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发急性心肌梗死(AMI)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临床确诊为AMI的患者136例,根据年龄分为早发AMI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55例,老年AMI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81例,并进行危险因素、临床、生化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回顾分析,观察两组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结果:与老年AMI组相比,早发AMI组中男性、吸烟、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或0.01)。临床生化检验显示,与老年AMI组比较,早发AMI组的血清总胆固醇[(4.28±1.03)mmol/L比(4.87±1.41)mmol/L]、甘油三酯[(1.22±0.66)mmol/L比(1.74±1.07)mmol/L]和载脂蛋白B[(0.80±0.18)g/L比(1.04±0.34)g/L]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0.01)。冠脉造影显示早发AMI组单支病变比例(27.3%)显著高于老年AMI组(11.1%)。早发AMI组冠脉病变程度Gensini积分显著低于老年AMI组[(58.70±27.11)分比(75.19±41.37)分,P<0.05]。结论: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早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特征是男性,有吸烟、冠心病家族史者更多,血脂水平显著升高;且单支冠脉病变比例较高,冠脉狭窄程度显著较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年龄≤3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年龄≤35岁96例(A组)和200例年龄35岁AM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分析其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等。结果:与年龄35岁AMI患者相比,≤35岁患者在男性、超质量、肥胖、吸烟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比例较高(96.5%vs.70.0%;75%vs.45.5%;35.4%vs.17.5%;72.9%vs.49.0%;93.8%vs.79.5%,P0.05),而高血压、糖尿病及血脂异常较低(P0.05)。≤35岁患者中,12例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单支病变发生率高;而年龄35岁AMI患者以3支血管病变为主。结论:≤35岁AMI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吸烟和肥胖,大部分为ST段抬高型AMI,病变以单支冠状动脉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延安市年龄≥60岁居民脑卒中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延安市年龄≥60岁的居民27 153例进行脑卒中筛查,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本地区年龄≥60岁人群脑卒中发病率为4.4%;高危人群占16.1%;男性吸烟及低危人群检出率高于女性,高危人群、中危人群、运动缺乏、血脂异常、高血压、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糖尿病、超重/肥胖、脑卒中家族史、既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检出率低于女性(P0.01)。脑卒中人群年龄、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糖尿病、超重/肥胖、脑卒中家族史比例明显高于非脑卒中者[(71.23±7.76)岁vs (69.44±8.04)岁,26.9%vs 21.8%,24.6%vs 10.1%,63.8%vs 24.7%,12.8%vs 4.9%,12.7%vs 4.3%,16.5%vs 9.3%,8.8%vs 3.2%,P=0.000];高血压、脑卒中家族史、糖尿病为年龄≥60岁人群脑卒中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B=1.427,B=0.712,B=0.640,P=0.000)。结论延安市年龄≥60岁人群脑卒中发病率较高,高血压、糖尿病和脑卒中家族史是本地区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青年初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住院患者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及11年间的变化趋势。方法该研究为横断面调查。入选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首次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以及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18~44岁的住院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及实验室检查结果。ACS危险因素包括吸烟、血脂异常、超重/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结果研究共入选患者7 106例,年龄(39.8±4.2)岁,其中男性6 593例(92.8%),包括STEMI患者 2 254例(31.7%)、NSTEMI患者 704例(9.9%)和UA患者 4 148例(58.4%)。ACS的危险因素中,患病比率最高的3个因素依次为血脂异常[85.8%(6 094/7 106)]、超重/肥胖[82.3%(5 850/7 106)]和吸烟[63.9%(4 545/7 106)]。入选患者中≥1个危险因素的比率为98.3%(6 885/7 106)。