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上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上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本病患者复习文献。结果:3例均行开放手术治疗,并在术中,术后得到病理证实;2例获得随访,疗效确切。结论:对于上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前较难确诊,单发病灶可行病灶切除术,多发病灶必要时可行肾及输尿管大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3.
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为良性肿瘤 ,临床少见 ,Potts和Hirst于 196 3年首次报道并命名为内翻性乳头状瘤。至1983年共报道 10 0余例内翻性乳头状瘤 ,占尿路上皮肿瘤的 2 .2 % [1] 。此病多发于膀胱颈、膀胱三角和尿道前列腺部。发生于上尿路者少见 ,约 30余例[3 ,4 ] ,其中男女比约 5~ 7∶1,上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中男性占 90 %以上。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男性发病年龄平均5 5岁 ,女性 5 6岁 ;上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发病平均年龄为 6 5岁。但亦有小儿内翻性乳头状瘤发病的报道[5] 。上下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在组织学、发生学和治… 相似文献
4.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2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提高对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发病特点及其诊治水平。方法:25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前均行B超、膀胱镜检查,22例行静脉尿路造影(IVU)检查,14例行尿细胞学检查,17例术前行膀胱镜活检。2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4例行开放性手术。结果:全部病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2例恶变,病理分型:小梁型6例,腺型2例。尿细胞学未找到癌细胞;21例行TURBT的患者,随访6个月~2年无复发。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非浸润性泌尿上皮良性肿瘤,好发于膀胱颈及三角区,肿瘤较小,单发,有蒂,可恶变,很少复发,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及术后病理检查。TURBT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瘤(IPB)的临床诊断、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IPB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术后予膀胱灌注化疗预防复发。结果:患者术后生存良好,5例获得随访3个月-8年,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结论:IPB是一种少见的尿路上皮肿瘤,预后良好。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及术后病理检查,TURBT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予膀胱灌注化疗是利于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因、病理和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资料,10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2例行膀胱肿瘤电灼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术后膀胱灌注预防复发。结果:术后生存良好,随访3个月-10年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预后良好。确诊需行内镜检查及活检。TURBt是其标准治疗方法。术后予免疫制剂膀胱灌注有利于防治复发。 相似文献
7.
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1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3月至2003年9月,我院收治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151例,其中男134例、女17例,平均年龄54岁。临床表现主要为无痛性肉眼血尿。诊断依据泌尿系B超、尿路造影、膀胱镜检及病理检查。上尿路7例,除1例行肿瘤局部切除外余行患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下尿路14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124例,其中11例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者同时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前列腺部尿道肿瘤电切3例,膀胱部分切除术15例,膀胱全切术2例。结果118例随访1~12.5年,平均6.3年。5例膀胱内复发,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8,30个月发生恶变,行膀胱全切治疗。结论尿路内翻性乳头状瘤是良性肿瘤,多见于男性,好发于膀胱,TURBT是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首选治疗方法。预后良好,但需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8.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为一少见的泌尿道良性肿瘤 ,可同时并发泌尿道恶性肿瘤。我们收治了 5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 ,并结合复习国外文献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例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5 2~ 68岁 ,平均 60 .8岁。均以间歇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伴有血凝块而就诊 ,病史 2个月~ 1 .2年。静脉尿路造影( IVU)表现为膀胱充盈缺损。膀胱镜检查 :瘤体为多个突起、有蒂、灰色实性肿块 ,外观酷似移行细胞癌 ,3例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 ,2例位于膀胱颈部 ,瘤体直径分别为 1 .8、2 .3、2 .8、3.2、3.3cm。2 结果5例术前均诊断为膀胱肿瘤 ,2… 相似文献
9.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少见 ,1988年2月至 2 0 0 1年 10月我院收治 2 2例。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本组 2 2例。男 18例 ,女 4例。年龄 19~ 73岁 ,平均 47岁。病程 3d~ 8年。以血尿为主要症状者10例 ,排尿困难者 8例 ,尿路刺激症者 3例 ,体检B超发现 1例。肿瘤单发 18例 ,多发 4例 (18% )。肿瘤直径 0 .3~ 5 .0cm。肿瘤位于三角区者 7例 ,膀胱颈者 9例 ,侧壁者 5例 ,顶部者 1例。肿瘤无蒂 1例 ,宽蒂 3例 ,细长蒂 18例。患者术前均行B超、膀胱镜检查 ,19例行IVU。B超表现为稍强回声团 ,IVU示膀胱有充盈缺损 ,当肿瘤 <1cm时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瘤(IPB)的发病特点及其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IPB的临床资料。20例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膀胱灌注化疗预防复发。结果患者术后生存良好,20例获得随访3个月~12年,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结论IPB是一种少见的尿路上皮肿瘤,预后良好。诊断依赖于膀胱镜检及术后病理检查,TURBT是其标准的治疗方法,术后予膀胱灌注化疗有利于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PB)的临床表现、临床诊治方案,提高对IPB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总结本院2011年1月~ 2013年12月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及随访结果的37例IPB的资料.结果 37例术后病理均明确为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2例并发低级别尿路上皮癌,3例伴有炎症改变.术后随访时间为10 ~34个月(平均28个月),随访期内其中36例未见复发,1例于术后第15个月复发,再行TUR-BT术,病理提示低级别尿路上皮癌.结论 IPB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外科手术(TUR-BT)是主要治疗方法.因IPB有复发性、且与尿路上皮癌(TCC)伴生或进展为TCC,故术后定期膀胱灌注、膀胱镜检查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A E Trites 《The Journal of urology》1969,101(2):216-219
13.
