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小鼠脾淋巴细胞IL-2产生和IL-2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和APAAP桥联酶标法检测了雷公藤内酯醇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IL-2)产生及IL-2受体表达的影响.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对IL-2产生无影响,但对IL-2受体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雷公藤内酯醇抗免疫排斥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IL-2受体表达,从而使IL-2与IL-2受体的相互作用受到影响,最终抑制了淋巴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
雷公藤内酯醇对小鼠IL—2产生和IL—2受体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不上鼠脾淋巴细胞IL-2产生和IL-2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和APAAP桥联酶标法检测了雷公藤内酯醇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白细胸介素(IL-2)产生及IL-2受体表达的影响。结果 雷公藤内酯醇对IL-2产生无影响。但对IL-2受体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雷公藤内酯醇抗免疫排斥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IL-2受体表达,从而使IL-2与IL-2受体的相互作用受到影响,最终抑制了淋巴细胞传闻殖。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实验结果表明:IL-1、6、8、GM-CSF对IL-2产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对IL-2Rα和IL-2Rβ表达有明显促进作用;而IL-3在本实验浓度下对IL-2及IL-2R表达均无明显影响;IL-2对IL-2Rα表达有明显促进作用,对IL-2Rβ则无明显作用。利用YT细胞株进行的实验表明:IL-1、6、8和GM~CSF能促进YT细胞的IL-2Rα和IL-2Rβ表达,IL-3则无明显作用,IL-2对YT细胞的IL-2Rβ表达有促进作用,对IL--2Rα无明显影响。实验中发现,IL-1对IL-2Rα表达的作用和IL-1R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雷公藤内酯醇生物贴的质量标准,雷公藤内酯醇生物贴中雷公藤内酯醇的定量测定方法。方法 雷公藤内酯醇生物贴经甲醇超声提取。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3∶7),检测波长为220 nm。结果 雷公藤内酯醇在5~12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81)。平均回收率96.5%(n=9)。RSD<3%。结论 本方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对白细胞介素-2(IL-2)诱导大鼠急性癫痫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大脑皮质及海马内谷氨酸(Glu)、IL-2受体(IL-2R)表达的影响,探讨免疫抑制剂抗痫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IL-2组)、C组(环孢素-A+IL-2组)、D组(糖皮质激素处理组),对大鼠行侧脑室注射相应试剂后观察并记录大鼠行为表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脑皮质及海马内Glu的含量及IL-2R的表达。结果A组无明显痫样发作;B组痫样发作程度达Ⅲ级;C组发作程度为Ⅰ级;D组无痫样发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组注药后2h,B组的大脑皮质及海马内Glu、IL-2R免疫反应较A组明显增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C组与A组相比,Glu、IL-2R免疫反应无明显变化。D组与A组相比,Glu、IL-2R免疫反应减弱。结论IL-2具有致痫效应,免疫抑制剂具有一定的抗痫作用,其机制与抑制Glu和IL-2R表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白细胞介素-2受体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健  王瑜  叶松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241-245,249
白细胞介素-2(IL-2)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通过相应细胞表面的受体发挥多种生物学作用。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是一种重要的免疫信号传递分子,由α、β、У三条链组成,分别可形高、中、低亲和度的受体,主要表达于T细胞表面,主要通过STAT途径、MAP激酶途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或Ras/MAPK途径)、PI-3激酶途径(磷酸肌醇3激酶途径)诱导T细胞活化,参与宿主抗病毒、抗细菌等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
雷公藤内酯醇对EAE小鼠脊髓IL-10、IFN—γ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ri)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模型临床症状和脊髓组织IL-10、IFN—γ的影响。方法:C57BL/6黑色小鼠随机分为EAE组、Tri治疗组及佐剂组,采用MOG35~55免疫动物建立EAE模型,治疗组腹腔注射Tri治疗,观察和评定小鼠临床症状,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脊髓中IL-10、IFN-γ的表达,并行相关图像分析。结果:EAE组与Tri治疗组发病时间、发病率等均有显著差异;与佐剂组比较,EAE组IFN-γ表达明显增高(P〈0.01),IL-10表达降低(P〈0.05);与EAE组比较,%治疗组IFN-γ表达降低(P〈0.01),IL-10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Tri可明显改善EAE小鼠临床症状,其可能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Th1及其分泌的IFN-γ,促进Th2及IL-10的分泌。调整Th1/Th2以治疗EAE。  相似文献   

8.
马鞭草醇提物对小鼠IL-2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马鞭草醇提物对小鼠白细胞介素-2(IL-2)生物活性的影响,探讨其疗效机制。方法采用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4组,给予不同剂量的马鞭草醇提物腹腔注射,观察其对实验小鼠IL-2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大、中剂量组小鼠IL-2的生物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小剂量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一定剂量马鞭草醇提物对小鼠IL-2的生物活性具有增强作用,提示该药在机体的抗感染、抗肿瘤作用可能与其免疫增强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雷公藤内酯醇(TL)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致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疗效,探索其是否与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过表达相关。方法 复制DSS 致UC 小鼠动物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丙二醇组、地塞米松组、美莎拉嗪组,以及TL 1、2、3 组。分别予以3 种剂量的TL,以及美沙拉嗪、地塞米松治疗,观察小鼠疾病活动指数、结肠组织学评分、结肠病理学评分,检测TNF-α 在血清和局部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 TL 组、地塞米松组、美莎拉嗪组小鼠结肠炎症状减轻,TNF-α 表达下调。TL 2、3 组及地塞米松组、美莎拉嗪组分别与生理盐水组、丙二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L 对UC 有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 过表达发挥作用,提示TL 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UC 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HCl对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的12-C进行选择性亲核进攻,将雷公藤植物中分离获得的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和雷公藤内酯酮(triptonide)结构,改造为具有强抗炎、免疫抑制和雄性抗生育活性的雷藤氯内酯醇(tripchlorolide)。并通过二维NMR谱和选择性远程DFPT等图谱分析,归属了雷公藤内酯醇、雷公藤内酯酮和表雷公藤内酯醇(epitriptolide)NMR谱的全部碳和氢的信号。  相似文献   

