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医药工作者对中药中的微量元素作了大量研究,并揭示微量元素在中药功效中确实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此作一综合介绍。 微量元素与中药补益的关系 首乌的补血、补肾功效与其含铁量(350ppm)、含锌量(225ppm)明显高于其他补益药有关;不同产地的党参含铁、锰量较高,其补血益气作用也与此有关;四物汤、四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材中微量元素含量与其功效间的相关性。方法:以12种补益中药中的微量元素为研究对象,运用对应分析方法进行微量元素信息解析。结果:根据中药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计算出R型、Q型因子载荷矩阵和作出对应分析因子载荷平面图。结果表明该类中药中Co、Mo、Ni、Fe、Mn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而Zn、Cu是相对独立的变量。结论:对应分析能揭示出中药和微量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一种较好的中药功效分析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治疗高血压中药中微量元素含量与其功效间的相关性。方法:以12种治疗高血压中药中的微量元素为研究对象,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中的对应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进行信息解析。结果:根据中药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做出R型、Q型因子载荷矩阵和对应分析因子载荷平面图,表明12种中药分为三类。找出了与每类中药相关性密切的元素。聚类分析结果和对应分析分类结果一致,揭示了中药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结论:化学计量学方法能揭示出中药和微量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一种很有优势的中药功效分析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4.
虚拟筛选辅助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思路与初步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文宇  万德光  杨鑫嵎 《中草药》2011,42(9):1665-1672
基于多数常用中药的化学成分研究已很深入这一前提,尝试运用虚拟筛选方法辅助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即把待研究中药所含的所有已确证结构的化学成分构建为分子库,与根据其功效而确定的各种靶点模型进行虚拟对接,筛选出理论活性成分后,再以药理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从而较全面地揭示代表相应功效的化学成分群。在初步的实践研究中,将由桑类中药510个化学成分构成的分子库分别与治疗消渴和利尿的靶点进行对接,结果显示:(1)对α-葡萄糖苷酶和碳酸酐酶XII有理论活性的成分分别远多于胰岛素受体和盐皮质激素受体;(2)部分化学成分对于α-葡萄糖苷酶的预测结果得到了文献实验数据的支持;(3)部分成分对多个靶点均显示较强的理论活性。虚拟筛选方法为阐释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快捷途径。  相似文献   

5.
从分子作用把握整体效应——中药分子药理学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引言古典中医学,中药学著作中所载中药的主治,都是在人整体上所表现出来的效应。作者所进行的工作──中药分子药理的理论研究,是要揭示这些整体效应的分子基础,即从中药分子(活性成分)对机体生物分子(递质、受体、酶等)的作用,理解中药整体效应发生的机制。关于中药分子药理的理论研究工作,有两个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需要阐明。①理论研究是怎样进行的?有何根据?②理论研究能解决什么问题?有何意义?关于第一问题,作者从《爱因斯坦文集》中获得了极大的教益。因而,对于自然科学理论的本质与创造,获得了一些认识。这些认…  相似文献   

6.
辨证施治与中药微量元素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中药有效成分研究时,往往发现粗提物药理活性显著,随着提取物纯度的提高,其活性反而降低。究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失去了含量甚微的尚未被发现的有机分子;二是消除了无机成分(主要是微量元素),而以后者可能性为大。对此,传统的解释往往简单地归咎于有机分子的某些基团在分离过程中受到破坏。 近年来兴起的“中药配位化学学说”认为,中药有效化学成分既不单纯是有机分子,也不单纯是微量元素,而往往是由有机分子和微量元素组成的配位化合物[1]。如《医学衷中参西录》所载石膏与阿司匹林配用时退热疗效显著增加,可能就是阿司匹林与钙或…  相似文献   