2007年至2017年11年间,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和超重/肥胖患病比率呈上升趋势,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特点及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对913例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15岁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发病特点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根据有无家族史分为2组,家族史阳性者522例(A组),平均年龄(53.02±13.76)岁;家族史阴性者391例(B组),平均年龄(51.59±14.03)岁。数据采用SPPS11.5软件包,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用t检验和χ2检验对2组发病年龄、血压分级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吸烟、超重或肥胖、喜咸食、高血压家族史及缺乏体育锻炼,为2组高血压患者共同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家族史患者与无家族史患者比较,发病年龄较早,血压水平偏高,超重肥胖发生率较高(P<0.05)。2组吸烟、喜咸食及缺乏锻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家族史是高血压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家族史患者发病年龄早,血压水平较高,更肥胖;吸烟、膳食口味偏咸、超重、肥胖及缺乏体育锻炼,是有家族史和无家族史高血压患者共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青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入选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且年龄≤40岁的593例患者。按照发病时心电图是否有ST段抬高,分为NSTEMI组(n=96)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n=497),比较其危险因素、辅助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和血运重建情况。结果:NSTEMI占急性心肌梗死的比例为16.2%。NSTEMI组与STEMI组比较,高血压比例(49.0%vs. 37.2%,P=0.031)、高脂血症比例(87.5%vs. 76.3%,P=0.015)、肥胖比例(49.0%vs. 35.8%,P=0.015)、总胆固醇[(4.66±1.50)mmol/L vs.(4.34±1.12)mmol/L,P=0.01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88±1.33)mmol/L vs.(2.56±0.97)mmol/L,P=0.006]和糖化血红蛋白[(6.37±1.28)%vs.(6.09±1.19)%,P=0.037]均较高;危险因素个数[(3.2±1.4)个vs.(2....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年龄分为早发组与晚发组,各60例,对两组的危险因素与临床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早发组患者中吸烟、饮酒患者、阳性家族史、超重患者明显多于晚发组,且早发组患者中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明显少于晚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组患者TG明显高于晚发组,但其HDL-C水平、舒张压明显低于晚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高TG、阳性家族史、饮酒等。结论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史、高TG、阳性家族史、饮酒等,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男性多,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夏昆  倪祝华  绍峰 《山东医药》2007,47(19):87-88
收集年龄〈35岁的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32例,分析其高危因素、诱因、心肌梗死症状、冠脉造影特点及预后。结果:冠心病危险因素中吸烟者占81.2%,超重占48.7%,高胆固醇血症占37.5%,冠心病家族史占28.1%,糖尿病占15.6%,高血压占12.5%。梗死前心绞痛者占71.9%;心电图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占94%,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占6%。冠脉造影发现单支、双支、三支病变分别为23、5、4例,急诊造影血管100%闭塞24例,狭窄大于75%8例。发生心力衰竭6例,死亡2例,半年后随访30例均存活。提示大量吸烟是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高危因素,青年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死亡危险,及时介入干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以及不同地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之间的危险因素、相关病史以及院内病死率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于阜新市中心医院和北票市中心医院循环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550例,其中男性321例,女性199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危险因素、相关病史、出院诊断以及院内不良心血管事件等临床资料。结果男性AMI患者中,55岁组发病比例最高;女性AMI患者中,≥75岁组AMI发生比例最高,且年龄和AMI发生比例呈正相关(P0.05)。AMI发病比例男性多于女性。女性AMI患者有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多于男性AMI患者;男性AMI患者吸烟史明显多于女性AMI患者(P均0.05)且吸烟史在55岁组所占比例最高。阜新地区的AMI患者血脂异常率高于来自北票地区,合并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所占比例低于北票(P均0.05)。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中,下壁心肌梗死和前壁心肌梗死(包括前壁、前间壁、广泛前壁)发病例数高;STEMI的院内死亡率高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P均0.05)。