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导航下锁眼手术切除脑内病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下脑内占位性病灶锁眼手术的精确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 1 2例颅内病灶采用锁眼开颅显微手术切除 ,利用神经外科导航系统对手术切口及骨窗的设计、病灶术中定位和手术路径的引导。结果  1 0例病灶手术全切除 ,2例病灶手术次全切除。神经导航系统精确度高 ,平均误差为 0 .8mm ,所有病例术中定位准确 ,术后神经系统功能保留良好。结论 在神经导航引导下的脑内小病灶采用锁眼开颅手术可以达到病灶定位准确 ,手术创伤小和神经功能保护良好的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目的  相似文献   

2.
神经导航在脑内小病灶手术中的应用(附25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治疗脑内小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外科手术切除25例脑内小病灶.术前将头颅CT或MRI连续薄层扫描所获取的影像资料输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并注册,制定手术计划.术中实时导航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分析治疗结果.结果 导航平均注册误差2.12±0.73mm,术中准确定位病灶.病灶全切23例,次全切2例.术后22例病人症状改善或无变化,3例原有神经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结论 神经导航能准确引导切除脑内小病灶,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死亡率、病残率,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Brain LAB公司的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10例。结果术后10例近期复查CT或MRI证实病灶全切除率均为100%,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无其它重要神经功能受损表现,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结论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定位准确、动态示踪、微侵袭、安全可靠等特点,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病灶的切除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美国枢法模公司的Stealth 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17例。结果17例术后复查CT或MRI,显示病灶全切除,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无其它重要神经功能受损表现,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患者。结论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具有定位准确、动态示踪、微侵袭、安全可靠等特点,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病灶的切除率及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神经导航下手术切除幕上脑内海绵状血管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幕上脑内海绵状血管畸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26例幕上脑内海绵状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制定手术计划。术中导航探针指引显微镜下切除病变。结果导航显示病灶的定位误差均在2 mm以内。26例海绵状血管畸形均获全切除,术后所有患者恢复良好,均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手术可对病变准确定位,手术侵袭性小,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神经导航辅助下的颅内微侵袭手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神经导航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术前的导航工作站依据三维影像显示的病灶与周围结构的解剖特点设计手术入路、规划手术范围,术中在观察棒及镜内导航下寻找病灶。结果 导航下完成75例手术,均准确定位,减少了对周围组织的损伤。结论 神经导航在部位深、病灶小或边界不清、肉眼难以识别的胶质瘤等手术中应用,有效地保护了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神经导航辅助锁孔手术治疗功能区小病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锁孔显微手术切除脑功能区小病灶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神经导航辅助锁孔显微手术切除18例脑功能区小病灶。术前将影像学资料输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三维重建,制定手术计划。术中实时导航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分析治疗结果。结果导航平均注册误差(2.05---0.62)mm,平均骨窗直径3.0cm。所有病例术中均准确定位病灶,其病灶全切17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16例病人恢复良好,原有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1例原有神经症状加重,1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损害。结论神经导航辅助锁孔显微手术能准确切除脑功能区病灶,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效果,降低死亡率、病残率,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脑磁图神经导航引导下的脑功能区手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大脑半球功能区的手术治疗,提高神经功能的保护.方法 本组15例大脑半球内病灶包括:脑胶质瘤、脑膜瘤、海绵状血管瘤、脑脓肿,涉及运动区及语言区.手术前均行脑磁图功能定位,采取脑磁图-神经导航引导下的手术切除.结果 术前肢体运动功能正常的8例中7例术后肌力依然正常,1例对侧肌力减弱;术前肌力减弱的4例中3例术后恢复正常,无变化1例;2例语言区的肿瘤术后功能正常.结论 脑磁图可以准确定位神经功能区域,与神经导航联合应用可以设计合理的手术入路;对皮层表面的腩胶质瘤采用经硬脑膜病灶-脑界面栅栏分隔法,可有效地防止手术早期脑移位的误差,提高手术的准确性,有效地保护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神经导航引导下直视手术治疗脑内小病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在神经导航辅助下微创手术治疗脑内小病灶的经验。方法 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24例脑内小病灶。其中脑脓肿2例,脑囊虫5例,炎性肉芽肿2例,转移癌7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星形细胞瘤2例,胶质细胞增生2例,中枢神经细胞瘤1例,生殖细胞瘤1例。结果 导航平均注册误差(2.3±0.45)mm。病灶全切16例,次全切3例,大部分切除2例,取病检3例。术后无死亡、无神经导航误差引起的并发症。全部病例恢复良好。结论 神经导航引导直视手术治疗脑内小病灶手术准确、安全,减少了术中的盲目性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立体定向显微手术摘除脑内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病灶多较小,位置较深,传统手术或难以准确定位或可造成较大的脑损伤。本将探讨定向开颅术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应用。方法以立体定向显微脑手术除了9例位于脑深部的小型(直径0.8-1.4cm)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体层摄影(CT)立体定位,小骨窗开颅和标准显微外科病灶切除。结果9例病人的海绵状血管瘤得以全切,而未造成术后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全部病人在6-17个月的术后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