7.
杨丽敏  陆阳 《中草药》2004,35(8):956-959
RT-PCR是近10年内在中药及其活性部位、活性成分药用研究中应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之一,它对于研究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阐明中药药性理论及其可能的物质基础、建立分子水平上的中药活性检测系统,或以受体和基因为靶点寻找新药具有重要的意义。对RT-PCR技术在中草药复方、单味药及其活性成分的药理活性和临床药用分子机制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为传统中药的开发和寻找新药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药配位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英华  吕秀阳  刘霄  柳叶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6):1309-1313
从中药毒理学和药理学、中药功效成分的改进以及中药功效成分的分离制备和鉴定3个方面论述了中药配位学说在中药研究领域中的重要意义,并列举了中药配位研究领域常用的技术。指出中药配位热力学和动力学的研究、中药中微量元素的存在状态与药效和毒性关系的研究、利用配位作用开发高效分离吸附剂或者高效分离色谱柱、利用有机成分与某些金属或微量元素生成有色配合物的特性开发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可能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过程中的热点和关键。  相似文献   

9.
李吉锋  高锦红 《中草药》2008,39(12):1761-1764
介绍了对应分析的基本原理,针对11种中药中微量元素量的数据,以该方法就中药与微量元素之间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应分析能揭示出中药和微量元素之间量的内在联系。并用该分析结果进行中药功效归类,结果表明对应分析法是一种较好的中药功效分析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药功效相关的多成分、多靶点、多环节之间组成了密切联系、相互协同与制约的复杂网络,发现这一复杂网络的内在联系,揭示各成分间相互协同的机理,明确这一复杂作用关系的整体效应,对于基本清楚中药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具有关键作用,是中药学理论与现代研究成果相融合的基本途径。本文探讨了中药功效网络的基本概念,提出中药功效网络的三个层次,分别为中药功效的分子网络、模块网络和概念网络。提出中药功效网络构建的三种基本途径,分别为基于中药作用靶点辨识、基于药理指标相关作用环节和基于中医理论与中药基本信息的网络构建,并以活血化瘀功效网络为例探讨了中药功效网络可能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药微量元素的研究概况及方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中药微量元素的研究概况,并综合了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中药抗凝血作用的网络药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运用计算机网络药理学技术对抗凝血中药所含化学成分的分子作用机制进行预测。方法:从数据库中收集抗凝血中药小分子、靶标数据;使用计算机虚拟筛选软件进行分子-靶标的相互作用研究;利用网络构建软件建立中药-分子-靶标之间的网络,并分析其意义。结果:筛选出一批抗凝血中药活性分子,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论:计算结果预示抗凝血中药的作用机制可能包括抗凝血、抗血栓和抑制血小板3个方面;部分抗凝血中药分子同时作用多个靶标,调节多种抗凝血效果;抗凝血中药分子不仅对单个靶标因子表现出强的活性,而且可以同时调节多个靶标,药物分子间相互调节、相互补充,共同发挥活血化瘀的功效。  相似文献   

13.
中药微量元素与中药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加强了对中药药理活性的物质(特别是微量元素)的研究,本文就中药微量元素与中药质量之间的关系作一讨论。 1、地道药材祖国医学在长期的用药实践中认识到,中药材的质量与产地有着密切的关系。地道药材(如川广药材、四大怀药、浙八味等)以其产量大、质量优、疗效卓著为祖国医学立下了汗马功劳。唐代医家孙思邈曾说:“用药必依土地所以治疗十愈八九。今之医者,不知采取时节,出产土地,新陈虚实,所以治病十不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单味中药-成分-靶点-机制”单线模式的药理学研究,目前已经获得了较多常用中药的成分、靶点及其作用机制的信息,形成了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机制生物信息学工具(BATMAN-TCM)等中药数据库,基本实现了常用中药的现代化解析。但是,中药功效如宣肺、化湿、解毒等以及中药药性如四气、五味、归经等的现代生物学基础仍然是不明确的,目前仍然未实现系统的中药理论现代化。鉴于目前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难题,文章首次提出“中药共性靶点组”概念,即通过“具有相同共性的多味中药-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富集分析-中药共性靶点组-机制”多线模式系统研究中药功效和药性的生物学基础。这种研究模式关注的重点不再是成分和靶点,而是其对应的GO功能以及KEGG通路。“中药共性靶点组”基于多个中药之间功效或药性的共性,通过生物信息学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找到它们之间GO功能以及KEGG信号通路的共性,再通过实验加以验证,从而揭示中药功效和药性的生物学基础,为系统的中药现代化以及中药的精准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前 ,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探讨中药药理活性物质 ,愈来愈多的中药成份被揭示出来 ,中药的药理作用得到进一步阐明。但在有些情况下 ,有效成份虽已明确 ,但却不能完全说明其药理作用。如中药单味药水煎液中的水溶性成份具有明显的生理活性 ,且与药性一致 ,若继续精提 ,随着纯度的提高其药理活性反而降低 ,究其原因发现 ,中药的精提品在精制过程中 ,无机成份被消除 ,而这一无机成份主要是微量元素 ,常被认为是无效成份而被弃之 ,致使药理活性降低 ,甚至丧失 ,同时也影响了药效。因此 ,必须重视中药药效同微量元素的关系 ,才能进一步明确中…  相似文献   

