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少群 《全科护理》2012,10(26):2429-2430
[目的]探讨实施陪伴分娩对产妇的影响。[方法]将240例产妇随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产妇给予全程陪伴分娩,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的待产分娩。[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分娩过程中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产妇全程的陪伴分娩可以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降低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徒手旋转胎头助产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潢川县人民医院分娩的孕妇108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采用徒手旋转胎头助产,对照组采用常规自然分娩,比较两组产妇顺产率、产伤率、产后出血情况及新生儿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妇顺产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伤率及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徒手旋转胎头助产能够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伤及产后出血,保证良好的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3.
李燕秀  顾梅蕾 《全科护理》2012,(34):3234-323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乙型肝炎孕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方法]将200例足月乙型肝炎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及先进的助产理念,对照组采用传统式的助产服务模式。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自然分娩和剖宫产情况率、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产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总产程时间少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以及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及产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乙型肝炎孕产妇分娩中应用优质护理,可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减少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满足孕产妇的个性化需求,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对一全程陪产和弹性工作制相结合的实施效果。方法以我院2003年5~7月分娩的134例产妇为观察组,以前1年同期分娩的115例产妇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为无产科合并症适龄足月初产妇;比较两组的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优质接生率和产妇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产程及第一、二产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的优质接生率和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结论一对一全程陪产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和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能提高优质接生率和产妇的满意度;弹性工作制则能有效地减少正常排班中难以避免的护理空闲时间,是一对一全程陪产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程助产模式对糖尿病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2年6月糖尿病产妇168例,产妇按自愿选择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8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及接生方法。干预组由具有3年以上助产经验的助产士对产妇进行一对一全程助产护理,对每位产妇设计个性化全程助产护理模式。结果妊娠末期干预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显著低于对照组(P〈O.01);干预组VAS评分、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HDCP)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干预组自然分娩率、新生儿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助产模式可显著提高糖尿病产妇的分娩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责任制助产对产妇围产期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责任制助产,比较两组产妇的围产期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产时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窒息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责任制助产可增加产妇的分娩知识,促进产程进展,提高阴道分娩率,是一种有利于保障母婴健康和产科质量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由体位对阴道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8月至2015年8月住院分娩的初产妇20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卧位为主的体位待产;观察组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比较两组产妇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阴道助产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由体位分娩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阴道助产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产科采用个性化助产模式对产妇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的孕产妇1086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3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助产护理模式。观察两组产妇剖宫产率、护理满意度、新生儿Apgar评分等。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er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产科采用个性化助产护理模式能有效地降低产妇剖宫产率,极大程度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新生儿出生后Apaer评分明显升高,对于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郑雪芳  姚春花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2):1626-1627
目的探讨“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助产模式对分娩的影响。方法选取的对象均为单胎头位初产妇,在产程中由助产士进行“一对一”全程陪伴至产程结束共1200例,为陪伴组,按传统交接班制助产模式进行分娩的共900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产程缩短,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的助产模式,可以减轻产妇的心理压力和分娩的恐惧,能明显缩短产程,降低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减少分娩的并发症,有效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人性化护理在自然分娩产妇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海筠 《护理研究》2006,20(1):140-141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孕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2002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803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将人性化护理贯穿分娩全程;2001年1368例产妇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剖宫产率、产后大出血率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产后大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1.
聂兵华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9):1470-1471
目的 了解“一对一”全程陪伴责任制助产的临床优越性。 方法 收集2002年元月至2003年12月在传统助产模式下分娩的1230例单胎头位产妇(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与2004年元月至2005年12月实行“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的1180例单胎头位产妇(观察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观察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产妇满意度提高,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 结论 “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是一项非常适宜的产科技术,通过开展这项技术,加强了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密切了医、患关系,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2.