结论男性AMI患者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且随着年龄增长AMI发生比例增加,AMI发病比例男性多于女性,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的AMI患者危险因素和相关病史所占比例不同。不同梗死部位发病例数和院内死亡比例不同,STEMI发病例数多于NSTEMI,在STEMI中,其中下壁心肌梗死发病例数最高,STEMI的院内死亡比例高于NSTEMI。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海南"候鸟人群"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作特点及预后分析。方法:连续入选2012~2015年冬季在我院住院的1 246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发生AMI的255例。患者根据来源分为"候鸟人群"组(n=197)和海南人群组(n=58),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资料及院内转归。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候鸟人群"组患者到达海南后发生AMI的平均时间为(3.15±2.67)天。与海南人群组比较,"候鸟人群"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病比例高[70.56%(139/197)vs 51.72%(30/58),P=0.003],冠状动脉单支+双支病变的比例高(P=0.009)、血栓抽吸的比例高(P=0.008),而支架置入的数量少(P=0.007);发生AMI后出现心原性休克的比例(12.69%vs 3.45%,P=0.044)和心原性休克+死亡的比例(16.24%vs 3.45%,P=0.022)均较高。结论:"候鸟人群"AMI患者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病比例高,简单病变多、血栓抽吸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疆和田维吾尔族早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7—2020年在新疆和田地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维吾尔族早发ACS患者264例(男性年龄≤45岁,女性≤55岁),同时收集同期的非早发ACS患者254例(男性年龄55岁,女性6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发病类型、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特点。结果:(1)两组早发ACS均以男性为主,但早发ACS组患者女性比例(78/264,29.5%)显著高于非早发组(25/254,9.8%)(P0.05)。早发组的体质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冠心病家族史以及合并有高血压的比例明显高于非早发组(P0.05);非早发组合并有糖尿病、脑梗死病史的比例高于早发组(P0.05);(2)早发组中血小板计数、甘油三酯、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高于非早发组(P0.05);非早发组中红细胞分布宽度、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早发组(P0.05);(3)发病类型上非早发ACS中心肌梗死的比例比早发ACS中更高,早发ACS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比例比非早发ACS高(P0.05);(4)早发ACS以单支病变为主,非早发ACS以3支病变为主;非早发ACS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所占的比例均高于早发ACS(P0.0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冠心病家族史、体质指数、血小板计数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同型半胱氨酸是早发ACS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超重、吸烟、冠心病家族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小板计数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和田地区维吾尔族早发ACS的主要危险因素,冠脉血管病变特点上早发ACS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非早发ACS以3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国初发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队列人群中血脂异常的年龄和性别分布特点。方法:从中国AMI(CAMI)注册登记研究中筛选未接受降脂治疗的初发AMI患者26 298例,其中男性19 967例,女性6 331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9 821例(75.4%),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6 477例(24.6%)。又将患者分为6个年龄段及年轻(男性45岁,女性55岁)和年长(男性≥45岁,女性≥55岁)两类,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根据2016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分为不同水平段。测量入院基线时血脂谱水平,分析血脂异常的年龄、性别分布特点。结果:全部患者的LDL-C、HDL-C和TG的平均水平分别为(2.83±0.91)mmol/L、(1.13±0.35)mmol/L及(1.77±1.24)mmol/L。女性患者LDL-C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P=0.01),男性患者则呈下降趋势(P0.01)。全部患者LDL-C≥3.4 mmol/L和1.8 mmol/L的比例分别为25.1%和11.8%;在LDL-C≥4.1 mmoL/L患者中,年轻男性的比例高于年长男性患者(10.7%vs. 6.8%,P0.01)。年轻男性HDL-C1.04 mmol/L患者比例(53.0%vs. 46.9%,P0.01)和TG≥2.3 mmol/L患者比例(35.9%vs. 19.0%,P0.01)均高于年长男性患者。结论:中国初发AMI患者血脂谱随年龄和性别变化明显,年轻男性血脂异常发生比例高。  相似文献   

