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并分析螺旋CT诊断应用于腹部疝中的重要临床价值。方法本组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为我院收治的34例腹部疝患者,并对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螺旋CT诊断均较为准确。34例腹部疝患者中,根据其疝的具体位置,螺旋CT诊断出腹股沟区疝患者为15例、脐疝3例、腹腔内疝4例、闭孔疝2例和外伤性腹壁疝患者4例、腹壁切口疝患者6例。患者的腹部疝内容物为小肠;螺旋CT下表现为肠梗阻的患者为34例,螺旋CT的诊断与手术结果的符合率为100%。结论对于腹部疝的患者而言,运用螺旋CT来对其进行诊断是十分有效的,其具有安全、方便等特点,可以为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较为可观与真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3.
厉申儿  俞同福 《江苏医药》1997,23(7):469-470
67例眼病患者行CT检查,结果显示CT检查对眼肿瘤的定位诊断具很大优越性,并能了解眼内病变的范围和来源,还可发现常现X线检查所不能显示的眼眶细小骨折及异物,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由于眼部结构复杂,形态、密度差异较小,在病变的定性上存在一定困难,需结合其他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CT、DR超声检查应用于肠梗阻诊断的价值,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14年2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83例拟诊断为肠梗阻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CT、DR超声进行检查,对比最终诊断结果。结果 83例拟诊断为肠梗阻的患者中最终明确诊断的患者有72例。通过CT检查确诊的有69例,明确梗阻部位的有61例、明确梗阻原因的有60例;通过DR确诊的有61例,明确梗阻部位的有54例、明确梗阻原因的有33例;通过超声检查发现有明显肠梗阻特征的患者有10例、明确梗阻部位和原因的有5例。结论对于临床护拟断为肠梗阻的患者,应用CT的诊断价值高于DR与超声,对医师临床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颈椎病患者应用CT、MRI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颈椎病患者予以研究,均给予CT、MRI诊断,总结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结果:MRI诊断的阳性率为95.71%,CT诊断为78.57%,MRI诊断高于CT诊断,异有存在显著性(P0.05)。CT诊断:神经根受压20例,颈椎椎管狭窄16例,椎小关节增生硬化12例,后纵韧带骨化4例;CT检查可清晰显示椎体和椎间隙解剖结构、骨质增生程度,进而确定颈椎病分型。MRI诊断:神经根受压30例,脊髓受压严重16例,颈椎椎管狭窄14例;MRI检查可清晰显示颈段椎间盘状况,进而了解脊髓受压、软化及变性程度。结论:在颈椎病诊断中,CT、MRI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CT、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集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和健康者作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组均80例,两组对象均采用CT、磁共振进行检查,观察其检查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观察组患者CT以及磁共振检查异常率与对照组相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采用CT检查后发现异常情况47例(58.75%),经磁共振检查后发现异常75例(93.75%),经对比,磁共振检查异常率明显高于CT检查异常率,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受检者中,CT检查腔隙性脑梗死4例,磁共振检查显轻度脑萎缩11例,其他受检者均未见异常情况发生。结论使用CT、磁共振对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两种方法相互配合使用,对其确诊与预后评估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析CT、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诊断价值,为后续的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共计80例,所有患者分别使用CT和磁共振进行双侧股骨头扫描,分析患者在两种扫描方式下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以及ARCO分期检测结果。结果磁共振阳性检出率为92.13%,明显高于CT阳性检出率(75.28%),P <0.05;CT确诊的股骨头坏死关节数67例,磁共振确诊92例,两种方法 ARCO分期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磁共振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因此磁共振检查可以在实践中大范围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CT、MR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颅脑外伤除引起血肿、骨折等损伤外,在婴儿中以外伤性脑梗塞相对多见。笔者分析了58例外伤性脑梗塞CT、MR表现。现结合文献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理,以及CT、MR检查的价值与程度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比较MRI与CT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敏感性及病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脊柱转移瘤患者27例CT及MRI影像学检查资料,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脊柱转移瘤临床诊断敏感性、受累椎骨节数、椎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数各种病变例数、压缩骨折节数等。结果 MRI检查患者脊柱转移瘤临床敏感性明显高于CT检查,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患者受累椎骨节数、椎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数、各种病变例数均明显高于CT检查,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压缩骨折节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诊断脊柱转移瘤较CT检查临床检出敏感性高,对于病变情况有较好诊断阳性率,可作为临床首选影像学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上对子宫异常的最佳方式,应用三维超声波诊断子宫异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对疑似或者确诊子宫异常的486病例分别进行阴道三维扫描诊断动态观察子宫的形态、子宫内膜及子宫颈的情况和二维扫描诊断。对各种异常子宫的形态和体征的结果进行对比,总结三维超声波诊断和二维超声波诊断之间的差别,从而得出三维超声诊断的优势,对临床上早期快捷精准的诊断出子宫的异常重要的意义。结果双子宫86例、纵膈子宫96例、双角子宫68例、残角子宫57例,其他畸形子宫42例、弓形子宫58例和子宫没有异常79例。