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目的探讨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8位接受过外科手术治疗的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者中,改善情况为:Ⅱ级18(64.28%)例转为Ⅰ级;Ⅲ级2(10.53%)例转为Ⅱ级,10(52.63%)例转为Ⅰ级;Ⅳ级3(27.27%)例转为Ⅲ级,2(18.18%)例转为Ⅱ级。结论心包剥离术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的有效手段,手术前后应密切关注患者,防止或者及时应付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长期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复红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2004,5(23):97-97
患者,女,12岁。因“胸腔积液1年”入院。患者于1年前因发热、以午后为著,最高40℃,咳嗽、咯黄痰、痰中偶带血丝,在院外按“上感”治疗上述症状无好转,所以在华县医院拍胸片发现有左侧胸腔积液,抗感染治疗20天,及抗痨治疗3个月,并抽胸水4次,每次500-600ml。无效故停服抗结核药。治疗期间追问病史有食生螃蟹史,同时骨髓检查嗜酸细胞比例增高,按肺吸虫病,口服吡喹酮片, 相似文献
6.
7.
重症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87侧重症缩窄性心包炎的外科治疗。本病一经确诊后应积极准备尽早手术。手术径路以左胸前外侧切口为首选。心包切除范围应适可而止。不强求松解下腔静脉缩窄环,术中的体位疗法及放血减容可防止心脏急性膨胀,预防心衰。借助中心静脉压监测能指导心包切除范围并对术中、术后防止急性心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04~2010年共完成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心包剥脱术9例,具体情况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7例,女2例,年龄21~65岁,病程6个月~3年,合并陈旧性结核性胸膜炎1例,本组患者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腹胀、周围水肿、疲劳无力及咳嗽,心功能III-IV级(NYHA),心脏彩超及胸部CT检查9例均见心包增厚,合并钙化,血沉及C反应蛋白高于正常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10例婴幼儿缩窄性心包炎(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手术治疗的经验,探讨外科治疗上的策略。方法 2001年1月至2009年10月有10例婴幼儿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剥脱术,7例剥脱满意,3例因粘连严重以"井"字法剥脱切开。结果 1例为院外死亡,术后出现肝功能不全2例,肺部感染1例,经积极治疗后9例治愈出院。随访6月~7年,其中1例出现乏力、肝脏肿大,9例恢复良好。结论婴幼儿缩窄性心包炎在临床工作中较为少见,10例均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缩窄性心包炎,采用合理的心包剥脱方法及围术期处理,可得到满意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48例缩窄性心包炎患者的诊疗经验与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1月至2010年3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缩窄性心包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组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手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疗效显著,一旦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合理的手术切口选择与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包剥离术对老年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心钠素与内皮素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3例,患者均给予相应治疗,对照组给予相应强心、扩血管药物,实验组患者行心包剥离术,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ANF、ET、血压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ANF、ET、舒张压以及脉压水平均下降,收缩压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ANF、ET、舒张压以及脉压水平较低,收缩压水平较高(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心包剥离术能够降低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ANF、ET、舒张压以及脉压水平,升高收缩压水平,临床疗效较好,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包剥离术对老年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心钠素与内皮素变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66例,区组随机化法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患者均给予相应治疗,对照组给予相应强心、扩血管药物,观察组患者行心包剥离术,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心钠素(ANF)、内皮素(ET)、血压以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ANF、ET、舒张压以及脉压水平均下降,收缩压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ANF、ET、舒张压以及脉压水平较低,收缩压水平较高,射血分数EF值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的心功能评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 心包剥离术能够降低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ANF、ET、舒张压以及脉压水平,升高收缩压水平,临床疗效较好,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1临床资料患者,女,52岁,肝肿大32年,腹胀1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32年前因上腹部不适在外院发现肝脏肿大,以"慢性肝炎"予以保肝治疗,但症状好转不明显,近七、八年劳动能力明显下降。近一年患者常感腹胀,在多家医院均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缩窄性心包炎进行不同入路心包剥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均进行心包剥离术治疗,观察组选择胸骨正中切口入路,对照组选择胸前双侧横切口入路方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心脏各压力及心功能NYHA评级指标。结果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中心静脉压、脉压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功能NYHA评级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骨正中切口入路部分心包剥离术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可有效促进患者心功能的迅速康复,术后对肺功能影响小,临床效果确切,而胸前双侧横切口入路创伤大,术后对肺功能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包炎是临床较常见的疾患,但是诊断率不到1%[1].慢性心包炎病因很多,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病因差异较大,尤其是大量心包积液,文献报道不一[2].其诊断主要依靠病史、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纤维心包镜、CT、心包穿刺等方法,其中纤维心包镜是内窥镜的一种,能在光导直视下可清晰地观察到心包腔脏层和壁层病变,可进行心包壁层活检,显著地提高了诊断水平和病理诊断的阳性率[3].笔者通过比较纤维心包镜与CT检查对慢性心包炎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0岁,体重68 kg.因无尿1年余,伴腹水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无尿,鼻出血、乏力入院,BUN 12.1 mmol/L、肌酐353.6 μmol/L,B超提示左肾萎缩,诊断为急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予以透析治疗,每周3次,外院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中量心包积液.患者10多年前不明原因高血压,自觉上肢桡动脉搏动减弱,1年前开始四肢血压袖袋法完全不可测及.本院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缩窄性心包炎、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拟行全麻下心包剥脱术.入院后血管外科专科检查:双侧颈静脉怒张,腹膨隆,腹水征( ),双下肢浮肿.左侧锁骨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均未触及,右侧动脉、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未触及,右侧锁骨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股动脉搏动尚可.袖袋法四肢血压不能测出.入院后检查:ECG示窦性心动过速,QRS波低电压,P波改变,ST-T改变,T波倒置.超声心动图提示缩窄性心包炎,左心室每搏量每次41 ml,左心室输出量4.2 L/mi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治疗措施。方法: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我院28例大肠癌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外科治疗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病人中,6例急性肠梗阻手术,22例择期手术。空腹血糖控制范围:7.00~10.00mmol/L,尿糖(-~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感染6例(21.42%),骶前间隙脓肿3例(10.7l%),肺部感染2例(7.14%),并发两处以上部位的感染2例(7.14%)。无酮症酸中毒、吻合口瘘及死亡病例。结论:只要围手术期合理控制血糖及选择合理的术式,大肠癌合并糖尿病是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
目前人们比较通用的心力衰竭的概念是:心力衰竭是指在静脉血回流正常情况下,由于心肌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使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低于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综合征。临床上可出现肺及体循环淤血的症状及体征。 相似文献
20.
198 9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 ,我科共手术治疗肺大疱 4 3例 ,随访 6月至 8年未再复发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本组中男 4 2例 ,女 1例 ,年龄 16~ 6 6岁 ,平均年龄 32 4岁 ,16~ 2 9岁 2 4例 ,30~ 4 5岁 15例 ,4 5岁以上 4例。肺大疱位于右上肺 16例 ,左上肺 2 2例 ,其中双上肺 3例 ,右下肺 2例 ,左下肺 3例 ,位于上肺叶者占 88%。肺大疱分型[1] :肺尖型 2 5例 ,肺叶型 11例 ,弥漫型 3例 ,双侧型 3例。体积最大占一侧胸腔 2 / 3,最小 1cm或串珠状。自发性气胸 4 1例 ,自发性血胸13例 ,出血量 30 0ml~ 2 50 0ml,休克 4例 ,肺压缩 6… 相似文献