气囊助产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气囊助产仪在临床分娩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初产妇400例,观察组200例(应用气囊助产),对照组200例。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分娩方式及围产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第一、二产程与总产程明显缩短;阴道分娩率大大提高、剖宫产率降低、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产后2h出血量及母乳喂养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宫颈撕伤率、产后感染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气囊助产术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疼痛,降低软产道损伤,使阴道分娩率增加,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和产后尿潴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产科分娩的护理质量,消除产妇分娩期紧张、焦虑情绪,缩短产程,保证母婴健康。方法:选择2005年7-12月份在我院住院分娩的产妇61例作为试验组,在一对一全程责任制陪伴分娩的基础上让导乐参与陪伴分娩,选择2004年7-12月份在我院住院单纯采用一对一全程责任制陪伴分娩的产妇121例做为对照组,观察不同的陪伴方法对两组产妇顺产率,剖宫产率,产程时间,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有无导乐陪伴分娩的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率,正常分娩率,产程和产后2小时出血量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有导乐陪伴分娩的正常分娩率高。产程时间短,新生儿窒息率低,产后2小时流血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其产程、母婴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导乐分娩联合氧化亚氮用于分娩镇痛的产妇125例作为观察组,将未进行镇痛分娩的125例做为对照组,分别观察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情况等。结果: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产后出血率,产程活跃期及总产程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导乐分娩联合氧化亚氮用于分娩能明显减轻分娩阵痛,加速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对母婴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万文红 《护士进修杂志》2013,(21):2002-2003
目的观察全程导乐分娩对缩短经阴道分娩产程及减少产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探讨提高经阴道分娩产妇生产体验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在我院产科生产的280例经阴道分娩产妇,将其随机分为导乐分娩组(140例)和对照组(140例)。其中导乐分娩组由具有分娩经验的助产士进行一对一全程陪护,给予产妇心理、生理上的全面支持。对照组采取产科常规护理措施。结果导乐分娩组第一产程时长为(358.4±162.3)min,第二产程时长为(46.5±22.6)min,总产程时长为(412.4±189.7)min.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同时,导乐分娩组产后平均出血量、产后尿潴留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新生儿早吸吮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全程导乐分娩可显著缩短经阴道分娩产程,减轻产妇分娩痛苦,并有效减少产后并发症,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产房风险分级评分及风险告知在产房管理中应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产房风险分级评分及风险告知在产房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效果,为降低母婴风险和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6210产妇采用产房孕妇分娩风险评分和风险告知与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将产妇按不同年限分两组,以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入产房分娩的3060例孕妇为实验组,以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入产房分娩3150例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结果实验组剖宫产率(31.99%)、产后出血率(1.57%)及新生儿窒息率(0.69%)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8.13%,2.29%,1.21%,P〈0.01或P〈0.05)。结论产房风险分级评分、分娩风险告知和分类护理可降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有利于提高产房助产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全程导乐陪伴分娩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全程导乐陪伴分娩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正常妊娠足月孕妇320例,均为单胎头位,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心理问题。导乐陪伴分娩160例为导乐组,非导乐分娩160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宫缩情况(宫缩乏力)和分娩方式等。结果导乐组第1、3产程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产后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宫缩乏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剖官产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导乐陪伴分娩能够消除孕妇过分焦虑和缺乏自信的心理状态,可显著缩短产程和减少产后出血量,减轻疼痛,减少分娩的并发症,提高了产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诸英 《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9B):10-11,68
目的 探讨潜伏期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初产妇150例,其中潜伏期实施镇痛者(A组)81例,活跃期实施镇痛者(B组)69例,常规措施助产者(对照组)54例。比较各组的分娩方式、产程、缩宫素使用情况、产后出血量、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的差异。结果 A组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A、B两组缩宫素使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B两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阴道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产钳助产率和产后出血、尿潴留、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等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潜伏期分娩镇痛效果确切,未增加对母婴的影响,是分娩期切实可行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责任制助产模式在产妇分娩中运用的临床效果,探讨提高产科质量的助产模式。方法选取阴道分娩产妇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轮班制助产模式,观察组采取责任制助产模式,比较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长、分娩前后HAMA评分和HAMD评分的变化以及产后产妇疼痛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各产程时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分娩后第1天和第3天分的HAMA评分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产后疼痛0级和Ⅱ级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疼痛Ⅰ级和Ⅲ级例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自然分娩过程中,应积极推行责任制助产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产科质量,保障母婴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0.
全程人性化导乐分娩模式的实施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斌宏  徐玉华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5):1377-1379
目的探讨全程人性化导乐分娩模式在临床实施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产科2006年1-5月416例和2006年6-10月431例在妊娠32周后无绝对剖宫产指征、无妊娠合并症的住院单胎初产妇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分娩模式,实验组采用全程人性化导乐分娩模式,观察两组的剖宫产率、剖宫产原因、产程时间、产后2 h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情况。结果两组分娩模式的剖宫产率、孕妇知情选择剖宫产率和新生儿窒息率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新模式有效地缩短了产程、减少了产后出血量(P〈0.001),病人满意度显著提高(P〈0.001),促进了护理管理。结论全程人性化导乐分娩模式是一种全新的产科服务模式,是符合现代产科人性化服务、管理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