13.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和促发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结合新近发现的冠心病危险因素,总结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早发心肌梗死的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对照分析青年组(≤40岁)和非青年组(≥50岁)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和促发因素的分布及聚集状况,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2组患者危险因素分布存在差异,青年组吸烟及家族史阳性率明显高于非青年组,新的危险因素中,青年组同型半胱氨酸(HCY)明显低于非青年组(P<0.05);青年组危险因素聚集率并不比非青年组高,但其发生AMI前多有明确的促发因素,且促发因素有聚集倾向。结论:青年人早发AMI可能与促发因素聚集有关,多种促发因素同时存在通过心肌缺血叠加效应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和非AS患者发生AMI。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发冠心病中心肌梗死型与非心肌梗死型的危险因素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奉天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确诊的45岁及以下冠心病患者165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和非AMI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MI组吸烟史比例、男性比率、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均高于非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脂异常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吸烟、男性性别、血脂水平异常是早发冠心病重要危险因素;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对于预测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及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41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按年龄分为早发组180例(男性≤55岁,女性≤65岁)和晚发组23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统计学比较,并应用多因素分析筛选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早发冠心病组女性患者比例(35.6%比22.1%,P=0.003)、血脂代谢紊乱比例(74.4%比55.7%,P<0.001)、陈旧心肌梗死比例(21.1%比13.2%,P=0.032)及冠心病家族史的比例(57.8%比41.3%,P=0.001)均显著高于晚发组。与晚发组相比,早发组患者舒张压水平(73±9.0mmHg比70±7.0mmHg,P<0.001)、三酰甘油(1.99±1.34mmol/L比1.51±0.84mmol/L,P<0.001)及血清总胆固醇水平(4.65±0.91mmol/L比4.33±0.91mmol/L,P=0.001)均显著升高。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单支、多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累及分支血管比例及病变长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高三酰甘油血症、陈旧心肌梗死史、冠心病家族史是早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并不轻于晚发患者,对于早发冠心病患者亦应加强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同时应加强对女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早发冠心病患者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胸痛就诊患者455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确诊为冠心病者370例,冠心病组按年龄(男≤55岁,女≤65岁)分为早发冠心病组267例,晚发冠心病组103例。早发冠心病组按年龄分为3个亚组,1亚组(男≤35岁,女≤45岁)56例,2亚组(35男≤45岁,45女≤55岁)84例,3亚组(45男性≤55岁,55女性≤65岁)127例;冠脉造影正常者85例为对照组。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异常病史、冠心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骨保护素水平,经统计分析血清骨保护素和早发冠心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相关性。结果 1对照组与冠心病组在年龄、性别等各个危险因素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骨保护素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呈正相关,与早发冠心病亦呈正相关。2早发冠心病组在性别、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等方面与晚发冠心病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早发冠心病组在高敏C-反应蛋白、体重指数、饮酒、骨保护素等方面与晚发冠心病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晚发冠心病组在危险因素个数、血脂异常、尿酸等方面与早发冠心病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3早发冠心病组中3亚组各个危险因素较晚发冠心病组各危险因素无统计学差异(P0.05);1亚组在性别、吸烟、冠心病家族史与晚发冠心病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可预示冠脉病变进展;性别、吸烟、冠心病家族史为早发冠心病最危险因素;早发冠心病年龄界限应该提前。  相似文献   

17.