结论实时动态三维成像的三维超声波检测在子宫异常的诊断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且能够对子宫异常的分型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为临床的针对性治疗起到指导性作用,有助于临床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CT、磁共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收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60例为观察组,患者分别进行CT、磁共振诊断检查,对照组为同时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60例健康人员,将两组人员的检查结果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60例患者中,CT检查结果提示,正常24例(40.00%),异常36例(60.00%),其中早期病变33例(55.00%);磁共振诊断检查提示,正常1例(1.67%),异常59例(98.33%),其中早期病变55例(91.67%)。对照组60例健康人员CT检查结果提示,腔隙性脑梗死4例(6.67%);对照组60例健康人员磁共振诊断检查提示,脑萎缩9例(15.00%)。磁共振检查提示,化脑3例,隐脑5例、病脑32例,结脑12例脑囊虫病7例;CT检查结果提示,隐脑4例,病脑10例,结脑10例,化脑3例,脑囊虫病6例。结论采用CT、磁共振检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X线、螺旋CT在诊断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比分析23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X线、螺旋CT的临床资料,并归纳汇总。结果:23例外伤患者中,普通X线摄片的骨折检出率为91.3%,而螺旋CT扫描的骨折检出率为100%。结论:普通X线摄片是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基础,而螺旋CT扫描及其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能够清晰、直观、立体、多角度地显示骨折情况,在骨折线的检出、显示骨折的塌陷、骨折碎片和骨折分型方面优于普通X线摄片,有利于临床大夫诊断及制订手术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超声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以来,为临床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超声诊断技术,虽然是一种新的检查手段,但目前已经看到它在心脏病的诊断上,确有相当的价值,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普遍重视。一、超声诊断的概况超声波是超过人的听觉范围之外的高频声波。取其不同的振幅、周期、频率,各有不同用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超声波在非军事方面才得到发展。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期,国外有很多研究者用超声波的反射原理,曾检查过人体的每个器官,但直到1953年,才是超声心动描记法的真正开始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14.
张忠凤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582-3583
贲门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高,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病人有临床症状而就诊时,已为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疗效差,应用CT术前检查,不仅能了解贲门癌的大小、范围,还能观察其外侵、转移等,这对选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螺旋CT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防城港市中医院收治的肺癌患者临床资料,对CT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 螺旋CT分期和临床分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患者螺旋CT征象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SSD在分叶征,胸膜凹陷征两方面阳性率高于横断面薄层检出率,进一步印证了SSD在三维形态方面的优势,尤其是SSD对胸膜凹陷征的检出率显示最好.结论 螺旋CT诊断肺癌临床价值较高,为手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余江  阳明 《中国医药指南》2010,8(9):29-29,138
目的探讨CT与X线检查在食管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泸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80例食管癌患者X线钡餐和CT检查结果。结果X线钡餐检查诊断食管癌48例;检查符合率56.25%(45/80),诊断Ⅰ期1例,Ⅱ期16例,Ⅲ期20例,Ⅳ期8例,主要表现为食管黏膜破坏、中断、管壁僵硬、充盈缺损、狭窄;CT检查发现食管癌68例,诊断符合率85.00%(68/80):诊断Ⅰ期2例,Ⅱ期16例,Ⅲ期22例,Ⅳ期8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管壁局限增厚,外侵为肿瘤与临近器官的脂肪间隙模糊或消失,3例左主支气管受压变形移位,肺部转移2例及肝脏转移3例。结论X线钡餐是食管最常用的检查方法,CT在食管癌诊断肯定,二者各有优势,同时其局限性也很明显,应联合X线钡餐造影加CT检查,可以为临床的治疗尤其是外科治疗提供相当可靠的依据,应作为术前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诊断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门诊收治30例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同时接受X线和CT检查,回顾分析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X线位置检查的准确率为80%,病因检查准确率为86.7%,CT位置检查的准确率为90%,病因检查准确率为93.3%,不同检查方法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是一种较为准确可靠的肠梗阻检查和诊断技术,可准确判断肠梗阻的发病部位和诱发原因,并未后续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CT诊断脾损伤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诊断脾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脾损伤CT资料。结果43例中完全性破裂26例,中心破裂5例,包膜下破裂12例。同时合并肝、肾、胰腺、小肠、肋骨等多发性损伤15例。31例手术,12例保守治疗。结论CT检查能正确估计脾损伤的范围和程度,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药实践》2017,(9):672-674
目的:比较放射平片和CT诊断脊椎骨折的准确率,为临床上脊椎骨折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旨在提高脊椎骨折患者的诊断率。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骨科收治被确诊为脊椎骨折的患者46例,分别采用放射平片和CT进行诊断,统计前柱骨折、中柱骨折以及后柱骨折患者经放射平片和CT的诊断情况,并与手术确诊结果进行比较,计算放射平片和CT诊断脊椎骨折的准确率。结果:46例脊柱骨折患者中,前柱骨折20例,放射平片诊断18例,正确率为90.0%;CT诊断19例,准确率为95.0%。两种诊断方法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柱骨折患者16例,放射平片诊断出8例,准确率为50.0%;CT诊断出15例,准确率为93.8%。两种诊断方法准确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柱骨折患者10例,放射平片诊断3例,准确率为30.0%;CT诊断9例,准确率为90.0%。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例脊椎骨折患者经放射平片诊断总的准确率为63.0%,漏诊率为37.0%;经CT诊断总的准确率为93.5%,漏诊率为6.5%。两种诊断方法准确率和漏诊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诊断脊椎骨折的准确率远远高于放射平片,且能较清晰地显示对骨折损伤情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