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杨继斌 《吉林医学》2013,(20):4013-4014
目的:观察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7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FNA组40例和DHS组38例,观察两组手术治疗后疗效。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愈合快和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94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经随机分配后,对患者采取动力髋螺钉治疗47例(DHS组),采取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47例(PFNA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固定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后,PFNA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DHS组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的固定时间以及出血量等方面均低于DNS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的骨痂出现时间以及骨折的愈合时间相较于DHS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患者在治疗中,并发症状明显低于DHS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法,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较之动力髋螺钉临床治疗,对人体骨质影响更小,更稳定,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方面,更为合理,可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分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与动力髋螺钉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下地行走时间、愈合时间和手术后Harris评分。结果:动力髋螺钉组的术中失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下地行走时间均低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动力髋螺钉组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的愈合时间和手术后Harris评分差异不大,两组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力髋螺钉组Harris评分中的优良率显著高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组,两组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都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相较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而言,动力髋螺钉方法能够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失血量且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并与动力髋螺钉系统(DHS)进行比较.方法 新鲜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6例按就诊单双号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48例(观察组),采用DHS治疗48例(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疗效及术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髋关节活动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痂生成时间及临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后螺钉松动、钉头切出及髋内翻畸形愈合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适合EvensⅢ型以上及骨质疏松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femul plate,LPF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LPF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56例(LPFP组)、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42例(DHS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Harri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0~24.0个月,平均12.6个月.LPFP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Harris评分方面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F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8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长柄半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提高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疗效,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李文成  孙庆华  张敬伟 《广东医学》2012,33(18):2819-2821
目的 比较经皮加压钢板(PCCP)与髋动力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PCCP(PCCP组)和DHS(DHS组)治疗的9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等方面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经12~15个月,平均(13.3±1.8)个月随访,随访率100%.(1)PCCP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均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CCP组术后髋内翻和切钉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PCCP组Harris评分及优良率均明显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C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负重早、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及功能恢复好等特点,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内固定.  相似文献   

8.
动力髋螺钉的前倾角对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的前倾角对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97例,根据髋螺钉与股骨颈轴心线在髋关节侧位片上夹角的大小,将其分为髋螺钉前倾角正常组和非正常组,进行跟踪随访,并记录骨折愈合的时间,髋内翻、髋螺钉切割股骨头骨折再移位和髋关节疼痛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前倾角正常组为(58±6.9)d,非正常组为(89±15.7)d。两组间行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倾角正常组髋内翻、髋螺钉切割股骨头骨折再移位、髋关节疼痛及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正常组。结论:动力髋螺钉的前倾角对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杨和春 《当代医学》2013,(20):111-11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CP)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处愈合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在中出血量、骨折处愈合时间、运动范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LCP与DHS均能有效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LCP法手术操作简单,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骨折处愈合快、运动范围广、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转子间骨折老年患者62例,随机编号并分为两组,动力髋螺钉固定(DHS)组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PFNA)组,分别实施动力髋螺钉固定手术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跟踪随访记录患者术后第3、6、12个月时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方面相比,PFNA组均明显少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并发症情况比较,DHS组并发症发生率略高于PFNA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3、6、12个月时Harris评分明显高于DH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HS内固定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安全性均较高,但PFNA内固定效果优于DHS,临床治疗中可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122例,按照不同固定方式将其分为动髋螺钉(DHS)治疗57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65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髋关节的功能。结果:PFNA组骨折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D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12个月,在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及髋关节的功能方面也优于D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Gamma钉、动力髋螺钉、解剖形钢板3种固定物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Gamma钉内固定21例、动力髋螺钉内固定47例、解剖形钢板内固定35例,回顾性分析三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负重时间、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30月。三组术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解剖钢板组手术时间最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Gamma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最少,切口长度最短及解剖钢板组出血量少,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HS组手术时间最长,出血量最多。三组间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Gamma钉组负重时间最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HS组和解剖钢板组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HS组、解剖钢板组比Gamma钉组住院费用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的优良率分别为90.47%、85.10%和85.71%,Gamma组优良率最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Gamma钉、动力髋螺钉、解剖形钢板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各有优缺点,根据病情、严格掌握适应症来选择合适的内固定物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DHS组和PFNA组,其中DHS组54例,PFNA组5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PFNA组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短,与DHS组比较差异显著,且PFNA组术后螺钉切除及内固定断裂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骨愈合时间及术后DV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DHS,PFNA内固定具有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更适合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铜板内固定(MIPPO)联合解剖锁定钢板对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9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解剖锁定钢板组和动力髋螺钉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髋关节评分等指标。结果:69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4个月(6~28个月)。解剖锁定钢板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等与动力髋螺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PPO联合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是治疗该病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应用PFNA(29例,PFNA组)与DHS(36例,DHS组)治疗的65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进行比较分析.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和下地时间均短于DHS组(P〈0.01),术中出血量少于DHS组(P〈0.01),2组骨折愈合时间和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秀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操作简单、创伤小、失血少、骨折固定牢固,术后患者可早期离床负重,是一种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24例行PFNA内固定(PFNA组),20例行DHS内固定(DHS组),20例行人工关节置换(FHR组)。比较三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并发症。结果 PFNA组的术中出血量最少(121.8±11.3)mL、手术时间最短(52.1±13.6)min,分别与DHS组、FH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FHR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最快(12.4±3.2)d、住院时间最短(7.2±1.5)d,与PFNA组、DH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R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100.0%,明显高于PFNA组、DHS组(χ^2=6.341、5.873,P〈0.05)。PFN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低(16.7%),明显低于DHS组、FHR组(χ^2=11.653、8.325,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各具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赵强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6):43-44
目的比较分析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5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A组和DHS组各2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Harri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量少、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短,与DHS组比较差异显著,且PFNA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和DHS组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疗效相似,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DHS,PF-NA内固定具有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量少、骨折平均愈合时间短、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更适合于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骨质疏松症患者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不同类型内固定疗效。方法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94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组,21例)、股骨近段髓内钉(PFN-α组,53例)和Gamma 3(Gamma 3组,20例)治疗。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中并发症、术后引流量及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功能恢复程度来比较各内固定组的疗效。结果上述所有项目PFN-α组和Gamma 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DHS组相比,PFN-α组和Gamma 3组术中出血较少、术后引流液较少、临床愈合所需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髋关节功能较好。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例数方面,DHS组与PFN-α组和Gamma 3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用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症患者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固定(如PFN-α、Gamma3)的总体疗效优于髓外钉板固定(如DHS)。但髓内固定同样存在一系列的并发症,术中操作宜轻柔,术后适当推迟患肢负重时间,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研究股骨近端抗旋转刀片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与动力髋加压螺钉(dynamichipserew,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7月于本院诊治的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并给予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PFNA组和DHS组,其中PFNA组58例,DHS组38例。分别对两组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研究,术后临床疗效的评估采用Sander’s评分系统评价患者的髋关节及术后疗效。结果:PFNA组与DHS组治疗髋关节稳定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达到100%,术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组的治疗疗效优于DHS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髋关节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与DHS手术方式都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髋关节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特别是PFNA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及术后恢复上优于DHS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