16.
中医药与细胞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正正  黄秀榕  祁明信 《中草药》2003,34(9):871-873
近年来,有些学者探讨了中医“证”与细胞因子的关系,并指出二者关系密切。同时大量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表明,中药能够广泛调节细胞因子的生成和活性。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从细胞、分子水平来研究中医中药,对进一步阐明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新药的研制开发、提高临床疾病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现对有关中医中药与细胞因子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清热中药治疗冠心病作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分子对接和计算机网络药理学方法,快速筛选清热中药中治疗冠心病的活性成分,并构建清热中药治疗冠心病的药物-靶标-疾病网络,对清热中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从系统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机方法可以体现5类清热中药的差异,并揭示中药中化学成分与相关靶标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而网络的构建和分析可以将化学成分的聚类、差异,以及有效成分与相关靶标及疾病的复杂分子作用机制可视化。  相似文献   

18.
“分子中药学”内涵与现代中医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阐述"分子中药学"内涵与现代中医药发展的必要性及其意义。方法:笔者在总结多年中医药理论学习与中药学科研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集大量业内人士中医药学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采用对比分析和总结及提炼的方法,愚述己见并与广大学者共勉。结果:一是传统中医药面临危机。近百年来传统中医药学发展缓慢,导致国内个别学者误称中华民族国粹之一的中医药学是"伪科学",甚者有"取缔中医药"的言论。二是中医药是21世纪全球普遍关注且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然学科。"八纲辨证"和"辨证论治"是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精髓,中药的临床治病多样性和多靶性揭示中药的多成分即多分子效应机制。由此认为中药是由诸多具有特定骨架(即结构)和药理活性的分子组成。研究和分析中药的分子组成、结构、理化性质、药理活性及其机制和规律是分子中药学的科学内涵。三是分子中药学是现代中医药理论的基础。现代中医药理论的关键是中医治病原理的现代化。现代中医临床证治实践的知情权是医患双方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揭示中药疗疾的物质基础是中医药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都将从研究分子中药学入手。结论:分子中药学是现代中医药发展的必然,分子中药、方证组方和物效基础等研究将成为未来中医药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分子中药新药极有可能是将来中药市场的主流产品。  相似文献   

19.
微量元素与中药抗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微量元素是把生命与自然联系起来的化学物质。在生物体中含量少于万分之一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缺乏,过剩均可致代谢紊乱,细胞突变而导致癌症。因此,研究中药微量元素的含量,可为临床用中药防癌,治癌提供依据。1微量元素的变化与单味抗癌中药锌:研...  相似文献   

20.
浅论微量元素与中药调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论微量元素与中药调治彭先桃湖南中医学院,长沙410007微量元素对人类健康的作用已引起世人广泛的关注,尤其是近10多年来,人们对中药内的无机和有机成分作了大量测试工作,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中药的疗效不仅与其有机成分有关,而且与它们所含微量元素的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