长期持续的高血压损害了多脏器功能 ,导致了心、肝、肾功能不全 ,使本例麻醉处理和手术的危险性明显增大。现将其麻醉处理经过报道如下。患者 ,女 ,2 6岁 ,持续性血压增高 ,收缩压大于 2 6 67…  相似文献   

13.
嗜铬细胞瘤是发生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的肿瘤,能持续或间断地分泌大量的儿茶酚胺物质如肾上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代谢紊乱.约85%的嗜铬细胞瘤为良性,故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唯一的治疗方法;但增高的血压使得该手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做好手术期血压的监测和护理对手术的成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嗜铬细胞瘤最常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发生于膀胱临床上罕见。对于发生在该部位的病例临床上容易忽视造成误诊,现将我科近两年收治的1例误诊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刘薇  龚志毅  肖涵  罗爱伦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1):1510-1511
嗜铬细胞瘤作为一种复杂的内分泌腺瘤,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大。它来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体内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由于肿瘤分泌大量儿茶酚胺而出现以高血压和代谢紊乱为主的临床症候群,其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和头痛、心悸、多汗三联症。目前对于嗜铬细胞瘤切除术的麻醉管理和围术期管理日臻成熟,围术期死亡率已经大大降低。但是合并有嗜铬细胞瘤的患者接受非肿瘤切除手术,特别是妊娠合并嗜铬细胞瘤的患者相当少见,关于此类患者的围术期处理经验相对不多。我们报道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接受剖宫产手术的围术期管理及体会。  相似文献   

16.
吴光宏 《现代医学》2011,39(3):361-362
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嗜铬组织的肿瘤,其中80%~90%位于肾上腺髓质,是一种较罕见的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中嗜铬细胞瘤的发生率为0.05%~0.1%,随着诊疗水平及医生警惕性的提高,本病的发现已逐渐增多[1]。半年前我科收治2例嗜铬细胞瘤,分别在呼吸内科和院外误诊,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吴光宏 《铁道医学》2011,(3):361-362
嗜铬细胞瘤是起源于嗜铬组织的肿瘤,其中80%-90%位于肾上腺髓质,是一种较罕见的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中嗜铬细胞瘤的发生率为0.05%-0.1%,随着诊疗水平及医生警惕性的提高,本病的发现已逐渐增多[1]。半年前我科收治2例嗜铬细胞瘤,分别在呼吸内科和院外误诊,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嗜铬细胞瘤38例,其中阵发型8例(21.1%),持发型4例(10.5%),持续阵发升高型19例(50%),无症状型6例(15.89%),急进型1例(2.6%)。分三个时期对该组病例的术前、术中、术后处理方法和结果进行疗效  相似文献   

19.
嗜铬细胞瘤多发生在年轻人。大多数为良性肿瘤,约6%~10%为恶性肿瘤。它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及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嗜铬细胞是分泌和贮存儿茶酚胺类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索)的场所。这种肿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和阵发性高血压及多个器官功能和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20.
嗜铬细胞瘤是嗜铬组织的肿瘤,主要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其次为交感神经节及旁交感神经节或其他嗜铬组织。本文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讨论其CT表现。1 临床资料 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8-62岁,平均38.7岁。临床表现为阵发或持续性高血压,收缩压最高达37.3kPa,持续性者可有阵发性加剧,并伴有基础代谢增高,糖、脂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等症侯群。 采用GE1600i型CT机,层厚及间隔均为5mm,先行肾上腺区扫描,如未发现肿瘤,则扩大扫描范围至肾门区、腹部、盆腔。8例行增强扫描,注射造影剂前3d用酚苄明20mg/d控制血压。2 结果 12例嗜铬细胞瘤单侧9例,双侧1例,发生于肾上腺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