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院从 1 997年 1月~ 2 0 0 0年 9月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2 0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均为我院血液内科经血象、骨髓象检查 ,按 1 986年 9月 2 0日“天津白血病分类、分型讨论会”制定的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确诊的急非淋病例 ,其中 M14例 ,M2 a9例 ,M2 b1例 ,M3a1例 ,M3b3例 ,M5b2例。男 1 4例 ,女 6例 ,年龄 6~ 58岁 ,平均 2 6岁。 2 0例中1 2例先经 1个疗程标准剂量 DA方案化疗 ,间隙 4周后周围血白细胞 <2 .8× 1 0 9/L,骨髓增生低下至活跃 ,未达完全缓解 ;3例 M3b和 1例M3a经维甲酸 6 0 mg/d…  相似文献   

2.
小剂量阿糖胞苷加中药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本组 2 0例均为 1 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9月间在我院血液内科以血象、骨髓象检查 ,按1 986年天津白血病分类、分型讨论会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确诊的急非淋病例 ,其中M14例 ,M2a9例 ,M2b1例 ,M3a1例 ,M3b3例 ,M5b2例 ;男 1 4例 ,女 6例 ,年龄 6~ 58岁 ,平均 2 6.9岁 ;2 0例中 1 2例先经一疗程标准剂量DA方案化疗 ,间隙 4周后周围血白细胞 <2 .8× 1 0 9/L ,骨髓增生低下至活跃 ,未达完全缓解 ,3例M3b和 1例M3a经维甲酸 60mg/d治疗 8周无效。小剂量阿糖胞苷加中药治疗开始时患者周围血红蛋…  相似文献   

3.
报告9例急非淋白血病,对常规联合化疗不敏感或化疗中骨髓抑制不能继续进行,或末梢血白细胞过低不宜常规联合化疗,采用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每12h10mg/m~2,皮下注射)治疗,5例获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3例无效,完全缓解时间出现于用药后1~2疗程,平均缓解时间293~+d。最长达1年。  相似文献   

4.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采用强烈联合化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对有些年老体弱,有明显出血、感染或有多系统严重并发症而不能耐受的患者[1],我们试用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13例,收到一定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3例均经血象、骨髓检查而确定诊断。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21~80岁,60岁以上9例。按FAB分类法:M14例,M2a5例,M42例,M52例。8例为初治患者,5例经联合化疗3~5个疗程以后未缓解的复治患者。13例中都有明显出血、感染或系统严重并发症,一般情况较差,全部患者病程都在半年以内。1.2 治疗方法 阿糖胞苷15m…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阿可拉霉素(ACM)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柔红霉素,高三尖极酯碱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进行对比。方法:通过两组病例(观察组,对照组),观察两种药物对ANLL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结论:ACM联合阿糖胞苷治疗ANLL,与柔红霉素,高三尖杉酯碱治疗ANLL效果相似。  相似文献   

6.
18例急非淋接受三尖杉酯碱和阿糖胞苷联合化疗,11例完全缓解(61.1%),其中,在第一疗程中完全缓解者9例,第二疗程中2例。达到完全缓解时间25~48天(中数27天);部分缓解3例(16.7%),总缓解率77.8%。5例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中4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结果提示,小剂量三尖杉酯碱和阿糖胞苷联合应用缓解率高,毒副反应轻微,适用于低增生性、白细胞减少性及伴有出血、感染倾向的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7.
中等剂量阿糖胞苷(1DAra—c 1g/m~2 q12h×6或10)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7例,收到一定疗效。其毒副反应均为可逆性并可以耐受。血细胞减少期为25.7d。没有发生早期死亡,也没有观察到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副反应。我们认为中等剂量阿糖胞苷比高剂量阿糖胞苷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难治、复发性白血病的治疗,是临床上的棘手问题之一。我们从1995年6月~1997年6月应用威猛(Vm-26)与阿糖胞苷(Ara-c)治疗难治、复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15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导如下:1病例和方法1.1病例15例均符合1991年第六届全国白血病会议制定的难治、复发性白血病标准。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27岁(16~47岁)。难治性5例,其中M2例,M31例,M41例,M51例。复发性10例,其中M11例,M23例,M33例,M42例,M51例,复发均在完全缓解后2~20月发生。1.2治疗方案Vm-26100mg/d,静脉滴注,第1~3天。Ara…  相似文献   