早发冠心病的临床特点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脂类代谢情况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收集临床资料和血管造影结果,对早发冠心病患者、非早发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的传统危险因素、脂类代谢情况、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早发冠心病与非早发冠心病比较,具有以下临床特点:①传统危险因素较少(2.50±1.28比2.76±1.43,P<0.05);②吸烟[50.3%(73/145)比38.0%(82/217),P<0.05]和阳性家族史[29.7%(43/145)比19.9%(43/217),P<0.05]比率较高,高血压比率较低[59.3%(86/145)比73.3%(159/217),P<0.05];③甘油三酯水平较高[(2.13±1.89)mmol/L比(1.78±1.14)mmol/L,P<0.05];④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起病为主[66.2%(96/145)比42.6%(89/209),P<0.05],并且以单支血管受累为主[51.0%(74/145)比30.4%(66/217),P<0.05];⑤病例平均病变积分较低(4.86±2.30比5.92±2.66,P<0.05),轻度病变比率较高[46.9%(68/145)比31.2%(68/217),P<0.05].(2)logistic回归发现阳性家族史是早发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766,95%CI 1.060~2.940,P=0.029),吸烟(OR=1.561,95%CI 0.971~2.510,P=0.066)起较重要的作用.结论 与非早发冠心病相比,早发冠心病患者中传统危险因素虽所占比例较少,但冠心病阳性家族史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以及吸烟比例明显高于非早发冠心病患者,常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起病为主,常为单支不稳定病变.提示冠心病阳性家族史即遗传倾向和代谢综合征在早发冠心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女性早发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我院2012年6月—2015年4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女性病人300例,根据年龄≤55岁为早发组与非早发组。统计病人入院基本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女性早发冠心病病人危险因素。结果与女性非早发组相比,女性早发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69.6%vs 25.3%,P0.05),早发组病人吸烟、高脂血症、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比例更高,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Fg)、三酰甘油(TG)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早发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冠状动脉病变特征而言,与非女性早发组相比,女性早发组病人冠状动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58.7%vs30.7%,P0.05),二者在病变部位上无差别;女性早发组平均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平均Gensini积分均低于非早发组(1.86±0.73 vs2.73±0.88,P0.05;10.47±2.56 vs53.82±14.0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9.5 3 2,9 5%CI:8.2 3 5~22.053,P=0.000)、早发冠心病家族史(OR=11.734,95%CI:6.362~21.523,P=0.001)、Fg(OR=5.146,95%CI:3.804~17.186,P=0.002)、TG(OR=3.073,95%CI:1.832~12.627,P=0.001)是女性早发冠心病病人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吸烟、女性早发冠心病家族史、Fg、TG是女性早发冠心病病人的独立危险因素,积极戒烟、改善不良生活方式能够预防女性早发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青年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点、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和病死率。方法入选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初发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14例,按照患者年龄分为青年组(23~44岁,96例)和老年组(60~74岁,518例),将两组临床特点(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化验指标、并存疾患)、危险因素分布、住院并发症和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 (1)青年组与老年组比较,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13.0%比5.6%,P=0.021)、吸烟(82.3%比42.1%,P<0.001)、高三酰甘油血症(56.7%比34.9%,P<0.001)者比例均增高,女性(4.2%比34.4%,P<0.001)、脑血管病(1.1%比15.3%,P<0.001)、血肌酐[(93.7±8.8)μmol/L比(104.3±61.9)μmol/L,P<0.001]均减低,具有多重危险因素的患者比例(40.1%比29.0%,P<0.05)高于老年组;(2)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多支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老年组;(3)青年组住院期间无心源性休克及死亡病例。结论吸烟和高脂血症是青年心肌梗死患者最常见的危险因素,青年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较轻,短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接受急诊PCI患者术后出现消化道出血(GIB)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5年12月因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住院行急诊PCI的老年患者622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GIB分为GIB组45例和对照组577例,分析影响住院期间GIB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GIB组年龄[(73.2±9.7)岁vs(69.5±10.6)岁,P=0.014],女性(46.7%vs 30.2%,P=0.029)、肾功能异常(24.4%vs9.5%,P=0.045)、用替格瑞洛(42.2%vs 27.0%,P=0.038)及替罗非班(31.1%vs 17.2%,P=0.026)、住院时间[(5.9±2.1)d vs(5.1±1.4)d,P=0.012]、停用抗栓药(24.4%vs 9.2%,P=0.004)及院内病死率(6.7%vs1.2%,P=0.029)升高。年龄每增长10岁、女性、肾功能异常、用替格瑞洛及替罗非班是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出现GI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因素导致老年急诊PCI后GIB,应高度关注这些高危患者,及时处理,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