异时性尿路上皮移行细胞癌(附1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异时发生的尿路上皮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尿路上皮肿瘤的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68例尿路上皮肿瘤资料,其中异时性上尿路肿瘤5例(2%),间隔时间6~48个月;异时性膀胱肿瘤5例(10%),间隔时间4~24个月。结果 3例异时性上尿路肿瘤死亡,其中1例为原位癌,另2例分别为G3多发和G1单发肿瘤,余2例及5例异时性膀胱肿瘤均为无瘤存活。结果 异时性膀胱肿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上尿路肿瘤,发生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对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inverted papilloma of the bladder,IPB)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1995年1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和随访结果的36例IPB患者的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例患者同时合并有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1例在内翻性乳头状瘤中合并有尿路上皮细胞癌成分,术后27例行定期膀胱内灌注化疗,9例仅作定期随访,其中1例同时合并有膀胱尿路上皮细胞癌者术后3年复发.结论 IPB是一种预后良好的良性肿瘤,诊断有赖于病理检查,TURBT是治疗该病的标准方法,术后应行膀胱内灌注化疗及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
177例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路移行细胞癌(TCC)的发病特点及与预后的关系,提高尿路TCC的治愈率。方法:分析177例TCC患者的诊断措施、手术方法和术后处理资料。结果:肾盂癌17例,输尿管癌8例,膀胱癌152例。发现14例为多中心性和异时性TCC,其中下行性异时性膀胱癌10例。结论:TCC是尿路上皮肿瘤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异时性膀胱肿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上尿路肿瘤,发生肿瘤的异时性对患者预后有一定影响,加强肿瘤术后监测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尿路子宫内膜异位症六例报告(附编者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尿路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总结6例尿路EMS的诊疗经过,并复习国内30例文献。结果:6例中膀胱EMS2例,输尿管EMS4例。均经病理证实。5例以EMS手术,术前了尿路病变;1例以输尿管狭窄探查术,术中疑为结肠肿瘤。治疗采用同侧附件及病灶切除、输尿管松解、端端吻合。结论:对行经期妇女有周期性膀胱症状非结石引起的低位输尿管梗阻,尤其有盆腔手术史者要高度怀疑EMS,采用手术切除病灶并行尿路重建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及临床诊治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0年1月至2008年8月62例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1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6.4岁.单发56例,多发6例.肉眼血尿为最常见的首发临床表现.发病部位在输尿管5例,4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1例行左肾及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发生于输尿管合并膀胱1例,行膀胱全切术;发生于膀胱52例,44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6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行膀胱全切术;发生于尿道4例,1例行经尿道肿瘤切除术,3例行尿道肿瘤切除术.结果 62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伴发尿路上皮癌7例.49例随访3个月~12年.2例分别于术后7和79个月复发,3例分别在术后18个月、2年和6年发现尿路上皮癌.结论 尿路上皮内翻性乳头状瘤为良性肿瘤,需与尿路上皮恶性肿瘤相鉴别.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术后应定期复查膀胱镜及随访. 相似文献
18.
Y Kawachi Y Sakamoto S Takahashi R Kitagawa 《Hinyokika kiyo. Acta urologica Japonica》1984,30(5):621-626
Two cases of inverted papilloma, developed on the bladder neck in 36- and 23-year old males, are presented. From the Japanese literature, 40 cases of inverted papillomas have been collected and are reviewed. In addition, a review of the consecutive series of 173 pathological specimens, obtained by bladder biopsy and at the time of bladder surgery over the past 5 years disclosed a resembling lesion in two cases of bladder tumors. An inverted growth of transitional-cell carcinoma was observed in one case. Transitional-cell carcinoma with abundant microcysts was covered by the non-neoplastic transitional-cell epithelium in the other case. In conclusion, the inverted urothelial papilloma is more likely an inverted growth of the neoplastic epithelium with epithelial metaplasia and microcyst formation, much as is observed in so-called chronic proliferative cystitis, than a neoplastic transformation from chronic proliferative cystitis. 相似文献
19.
先锋美他醇治疗泌尿生殖系感染:附15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4年8-10月,单儿采用先镁美他醇治疗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150例取得较好疗效。剂量:每日2-4g溶于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分两次静脉滴入,每次10-15分钟,连续用药3-10天,结果:症状缓解有效率达94%以上,对脓尿的效率为95.3%,中段尿细菌培养阴转率为81.4%,总有效率87.3%。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