9.
用小量阿糖胞苷(Ara-C)治疗6例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率达50%。治疗剂量按10mg/M~2/12h,皮下或肌肉给药。15天为一疗程。临床观察表明本法副作用小,宜用于年龄较大或低增生型白血病及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病例。治疗过程中可产生骨髓抑制。故小量Ara-C在体内可能主要是阻止白血病细胞增殖,同时似有诱导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淑萍 《海南医学》1995,6(4):233-234
本文报道应用小剂量阿糖胞苷治疗14例急性白血病,剂量为25-50mg/日,21天为一疗程,获得较好缓解率,且毒副作用轻微,但因诱导缓解期较长,此疗法仅适用于病情缓慢、骨髓功能低下及外围血白细胞偏低者,不适用于病情迅速发展的白血病。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讨洋地黄中毒原因,本文对748例洋地黄治疗中106例中毒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全组中毒率为14.2%。553例地高辛维持量疗法、106例肾功能不全、49例洋地黄耐量试验、89例伍用异搏定的中毒率依次为7.8、21.7、38.8与16.9%。上述结果提示主要中毒原因是负荷法或维持量疗法用量过大,肾功能不全,药物(如异搏定、乙胺碘呋酮)相互影响,洋地黄耐量试验和心肌耐受性降低。及时发现和适当处理这些原因,可进一步降低洋地黄的中毒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23例次ATP治疗PSVT的效果,总有效率56.5%,9例次高浓度快速注射者8例转复。器质性心脏病者副作用较多,1例冠心速注高浓度ATP后,发生心室颤动和阿-斯氏综合征。这一结果提示:药物浓度和注射速度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PSVT伴AVB者疗效也很低;病因和药物浓度是决定副作用的因素。因此,对于器质性心脏病者,尤其冠心病人,应避免高浓度快速静脉注射ATP。  相似文献   

13.
本文收集我国1964~1984年335例ICP临床资料,近二年占80%,多发地区在长江流域。临床特点是在妊娠晚期以搔痒和黄疸为特征。实验室检查:阻塞性黄疸。肝活检示肝内胆汁郁积。胆酸增高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本症误诊率为11.6%。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孕期血浆中雌、孕激素过高,或与遗传因素有关。对母儿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围产期病死率85%,防治目的是降低围产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麦芽凝集素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及类霍乱原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法顺行及逆行追综sm的传入和传出纤維联系。结果表明:sm与隔区的钭角带核垂直支、斜角带核水平支、乳头体上核、下丘脑外侧核、下丘脑后核、被盖腹侧区及扣带皮质前、后部间存在着往返纤维联系;sm接受梨状皮质、内嗅皮质、背海马、腹海马、下丘脑背内侧核背、腹侧部、中缝正中核、中缝背核、室周核、中央灰质腹外侧部、蓝斑及被盖背核周边部位的传入纤维;Sm投射到内侧缰核。  相似文献   

15.
1962~1986年25年间,经尸检病理确诊的29例新生儿肺出血,以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为主,生后一周内发病者27例。本组20例有窒息史,口鼻有血性分泌物流出者17例。本文描述了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以及对新生儿肺出血的病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7种常见腹部手术共47例术后早期不可逆性机械性肠梗阻的发病原因和机理,进行了反馈性剖析。全部病例均属笔者经治。结果表明多数都与上次手术时某种处理欠妥的医源性因素有关。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预防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91例原发性肝癌,其中男性74例(81.3%),女性17例(18.7%)。平均发病年龄44.3岁。组织学观察:其中肝细胞性肝癌77例(84.6%),胆管癌9例(9.9%),混合细胞性肝癌2例(2.2%)和肝母细胞瘤3例(3.3%)。在91例肝癌中37例(40.6%)合并肝硬变,11例(12%)合并肝血吸虫病;4例(4.4%)合并慢性病毒性肝炎。作者发现胆管细胞性肝癌所伴有的临床症状如发热、腹水、AFP(+)、恶病质等明显地轻于肝细胞性肝癌(P<0.05)。  相似文献   

18.
本文测定了2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20例消化性溃疡、4例胃癌胃液中的亚硝酸盐含量。胃液pH≥4者胃液中亚硝酸盐含量显著高于胃液pH<4者,(P<0.01),甲氰咪胍治疗组胃液亚硝酸盐浓度与未治疗组无显著差异(P>0.005),结果不支持甲氰咪胍具有潜在致癌作用的假说。  相似文献   

19.
心肌梗塞后室壁瘤的形成较为少见。本文报告二例由B超确诊的心尖部室壁瘤。就形成室壁瘤的病理解剖基础和病理生理、真假室壁瘤的鉴别,分别作了讨论。心肌梗塞后心电图持久性S—T段升高现象,可能是诊断室壁瘤较有价值的早期线索,而B超只可用于确诊和瘤的定位。本文还讨论了室壁瘤手术的适应症和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0.
我院儿科1973年1月至1986年6月收治新生儿928例,其中死亡193例(男147,占76.17%;女46,占23.83%)。病死率为20.79%,纠正病死率4.09%,纠正后病死率为16.59%。死亡病例诊断符合率94.81%。死亡原因感染性疾病中以破伤风为主(51.30%);非感染疾病以硬肿症为多(4.6%)。两组疾病多数在入院一周内死亡。住院日龄与疾病间关系符合一般发病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