11.
通过HCl对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的12-C进行选择性亲核进攻,将雷公藤植物中分离获得的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和雷公藤内酯酮(triptonide)结构,改造为具有强抗炎、免疫抑制和雄性抗生育活性的雷藤氯内酯醇(tripchlorolide)。并通过二维NMR谱和选择性远程DFPT等图谱分析,归属了雷公藤内酯醇、雷公藤内酯酮和表雷公藤内酯醇(epitriptolide)NMR谱的全部碳和氢的信号。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内酯醇对成纤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娴  姜会庆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16(6):404-406,F002
目的: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ri)对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动力学及形态学影响,以探讨其抑制增生性瘢痕的机制。方法:用光镜、电镜观察用药前后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用药组在光镜下细胞密度较低,细胞体细长,部分失去正常的细胞形态、细胞质红染,并可见典型的凋亡小体;电镜下粗面内质网疏松,内容物减少,并可见各期凋亡细胞。细胞动力学检测(FCM)示用药组凋亡比例(AI)明显增加,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对细胞周期则无影响。结论:Tri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可能对胶原的分泌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胃癌及其良性对照组织标本中PCNA的含量和血清中sIL-2R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①在良性对照组中,PCNALI及sIL-2R水平显著低于胃癌组(P〈0.01)。②PCNA的表达及sIL-2R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P〈0.05)。结论PCNA和sIL-2R水平的检测可作为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预测淋巴结转移的趋势和预后评估的有益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P)对皮肤鳞癌A431细胞株增殖与凋亡、环氧合酶-2(COX-2)和生存素(survivin)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TP抗皮肤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皮肤鳞癌A431细胞株为研究对象,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TP对A431细胞株增殖活性的影响,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TP作用于A431细胞株后细胞周期的分布以及凋亡峰的出现.RT-PCR法检测TP对A431细胞株COX-2和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随着TP剂量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TP对A431细胞株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TP能够诱导A431细胞株凋亡和改变细胞周期的分布,与对照组相比,G0/G1期细胞比例增多(P<0.05),S期细胞比例减少(P<0.05);另外,TP能抑制A431细胞COX-2和survivin mRNA的表达,不同浓度处理组两两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TP通过诱导A431细胞凋亡、抑制A431细胞COX-2和survivin mRNA表达发挥抗皮肤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葡聚糖硫酸(dextran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肠黏膜通透性变化及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L)的治疗作用.方法:将8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成8组,其中10只为空白对照组(NC组),其余70只饮用5%D...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内酯醇对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研究了雷公藤内酯醇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ri对ConA激活的淋巴细胞转化及特异性抗原激活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作用的强度与Tri的应用剂量及时机有关。  相似文献   

17.
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研究了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ri)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ri对ConA激活的淋巴细胞转化及特异性抗原激活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作用的强度与Tri的应用剂量及时机有关。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内酯醇对人喉癌Hep-2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雷公藤内酯醇(TL)对人喉癌Hep-2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喉癌Hep-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法(TUNEL)评价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雷公藤内酯醇对喉癌Hep-2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 10~40ng/mL的雷公藤内酯醇作用48h后能明显抑制Hep-2细胞的增殖(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透射电镜观察到明显的细胞凋亡特征.结论 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雷公藤内酯醇能明显抑制喉癌Hep-2细胞的增殖,并可诱导喉癌Hep-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髓细胞白血病(AML)细胞白介素-2受体(IL-2R)基因及IL-2在AML中的作用,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41例AML患者化疗前白血病细胞IL-2RαmRNA和IL-2RβmRNA进行检测,并对部分IL-2R基因阳性表达细胞用3H-TdR掺入法测定其对重组人IL-2(rhIL-2)的反应。结果显示,AML细胞IL-2Rα和IL-2β基因表达是一普遍现象,41例中白血病细胞有IL-2RαmRNA和IL-2RβmRNA表达分别为28例(68.3%)和32例(78.0%),IL-2RαmRNA和IL-2RβmRNA同时表达者21例(51.2%)。IL-2R基因阳性表达细胞对rhIL-2的体外反应呈不均一性,表现为细胞增殖、受抑或不反应,8例中仅1例M5型患者细胞呈增殖反应。本研究表明AML细胞IL-2R基因表达是一普遍现象,这些细胞在体外对rhIL-2的反应呈不均一性,大多表现为无反应或受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对雷公藤内酯醇 (triptolide, TP) 的耐药特征和机制。方法 采用递增 TP 剂量的浓度梯度诱导法使 PBMC 产生耐药。MTT 比色法测定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指数 (resistance index, RI),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 法分别检测正常对照组和耐药组 PBMC 中多药耐药相关基因 (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MDR1)、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MRP) 和肺耐药蛋白 (lung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 LRP) 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检测上清液中 IL-1β 的量。结果 和正常细胞组相比,耐药组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延长 2.7 h,RI 是 1.99,并且 MDR1 mRNA、MRP mRNA、LRP mRNA 表达量明显增加 (P<0.01)。TP 能显著抑制正常组 PBMC 分泌 IL-1β (P<0.05),但对耐药组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P>0.05)。结论 TP 体外持续诱导可使正常人 PBMC 产生耐药,其耐药性的产生涉及多个相关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 (RA) 病人临床服用雷公藤一段时间后产生耐受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